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2970200000022

第22章 艺苑文界篇(8)

左拉之死在法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他的敌人趁机寻找根据,企图证明他是自杀,或者是他的夫人对他进行了毒杀。这些也因缺乏证据而遭到否认。现在法国文学界、史学界一般都认为左拉是死于偶然的煤气中毒。我国介绍左拉生平的书籍也沿用此说。但是拉罗斯百科全书的各种版本和一些传记与文学史,却说他死于事故。此说是根据1927年4月,一个取暖设备装修承包人向某记者主动承认说,是他堵了左拉家的烟囱,就和模拟实验后的第二种推测相似,并说他这样做“是为了和他(左拉)开个玩笑”。这个人是谁?此话的可靠程度如何?由于他向记者要求不要把他的名字公之于众,所以更增加了这个事件的神秘色彩。因此,左拉之死至今仍无定论。持反动派蓄谋杀害说的认为,由于左拉深深介入犹太籍大尉德莱福斯被诬判为卖国罪的事件,为替他伸冤连续发表了《告青年书》《告法兰西书》《我控诉……》等一系列战斗檄文,得罪了反动当局。在他活着的时候,就经常接到各种各样的恐吓信和恐吓电话,还被反动当局无理判刑和罚款,被迫逃亡到英国一年之久。直到德莱福斯被宣告无罪后才回到巴黎。连左拉的儿子左拉大夫都极力主张“谋杀说”。罗伯尔百科全书直接认为,“他的死可能是由于罪恶的企图所致”。

总之,左拉之死至今仍是一个未解开的谜。

高尔基去世之谜

一代文豪、被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高尔基在1936年与世长辞。在高尔基病危时,前苏联政府每天向全国人民发布病情公告。高尔基年轻时即患有肺结核病,以后时好时坏,到了晚年,肺结核病已十分严重。他的肺只有1/3还有机能,同时患有老年性心脏病。斯大林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但最终未能挽救高尔基的生命。这位社会主义文学的巨匠和奠基人,终于永远地搁下了他手中紧握的武器。

高尔基病逝不久,前苏联政府突然宣布高尔基系被无产阶级的敌人谋杀而死。1938年3月,苏联政府在莫斯科对“右派和托洛茨基派反苏维埃联盟”进行了公开审判。谋害高尔基案是审判的内容之一。

在法庭上,站在被告席上的原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布哈林供认:“联盟的联合中心内属于托派的那些人建议组织一次反对高尔基的敌对行动,因为他是斯大林政策的支持者。”布哈林解释说,不排除要从肉体上消灭高尔基的可能性。原内务人民委员雅戈达供认了谋杀高尔基的动机。他说,高尔基一直是斯大林路线的热情支持者和拥护者。托派要推翻斯大林政权,不能忽视高尔基在国内外的威望。高尔基既然不能脱离斯大林,那么“联盟”只好干掉他。

雅戈达供称,托洛茨基在1934年7月即指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地从肉体上消灭高尔基”,并委托他具体执行。雅戈达网罗了高尔基的秘书克留奇科夫、家庭医生列文、著名医学教授普列特涅夫等实施谋杀计划。雅戈达指不他们,要让被禁止喝酒的高尔基尽量多喝酒,要让高尔基经常伤风感冒。1934年5月2日,高尔基患了肺炎,克留奇科夫伙同列文、普列特涅夫先让高尔基喝了香槟酒,然后给他服泻药,使高尔基一病不起,从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站在被告席上的19名被告因为被指控犯有推翻苏维埃的重大罪行,除普列特涅夫被判处25年徒刑外,其余18人均被宣告处以死刑。

被告的肉体被消灭了。他们留下的供词可靠吗?前苏联不少学者认为不可靠。布哈林在被捕后曾遭受酷刑拷问,但他拒绝认罪。内务部的审讯人员恫吓他说,如果他拒不认罪,他妻子和儿子的生命将受到威胁;反之,如果他协助党把问题弄清楚,他的家属可不受株连,他本人也可从宽处理。布哈林终于屈服了,于是供认了种种犯罪事实。

原内务人民委员雅戈达在受公开审判时,说谋害高尔基是政治目的。可是在一次未公开的审判中,他又说他谋害高尔基是属于情杀,因为他与高尔基妻子的关系暧昧。

布哈林在恫吓下承认罪行,雅戈达的供词前后不一,种种疑问,使人们至今未能解开高尔基去世之谜。

旧谜未解,新谜又结。近年来,一种新的说法是:高尔基之死与斯大林有关。

1928年,高尔基由意大利返回莫斯科。这时的苏联由斯大林当政。斯大林希望在政治上得到蜚声海内外的高尔基的支持。

在斯大林的授意下,内务部拨给高尔基两幢别墅。当高尔基想要了解人民生活时,内务部就安排他到指定的工厂和集体农庄与工人、农民座谈。高尔基身边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在他面前歌颂斯大林的英明领导。

