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2959100000001

第1章 弱点篇(1)

1.螳臂当车

有一次,齐庄公外出狩猎,车行到半路时,有一只小虫张牙舞爪地挡在了他所乘坐的车的轮前。齐庄公非常惊奇,就问旁边的随从:“这种虫子叫什么?”随从回答道:“这就是螳螂,它只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轻信冒进而不自量力。”齐庄公听随从这么说,心中不由地感叹道:“这螳螂要是人的话,那么一定会成为全世界最勇敢的人了!”于是他叫随从改道,绕过了螳螂。

——《庄子》

人生智慧

齐庄公确实有点愚蠢,如果这只螳螂就是他现实中的敌对势力,那么他也只能绕道而退让了。他的软弱让自不量力与轻信冒进者也可使其只知退而不知进;而螳螂的可笑之处也并非完全是一种反面的讽喻,螳螂的自不量力在某些时候却可认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可说是一种意念的告示与潜力的证据。

2.刺死双虎

鲁国有一个勇士,名叫卞庄。他想同时刺杀两只老虎而一举出名。在他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小孩对他说:“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时是最好的下手机会,因为老虎必然争抢食物,由争抢而相互打斗,其结果是大一点的老虎受伤而小一点的老虎死去。如果在这个时候你去刺死那只已经受伤的老虎,就可轻而易举地得到刺死双虎的美名。”卞庄听后认为这个小孩说得十分有道理。

在他去刺杀老虎时,先藏在树林中,等那两只老虎因打斗而一死一伤时,他就从林中跳出来用剑杀死了那只受伤的老虎,他想做勇士的愿望也就实现了。

——《史记》

人生智慧

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得当地运用了智慧的力量。看准机会,主动出击,才是有勇有谋的体现。而一味地蛮干,不讲究技巧、方式和时机,这是庸人和莽夫的做法。真正的勇士,必然是智勇双全之士;真正的智者,也不会拒绝事半功倍、两全其美的选择。

3.长生不老

魏王有一次对他的臣子们说:“我听有人说,有个人登上了华山之后就从此长生不老了,要是我也能像他一样就好了。”有一臣子应对道:“从古至今我从未听说过有长生不老的事,所以我不相信这是真的。”魏王接着说道:“但是我相信这是真的。”于是臣子又说:“我不知道您是听其他人说的呢,还是长生不老的人亲自对你说的。如果是前者,那么这个传说也是无稽之谈;如果是亲自听长生不老的人说的,那么现在这个人又在哪里呢?如果真有长生不老的人活在世上,您可以向他学习;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劝您还是不要相信的好。”

——《云笈七签》

人生智慧

“谎言说过一千遍,也会成为真话。”这是社会上妄言盛行的后果。假作真时真亦假,假的、虚妄的取代了真理的位置真可谓是社会的大道不公。臣子的忠言虽逆耳却蕴涵着真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为什么只活在想像的真实中而不站到真实的大地上呢?

4.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看到山脚下有个女人在一座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就让他的弟子子路过去询问:“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那个女人说:“是这样的,我的老公公是被老虎吃掉的,后来丈夫也死于虎口,而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子路又问:“既然老虎已经吃了你家的三口人,那你为什么还不搬到其他地方去呢?”女人回答道:“我到现在还没有搬走,是因为这里并没有那么多苛捐杂税,没有暴政。”孔子听后,感慨地对他的弟子们说:“你们要知道,残暴的统治要比吃人的老虎还厉害呀!”

