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舰:世界王牌战舰暨海战实录(军事系列图书)
2961400000002

第2章 战列舰——火炮时代的海上霸主(1)

引言

从木质帆船到蒸汽战列舰,那是一页撼人心魄的历史。几百年的沿革,铸就了战列舰的辉煌。尤其在上个世纪初,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撰写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风靡全球,引起了各个帝国对海军战备的重视。而在1905年打响的对马海战,更使世界海军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全部装配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英国“无畏”号成功下水,德国、日本等国家也紧随其后,各国针对壮大海军战舰力量开展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拉开了帷幕……

1.从风帆动力到蒸汽动力

相对于其他战舰而言,战列舰的历史可谓古老,它经历了风帆战列舰和蒸汽动力战列舰两个阶段。1638年,英国建成的“海上群王”号便是风帆战列舰的第一艘,它有3层舷炮甲板,102门火炮。19世纪中叶,由于人们对蒸汽机的功能不是很放心,所以,风帆仍是船舶的主动力,而蒸汽机只在无风或出入港口时使用。1849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但有意思的是,它仍然挂着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

1859年,世界上第一艘带有蒸汽动力的木壳战列舰“光荣”号在法国下水。第二年,世界上第一艘具有蒸汽动力的铁壳战列舰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海战中,战列舰充分显示了大舰巨炮的优势,因而成为各国海军竞相发展的重点。1873年,人类造舰史上最早将风帆从舰桅上去掉,而使用纯粹的蒸汽机动力的战列舰“蹂躏”号在英国诞生,它标志着机器动力的最后胜利,同时意味着船舶史上新技术革命的来临。1892年,富有创新精神的英国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钢质装甲舰“君主”号战列舰,它的满载排水量达15585吨,航速达到创纪录的18节,前后甲板各装有一座双联装343毫米炮塔炮,两舷还装有副炮。此舰一建成,立即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很快成为各国战列舰的设计样板,并被公认为近代战列舰的鼻祖。

随着战列舰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战舰在海战中的重要作用也充分显现出来。1890年,一个名叫马汉的美国海军军官在其撰写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说:“谁取得了制海权,谁就能夺得世界霸权,而谁要取得制海权,就要拥有强大的海上武力,就要建造装有大口径火炮的重型战舰。”这一理论使各海军强国如梦初醒,纷纷打造自己的重型战舰。从这个时候开始,战列舰正式登上了世界海战的舞台,并一度成为火炮时代的海上霸主。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弥漫着炮火与硝烟,夹杂着浓重血腥味的更高级别的海上战争开始了。

2.对马海峡——日俄战舰的竞技场

就在《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问世后不久,一场影响了世界海军格局的海战便充分验证了马汉“巨舰大炮”理论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俄国为遏制日本势力在华蔓延,联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向中国归还辽东半岛。为了对俄国的“义举”表示感谢,中国允许俄国修建横穿东北的铁路,并将辽东半岛租借给俄国。对此,日本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在军事实力逐渐增长,又有英国支持的情况下,日本开始频频向俄国挑衅,并于1904年2月8日对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发动偷袭,日俄战争由此爆发。

为了扭转在远东的不利局势,重新夺回制海权,1904年9月26日,俄国政府在波罗的海舰队内组建了一支特混舰队。这支耗时4个月,由7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及一些辅助舰船组成的舰队,由罗日捷斯特文斯基中将统帅,号称太平洋第二舰队,浩浩荡荡地前往远东。1905年5月20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根据俄国舰队补给供应情况,断定太平洋第二舰队将通过对马海峡直接前往海参崴,便下令28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和57艘鱼雷艇全部进入战位,等待俄国舰队的到来。5月27日清晨,俄军进入对马海峡,钻进了日本舰队的包围圈。在利用16分钟完成“U”字形转向后,日本舰队渐次采用抢占T字横头的战术穿过俄国舰队,向俄国先头战舰发起攻击。俄国舰队旗舰“苏沃罗夫公爵”号遭到猛烈射击,下午2时20分,船舵被打坏,军舰失去控制,舰队司令罗日捷斯特文斯基身受重伤,俄国舰队陷入没有指挥的混乱局面。随之而来的,是第二分队的旗舰“奥斯利亚比亚”号遭到6艘日本军舰的集中轰击,于下午3时30分左右沉没,全舰900名官兵只幸存300余人。

就在战列舰进行交战的同时,下午2时45分,双方巡洋舰之间的激烈交锋在日本第三、第四战队和俄国巡洋舰分队间展开。战斗中,日本3艘巡洋舰被重创,俄国数艘辅助船发生火灾。下午4时左右,俄舰队败局已定,前往海参崴的航道也被封锁,由于双方在烟雾中经常失去接触,场面变得混乱不堪。下午4时45分,日本第五、第六战队投入战斗,不久,俄国巡洋舰“斯维特拉娜”号被击沉,另一艘旧式巡洋舰“顿斯科伊”号顽强地抵抗了6艘日本巡洋舰的围攻后,为避免被俘而由船员自行凿沉。“奥列格”号、“阿芙乐尔”号、“珍珠”号及其他几艘驱逐舰、辅助船向北突围不成,便一直南下逃往菲律宾。

