书城医学现代产科急危重症诊疗学
2936000000026

第26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

(3)抗血小板聚集。①新鲜冻干血浆。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尤其是抗凝血酶静脉滴注。可行血浆置换,降低血小板聚集。②抗血栓治疗。解除血小板聚集,方法为服用阿司匹林:1978年国外有学者提出凡妊娠期血小板<7.5x109/L予以阿司匹林85mg/d,可使血小板凝集功能恢复正常,然而有导致胎儿脑室内出血的危险。也可用抗血栓素,解除血小板聚集,包括阿司匹林50mg,1次/d;双嘧达莫100mg/d;氨茶碱每次0.1-0.2g,3次/d,前列腺素12(PGI2)5mg/(min·kg)静脉注射。国外处于试用阶段的方法有:依前列醇(前列环素)首剂2ng/(kg·min),静脉注射,以后可用8ng/(kg?min),既可抗血小板凝集又可有强烈的舒张平滑肌的作用。③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保护细胞溶酶体及减少血小板在脾脏内皮系统的破坏。如氢化可的松200mg+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或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40mg+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6h或8h1次,主要用于水肿严重患者,可防止钠水储留。

三、终止妊娠的方式

终止妊娠是根本的治疗措施。终止妊娠时间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胎盘储备,孕龄及胎儿宫内安危。多选择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当HELLP综合征诊断成立后,经药物治疗24h,应终止妊娠,术后继续治疗,对母儿安全有利。剖宫产时如发现患者有大量腹水,应特别警惕产后第1个24h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有腹水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是无腹水者的6倍。如果血小板>100x109/L,硬膜外麻醉安全,否则应选择全麻。

四、围生儿监护

HELLP综合征对围生儿的主要危险是早产,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促进胎肺成熟度,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48h,甚至分娩不能推迟24~48h者也应该用,减少NRDS!坏死性小肠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产后常规检查新生儿全血,因为大约有21%胎儿合并白细胞减少、33%合并血小板减少。

五、产后监护

产后患者最好放在ICU治疗,继续密切观察,糖皮质激素应用至产后,以防止血小板再聚集,直至产妇血小板持续上升、LDH持续下降、尿量增多,不用利尿药时,连续2h尿量>100ml/h,加强降压,血压控制后平均动脉压<120mmH/(16.0kPa)。每12h查1次血小板、LDH,直至出现明显的恢复表现。

§§§第七节 重度子痫前期的严重并发症

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母亲和婴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上多见的有以下几种。

、脑出成

子痫前期并发脑出血较为罕见,但为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80%的子痫死亡患者有脑出血,其原因可能与脑及脊髓的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有关。

(一)诊断

当子痫前期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昏厥、倦怠、运动或感觉障碍,应考虑本病。条件允许时可做CT、MRI检查证实。

(二)治疗

1.快速脱水 用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30min滴完,每日2~4次。

2.保护脑细胞 头部置冰帽,在两侧颈动脉部位和头部放置冰袋,加用呋塞米减轻脑水肿,加冬眠药物减少耗氧。3.应用止血药 如氨甲环酸(止血环酸)、氨基己酸、卡巴克洛(安络血)等。

4.产科处理 迅速剖宫产术,宫口开全时,可用产钳阴道助产。产时、产后禁用缩宫素。

5.专科处理 有局灶性大出血,脑组织受压者,迅速剖宫产,再由脑外科医师决定是否开颅减压。

二、妊娠期高成压疾病性心脏病

(一)诊断

为产科所特有,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由于伴有贫血,水肿明显或体重增加很多,但无显性水肿,心脏可有低排高阻变化,多半妊娠前心脏正常。

发病时间多在妊娠晚期或产后24~48h。

心力衰竭发生之前有夜间明显干咳,常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延误时机。常出现左心衰竭为主的全心衰竭表现。心率快(120~160/min),气促,发作性呼吸困难,夜间端坐呼吸,面色苍白或青紫、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痰。

心脏增大,心尖区有"级收缩期杂音,肺底部或满肺部均可听及湿啰音,心电图提示心肌损害表现,X线检查心脏扩大。

(二)治疗

积极治疗子痫前期,解除小动脉痉挛,纠正低排高阻,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积极控制心力衰竭,适时终止妊娠。

