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齐民要术
2954800000039

第39章 齐民要术卷第四(2)

【注释】①此处引录的是《尔雅·释木》关于枣部分的全文,壶枣前有枣字,余同。郭璞注原分注在各该枣名之下,《要术》综引在一起,因此重复了正文的枣名。②填枣:大概是一种蒸后晒干的枣,参见注释⑩。③无实枣:即今无核枣,亦名空心枣,果核退化为薄膜,可以连果肉一起吃,为我国特有的名贵品种,品质优良。今产于山东乐陵、庆云、河北沧县等地。④鹿卢枣:清郝懿行(1755~1823)《尔雅义疏》:鹿卢。与辘轳同,谓细腰也。即今葫芦枣(Ziziphusjujubavar.lageniformis),果实中上部有一缢痕,呈葫芦状,故名。品质上等。在北京及产枣区均有分布。⑤见《孟子·告子上》郭注所引。枣,今本《孟子》作棘。⑥羊矢枣:即下文的楔枣,亦即软枣,也就是《说文》的梬枣,是柿树科的君迁子(Diospyroslotus)。浆果熟时由黄色变为蓝黑色,含鞣质,有涩味。虽有枣名,实非枣类。但郝懿行《尔雅义疏》认为羊枣味甜美(羊是善的意思),郭璞以为是羊矢枣,恐误。⑦见《孟子·尽心下》郭注所引。曾皙,《要术》各本都误作曾子。按:《孟子》原文是: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曾子,名参,曾皙是他的父亲。嗜羊枣的是曾皙,不是曾参,据《孟子》和郭注原文改正。日译本《要术》承误未改。曾皙:春秋时孔子学生曾参(前505~前436)的父亲。⑧猗氏县:今山西临猗县。⑨还味:还读为旋,即不久,引申为短暂,即所谓短味,意谓淡薄少味。但郝懿行解释为俗名马枣者。马枣并不短味。⑩安邑:今山西安邑镇及夏县地。《史记·货殖列传》所称安邑干树枣,即其地。谷城:属东郡的谷城,在今山东东阿。西王母:古地名,在西陲边荒,见《尔雅·释地》。后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一景林寺有西王母枣记载。河内:此泛指黄河之北。汲郡:晋置,有今河南汲县、新乡等地,在黄河以北。蒸枣:北宋苏颂(1020~1101)《本草图经》记天蒸枣称:南郡人煮而后曝,及干,皮薄而皱,味更甘于它枣,谓之天蒸枣。则《广志》所称的蒸枣和《尔雅》的填枣,大概只是一种蒸干的枣。《晋书·地理志》安平国有信都县,即今河北冀县。该地好枣,魏晋以来文献记载颇多。《邺中记》:东晋陆翙撰,二卷。十六国时后赵石虎(295~349)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该书所记皆石虎邺都事。书已佚,清人有辑佚本一卷。《抱朴子》:东晋葛洪(284~364)撰,为神仙方药、禳邪却祸及论世事吉凶之书,其中炼丹及治病等记载,对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今本《抱朴子》已非完帙,所引不见于今本,当系佚文。《证类本草》卷二三大枣引《吴氏本草》只说明药效,一名良枣则见于《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所加者,陶氏可能是采自《吴氏本草》。《西京杂记》卷一: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摽奇丽:枣七……凡七种,《要术》少一种梬枣。唐李善(约630~689)注《文选·闲居赋》此句引《广志》的传说称:周文王时有弱枝之枣,甚美,禁之不令人取,置树苑中。《文选》卷一六潘岳《闲居赋》无丹枣二字,也不可能有,这里有窜误,也许由《西京杂记》的梬枣窜入,而又误为丹枣。乐毅:战国时燕国大将,公元前284年率军击破齐国,先后攻下七十多城,因功封于昌国,其地即在今益都附近。齐郡:今山东中部及偏东一带,后魏时郡治在益都(今寿光南)。西安:县名,故治在今益都县境。广饶:县名,今山东广饶。二县均属齐郡。齐郡属青帅l。贾思勰是益都(寿光)人,与西安、广饶都是家乡邻县,所以他对二县所产乐氏枣知之甚稔。

【译文】《尔雅》说:有壶枣;边是要枣;挤(jī)是白枣;械(èr)是酸枣;杨彻是齐枣;遵是羊枣;洗是大枣;煮是填枣;蹶泄是苦枣;皙是无实枣;还(xuán)味是棯(rěn)枣。郭璞注解说:现在江东将大而上端尖锐的枣叫做壶;壶就是形状像瓠的意思。要是细腰,现在叫做鹿卢枣。木齐就是现在成熟时白色的枣。木贰是树小果实酸的枣,也就是《孟子》所说养其木贰枣的木贰。遵是果实小而圆的,果皮紫黑色,俗名羊矢枣,就是《孟子》说的曾[皙]喜欢吃羊枣的羊枣。洗,现在河东猗氏县出的大枣,果实有鸡蛋大。蹶泄,果实味苦。皙是没有核的枣。还味就是淡薄少味。杨彻、煮填,未详。