——《礼记》

人生智慧

苛政即是暴政,它是权力及欲望膨胀的结果。而受苦的只是下层的百姓,苛政所摧残的是不幸的生灵,其实同时也摧毁了它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孔子的比喻可说是恰到好处。但孔子的比喻并不能给政治带来警示的作用,而在孔子那里,他一生的抱负也未最终得到实现,这就需要寻求到一条实践的道路。

5.人云亦云

汉朝时,司徒崔烈想招募鲍坚归属自己。鲍坚却担心见面后不知对司徒崔烈说什么好,他于是就向别人打听在见面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矩。别人对他说:“你只管按照司仪说的去做就行了。”等到见司徒崔烈时,司仪说:“可拜!”鲍坚随即跟着说:“可拜!”司仪又说:“就座!”鲍坚也跟着说:“就座!”但鲍坚由于太慌忙而忘了脱鞋就入席坐下了。待到离开时,鲍坚竟然不知道自己的鞋放到了哪里。站在一旁的司仪对他小声说:“你的鞋并未脱下来,还穿在你的脚上呢!”而鲍坚则跟着司仪也说:“你的鞋并未脱下来,还穿在你的脚上呢!”

——《笑林》

人生智慧

人云亦云的人从根本上缺少主见和判断,人既然有选择的自由,为什么不在这自由中行使自己的权利呢?把跟随别人作为自己的行为提示,无疑是先行否定了自己的认识能力与判断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偷懒的恶习。内心世界的苍白注定了行为的无果而终。

6.混到何时

有一个家里非常富足的子弟,只读过不几天书,天资也不聪慧,但依靠家里的老底,平时总喜欢干些附庸风雅的事情,用好酒、古玩结识了不少有名的学士,这些人竞相吹捧他的文章与诗情。东莱王韩严明平生十分酷爱文学,并对文学颇有造诣,于是就请这位富豪子弟来,想当面讨教讨教。同时邀请的都是能诗善赋的饱学之士。大家都是出口成章,挥笔而就。这子弟却也只能是勉强为文,文中表现不出丝毫的才华和底蕴。可当时在座的人只顾自己的热闹,完全没有觉出这个子弟文中的异样来。东莱王韩严明在心底却是明白的,这个子弟实际上是个平庸之辈。

——《颜氏家训》

人生智慧

一个人不是靠自我吹捧而高贵起来的,心中到底有多少东西,一到实践的天平上,就能称出他的含金量。混到何时才算罢休?如果不能自知也就是

7.晏子进谏

齐景公对老臣晏子炫耀道:“我现在有成百上千的财宝,还打算积攒更多些。”

晏子听后说:“我听说有一种鸟名叫金翅鸟。这种鸟在吃食物时非龙肺不吃,在饮水时非凤血不喝,它如此地苛刻,就导致它经常是饿着肚子、口渴得厉害,因而没活多久就死了。我觉得不必对财宝那么看重,您身为一国之君积攒太多的这些东西,说不定就是祸根啊!”

——《太平御览》

人生智慧

人的贪欲不可能永远得到满足。当一心执著于欲望的满足时,只能使人活在外在物质的奴役之下,贪取到的东西越多,人本身受到的奴役也就越多。有强烈贪欲的人,一生只是给自己打遣了越来越沉重的枷锁。

8.齐鲁之争

齐鲁两国为争夺一片猎场而打得不可开交,鲁国国君因此而忧心忡忡。

鲁国国内有一个叫周年的人见到了鲁国国君,对他说:“我有一次睡着的时候,有一大群虱子在我的身上咬来咬去。为了争夺到更多的口中之物,它们结成派别,一直争斗不肯罢休。这时最年长的一个虱子对这些虱子说:‘你们用得着为这些食物而你争我夺吗?这样下去只能是两败俱伤,没有一天好日子过,这些虱子听了之后就停止了争斗。而一片小小的猎场,竟然使得您日夜焦虑,这也是不值得的。”鲁国国君听完之后说:“你说得对。”

——《太平御览》

人生智慧

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大动干戈,真是不值得。明争暗斗的结果不是得以满足而完事,只能是以落得两败俱伤而告终。缺少了理智的指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因为贪欲而不断恶化,世界也就少了和平而多了纷争。