高尔基渐渐被与世隔绝了。但是作家敏锐的目光通过普通老百姓的脸透视了这个国家所发生的一切,他渴望自由地呼吸,然而四周都是高墙。高尔基在精神苦闷时常常自言自语:“他们包围了我,封锁了我”,“我简直要烦死了”。

斯大林让雅戈达说服高尔基,希望作家写一部《斯大林传》,描绘列宁与斯大林的亲密关系。斯大林甚至提议让高尔基担任文教人民委员的职务。高尔基谢绝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高尔基也没有动手写《斯大林传》。莫斯科的“高尔基热”开始渐渐降温了。

1934年,为了纪念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纪念日,雅戈达奉命转告高尔基,让他为《真理报》写一篇题为《列宁和斯大林》的文章,可是高尔基竟出人意料之外地拒绝了。

应苏联党内反对派首领加米涅夫之请,高尔基安排了加米涅夫与斯大林的一次会见。想不到这是斯大林与高尔基关系破裂的开始。加米涅夫被捕以后,斯大林怀疑高尔基属于加米涅夫一伙,指示《真理报》公开发表指责高尔基的文章。高尔基从此受到了严密的监视。

1936年6月,高尔基病重期间,斯大林设法弄到了高尔基与海外的通信及札记、随笔等,通过分析,斯大林了解到高尔基对苏联文化政策的看法和思考。斯大林对高尔基的敌意加深了,终于对他采取了极端的措施。

在高尔基病重期间,有人给高尔基送了一盒精美的糖果。高尔基把它放在床头柜上,经常请来访的客人品尝。有一天,高尔基打开糖盒,请照料他的两个卫生员吃糖,他自己也吃了几块。一个小时以后,这三个人的胃部疼痛难忍。再过一个小时,三个人不治身死。

这盒糖是谁送的呢?为什么来访的客人吃了没事呢?人们不得而知。

有人对“糖盒事件”不屑一顾,认为是虚构的故事。高尔基晚年的好友伊萨克·巴别尔在高尔基病危期间经常到医院去探视,他说高尔基因病去世很正常,所谓谋杀高尔基的说法纯属“胡说八道”。

叶赛宁的死因是什么?

前苏联著名的抒情诗人谢尔盖·叶赛宁的结局是极具悲剧性的。1925年12月27日深夜,叶赛宁自缢在列宁格勒的安格列捷尔旅馆,以《生存不比死亡新鲜》一诗而告终。生前,他曾被誉为“天才的农民诗人”、“大自然的歌手”、“俄罗斯的天才”。然而,这样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名诗人竟在自己处于创作巅峰状态时“自杀”身亡,结束了辉煌而复杂的创作生涯,其时年仅30岁。高尔基称他的死是“最令人难过的悲剧之一”。人们在痛惜之余,都在询问:究竟是什么原因最终使诗人走上了自我毁灭的绝路?一般人自杀的死因,不外乎环境的困顿痛苦和心灵敏感脆弱两种,但作家、诗人的自杀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的因病魔缠身,有的苦于恋爱问题,也有的出于一时的艺术上的冲动等,动机各异。那么,叶赛宁出于什么动机而自杀的呢?这至今仍是个谜。

有人认为,叶赛宁的爱情悲剧是导致他自杀的根本原因。的确,诗人的爱情生活是相当不幸的。1921年11月7日,诗人和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初次见面后,便一见倾心,迅速陷入热恋之中。不久,俩人正式同居。1922年5月10日,在办理完结婚登记后,俩人踏上了去欧美的旅途,开始了正式的“蜜月旅行”。但是,由于在国外的旅行生活中显示出来的各方面的严重差异,使俩人为时不久的爱情和婚姻面临着危机。尽管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艺术语言这个基础,可在出身、教育、年龄、性格等方面都差距甚远,俩人在性格上明显缺乏和谐一致,加上他们还有一个很严重的语言障碍,思想感情便得不到及时而充分的交流,分手将是不可避免的。1922年秋,俩人返回莫科科不久,就友好地分手了。随后,诗人重新回到旧情人别尼斯拉夫斯卡娅身边。多情而善良的姑娘原谅了诗人,她又像过去那样,将自己的爱无私地献给了叶赛宁。