《广志》说:河东安邑的枣;东郡谷城的紫枣,有二寸长;西王母枣,像李核那么大,三月成熟;河内汲郡的枣,又叫墟枣;东海有蒸枣;洛阳夏熟的白枣;安平信都的大枣;梁国夫人枣。有大白枣,名叫蹙咨,核小肉多;有三星枣;有骈白枣;有灌枣。又有狗牙、鸡心、牛头、羊矢、猕猴、细腰的名目。此外还有氐枣、木枣、崎廉枣、桂枣、夕枣。

《邺中记》说:石虎的王家园林中有西王母枣,冬夏都有叶,九月开花,十二月才成熟,三个枣子有一尺长。又有羊角枣,也是三个枣子一尺长。

《抱朴子》说:尧山有历枣。

《吴氏本草》说:大枣,一名良枣。

《西京杂记》说:〔上林苑中〕有弱枝枣、玉门枣、西王母枣、棠枣、青花枣、赤心枣。

潘岳《闲居赋》中有周文弱枝之枣的句子。(丹枣?)

〔思勰〕按:青州有一种乐氏枣,多肉细核,汁多肥美,为天下第一。

父老相传说:它是乐毅攻破齐国时,从燕国带来种下的。如今齐郡的西安、广饶二县所产的著名好枣,就是这种枣。又现在还有陵枣、檬弄枣。

常选好味者,留栽之。候枣叶始生而移之。枣性硬,故生晚;栽早者,坚垎生迟也。三步一树,行欲相当。地不耕也。欲令牛马履践令净。枣性坚强,不宜苗稼,是以不耕①;荒秽则虫生,所以须净;地坚饶实②,故宜践也。

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驳椎之,名曰嫁枣③。不椎则花而无实;斫则子萎而落也。候大蚕入簇,以杖击其枝间,振去狂花。不打,花繁,不实不成。

全赤即收。收法:日日撼胡感切而落之为上。半赤而收者,肉未充满,干则色黄而皮皱;将赤味亦不佳;全赤久不收,则皮硬,复有乌鸟之患。

晒枣法:先治地令净。有草菜,令枣臭。布椽于箔下,置枣于箔上,以朳聚而复散之④,一日中二十度乃佳。夜仍不聚。得霜露气,干速⑤,成。阴雨之时,乃聚而苫盖之。五六日后,别择取红软者,上高厨而曝之。厨上者已干,虽厚一尺亦不坏。择去烂者。脾者永不干,留之徒令污枣。其未干者,晒曝如法。

其阜劳之地⑥,不任耕稼者,历落种枣则任矣。枣性炒故。

凡五果及桑,正月一日鸡鸣时,把火遍照其下,则无虫灾。

【注释】①不耕,各本只一耕字,与上句不宜苗稼矛盾,仅殿本《辑要》引有不字,《学津》本从之。不耕与上文地不耕也相符,不字必须有,据补。②地坚饶实:地坚实了结的果实多。启愉按:实际是经过牛马反复践踏后,将地表的部分浮根踩断,使发生新根,根系下扎,增强树的抗旱抗寒能力,同时踩死杂草不致耗夺肥分,因而促使多结果实,不是把地踩坚实了会增加果实。③嫁枣:启愉按:这样做的目的在破坏韧皮部,阻止地上部养分的向下输送,以促进开花和果实生长,因而提高座果率,增加生产。这和后来在北方产枣区一直采用的开甲等技术相似,其原理与环状剥皮相同。但开甲的时期掌握在开花盛期进行,有时还不止一次,过早过迟都会失去阻止养分下行的时效。可《要术》早在正月初一进行,则被椎打破坏的地方到开花前就已愈合,实际已起不到阻止养分下行的作用,至少作用很微,因之恐怕很难提高座果率。椎打只能打伤韧皮部,不能用斧刃砍伤木质部外围的新木质层,否则,会阻碍地下部的水分和无机养料的向上输送,果实就长不好,就会干瘪掉落。这是对的。④朳:木朳。晒谷物时摊开扒拢的一种农具。⑤干速:干得快。夜间气温降低,有霜露气,而枣子经过一天曝晒,内热,枣子本身又呼吸生热,因此内温高于外温,枣子水分继续蒸发,所以必须摊着,促使干得快。⑥明抄等作阜劳,他本作早劳、旱涝,都不好解释。有人疑是阜旁之误,即小山坡边上的地方,但小坡边地不是绝对不能种庄稼的。存疑。

【译文】常常选味道好的枣树,留着它的根蘖苗作为栽子,等到枣叶开始发芽时截取来移栽。枣树的特性坚硬,所以发芽迟;移栽过早,由于性硬,成活也迟。三步栽一株,株行距要对直不偏斜,〔成方形布置〕。地不耕的缘故。要让牛马在地面上践踏,把地踩干净。枣树根系的蔓延力强,树下不宜种庄稼,所以其地不耕翻;不耕翻草荒了容易生虫,所以要保持干净;地坚实了结的果实多,所以要牛马践踏。