9.河豚与桥墩

有一只河豚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一不小心撞在了水中的桥墩上。桥墩不能说话,还是始终静静地立在水中。但是河豚却大声地责怪桥墩没长眼睛。河豚越说越气,以至于肚子鼓胀得老高,浮在水面上半天不动地方。这时一只从上空飞过的鹰看到了水里的这只河豚,就俯冲下去,抓破它的肚皮,把它给吃掉了。

——《柳河东集》

人生智慧

情绪最容易使理智麻痹。理智一旦为情绪所左右,人也就忽略了现实的状况,甚至忽略了自我的存在。而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无规矩可循。情急而忘乎所以,更导致了不可挽救的后果。被鹰抓起的河豚太重于情绪而丧失了性命,这也是因为河豚最终或者开始不能摆脱情绪的羁绊的缘故。

10.吹牛者说

在赵国有一个人,当别人问他有多大岁数时,他吹牛说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大了。他还说伏羲曾经给他医治过病,而且说古代的尧舜禹也是他的老朋友。还有更玄的一次,上天的王母娘娘请他喝过一次酒,他大醉一场至今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说不上那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了。凑巧赵国的国君得了一种怪病,医生说须用有一千岁以上的人的血才能治好。赵王就派人把这个吹牛者抓了起来,准备杀他取血给赵王治病。这个吹牛者当时吓得魂不附体,最终还是说了实话,其实他所说的只是他自己的瞎编乱造,他本人也不过只有几十岁。

人生智慧

——《艾子后语》

吹牛者总是离开现实,活在由谎言编造的真实中。精神上的阿Q式的胜利与满足打造了招摇过市的门面,在求得精神痛快的同时也显现了其虚假的外衣包裹着的内心。所以说,对于吹牛者的大话可以不屑一顾,他永远支撑不起来真正的躯体。

11.借梯救火

有一户人家房子上着了火。户主就让儿子去邻家借个梯子来以便上房救火。他的这个儿子却是不慌不忙地着意装束了一番,慢悠悠地走出家门。到了邻居家门口,又是行礼又是作揖,谦让再三才进到屋里,但始终闭口不谈借梯子上房救火的事情。邻家主人以为他只是来闲坐,于是就和他对谈了许久,临近要走时,邻居家的主人就问他光临的缘由。直到这时,这位借梯的人才一五一十地说出了原因。邻居家的主人听后,气得直跺脚,并大骂他迂腐不堪,连忙从后院搬来了梯子让他赶快扛走救火。可是梯子虽然是借来了,他家的房子却早已烧成了灰烬。

——《燕书》

人生智慧

借梯子的人迂腐到了极点,火烧到了眉毛上还顾及面子是否得体。过多的繁文缛节反而耽误了做事的进程。这种要不得的办事方式是分不清主次,不能权衡事态轻重所造成的。事实上,当我们在不违背理智的情况下想要提高实践的能力时,就应该超出常规所设定的界限。

12.不知后退的鱼

在海水的深处有一种鱼叫马嘉鱼。平时它们就栖息在大海深处,直到适合的季节才逆江水而上找适当的地方产卵。人们就利用马嘉鱼产卵成群逆江而上时,在它们经过的水域撒上鱼网拦截鱼群。马嘉鱼外表很是漂亮,但是头脑却是十分的简单,只知道一股劲地逆江水而上,即使半道上碰到鱼网也不后退一点。钻进鱼网的马嘉鱼还是继续游,这样一来,网就越收越紧。直到最后被鱼网套得牢牢地不能脱身。

——《燕书》

人生智慧

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有些人看来是因为懦弱胆怯而后退;而在有些时候,退后一步恰恰是在战略性地调整进取步伐的节奏,实际上这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因此要适时而退,适时而进。这两者之间并无矛盾。这其实恰好表明了以退为进的道理。