晚7时30分,日本所有重型舰只撤出战场,利用21艘驱逐舰、37艘鱼雷艇向残余的俄国舰只发起鱼雷攻击。战斗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5时,俄国第二分队的“西索伊-维利基”号、“海军上将纳西莫夫”号、“纳瓦林”号先后被鱼雷击沉,第三分队因接受过反鱼雷进攻训练,因而大都幸存下来。5月28日5时以后,残余的俄国舰队缓缓朝海参崴方向行驶,巡洋舰“绿宝石”号在途中触礁,被舰员炸沉,余下几艘分别逃往上海、马尼拉、马达加斯加等中立国港口,最终逃回海参崴的只有巡洋舰“金刚石”号和另两艘驱逐舰。10时53分,“尼古拉一世”号、“海军上将阿普拉克辛”号、“海军上将谢尼亚文”号、“鹰”号等4艘战列舰投降,而日本舰队在看到俄方投降信号后,依然进行了不人道的炮击,直到俄国军舰挂出日本国旗为止。

事后统计,对马海战中,俄国舰船损失吨位达20多万吨,12艘战列舰中8艘沉没、4艘被俘;8艘巡洋舰中3艘沉没、1艘遇难、3艘被第三国扣留,仅1艘逃回海参崴;俄国海军官兵阵亡4830人,被俘5917人,另有1862人被中立国扣留。而日方仅付出了3艘鱼雷艇沉没、117名官兵阵亡的微弱代价。至此,这场震惊世界的对马海战以日本获得空前胜利而告终。

当时,俄国在世界海军排行榜位列第三位,为什么竟遭如此惨败?究其原因,一是俄军特混编队舰只新旧不一,航速较慢,水兵对于新式军舰上的设备还达不到熟悉的程度;二是由于俄国舰队从波罗的海出发前往远东,航程近18000海里,整个舰队在运行中减员严重,士气低迷;三是日本舰队具有较快的航速和射速,火炮弹药威力优势明显,加上其“机动、快速、灵活”的战术应用,使胜负从战争一开始便已见分晓。

3.美国制造——铁甲舰队的兴起

“对马海战”这场人类进入蒸汽钢铁时代的最大海战,震动了世界,引起了各国首脑的高度重视。这里面,就有年轻的西奥多·罗斯福。他从1901年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现代化铁甲舰队,他认为,“一支强大的海军,不仅要有巡洋舰,而且要有一大批能与其他任何国家抗衡的战列舰”,于是,一场大规模的造舰行动开始了。

随着海军建设费用的不断增长,美国舰艇的吨位也在不断加大,性能有了很大改善。1907年建造的“特拉华”号和“北达科他”号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是2万吨,每艘耗资822.5万美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每艘战列舰的造价已经猛增至1500万~2000万美元。20世纪初,一艘典型的1级战列舰的长度不足120米,排水量为1.5万吨。到1914年,美国已经开始建造排水量为3.2万吨的战列舰了。

1907年12月,罗斯福为了展现其“大棒”外交的威力,命令由16艘第一线的战列舰组成美国舰队,在海军少将罗布利·D.埃文斯的指挥下排成战斗队形,从汉普顿锚地出发,驶向南美和麦哲伦海峡进行一次环球巡航。这次航程4.6万海里、历时14个月的航行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美国的海军实力,还在国内唤起了人们对罗斯福海军建设计划的支持。但是,它也有两点缺憾。一是好战的日本军国主义集团看到美国海军力量的兴起,便暗下决心要超过美国,这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二是在美国舰队即将起航时,英国皇家海军展示了它秘密建造的“无畏”号。这艘战列舰的特点使世界上其他战列舰相形见绌,罗斯福自我吹嘘的美国舰队在有见识的英国海军眼里,已经变成了华而不实的海上古董。

4.划时代的战列舰——“无畏”号

“无畏”号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划时代的战列舰,是近代海军史上第一艘采用统一型号主炮的战列舰,也是第一艘采用蒸汽轮机驱动的主力舰,这是一艘使同时的战列舰在一夜间成为旧式化的划时代军舰。

1906年2月,由英国海军大臣、约翰·费希尔勋爵主持建造的“无畏”号拖着巨大船体准备下水了,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他们要亲眼目睹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刻。随着战舰庞大的身躯驶入大海,将海面犁成两行长长的浪花,人们欢呼起来,甚至将帽子抛向了天空。

这艘新型战列舰建造于1905年,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经过短短四个月便建造成功,创造了战列舰建造史上的纪录。“无畏”号长162米,排水量为15000吨,采用最先进的合金技术建造而成。在武器装备方面,它拥有10门12英寸口径大炮,装在5个与甲板同高的回旋转塔上,火力是其他战列舰的2.5倍。在“速度就是装甲”理念的影响下,它装备了最新研制的涡轮机,航速极快,最高达21节。经过8个月的航行,3000名官兵将这艘战列舰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海上堡垒。