1.强心 毛花苷C0.4mg加5%葡萄糖液40ml缓慢静脉注射;4h后视病情可重复0.2mg加5%葡萄糖液40ml缓慢静脉注射,总量可用至1mg。以后可按心力衰竭控制程度改用地高辛0.5mg,每日1~2次。

2.利尿 呋塞米40mg加50%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

3.镇静 吗啡0.01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100mg皮下注射。

4.阻断血流 橡皮条轮流行双下肢大腿部结扎,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心脏负。

5.产科处理 心力衰竭控制24-48h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引产或剖宫产。宫颈条件良好,胎儿较小的,在严密观察下,可经阴道分娩;宫颈条件不好,胎儿为中等大小,估计不能在10h之内结束分娩者,以剖宫产为妥。

三、胎盘早期剥商

(一)临床表现

典型患者多有阴道流血,下腹痛或背痛,胎儿窘迫和子宫强硬。部分患者还表现为子宫异常收缩,易发生早产和死胎。

重症患者多为隐性出血,虽无阴道流血,但容易出现休克和凝血功能障碍。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的早期剥离,下腹痛不明显,此种情况容易被遗漏。

轻型早剥,阴道流血量少,无明显腹痛和子宫强硬,临床往往被忽略。

(二)辅助检查

(1)可利用B型超声观察胎盘后血肿,绒毛膜板下血肿,羊水内异常回音。

(2)凝血功能检查。注意有无并发凝血功能障碍,DIC发生。检查项目包括3项筛选试验:血小板计数,血纤维蛋白质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加上血浆鱼精蛋白凝固试验(3P)或乙醇胶试验,D2聚体血栓弹力图。

(3)胎儿监护。测定脐动脉血流S/D比值及生物物理指标监测。

(三)治疗

在保证孕产妇安全的前提下,兼顾胎儿存活率,具体措施应根据出血量多少、胎心率、孕龄、产程进展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决定。

1.及时终止妊娠一旦确诊后,争取在胎盘早剥症状发生后6h内娩出儿。

(1)阴道分娩。轻度胎盘早剥,宫口已开全,或确定诊断时虽病情很重,但能比剖宫产更快结束。分娩时,可经阴道分娩,及时胎膜破裂,减少宫腔内压力,应当把防止胎盘迅速地继续剥离,提到重要位置。必要时采用静脉滴注缩宫素,以缩短产程。

(2)剖宫产结束分娩。胎儿存活的重度胎盘早剥,或轻型胎盘早剥,但有胎儿宫内窘迫或胎膜破裂后产程不进展,产妇情况恶化,即使胎儿死亡,为防子宫胎盘卒中也应及时手术。术中如有子宫卒中,胎儿胎盘娩出后,可用温盐水纱垫热敷局部,并按摩子宫,及时注射宫缩药,多数患者宫缩好转,出血自止。如为大面积子宫卒中,经处理仍有活跃出血时,应考虑子宫切除。

2.纠正控制休克 如患者入院时病情危急,处于休克状态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输血或先输入血液代制品,纠正休克,改善患者状况,并注意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四、凝成功能障碍重度子痫前期是一种慢性凝血功能障碍的过程。由于血管痉挛,血管壁缺氧受挤,血液流通缓慢停滞,在微血管内有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

(一)诊断

(1)有诱发DIC的诱因。

(2)不明原因出血,量多而不凝。

(3)实验室诊断。①3项筛选试验。②血小板计数。③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④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⑤乙醇胶试验。⑥D2聚体检查。⑦血栓弹力图检查。

(4)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估计。①血块观察试验。抽5ml患者静脉血于试管,轻摇,直立位置于37℃温箱,如20min内未见血块形成,血块形成后2h内溶解表示凝血因子减少。②循环中纤溶酶。抽患者新鲜血5ml加同等量正常血块,在1h内发生溶解,则提示有纤溶酶活动增强。③抗凝血因子。抽患者新鲜血5ml,加入同等量鲜血,慢慢混合,若无血块形成,则提示有抗凝因子存在。