13.去旧迎新

有个新县官上任,原来官府的手下班底欢迎新县官的仪式特别有排场。乐队的领队高呼道:“为报高堂,全民庆贺;灾星离去,福星到来!”新县官听这些人如此称誉他,心里十分受用。他就问这几句话是谁写的。乐队的领队回答道:“这是我们这个地方的惯例,每当有新任县官来时,我们就这么说;而每当有县官离任时,我们也这么说。”

——《湘山野录》

人生智慧

乐队的领队倒是说出了实话,实话就须实说,因为实话本身就显示了事物真理性的一面。而事实往往是,实话不能正面地得到表达或因趋附权势而不得已说假话。那些愿意听假话的人,总是把假话自以为是地当成了实话,这也就暴露出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14.远离脚痛

有一个人的脚痛得实在难以忍受。他就对儿子说:“我痛得受不了了,你给我在咱家的墙上打个洞。”儿子依言做了,等洞打好之后,这个人就将脚从自家伸到了邻居家里。儿子奇怪地问他为何要这样做,这个人回答说:“我把自己很痛的脚伸到了别人家里,自个儿也就不会感觉到痛了。因为脚已到别处,任凭它怎样痛,再也没有我的事了!”

——《说郛》

人生智慧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私自利的人总会想到转嫁危机,而不是正视和解决危机,有时甚至用自欺欺人的方法来糊弄自己。这样的人根本就是井底之蛙。思维的肤浅和愚蠢的行为根本就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

15.卖母买孝

楚国的国都里有一个人在集市上把他自己的亲生母亲当作商品卖给别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后成交,别人付完钱就要带这个人的母亲走,这时这个人非常诚恳而又非常孝顺地对买主说:“我把母亲卖给了你,你以后要好好地待她,千万不要让她受苦受累!”

——《淮南子》

人生智慧

本是大逆不道的行径,却偏要装出虚伪的孝道,这是地地道道的伪善。伪善者用以装点自己的是虚荣,在虚荣之后则是卑劣的私欲与恶念。一个社会没有创造善行的基础条件,那么这个社会就多了恶念的肆虐;一个人的心中缺少了良心的位置,那么也就给恶念的形成留出了空间。因此,就需要激活良心抑制恶念,共同为构建一个文明的社会而努力。

16.齐人的虚荣

有个齐国人,家里有一妻一妾。每次从外归来,他的妻妾就问他到哪儿去了。齐人说:“我和有钱有势的人吃饭去了。”每次都是这样说,这就使得妻子不免心生怀疑。有一次乘齐人外出时,妻子就悄悄地跟在他后面想看个究竟。从城东走到城西,齐人并没有进任何一个有钱有势人的家门,而最后到了城外的坟地,把那些用来祭奠的残酒剩饭拿起来吃,一家不够,又转到另一家。妻子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小妾,两个人对齐人已经厌恶失望到了极点。齐人吃完回来之后,还是像往常一样摆出一副洋洋得意的不可一世的样子。

——《孟子》

人生智慧

虚荣只能使人得到表面暂时的满足,一旦把它作为人生行为的全部只能是得到尴尬的一无是处。追求徒有虚名的光荣,最终逃脱不了难堪的窘境。所以,不应专注于其名,而要在实处多想一想,毕竟表面的繁华和实际的衰败还有天壤之别。

17.细腰的大臣

楚灵王有一个偏好,在他任用大臣时,首先看腰是否很细。因此他手下的大臣们为了迎合楚灵王的这种偏好而想尽各种办法使自己的粗腰变得很细。大臣们就一天只吃一顿饭,每当上朝时都是用腰带勒紧肚皮,连走路也十分困难。一年之后,朝中上上下下的大臣们都变得有气无力,面黄肌瘦了。

——《墨子》

人生智慧

楚灵王治国的智商可以说是跌到零点以下,如此的用人标准于国之大事有何益处?他将一己的私欲与贪好凌驾于一国之上,也是昏庸到了极点;再者,臣子们的附和则是彻底的愚忠,照着楚灵王的要求刻意去做,实际上抹煞与泯灭了自己起码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