这艘令人称奇的战舰,使英国又一次令所有敌手黯然失色。“无畏”号在武备、动力、防护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尤其是在火力和动力装置上都成为革命性的设计,被各海军强国密切关注。他们纷纷按照“无畏”号的理念建造新型战列舰,从而引发了新一轮以战列舰为主的海军军备竞赛。德国人率先打造出了他们自己的“无畏”号,其排水量更大、装甲更厚、舰炮口径更大。与此同时,日、美及其他一些海军强国也紧随其后纷纷建造新舰。这期间新建的装甲舰都增加了火炮数量,提高了防护能力,火炮数量由4门增加到10~12门,蒸汽往复机也被蒸汽涡轮机所取代,排水量增大到2万吨左右。这既是一场战舰的伟大变革,同时又是一场更加危险的死亡游戏。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各国将他们的巨舰驶入了炮火纷飞的海洋。

5.日德兰惊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因一个刺杀行动而被点燃。在此期间,英国一直以“海上霸主”自居,德国海军力量屈居世界第二。为了突破英国海军的严密封锁,保证海上行动自由,从而最终扭转被动局面,德军一直在海上寻找时机和英国决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德兰海战爆发。

1916年5月,德国公海舰队司令谢尔上将命令希珀指挥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在斯卡格拉克海峡佯动,企图诱使英国海军编队出海,然后以公海舰队主力进行截击。英国舰队司令杰利科得悉德国舰队即将出海的消息后,率舰队前往迎击,企图将其一举歼灭,以夺取波罗的海制海权,冲破德国对俄国的海上封锁。

5月31日2时许,德国前卫舰队由希珀指挥从亚德湾出航北上,主力舰队随后跟进。14时,双方前卫舰队在斯卡格拉克海峡附近海域遭遇。英前卫舰队向东南方向疾进,企图切断德舰退路;德前卫舰队转向回驶,想要将英舰引向德舰队主力。15时48分,双方为同向异舷机动态势开始交战。英战列巡洋舰“不倦”号和“玛丽王后”号被击沉,旗舰“狮”号受伤;而德舰却损失轻微。一小时后,德方谢尔上将率公海舰队主力赶到,英前卫舰队见势不妙,迅速向北撤离,以便与舰队主力会合。

立功心切的谢尔在不明英舰队主力出海的情况下,率德舰队追击英前卫舰队。18时许,英前卫舰队摆脱德舰追击,与舰队主力会合。杰利科在判断德舰准确位置后,命令舰队主力以单纵队向东南方向航行,在队形变换尚未完成时,便同德舰开始交火。当谢尔知道英舰队主力投入战斗后,感到继续打下去必吃大亏,决定撤出战斗。18时36分,德舰队同时转向西南方向撤退。杰利科因担心受到潜艇和鱼雷攻击,没有下令追击,而是改向南驶,打算切断德舰退路。狡猾的谢尔已察觉到这一威胁,于是,他命令德舰队再次“同时转向”,企图从英舰队尾向东突围,却冲进了英主力舰队中央,遭到对方火力猛烈攻击,以致数艘舰只受创。谢尔发现情况不妙,于19时13分令德舰队第三次“同时转向”,向西而后向南撤退,并以驱逐舰向英舰实施鱼雷攻击。英舰队为免遭德舰鱼雷攻击,由南改向东南航行,失去了歼灭德舰的良机。由于夜幕降临,双方在进行一阵炮击后,便停止了战斗。

由于英舰队不习惯夜战,又对德舰队方位和航向不很明确,于是命令各分舰队分散行动,堵住德军退路,等第二天重新交战。谢尔知道英军实力较强,再战于己更为不利。午夜时分,德主力开始突围,企图逃回基地。双方发生多次战斗,在照明弹、探照灯和着火船的照耀下,混战在一起,双方的损失比白天还要惨重。第二天早晨,德舰队才驶出英国舰队的射程,脱身而去。英军舰队司令杰利科在夜间一直没有判明德舰的位置和航向,直到5时40分才获悉德舰已逃脱,因担心遭潜艇袭击和触雷,最终放弃了追击德舰的计划。至此,日德兰海战宣告结束。

日德兰战役是战列舰间的经典战役,英德双方舰队各出动百艘以上舰只,这在以往的海战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日德兰海面的硝烟散尽后,交战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这场海战的胜利者,使如何评判它成了世界海战史的一段著名公案。

从舰艇的损失和人员伤亡看,德国人似乎占了一些便宜。英国舰队共损失3艘战列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损失战斗吨位达11.5万吨,伤亡6945人;德国舰队共损失1艘老式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损失战斗吨位达6.1万吨,伤亡3058人。英德双方损失比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