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博览4
2936800000014

第14章 文学(13)

词人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通过主仆对话,十分形象地写出侍女对景物观察得粗疏,而大家闺秀、满腹文采的主人对事物变化。观察得是那么的精细,表现出闺中女性特有的细致、敏感、爱花、护花的浓烈感情。“绿肥红瘦”,前无古人,造语新奇,生动逼真。《醉花阴》写重阳思夫,更是千古绝妙好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上片写重阳时节的生活情景,突出一个“愁”字。下片写重阳时节的相思之情,突出一个“瘦”字。全词构成一种幽雅、清闲而孤独寂寞的境界。有记载说。当赵明诚看到妻子《醉花阴》词以后,在为爱妻的真情感动之余,突发奇想,要与爱妻比试文采。他谢客3天,足不出户,‘废寝忘食,填成15首(一说50阙)新词。然后把夫人的《醉花阴》词夹在中间,拿给好友陆德夫看。陆德夫鉴赏良久。最后评价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最为绝佳。令赵明诚大为感叹。

后期的李清照,由于国破家亡,政治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使她的词一变前期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楚悲凉的音调。主要内容是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用来寄托对故土的思念,表达国破家亡的痛苦。代表名篇是《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建炎三年(1129)秋,赵明诚病逝,李清照时年46岁。此词以寻觅不得开篇,抚今追昔,表现女词人丧夫之后寡居的痛苦心情。一个“愁”字贯穿始终。上片用秋风、飞雁衬托自己的孤独凄凉;下片用秋雨、黄花渲染自己在愁苦中煎熬。情真语切,如泣如诉,集中地反映了李清照晚年的心态和词的风格。表面上看,李清照是在抒发个人不幸之愁,实质上,李清照的愁是与那个时代,与国家、民族危亡息息相关的。名篇《永遇乐》,则明显地把个人身世的变化,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了: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词人写南渡前后两次元宵佳节的不同感受,倾吐出国破家亡带来凄楚零落的情怀,表现出对国运的关切和忧愤。全篇用倒叙手法,上片写今,下片由昔到今。结句着笔淡放却情怀迫促,不仅有昔盛今衰之感,人乐我苦之悲,而且含有人醉我醒之意。宋末刘辰翁说:“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李清照在《永遇乐》表现出的爱国情思,感人至深。确是杰作。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宗主,独树一帜。婉约而不柔靡,清秀中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号为“易安体”。

易安体最主要的特点是女性成了抒情主人大梅诗意图公的主体,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词人自己。李清照向整个社会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述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人生,充满了一种纯洁高雅的女性意识。李清照词的主调就是一个“愁”字。南渡之前是闺愁,离愁;南渡之后是思乡之愁,国破家亡的悲愁。李清照以其委曲细腻的笔法抒发婉曲细腻的愁思,不矜持,不忸怩作态,以真情写真境,自成一种风韵天然的境界。语言率真自然,清新雅丽,具有深厚的语言素养。加之严谨婉转和谐的韵律,足使李易安的词名噪一时,空前绝后。

李清照不仅词写得独树一帜,诗歌、散文也出手不凡。《和张文潜读中兴碑》、《送胡松年使金》、《打马赋乱辞》、《上兵部尚书胡公》等诗,都是披肝沥胆的爱国诗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恩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铮铮铁骨的表现。《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散文的名篇杰作。介绍了《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同时回忆她婚后30余年的忧患得失。反映出社会动乱毁灭文明的现实。语言优美动人,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陆游的诗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出身于富有文化素养的仕宦家庭,祖父陆佃曾任官尚书右丞,父亲陆宰官至淮南计度转运副使,他们在经学或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对陆游影响很大。陆游出生时,正值金军灭辽后南下攻宋的战争年代。此时父亲陆宰卸任返京。尚在襁褓中的陆游随家人流寓荥阳。次年金兵攻陷汴京,他又随父母辗转南下避难。金兵过江以后,他又逃到东阳(今浙江东阳市),直到9岁才回到故乡山阴。“儿时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生活,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在父辈爱国思想的熏陶下,陆游少年时就萌发了爱国忧民的思想。20岁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29岁赴试第一,次年参加礼部复试,因名列秦桧之孙秦埙之前,且“喜论恢复”,语忤秦桧,被黜落不用。直到秦桧死后,陆游34岁时才初任福建宁德主簿。后改授敕令所删定官。因谏言任贤爱民,引起高宗厌恶,不久罢归乡里。孝宗即位,赐陆游进士出身,任地方通判。因张浚北伐失利,被投降派加上“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归故里闲居。

