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博览4
2937300000038

第38章 清朝(15)

在浙江、定海三十六岙群众齐集神庙,订立盟誓,相约同心杀敌。发布《告白》,表示与守军“逢人即杀,见船无备遂烧。……一次不成,二次再举。水战不胜,陆战再图。明不得手,暗可施谋。或放虫下毒,或挟刀行刺,使彼防有所不及,备有不能行”,直到把侵略者连船带人一起消灭。他们协助守军作战,捉汉奸,破坏英军食物、淡水供应,不断袭击零星外出滋扰的英军。

镇海乡民伏击英军侦察队,俘获英军官兵。宁波人民的自卫武装组织——黑水党,广泛采用游击战术,在城内外埋伏,截杀小股英军。鄞县(今浙江奉北附近)、慈溪(今浙江宁波市慈溪镇)等县也组成团练乡勇数万,还击侵略军进犯。

在江苏,英军闯入长江以后,沿江农民、渔民、盐民和船夫等,到处奋起还击。崇明(今江东崇明)武装民众事先设下埋伏,派人诱敌上岛入埋伏圈,然后打击。太仓(今江苏太仓)、江阴农民以竿干、锄头袭击英军。妇女儿童加入战斗行列,用石块奋击。靖江(今江苏靖江)人民阻止英军抢劫,一童子从城上投砖石,击毙英军一人。英舰三艘再次来犯,靖江知县杨凤,率军千余人防守江堤,击伤敌舰一艘。

在广东,林则徐主持战争期间,人民纷纷参加他所招募的水勇和士绅组织的团练,支持配合清军作战。

东南沿海人民的抗英斗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打响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枪。

魏源与《海国图志》

魏源,湖南邵阳人。青年时代随父入京,得刘逄禄、龚自珍等人指教。曾任内阁中书,在任期间,利用清朝内阁所藏丰富的文化典籍的有利条件,致力于研究历史典籍,为后来编写《海国图志》奠定基础。

鸦片战争前,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撰筹漕、筹、筹词篇、湖广水利议等;并助江苏巡抚筹办漕运、水利等事务,使他对中国社会问题了解颇多。

鸦片战争中,曾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加浙江防务,对鸦片战争感触颇深,思想受到强烈刺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痛愤时事,完成《圣武记》,探讨清朝政治军事得失。

魏源研究儒学经学,但认为经学之所以重要,是为了“求道”和“制事”。其目的“通经致用”。要以古代历史为借鉴,解决当时现实问题。因此,在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启发下,把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考察,提出学习西方,以强国。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江苏镇江,魏源接受林则徐嘱托,依据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及中外文献资料,写成《海国图志》。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刻本五十卷,出版于扬州。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刻本增订为六十卷,咸丰二年(1852年)又扩编为一百卷,出版于扬州。

这本书较《四洲志》更充实,并有图表说明。其特点“彼皆以中士人谭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

魏源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教训之一,是不知“夷情”。指出“夫制驭外夷者,必先洞悉夷情。”为了解外国情形,改变对世界的无知状态,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用很大篇幅记叙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政情,其中对英国介绍尤为详尽。魏源指出,英国远处大西洋的“夐然三岛,不过西海一卷石”,且其兴起晚于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法国。但英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认为英国能够发展,主要是发展海外贸易。以武力为后盾开拓海外殖民贸易,进而骤然致富。

魏源指出中国要想战胜英国侵略者,只靠考据、词章、义理不够。必须“以彼长技,御彼长技”,向西方学习“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西方的坚船和炮,是“奇技”而非“淫巧”。并批评顽固派反对“师夷”的闭塞无知。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师夷”与“御夷”联系起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正是魏源编篡这部书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海国图志》中指明,使西方国家富强的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三个方面都应该学,缺一不可。魏源指出中国应该引进西方先进的造船、造炮的技术;编练近代海国舰队,并像西方国家那样管理、训练、指挥,并且,要创办民用工业,允许民间设厂造船,以富国强兵。这就是“制夷”的具体措施。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美国历史地理、政治、选举都有所议论,尤其对议会及选举等感兴趣。

《海国图志》是当时中国人编写的最详备的介绍世界史地和部分科技知识的巨著,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

道光十三年(1833年)十二月,英国政府派律劳卑为驻华商务监督,并以东印度公司前驻广州大班的德庇时、罗宾臣为第二三商务监督,试图通过地方当局和清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达到增加口岸、扩大中英贸易的目的。临行前,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给律劳卑训令,要他来华后必须开辟商埠、推销鸦片、获得海军据点,以便适当时机进行武装侵略。