(5)对高凝状态的判断。子痫前期患者虽无出血倾向的临床表现,但多有血液黏稠度增高存在,下列情况提示微循环灌注不良和有效血容量不足。血细胞比容升高(正常孕妇容积为≦35%),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较正常孕妇明显升高(正常孕妇全血黏度为≦3.6,血浆黏度≦1.8)。

(二)治疗

1.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疏通微循环 可用500ml右旋糖酐-40加肝素25ms及25%硫酸镁30ml,经静脉缓慢注射6h,每日1次。口服双嘧达莫400-600mg/d,亦可服用阿司匹林50mg/d。

2.加用解痉及降压药物 根据子痫前期患者病情而定。

3.治疗原发病 迅速终止妊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阴道分娩条件不成熟者宜剖宫产,但应在纠正产妇凝血功能障碍后施行手术,条件允许可做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4.抗凝治疗 肝素应用临床上虽有争议,但多主张早期应用,且足量,可阻断DIC的发展。应先用肝素,后再输血,纤维蛋白原或纤溶抑制药。肝素用量:每1剂量0.25~1.5mg/18体重,常用1mg/kg。

应用时注意事项:①平均动脉压达127.4mmHg(17.0kPa)甚或≧140mmH/(18.7kPa)者,易发生脑出血,或可加重出血,导致患者死亡。②已正式临产或已在第二、三产程时,因肝素剂量的大小、速度都难以控制得恰到好处,可致产时、产后大出血。③肝、肾功能不良,均不应使用或慎用。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DIC时,应以去除病因及输入新鲜血为首选,不可贸然使用肝素。如必须使用肝素时,则应以小剂量肝素12.5~25mg缓慢静脉滴注,再按化验结果及临床表现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时应当准备鱼精蛋白。

5.补充凝血因子 DIC时,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其他凝血因子消耗,应注意输入鲜血、冷冻血浆、血小板悬液或冷沉淀。第九章异常分娩

§§§第一节 头位难产

分娩三大因素异常是导致难产的原因,难产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而头位难产最常见、最难诊断,是三大分娩因素异常相互作用的结果。

头位难产(head presentation dystocia)即以头为先露的难产,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娩因素异常引起,无法分辨哪一种异常是开始的原因。只有将发生于头先露的一整组难产病例,称为“头位难产”。头位难产的发病率高,国内报道头位难产占总分娩数的12.56%,占全部难产的69.12%,且难以预防,故在难产中的比例将更大。

一、概迷

头位难产病因复杂,分娩3大因素往往均参与其中,并相互影响。

分娩时阻力增加是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而头盆不称又是阻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头盆不称有两种类型:一是解剖上的,由于胎头与骨盆大小不称;二是机制上的,由于胎头持续俯屈不够或不俯屈,或甚至呈仰伸的姿势,使胎头通过产道的径线增加1~2Cm,导致头盆不称(如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胎头位置异常是最常遇到的头位难产。

二、头位难产的处理

(一)应用头位分娩评分法协助处理

1.临产前的判断 根据凌萝达提出的头位分娩评分法和骨盆狭窄评分法进行。临产前只有2项指标,故称头盆评分,可初步了解胎头与骨盆大小是否相称,决定是否进行阴道试产及阴道分娩的可能性。头盆评分≧8分为头盆相称,6分、7分为轻微头盆不称,≦5分为严重头盆不称。头盆评分为5分者如系骨盆入口问题可予短期试产,否则行剖宫产。头盆评分6分可以行阴道试产,待临产后加入其他两项指标(产力和胎方位),进行4项评分,再进一步判断是否有头位难产倾向。

2.临产后处理 产程进入活跃期,宫颈扩张3cm以上时可以确定胎方位,结合此时的产力情况,进行头位分娩4项评分(骨盆大小、胎儿体重、胎头位置、产力强弱),头位分娩4项评分可以初步判断分娩的难易度并决定分娩方式。总分<10分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10分可在严密观察下短期试产,>10分可大胆试产,12分以上除个别情况外不会采用剖宫产,因此头位分娩4项评分总分10分是处理头位难产的界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