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产科急危重症诊疗学
2936000000003

第3章 孕产期心肺脑复苏(2)

§§§第三节 孕产期心肺脑复苏的操作

孕产妇发生循环骤停,心脏仅有微弱颤动或完全停止跳动20-308后,其呼吸亦随之消失。现场急救人员应立即开始基础生命维护,包括A(airway)气道开放,B(breath)呼吸支持,C(circulation)循环支持与D(defibrillation)除颤。首先将患者平卧在硬板床上或地上,垫高其右侧臀部,使孕产妇胸以下呈半左侧卧式,立即用手指裹干净纱布或手帕,或用吸引器(无此设备则用口吸)清除掉阻塞在口、鼻腔及气管口的分泌物、呕吐物、痰液、血块或其他异物,托起下颌,或将其头部侧向一方并后仰,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现场急救人员分工进行输氧、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和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加药物,或输血与除颤等心肺复苏术。

在现场急救中,强调“四早”,即急救人员尽早到达现场,CPR尽早开始,早给心脏除颤,及早把孕产妇送入ICU。在ICU进行进一步的生命维护和长期生命维护。

一、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是在患者呼吸减弱或停止时,人为地增强通气的措施,须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进行,而且做得愈早愈好。因呼吸停顿15s,即可使血红蛋白含氧量降至原有的85%。心脏停搏3min内时行复苏的获救希望最大,超过6min开始复苏者,多数已丧失时机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恢复的希望,还应尽力抢救。人工呼吸的方法可分为徒手、口对口、器械吸气三大类。

1.徒手人工呼吸法 过去常用的有举臂压胸和俯卧压背两种方法,因其造成的呼吸换气量不大,现已很少应用。

2.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是现场抢救中,最为简单、适用而有效的方法。术者深吸气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由4%降至2%,而氧含量仍有15%-17%,可供患者急需。由于气体是在一定的压力下被吹入患者肺脏的,故属于正压人工呼吸,即使胸壁缺损,亦可有效应用。而且患者呼吸道阻力和潮气量的大小,均易为术者感觉到,可随时调整吹气用力的大小,来克服呼吸道的阻力。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操作时,应将患者头部置于后仰位,用手托起下颌,将口唇张开,术者用手捏住患者的鼻(口),一次深吸气后,对准患者的口(鼻)部吹入,此时应见到患者的胸廓随之而扩张,否则应检查失败原因,例如漏气、阻塞或其他原因,并一一排除。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反复进行。一般为16-20次/min。

此法的主要缺点是:

(1)不能提供较高的吸入氧浓度。

(2)气体可以进入胃内,造成胃胀气,尤以呼吸道不够通畅时为甚。

(3)长时间坚持口对口人工呼吸,易因C(G排出过多,使术者感到头晕。

(4)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还可能发生呕吐和反流,应随时警惕,以防误吸。

3.器械人工呼吸法 有简易呼吸囊、麻醉机或呼吸器等条件时,可气管内插管,行正压呼吸或机械通气,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气管内插管不可过深,以免进入右支气管,发生左肺不张。

(2)挤压气囊的力量不可过大,避免肺泡过度膨胀而破裂,或使胸腔内压力过高,而妨碍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同时,肺过度膨胀还易使自主呼吸反射消失,或者不能恢复自主呼吸。

(3)出现自主呼吸时,气囊的挤压要与自主呼吸同步。

(4)应用器械通气时,可接上氧气,以提高吸入气体的氧浓度。

器械人工呼吸法不但可提供较高的吸入氧液度,而且可减轻术者的体力消耗,将精力注意到患者的全面治疗。此外,应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使消化道与气道基本分开,可防止误吸的发生。由于其效果最好,因此是医院内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

自主呼吸开始恢复时,常是浅而不规则的,气体交换量不足,故须继续进行辅助呼吸,直至呼吸正常后方可停止机械通气。

二、心脏复苏的技木操作

最常用的心脏复苏技术是心脏按压术,它靠建立暂时性人工循环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供氧,使心脏恢复搏动,脑和其他脏器不致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心脏按压术可分为胸外心脏按压术和胸内心脏挤压术两种。