乾道五年(1169)陆游46岁被起用,任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市)通判。任期结束后,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在幕中襄理军务。从此,陆游换上戎装,投身军旅生活,策划收复失地。由于南宋统治者无心北伐,不到一年,王炎、陆游被调离,无所作为。淳熙五年,孝宗召陆游东归,任福建、江南西路盐茶提举,一度权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光宗即位,陆游入朝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等职。十余年间,三起三落:江西任上因拨义仓救灾,以“擅权”罪免官还乡:淮东任上以“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论罢:朝官任上又被诬“嘲咏风月”而罢黜不用。

光宗绍熙元年(1190),陆游66岁以后一直在故乡山阴三山村闲居,其间有一年时间,在临安主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他始终“身还民服,口诵农书,身杂老农间”。但他关心时局,爱国热情不减,85岁寿终。

陆游平生以诗著称,从12岁开始学诗写诗,一直到84岁时仍是“无诗三日却堪忧”。临终前还握笔写《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不计他早年自己删汰和散佚之作,现存陆游诗作9300多首。有《陆放翁全集》。

陆游的诗歌,题材十分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思想内容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他在诗中,抒发扫胡尘、靖国难之志,为收复中原、统一祖国而呐喊。《夜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老马行》:“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金错刀行》抒发抗战理想、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大有气壮山河之势:“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壮志不伸,完全是统治集团投降派造成的。陆游的诗,直指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的政策和卖国投降的行径。他嘲笑投降派奉行的妥协政策,《感事》说:“庙谋尚出王导下,顾用金陵为北门。”他对丧权辱国的“隆兴和议”痛心疾首,作《醉歌》:“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洛。”在《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中有:“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对统治集团排斥抗战将领、贻误国事,陆游愤愤不平。有《关山月》名篇佳作: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全诗四句一韵,分别写后方、前线、沦陷区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画面,指斥统治者为苟且偷生、纵情享乐而不惜卖国投降的可耻行径。表现了前方将士欲战不能的悲愤心情。抒发了沦陷区人民的仇恨和渴望恢复中原的急切心情。权贵的享乐与壮士的悲愤、遗民的眼泪同时出现诗中,构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陆游锐利的战斗性。正由于陆游的批判斗争精神,“为时所忌”,被“罚令不得做好官”是必然的结果。

陆游的诗,大量作品都在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表现“报国欲死无战场”的献身精神。《书愤》是其名篇代表作品: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诗人62岁。回顾早年北望中原,气吞山河之志,向往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痛惜空有塞上长城之志,无奈岁月蹉跎,早生华发,不仅发问,谁堪与“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相比,实际是以孔明自期,表示要北定中原,为此奋斗终生。全诗昂扬向上的斗志,确是那个时代振奋民族精神的战斗号角。另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同情北方沦陷区人民的情感溢于言表。

陆游的诗“忧国复忧民”,爱国更爱民。许多诗篇表现了他对百姓的关怀热爱之情。表示对农民疾苦的关切,作《太息》诗3首。其一写道:“太息贫家似破船,不容一夕得安眠。春忧水潦秋防旱,左右枝梧且过年。”

陆游是写景状物的能手。“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如《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当时陆游住于西湖畔。诗中生动地描写出春雨初晴时的明媚春色。“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千古名句,脍炙人口。写景之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情绪。男有名篇《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这首诗作于陆游从抗金前线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议官的途中,不写剑门和细雨,主要写诗人自己和此时此地的感受。仿佛一幅图画,画面的中心是诗人骑着瘦驴的有些潦倒的形象,自问只当做个骑驴觅诗的诗人吗?战士何故被调离抗金战斗的前线?一句发问,无限感慨蕴含其中。这细雨是气候不对,这剑门关是地方不对,战士不应该在这样的气候下,来到这样的地方做诗人的勾当。显然是表示对朝廷调动自己的不满。

陆游一生政治不得意,报国志屈难伸,在家庭婚姻上也有不幸的遭遇。沈园的几首诗就是写自己同唐婉的爱情悲剧。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与表妹唐婉结婚后伉俪情深。但迫于母命而离异,10年后两人在沈园相遇。不久,唐婉郁郁而卒。40年后,陆游重游沈园,触景伤情,写诗怀念唐婉,控诉封建家长。感情深沉,大胆倾诉内心世界,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