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小实验
2937100000025

第25章 油菜稀植摘苔促增产新技术

文乾惠

我在田间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时,发现一条大路旁的油菜地里,有些油菜植株被牛羊啃食或糟蹋了,只留下稀疏的一半油菜苗,其蕾苔也被牛吃掉了一部分嫩尖。可是到收获时,我们发现,这些油菜植株,反而长得粗壮,且从苔腰发出许多新枝来,均结满了有效果荚,产量不减。于是,我们从中受到了启迪,在老师与家长的指导下,决定对油菜进行稀植且摘苔实验种植。

一、研究目的

尝试对油菜进行稀植、摘苔实验,且通过特殊配肥,精心管理,促进增产增收,探究出一套油菜种植管理新模式。

二、基本思路

抓住油菜分枝能力较强的特性,改革种植模式,对其进行稀植并摘苔,附以高垄深沟、下足底肥、适量追肥等配套栽培技术,就可能培育出粗壮、枝多的油菜苗,从而获得高产。

三、研究过程

1.整地。开挖高垄深沟,沟深15~20厘米。

2.下足底肥,以复合肥、有机肥为主,附以硼肥、氮肥。

3.覆肥培垄。

方案一:垄距为100厘米,再以68厘米的株距打凼,1000株/亩,以便点播或移栽种苗。方案二:行距×株距=66.7厘米×33.3厘米,3000株/亩。对照组:行距×株距=47厘米×23厘米,6000株/亩。4.平时注意田间常规管理:浇水、追肥、除草、治虫。5.摘苔。(1)摘苔条件:壮苗、稀植、肥足,达到了秋发要求中熟品种。所谓“壮苗”,是指九月上旬播种,移栽前,每株有平展绿叶6片左右,苗高20~23.3厘米,侧根发达、无病害的苗。所谓“稀植”是指株距20厘米,行距66.7厘米。“肥足”,是指每亩施氮肥12.5~15千克,磷素4~5千克,钾素12.5~15千克,基肥与追肥的比为7:3。“秋发”是指十月中旬移栽,冬前主茎叶数为15片、绿叶10片左右。(2)摘苔时间:立春后至雨水节前,苔高16.5厘米为摘苔最佳期。(3)摘苔方法:苗秆好,肥力水平高的要重摘,摘苔10厘米左右,只留基部6~7片功能叶即可;反之,对有一定冬发、春发能力的苗秆,肥力一般,要轻摘,只摘取顶端3.3~5厘米。(4)注意事项:①对肥力较差、长势不旺的油菜,摘苔前7天,要看苗追肥。②提倡早摘、轻摘。6.平时记录实验操作过程,油菜生长情形。7.聘请农业科技部门的领导与专家,就地测产、评估、验收。8.向当地农户推广种植方法。

四、结果及收获

1.实验结果。

2.结果分析。油菜稀植摘苔项目,在我校实施一年,增产效果比较明显,每亩至少可增产25千克以上。据这一年的实践观察,油菜摘苔后,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1)降低了植株高度,茎颈变粗,抗倒伏能力增强,提高结实率。实验表明,摘苔后的结荚数,比未摘苔的高7%。(2)压顶端优势,控主花序生长,促进多分枝,形成多个相似主茎的分枝。据抽样调查,摘苔后第一次分枝、第二次分枝数,分别比未摘苔的分枝数多7个和15.3个,而且分枝荚果多。第一次分枝,相当于未摘苔的主茎,第二次分枝,相当于第一次分枝。(3)后期叶面积系数增加,增强了光合作用,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结实率。(4)实验表明:实验组的方案二效果最好,增产明显。

3.实验结论。通过对油菜进行稀植摘苔实验,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粗壮抗性强,分枝多、结果多而壮,产量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实验证明:对油菜进行稀植摘苔种植模式转换实验是成功的,是切实可行的,我探究出来的最佳稀植方案是66.7厘米×33.3厘米,3000株/亩,值得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