1.胸外心脏按压术 有徒手胸外心脏按压与机械胸外按压两种,均为间接挤压心脏的方法。前者不受条件和地点的限制,可立即就地进行,且简便、实用和有效,是心脏复苏的首选方法。此法是在胸骨部加压,使胸骨后移,心脏在胸骨与脊柱间受到挤压,产生一定的心排血量即人工循环。故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成功因素是抢救者按压患者胸骨的位置、按压使胸骨下沉的深度、按压力的方向与速率等,操作时,将患者平卧在床板、水泥地或地板上,若为未分娩的中、晚期孕妇,则须垫高其右侧臀部,使其胸以下稍向左侧斜卧。术者站在患者一侧,在未进行挤压前,可先用手掌的小鱼际捶击患者的心前区,可使部分停跳1~2mm,应激性增高的心脏恢复跳动;或可消除某些心律失常。但拳击不能替代有效的心脏按压,故拳击2~3次后,仍无心脏搏动者,则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术。术者肘关节伸直,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的中、下1/3的交界处,另一手置于前手的手背上,借体重和上臂的用力,向下施压,使胸骨下陷3=m左右,而后突然放松压力,使心脏充盈,恢复原位,如此做有节奏的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以前者略短于后者为宜。按压次数为60~80次/min,并与人工呼吸相互配合,每按压4~5次,应行人工呼吸一次。

有效的心脏按压,要求能将心室内血液最大限度地挤出;使动脉内产生8kPa(60mmHg)的压力,才能改善脏器、特别是脑组织的灌注。如果按压力过小、过频或着力点不正确,都将使心排血量达不到上述标准,而不利于复苏。但是用力过大或使用暴力,则易发生肋骨骨折、胸骨骨折,甚至引起气胸、血胸、皮下气肿、有时还可引起胸、腹腔内脏器损伤。故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先试探胸廓的弹性后再决定施加压力的大小。胸外心脏按压还可致胃内容物反流,而误吸入呼吸道内,应注意预防而早行气管内插管。

胸外心脏按压术一般要做剑胸前壁已扪及有力的心跳、血压也已上升后,始能停止。但是,长时间地进行心脏按压的术者,会感到很费力,除要求每位术者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外,以能组织人员轮流进行为好。

判定胸外按压是否有效的标准为:

(1)颈动脉及股动脉能清楚扪到按压时的“脉搏”。

(2)瞳孔缩小,有眼球活动或睫反射。

(3)皮肤红润,口唇、甲床由苍白转紫、再转红。

(4)恢复自主呼吸。

(5)出现脑电波或心电放形。

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可减轻施术者的疲劳,例如最近很多人推荐的正负压心脏按压栗(active compression decompression CPP,简称ACD-CPR),是利用吸盘在原常用标准的胸外心脏按压的松弛期进行主动的提举,以扩张患者的胸廓,使CPR循环的心脏舒张期的胸内压下降为负压,促进外周血回流入心脏,增加心脏的供血与心脏的充盈量,从而使下一次CPR周期的心排血量大增,使CPR效果得到改善。又如带按钮的手动型按压器,可调节其按压深度、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其优点是费用较低,存放、运输与安装较简便,但按压器头易移动,使其不能正确有效地压准胸部而影响CPR效果。还有其他的自动机械胸部按压器,功能虽较好,但价格昂贵,体积大而重,易造成胸骨骨折。所以,机械胸外按压并不能完全替代徒手按压。即使备有机械按压器的医院,由于支放、启动的麻烦与费时,而须先用徒手按压。如需要较长时间徒手按压,为减少施术者的疲劳,可采用机械按压的辅助器械。

2.胸内心脏挤压术 又称开胸心脏按摩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或伴有大量血、气胸等情况,不宜行胸々卜心脏按压者,可做开胸心脏挤压。此术应尽可能请胸外科医生操作。开胸心脏挤压的操作要迅速,尽可能做到无菌,同时做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从胸骨左缘外侧2.5cm起,止于腋中线剪断第4、第5肋软骨,即可将手伸入胸腔内,进行有节律的心脏挤压。还可撑开胸壁,在膈神经前方切开心包膜,用单手或双手有节奏地挤压心脏。用力要均勻,每分钟80次左右,并不时更换心脏被按摩的部分。注意避免用单个手指用力,或将着力点放在手指尖上,造成心肌损伤和撕裂。严禁挤压动作粗暴,每次挤压后,放松时间应长于挤压按摩时间,不可压迫心房或使心脏过度移位及扭转,更不能向上抬高心脏,以避免大血管扭转。