次年七月,律劳卑到达澳门,随即要求清政府与他进行直接联系,为此遭到两广总督卢坤的抵制。九月,律劳卑令两只英国兵船,强行驶入珠江口,轰击虎门炮台,并煽动在广州的英商支持他的行动。在此形势下卢坤下令中止中英贸易。从而使64家英商经济利益受到威胁。

道光十六年(1836年)六月,巴麦尊将原来驻华的三个商务监督,改为一个,并任命义律担任此职,决心用武力支持在华的商务谈判。这时,在鸦片问题上,清朝政府内驰禁派与严禁派斗争激烈。广东邓廷祯坚持禁烟主张,并在广州查禁鸦片,使义律在广州的活动受阻。于是,义律要求英国政府使用武力,得到英国政府同意。道光十八年(1838年)七月,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他仑率领舰船到广州示威。

次年三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这时,在华的鸦片贩子以英商名义上书巴麦尊,要求英政府过问,采取重大措施,把对华贸易放在“安全和坚固的基础上”。英国国内伦敦等很多地方商会也一致主张对中国使用武力,迫使中国开放口岸、协定关税、赔偿烟价、割让岛屿等等,此为日后南京条约的雏形。

九月,巴麦尊接到义律关于中国禁烟情况的正式报告,当即表示动用武力对付中国。十月,密函通知义律,英国政府决定派海军“远征”中国,届时封锁广州、白河,占领舟山,拘捕中国船只。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月,英王维多利亚在议会上发表演说,预示英国政府发动对华战争决心。二月,巴麦尊等任命懿律、义律为对华交涉的全权代表,并具体部署对华作战步骤。同时照会清政府,要求赔偿烟款、割岛屿、偿还商欠等,并声明英国远征军费,全部由中国负担。在给义律训令中详细规定,凡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开放五口岸等项,一概包括在内。

三四月,英国议院通过对华侵略政策。六月,鸦片战争爆发。次年一月,中英签订了《穿鼻草约》,英国政府对此《草约》并不满意,认为勒索鸦片赔款太少,《草约》中对军费、商欠又一字未提,又要过早撤出舟山。于是解除了义律在华职务,以璞鼎查来代替,要以扩大战争来攫取远比《穿鼻草约》更多的利益。在璞鼎查启程来华前,巴麦尊给以详细的训令,规定抵华后的步骤,要求必须使中国全权代表无条件地接受英国所提出的全部要求,英国才停止军事活动。

八月,璞鼎查到达澳门,立即向广东当局递交了一份议和纲要。声明如果中国不派全权代表接受纲要上所列举的全部条款,就要北上进攻中国,并拒绝以广东地方官为谈判对手。接着,便进军北上,攻占了宁波,并声称将中国沿海区域并入英国版图。

遭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道光决意妥协,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会和。但英国为迫使清政府接受全部条款,决定不到南京不进行谈判。于是六月进犯长江。八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牛鉴出面乞降,璞鼎查以其“无权作主”不答应议和。随后英舰佯装进攻,伊里布、牛鉴等连夜派人到英舰,表示钦差大臣耆英即日到省,并出示道光“永定和”谕旨。次日,耆英、伊里布赶到南京。耆英给道光皇帝的奏报中说:“该夷船坚炮猛,初尚得以传闻,今既亲自上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就这样,在炮口的威逼下,接受了璞鼎查提出议和的全部条款。八月二十九日,耆英、伊里布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完全按照英方提出的条件,签订了《南京条约》(又称《江南条约》)。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主要内容有:

(1)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携带家眷寄居、贸易通商。英国可以在上述口岸设领事,管理商事;

(2)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常远据守主掌,任其立法治理;

(3)中国赔偿英国鸦片烟价600万银元;

(4)英国商人在粤贸易,原归商行办理,现规定英国人在通商口岸,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中国赔英商欠款300万银元;

(5)中国赔偿英国军费1200万银元;

(6)以上三条计赔英款2100万银元,广州赎城费在外。分期交清,按期未交足数,以每年百元加息五银元:

(7)英国商人在通商各口应纳进出口货税,均宜秉公议定细则;

(8)中国六百万银元鸦片赔款交足,英军退出南京、白河口等,并不再阻拦中国各省商贾贸易,退出镇江。但舟山、鼓浪屿两岛英军待赔款全部交清,各通商口岸开辟,方撤出;

(9)为英国效劳的奸细全然免罪,被监禁起来的要加恩释放。

《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议定关税税率及其他有关问题,中英又在广州继续谈判。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在香港公布。十月,耆英与璞鼎查在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亦称《虎门条约》。

英国又从这两个条约中取得了如下特权:

(1)领事裁判权。据五口通商章程,英国人在中国犯罪时,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处理:

(2)据五口通商章程,英商大部分主要进口货物按时价的百分之五交税;