令人遗憾的是,再次结合后产生的和谐与安宁,仍然没能保持下去。不久,这位多情的诗人又跌入了另一纷乱的爱情漩涡,使他在自己的悲剧中又向前走了一步。1925年3月,诗人遇见了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容貌出众的安德列夫娜。诗人立即被其容貌举止吸引住了,再也无法掩饰对她的好感。诗人那本来就易于冲动并且常常表现出爱情狂热的心灵,自认识了安德列夫娜,又失去了平衡。9月,俩人正式结婚,诗人搬进了那豪华而又古香的宽大住宅里。令诗人大失所望的是,婚后生活并不像原来设计的那样美满。安德列夫娜虽然出身名门,天资出众,但她既缺乏同诗人相匹配的艺术才识和见解,也没有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的那种温情。到这时,诗人才真正感到当初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的重要和可贵,他深深地感到实在有愧于她。然而,他又没有勇气再一次回到她的身旁,以取得她的宽恕。在万般痛苦的情况下,敏感的诗人终于走上了绝路,他要用死来报答心目中真正的情人。可见,叶赛宁是“殉情”而死的。

不少学者指出,上述观点未免过于简单化了,叶赛宁实际上是患精神抑郁症而自杀的。当年诗人死后,前苏联的官方讣告曾说过:“叶赛宁是由于精神忧郁、心理平衡失调,于绝望中自缢而死的。前苏联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科学家若·麦德维杰夫在《谁是疯子》一书中,明确指出:“谢·叶赛宁,亚·法捷耶夫,欧·海明威,杰克·伦敦,谢·奥尔忠尼启则,德·阿·萨毕宁及其他不少受到尊敬的优秀人物都是在处于心理抑郁状态期间用自杀结束其生命的。”

据当时的史料记载,随着心境失调,叶赛宁的性格愈来愈暴躁,到后来竟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显得喜怒无常。经医院检查,医生认为他已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症。从叶赛宁的诗歌创作实践来看,特别是到了后期,诗人已陷入了色情颓废诗歌的泥坑。这集中反映了他精神上的极度颓唐和创作上的严重危机。不少诗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孤独而忧伤的情绪,成为以情绪颓废、放荡不羁、玩世不恭标志的“叶赛宁性格”这一专有名词产生的口实。后来他的诗在前苏联国内曾禁止出版与翻印。有的人还说他因十月革命扑灭了他的个人主义的幻想,而选择了结束自己生命的道路。其实,叶赛宁的自杀是他一生矛盾重重而又无法排解的产物。叶赛宁的忧郁、悲伤,主要源出于他的气质以及他对于农村原始的、自然风光的眷恋。强烈而固执的小农意识和田园牧歌式的忧伤,是导致他厌世自杀的主要原因。

不管是死于爱情悲剧说还是死于精神抑郁症说,两者都以承认叶赛宁的自杀为前提。在前苏联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人对诗人系“自杀”一说提出过疑问。但最近以来,有人对传统的说法大胆地提出了挑战,认为叶赛宁的“自杀”结论值得怀疑。在对“自杀”说持怀疑观点的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叶甫盖尼·切尔诺斯维托夫先生。

切尔诺斯维托夫是前苏联著名的法医、精神病专家、全苏联哲学学会的学术秘书,曾长期从事叶赛宁死因的研究。因此,他的看法有一定的权威性。他对“自杀”说持否定意见的证据是:(1)说叶赛宁是因精神忧郁、心理平衡失调而自杀是毫无根据的。经对诗人的精神状况、神经功能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叶赛宁是个精神状况理想、神经非常健全的人。(2)通过研究有关照片,还会发现疑点。诗人死后,苏联国内外报刊都以显著标题和大幅版面作了报道,并登载了诗人死亡的照片。从所有国外报纸登载的照片上都能清晰地看出,死者的额头和鼻梁上有一块很大的凹痕,这显然是被猛击所致。另外,从照片上还可看出一条横向抓痕,按期律,它是纵向的才与自缢的情况相符。这说明,诗人实际上是被来自身后的绳索勒死的。

如果“谋杀”说成立的话,那么,谁是谋杀诗人的凶手呢?为什么要对诗人下毒手?这些又将成为一个新的历史疑案。

马雅可夫斯基自杀之谜

马雅可夫斯基的自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悲剧发生在1930年4月14日上午10时15分,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的卢比扬卡大楼内各个办公室里一派忙碌景象,突然,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住的那间屋子里响起了一声尖厉的枪声。枪声震惊了整个大楼。惊慌失措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推门一看,诗人已卧倒在血泊之中,旁边丢着一支手枪。致命的子弹穿透了心脏,一切抢救均告无效,才华横溢的诗人早已停止了呼吸。经多方检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诗人是自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