不论哪种心脏按压(挤压),心脏开始复跳且心电图表现正常时,不要立即停止按压,常需继续进行短暂的心脏按压(挤压),因为心脏刚复跳时,缺氧所造成的心肌损害尚未完全恢复,常有心肌收缩力差、心排血量较低和血压偏低的表现,以致不能保证冠状动脉和脑部血管的血液供应。手术切口出口血处,应予结扎止血。关胸前应冲洗心包腔及胸膜腔,腔内置抗生素后,在第6、第7肋间安放闭式引流。

由于心脏挤压所造成的心排血量远较正常心排出量为少,并随复苏时间的延长而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因此,及早恢复患者的自主心律至关重要。循环骤停后的最初1~2min内,心脏的应激性仍高,在此期间施行胸外按压较易恢复。

3.除颤术 在心、肺、脑复苏中,除颤是决定患者存活的关键。若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前发现心室颤动,即应先行捶击除颤。捶击除颤法的具体操作是术者紧握拳,用尺侧面在心前区急速用力垂直捶击,偶可在1~2min内复律。在捶击除颤不成功后,可先进行CPR,待约2min后心肌缺氧缓解后,再由胸外科或麻醉科医师施行电除颤。若心室颤动为细颤,则应静注1mg肾上腺素,使其转为粗颤后再除颤,电除颤用同步直流电,在应用时注意:①两电极板的涂胶或生理盐水浸湿的衬垫不得相互接触,以免发生短路。②选择在呼气时放电,放电时任何人不应与患者接触。③电击后,立即检查ECG,了解心律情况,决定进一步治疗。不成功者继续CPR,同时静注1:1000肾上触素10ml,30-60s内再除颤。

三、复苏木中的用药

1.补液 静脉注射葡萄糖与生理盐水相比,用在心肺复苏中,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从它们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来比较,以生理盐水为好。

2.拟肾上腺素药物应用 肾上腺素(能与α、β受体结合)、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a受体)和异丙肾上腺素(作用于β受体)均有兴奋心脏、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扩张冠状血管等作用。是心肺复苏中较常应用的药物。

(1)用药途径。多经静脉注入或心内注射以促进心脏复跳。一般心内注射(用所谓的“心三联”)的穿刺点是在胸前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2-3cm处,抽出回血后,便可注入药物。穿刺时须暂时停止加压人工呼吸,以免刺伤肺组织。胸外心脏按压时的心内注射,还有伤及冠状动脉的可能,故有人改用1ml肾上腺素,稀释到10ml,经气管插管滴入,可被迅速吸收而起心脏复跳的促进作用。在胸内挤压心脏时,才可在直视下将药物注入心内,以增强心脏收缩力,改善循环状况。

另外,目前还有主张用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mg,利多卡因100mg的“新三联”注射的。

(2)用药剂量。肾上腺素用量目前存在许多分歧。国内外均有人提出在心脏复跳前可用10mg、15mg,甚至45~75mg(所谓超大剂量)的肾上腺素。从产科的立场来看"因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可使子宫胎盘血流灌注量减少,故在孕期心肺复苏时,使用肾上腺素时必须慎重。在心脏按压无效,必须加用肾上腺素时,首量以0.5-1mg较为稳妥,若首量无效,3-5min后可重复1~3mg。

3.钙剂的使用 由于钙离子能增加心肌的应激性,改变心肌细胞周围的钙离子浓度,为了加强心肌收缩,增加心肌张力,增加心排血量,可用10%氯化钙1~4ml静脉注射。但韩能增强洋地黄的毒性作用,故心跳停搏前用过洋地黄的应慎用。大剂量钙还可出现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肌颤动,亦须注意防止。因此,心搏骤停一般不首先应用钙剂,仅在高血钾,低血钙或钙通道阻滞药中毒的病例才考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