(3)片面的最惠国待遇。据虎门条约,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人可一律均沾;

(4)英国可派军舰常驻中国各通商口岸;

(5)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及房屋。

《海关税则》是璞鼎查委派英国怡和洋行职员罗伯聃拟定的。分为出口和进口两大类,前者包括六十一种货物;后者包括四十八种货物。绝大部分出口货和进口货的税率,都比鸦片战争前降低百分之五十左右,有的甚至降低百分之九十。这个税则的签订,使中国海关失去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开始一步步地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吸取了《劝世良言》中所宣传的创造天地万物人的“神天上帝”,是惟一真神及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最早接受洪秀全拜上帝思想的是他的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第二年,洪秀全与冯云山一起到广西贵县一带进行“拜上帝会”的宣传和组织活动。不久,洪秀全又回到广东花县家乡进行理论创作。洪秀全先后写出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三篇著作。《原道救世歌》宣传宇宙间惟一主宰,拯救万物的真神是上帝,“开辟真神惟上帝,无分贵贱拜宜虔”,“天父上帝人人共,何得君王私自传”。又说,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这就否定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男人都是兄弟之辈,天下女子都是姊妹之群,不应存在此疆彼界之私,更不应存在你吞我并之念,同时还宣传了经济上的平等思想。《原道觉世训》中明确地把皇帝指作“阎罗妖”,把贪官污吏指作“妖卒鬼徒”,蔑视皇权,号召人民群众起来消灭“阎罗妖”。在同一时间里,冯云山在紫荆山区进行“拜上帝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上半年,“拜上帝会”会员已达二千多人。是年八月,洪秀全再次到广西,在紫荆山与冯云山会合,共同制定“拜上帝会”的各种宗教仪式和十款天条。并派人四处发展会员,其会员主要是贫苦农民。第二年七月,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和洪秀全、冯云山结成异姓兄弟,“拜上帝会”从此有了领导核心。

“拜上帝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同封建势力的斗争逐渐公开化,会员开始捣毁甘王庙及紫荆山区的神庙社坛,与地主团练也展开了斗争。道光三十年(1850年)广西群众的反抗斗争继续增多。同年七月,洪秀全发布“团营”总动员令,各地会员纷纷变卖田产房屋,向“拜上帝会”总机关所在地金田村进发。十一月,各路会员均汇集在金田村,约二万人。在“团营”过程中制备器械,编制营伍,一同拜上帝,广大分散的农民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武装团体。

道光三十年(1851年1月11日)十二月十日,“拜上帝会”会员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随即东进,占领交通要道江口镇。“天地会”罗大纲、苏三娘(女)等率众几千人也投入太平军,声势更加壮大。三月,太平军转而西进,人武宣县境。洪秀全在武宣东乡即位称大王,封杨秀清为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此后半年,太平军转战武宣、象州和紫荆山区,设法打破清军的包围堵截。九月,太平军乘胜攻克永安州城(今蒙山县),这是“太平天国”起义以来占领的第一座城池。洪秀全在这里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俱受东王节制。又封秦日纲、胡以晃为丞相,罗大纲为总制。其余有功将士,均分别擢拔任职。洪秀全又针对农民起义队伍在战斗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发布许多诏令:严禁兵将私藏在战斗中缴获的各种财物。巩固圣库制度,告诫全军恪守天条天令,严守纪律,警惕敌人的诱惑;勉励将士团结一致,同心协力,“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妖”,同时,清除了暗藏的奸细。《太平诏书》、《太平军目》、《太平条规》、《天父下凡诏书》等一批重大文献也先后刊刻公布。这就是著名的“永安建制”。“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从此初具规模。次年四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攻桂林不下,进占全州(今广西金州),入湖南。在全州战斗中,南王冯云山负重伤身亡。入湖南后,太平军连克道州(今湖南道县)、江华、永明、嘉禾、蓝山(今湖南蓝山)、桂阳(今湖南桂阳)、郴州(今湖南柳州)等地。这一带的“天地会”群众争相参加太平军,多达五六万人。九月,太平军猛攻长沙不克,西王京朝贵中炮牺牲。十一月,撤围长沙,转经益阳(今湖南洛阳)、岳州(今湖南岳阳),向湖北挺进。太平军在岳州建成水营,战斗力继续加强。咸丰二年(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进城后,太平军宣布:“官兵不留,百姓勿伤”,群众积极参军,队伍猛增至50万人。随后顺江东下,水陆并进,旌旗蔽日,连克九江(今江西九江)、安庆(今安徽安庆)、芜湖(今安徽芜湖),于同年三月十九日占领江南第一重镇南京,随后以南京为都,改称天京,正式建立了一个与清朝政权相对峙的农民政权。不久,又攻下镇江和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