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小实验
2937100000032

第32章 早雷竹早出笋 留养种竹的探索

杨滢

我的家乡有很多竹林,前几年,有的农民采用覆盖的方法使笋早出,延长了产笋期,使效益大为提高。但由于种种技术问题,有的失败了,有的收益不大。为了找出“早雷竹”早出笋、留养种竹的规律,我们在乡农技站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早雷竹早出笋、留养种竹的实践与探索。

一、实验过程

1.覆盖。实验从2008年11月13日正式开始,实验地为40平方米。首先进行竹林的整理,浅翻竹地10~15厘米,做到不伤竹鞭。清除石块和杂物,以便以后挖笋。整理竹地的同时,施尿素2千克、磷肥1千克、人粪10石,然后浇透水。最后覆盖竹叶,厚度为30厘米左右。

2.挖笋。覆盖后到2009年1月上旬,已经可以挖笋了。覆盖竹地挖笋主要靠脚踏,踏着觉得有硬顶,然后用手扒开覆盖物,用笋凿将雷笋挖出。笋的好坏关系到产量和质量,宁可挖嫩点,也不要伤其竹鞭。

3.留养种竹。当春雷笋掘到产量的60%左右时,即可留养种竹。我们是在2009年3月初开始留养的。由于气温寒冷,种竹很容易受冻害而死亡,所以,保暖是留养种竹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在有种笋的地方,将种笋周围的覆盖物拢堆,然后再用稻草包扎好;待到长到一定高度时,改套尼龙袋(将尼龙袋的底部拆开,变成两头通状),袋里填满稻草等物,防止笋尖露于空中受到霜害。

二、实验结果

三、结果分析和讨论

1.覆盖促使笋早出的可能性。早雷笋是从竹的地下根状叶茎上长出的,只要能提高竹鞭层的土壤温度,促使笋芽提早发育,就能提前出笋。竹地覆盖后,土面与外界隔绝,降低了土面与空气的热交换能力;又由于在土壤表层和底层覆盖物中的微生物的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及地温的共同作用,土壤表层的温度得以升高,实践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覆盖使早雷竹出笋的时间大大延长,产量和经济效益也成倍增长,通过对不覆盖的竹地农户的调查,我们的实验结果与他们比较,竹笋早出土两个多月,产量增加1倍多,单位面积产值增加近6倍。

2.覆盖时间及厚度。覆盖物的厚度,我们认为应控制在使土壤表层温度达10℃以上。根据我们的实验,竹叶一般厚度在20厘米左右。若在天气较寒冷的情况下,还可再厚些,使土温控制在17℃左右。

笋芽是由种竹长出的地下茎一竹鞭节上长成的,所以种竹是早雷竹的根本。且覆盖过早,出笋时间提前太早,留养种竹由于气温过于寒冷,而很难成功。所以,我们认为覆盖时间应选在11月下旬或12月初为好,这样,出笋旺期就可出现在1~2月(即春节前后),使早雷笋的价格大为提高,又可以使种笋留养能在3月初养种竹,前期温度低,种笋长得缓慢,保温措施较容易实施,到后期气温逐渐回升,种竹就不怕冻害了。

3.土壤含水量。早雷竹是既喜欢水又怕水的植物,要使早雷竹长得好,就要注意土壤的含水量。据我们测定,产笋时期土壤的含水量应在28%左右。所以,我们认为,覆盖前浇透水后,应使土壤湿度保持在用手能将土捏得拢,扔之又散得开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