正月初一在太阳出来的时候,用斧背在树干上花花驳驳无定处地捶打,叫做嫁枣。不捶打,就只开花不结实。如果用斧刃欢,以后果实便会萎瘪脱落。到大蚕上簇的时候,用杖子在树枝中间击打,震落过多的狂花。不打,花太多,不结实,就是结实也不是好果实。

枣子整个红了就收。收法:天天摇晃树枝让它自然掉落最好。半个红时就收,肉还没有饱满,干后颜色黄,皮皱;快红时味道也不好;全红了长久不收,皮会变硬,而且还有被乌鸦鸟类啄食的害处。

晒枣的方法:先把地面整治干净。如果荒草多,会使枣发臭。用椽木支架着席箔,枣放在席箔上,拿木朳扒拢作一堆,过一会又扒散开来,一天中扒拢又扒散二十遍才好。夜间仍然摊着不扒拢。夜间得到霜露气,干得快,这样就好。只有阴雨的时候,才扒拢堆起来,用苫子盖好。五六天之后,选择红软的,搁到高架上去晒。上到高架上的是已经干的,就是堆聚到一尺厚也不会坏。把膨烂软糊糊的剔出去不要。膨烂的永远不会干,留下只会污染好枣。还有没有干的,继续照样再晒。

高阜劳困不好种庄稼的地,疏疏落落地栽上些枣树是会长成的。因为枣树耐旱耐热的缘故。

所有果树和桑树,在正月初一鸡鸣的时候,拿火把在树下通通照一遍,就没有虫灾。

《食经》曰:作干枣法:新菰蒋,露于庭,以枣着上,厚三寸,复以新蒋覆之。凡三日三夜,撤覆露之,毕日曝,取干,内屋中。率一石,以酒一升,漱着器中①,密泥之。经数年不败也。

枣油法:郑玄曰:枣油,捣枣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形似油也②。乃成之。

枣脯法:切枣曝之,干如脯也。

《杂五行书》曰:舍南种枣九株,辟县官,宜蚕桑。服枣核中人二七枚,辟疾病。能常服枣核中人及其刺,百邪不复干矣。

种梗(ruān)枣法:阴地种之,阳中则少实。足霜,色殷(yān),然后乃收之。早收者涩,不任食之也。《说文》云:梬(yǐng)枣也,似柿而小③。

作酸枣耖(chǎo)法④:多收红软者,箔上日曝令干。大釜中煮之,水仅自淹。一沸即漉出,盆研之。生布绞取浓汁,涂盘上或盆中,盛暑日曝使干;渐以手摩挲,散为末。以方寸匕投一碗水中⑤,酸甜味足,即成好浆。远行用和米耖,饥渴俱当也。

【注释】①漱:喷润。或释漱为洗,失当。一石枣只用一升酒,液比为100:1,如何洗得过来?实际洗到一部分时,酒已被枣子沾得干净了。就是喷润也不可能周遍,何况是洗?那一升就非改字不可。这也是以今况古强作新解的一例。②郑玄的话,未详所出。《释名·释饮食》柰油的作法,与此条枣油完全相同(见本卷《种梅杏》注释),怀疑郑玄是《释名》被《食经》搞错的,而今本《释名》又误枣为柰。又,枣油法和枣脯法二条列在《食经》下面《杂五行书》前面,按贾氏写书体例,应仍是《食经》文。③今本《说文》只是:梬,梬枣也,似柿。无而小二字;可《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檀梨梬栗,李善注引《说文》而小下面还多名曰木需。段玉裁注《说文》即据《要术》和李善注补上而小,一日木需五字。《说文》无木需字,段氏说因椟是梬的俗字,故不列。但二字读音不同,纵使同物,自是二字。④耖:原指炒米炒麦磨成(或先磨后炒)的干粮。由于这种干粮为粉末状,因亦称干制的果实粉末为耖。⑤方寸匕:古代量取药末的计量单位。陶弘景《名医别录序例》: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一方寸匕约合今2.74毫升。

【译文】《食经》说:作干枣的方法:拿新采的茭白叶子,铺在庭院地面上,将枣子摊在上面,三寸厚,再用新茭白叶子盖在上面。经过三天三夜,撤去上面盖的,让枣子露出,整整晒上一天,到快干,搬进屋里来。大率一石枣子,用一升酒喷润过,盛到容器里,用泥密封着。这样,可以经过几年不坏。

枣油的作法:郑玄说(?):枣油,是把枣子捣烂,和匀,涂在帛上,干后像油一样。这样就作成了。

枣脯的作法:把枣子切开来晒,干了就像肉脯似的成为果脯了。

《杂五行书》说:在房屋南边种上九株枣树,可以辟除县官的骚扰,又对蚕桑生产好。吃下十四枚枣仁,可以避免生病。能时常吃些枣仁和枣树刺,一切邪恶都不能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