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宫殿故宫之谜
2960100000007

第7章 国家礼仪的象征——故宫三大殿之谜(3)

明嘉靖朝是火灾最多的时期,除三殿于三十六年(1557年)六月起火外,各处宫殿前后烧毁不下十几处。由于大兴土木弄得“山林空竭,所在灾伤”。嘉靖三十六年火灾,只清理火场就用三万名军工。四十年(1561年)嘉靖帝所居住的西宫大火,为了催建永寿宫,大学士徐阶只好动用建三殿的余材。嘉靖在位四十五年营建无虚日。工部员外郎刘魁为了进谏,先叫家里准备好棺木,然后上奏折:“一役之费动至亿万,土木衣文绣,匠作班朱紫……国内已耗民力已竭,而复为此不经无益之事,非所以示天下后世”。于是触怒了嘉靖,把刘魁廷杖之后,又监禁于诏狱。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的三殿火灾相当严重。“六月戊寅,火起归极门,延至皇极、建极三殿,文昭、武成二阁,周围廊房一时俱烬。时帝锐意聚财,多假殿工为名。言者谓:‘天以民困之故,灾三殿以示儆。奈何因天灾以困民?’帝不纳,屡征木于川、广,令输京师,费数百万。卒被中官(即太监)冒没(即贪污)终帝世,三殿实未尝复建也”。(《明经世文编》)

三殿工程在万历朝成为横征暴敛的象征。火灾后三十年到天启七年(1627年)才完成。原来说被太监贪污几百万两银子,那么工程本身耗费又是多少?《春明梦余录》说:“(天启)七年八月初二日三殿工成。共用银五百九十五万七千五百十九两余。”但《明史·食货志》载:“三殿工兴。采楠杉诸木于湖广、四川、贵州,费银九百三十余万两。征诸民间。”看来这笔消耗无法统计,因为军工并不出钱,而采集木材又是征之于民间。即便如此,若单以采木的九百多万两来算,也相当于当时八百多万贫苦农民一年的生活。

●云龙石雕搬运之谜

保和殿后阶陛中间设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长十六米五七,宽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重为二百五十吨,石料产自京西房山大石窝。

当时拖运这样重的巨石到北京需要民夫万人以上,用旱船拽运的办法拖运。为此,沿途每里凿井一口,以供民夫饮水之用。从房山到北京一百多里路,拖运时间用了将近一个月。这种拖运方式虽然艰难困苦,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却也显示出了劳动者的才能和智慧。

但是,到底是先把这块巨石搬入它现在的位置然后再进行保和殿附近建筑的建造工作,还是建筑已经落成之后才搬运这块石头入宫,这是历史上缺少记载的。如果是前者,那么古代建筑师们在建造之前绘制图纸的精确性和建造时的准确性简直是惊人的;如果是后者,如何能保证巨石搬入时不落下砸伤路面,不碰坏附近建筑,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饶有深意的细节:三大殿不为人知的内幕

三大殿作为国家的礼仪中心,在各方面的设计、布局上都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而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部宫廷秘史,一段文明的经典案例。

●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三大殿院内,不像其他的宫殿一样有树木作为点缀。是这里本来就没有树木,还是因为某些变故而将原有的植物连根拔起?

翻开故宫的兴衰史,就能查阅到紫禁城里少古树原来跟清代的一次农民起义有关。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庄(今大兴县宋家庄)人林清率领义军冲向东、西华门。

东路义军受阻失利,西路义军攻入西华门,杀到隆宗门,门已关闭,义军见宫墙两边树木参天,便爬上大树,奋勇翻墙,并砍折树枝,准备火攻隆宗门……

三大殿院内不植树,有人说是怕隐蔽于树丛中的敌人威胁皇帝的安全。这种说明乍听似乎有理,实不尽然——故宫养心殿、御花园中古松苍柏高大茂密,怎么解释?

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

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

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

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的确,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让人肃然起敬。

三大殿院内不种树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在游览中,我们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彻底解开这一名胜之谜。

●头顶的威仪:轩辕镜与藻井

太和殿内宝座正中悬挂着一球形的轩辕镜,相传此镜为黄帝所造。后来的皇帝悬挂此镜,用以表示自己是正统的皇帝。

现在的轩辕镜并未正对着宝座,据说是1915年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想当皇帝时,预备在太和殿举行登极大典,他怕大圆球式的轩辕镜掉下来把自己打死,因此将宝座向后搬移到了现在的位置。

藻井有何用

古建筑天棚中心向上突出的部分,叫做藻井。藻井在古建筑中起到装饰作用,有着重要的功能。一般来看,大的佛殿中主体佛像部位都要做藻井,这样显得佛像更加庄严。

古人对藻井制作大为讲究。一般都用木材,采取木结构的方式做出方形、圆形、八角形,以不同层次向上凸出,每一层的边沿处都做出斗拱,而这个斗拱做成木构建筑的真实式样,做得极其精细,斗拱承托梁枋,再支撑拱顶,最中心部位的垂莲柱为二龙戏珠,图案极为丰富。

著名的藻井

河北承德普乐寺旭光阁大殿做正圆形藻井,向上凸起达3米。第一圈十分精美;第二圈砌到斗拱;第三圈做出宽约1米的平棋,分出方格;第四圈、第五圈均做斗拱,与第二圈斗拱相同;第六圈为藻井的顶部,做出二龙戏珠,龙为盘龙。数个藻井直径大约10米,全部贴金,为金色藻井,非常豪华。

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在阁内弥勒头部向上做出一个大方形藻井。向上凸为三折:第一折为仰莲佛像,上部用斗拱承担;第二折做平棋;第三折用斗拱支撑;最顶部为八角形图案。使弥勒佛像自胸部即进入藻井中,阁内光线较暗,故意造出神秘的气氛,使弥勒佛更加严肃,显示其神威。

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藻井做大方形藻井,向上共凸进三重:第一重为斗拱层,每朵斗拱做出外拱四跳,四周交圈;第二重为八角形,在每个角内再用斗拱会合,每朵五跳;第三重做圆形,再划分10个斜梁支撑,在10条斜梁底面全部做斗拱,一直交到藻井顶部,再雕塑出二龙戏珠。

山西应县净土寺大殿藻井:大殿共有9个藻井,9个藻井做出9种式样,其中5个藻井做六角形,一个藻井做方形,中间一个大的做方角形,与八角形相结合,第一层用斗拱层来支撑天宫楼阁,也就是说在大方形藻井中,每面向上凸进天宫楼阁。

外八庙藻井的艺术源头

藻井是敦煌图案中的精华,由于它高踞石窟顶部,受风沙及恶劣自然环境的损坏较少,同时也免除了许多人为的损坏,故保存得很完好。敦煌的藻井多达四百余顶,绘制十分精致。按其方井结构和中心纹样可分为五类:

方井套叠藻井:是北朝平棋图案的遗风,只是保留了方井套叠框架的结构,井内纹样却有多样变化。

盘茎莲花藻井:是隋代独有的一种藻井,特征为井内是一八瓣大莲花,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忍冬纹,纹样倾向自然形态。井外有圆形连珠纹、忍冬纹、白珠纹三道边饰,长、大精美的三角纹垂幔。隋代藻井作品没有程式,形象新颖,千变万化,各逞其思,各有其妙。

飞天莲花藻井:井心较宽大,大莲花周围画若干飞天绕莲花飞翔,此类藻井装饰已超越了窟室的空间,让人有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

双龙莲花藻井:井心莲花两侧画作二龙戏珠状,藻井四周画十六飞天撒花奏乐,内外呼应,有强烈的动感。

大莲花藻井:井内只画一朵大莲花,或四角偶配一角花,井外边饰层次较多,简练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