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脏病食疗与养生(居家生活宝典)
2971900000025

第25章 心血管病的科学防治(16)

双异丙吡胺适用于哪些心律失常的治疗

双异丙吡胺,也叫丙吡胺、达舒平。它可阻断细胞膜上的钠通道,而且有膜稳定作用,亦有阻断迷走神经的作用。对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取决于此两种作用的综合效应,可抑制心房、心室、浦氏系统及房室旁路的传导,但有时可加快房室结传导(尤其是在治疗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时有加快心室率的不良反应)。对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等)及室性心律失常(如单源、多源性频发室性早搏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均有较好疗效。但由于双异丙吡胺减弱心脏收缩力及阻断迷走神经的作用较强,使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受到限制。

双异丙吡胺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而对于室上性心律失常,由于目前临床上有许多疗效较好的药物(如奎尼丁、普罗帕酮、洋地黄及β受体阻滞剂等),因此很少使用此药。

目前已多不主张使用静脉注射制剂,通常采用口服给药法,常用剂量为每次100~200毫克,每日4次。

美西律适用于哪些心律失常的治疗,有哪些不良反应

美西律又叫慢心律,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室性早搏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美西律的作用机制是:①抑制心脏自律性,以心室肌和浦氏纤维为主,对心房肌和窦房结细胞的作用较轻。②抑制心室的应激性,提高致颤阈。③缩短受损的浦氏系统的传导,改善单向传导阻滞而使折返激动中止。④抑制交感神经中枢,减少其传出冲动。对某些患者,能促进房室结传导。这在治疗心律失常中都起一定作用。

美西律适用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心动过速及室颤等),尤其是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手术所引起者,对应用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患者,往往有效,有效率50%~60%,尤其适用于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长期治疗。口服常用剂量100~200毫克,每日3次;静脉负荷剂量在12小时内给予1200毫克,静脉维持量为每12小时给予250~500毫克。本药口服吸收完全,口服后30分钟起效,约持续8小时,中毒血药浓度与有效血药浓度接近。

美西律的常见不良反应如下:

(1)心血管系统:低血压、心功能不全、室内传导阻滞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2)神经系统:视力模糊,眼球震颤,复视,发声困难,震颤,头晕,感觉异常和精神症状。

(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

对不良反应的处理包括:①严重心血管反应须停药。②一般反应可给予对症治疗。

维拉帕米适用于哪些心律失常的治疗

维拉帕米也叫异搏定、戊脉安。能抑制心肌及房室传导,减慢心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肾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及缓和的降低血压等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几种心律失常治疗:

(1)维拉帕米可使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转复为窦性心律。

(2)终止各种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由于折返机制所产生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3)对预激综合征中具有正常QRS综合波的心动过速有效。

(4)维拉帕米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差。此外,重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不能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不能用。

给药方法与剂量:①口服。开始40~120毫克/次,每日3~4次,维持量每次40毫克,每日3次,2~4周为1个疗程。②静脉注射。5~10毫克/次,隔15分钟可重复1~2次,如仍无效即停药,控制症状后改为口服。

该药口服一般耐药性良好,偶见胸闷、口干、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头晕等。静脉注射时可出现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者可致心力衰竭和低血压。

阿替洛尔适用于哪些心律失常的治疗,有哪些不良反应

阿替洛尔又叫氨酰心安,是一种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血管和支气管的作用很小,具有抗肾上腺素类药物的作用,如果用量过大对心肌也有抑制作用。常用剂量为125~250毫克/次,每日1~3次。根据病情进行增减,2周后按疗效及耐药性可增至每日50~100毫克。本药有明显减慢心率的作用,因此临床上主要用于纠正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洋地黄类及儿茶酚胺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也用于高血压、劳力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等治疗。

阿替洛尔的不良反应表现如下:

(1)心血管系统:使用本品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最常见于心肌梗死患者用药过程中),也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加重。5%~15%的患者可出现四肢寒冷感。

(2)神经系统:可引起头昏、眩晕、疲劳、抑郁、失眠、多梦等中枢神经症状。

(3)消化系统:可有恶心、腹泻及腹部不适等反应。

(4)呼吸系统:可加重支气管痉挛,但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要轻,发生率较低。呼吸困难较少见。

(5)代谢系统:可增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水平。

(6)其他:罕见有皮疹、关节痛、胸痛等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如何处理

(1)室性早搏:心肌梗死室性早搏有可能发展为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室颤等。所以,一旦发生室性早搏,应立即给予利多卡因治疗。首次剂量50~100毫克,静脉注射,10分钟后可重复50毫克,直至心律失常得到纠正或总量达300毫克为止;有效后以1~4毫克/分钟,静脉滴注,至少维持48小时;然后改为美西律10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口服胺碘酮等。如果仍未见效,可改用普鲁卡因胺100毫克,用葡萄糖液20毫升稀释后,以每5~10分钟静脉注射100毫克,总量可达1克,或至室性早搏已被控制为止。

普罗帕酮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室性早搏有一定疗效,首次剂量35~70毫克稀释后,静脉注射,间隔10~15分钟可重复前量,直至室性早搏被控制,或总量达350毫克为止。可将普罗帕酮210毫克加入液体250~300毫升中,静脉滴注,待室性早搏控制后,开始口服,剂量150毫克,每日3~4次,维持一段时间。本药毒副作用很少,但对高龄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明显增大或有严重心功能不全及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慎用或禁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无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或休克、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特别是对临床认为有儿茶酚胺增高,且伴有胸痛、危险性室性早搏时,可考虑试用β受体阻滞剂。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其发生率为10%~40%。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可使心排出量急剧下降,并随时有可能进展为室颤,应紧急采取抗心律失常措施,终止其发作。抢救措施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应用和电复律治疗。临床上主要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分别选择对策。一般来说,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同室性早搏。对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休克或阿—斯综合征,应立即施行同步直流电复律,然后用利多卡因2毫克/分钟,静脉滴注维持。或用胺碘酮每千克体重3~5毫克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以10~15毫克/分钟维持,每日用量最好小于2000毫克,力争在3~4日内停药,以后改为口服治疗。

(3)心室颤动:其发生率为4%~18%,而90%发生在患病后12小时内。对心室颤动应分秒必争,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首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立即进行电除颤。在无除颤设备条件下,可以单用药物除颤。目前认为,以下药物为较有效的抗颤药物:①溴苄胺。其抗颤作用优于利多卡因。用法为心室颤动时每次快速静脉注射5~10毫克/千克体重,10分钟后可重复。应用溴苄胺预防原发性心室颤动,剂量为每日10毫克/千克体重,连续5~7日。②利多卡因。临床上常用它作为心室颤动发作的紧急除颤药物,剂量每次100毫克。快速静脉注射,可重复使用,或与溴苄胺交替使用。鉴于对应用利多卡因的经验和安全感,目前多把它作为心室颤动的首选药物。③普鲁卡因胺。由于其抗颤作用甚微,且有较多不良反应,现已被列为第二线除颤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如何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以下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其治疗方法如下:

(1)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约占3%。由于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室舒张期缩短,减少冠状动脉灌注时间,使心肌梗死扩展及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其治疗主要为去除病因,属交感神经兴奋者,可选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伴心功能不全者,一般主张用洋地黄类药物,但二者不可同时应用。多采用口服方法。

(2)房性早搏:少数房性早搏不需要治疗,但频发房性或交界性早搏,可为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前奏,也可为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的先兆,故应给予药物治疗。伴心功能不全时,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如无心力衰竭,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如上述药物仍无效可考虑用普罗帕酮或奎尼丁口服。

(3)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常使病情迅速恶化,并极易诱发心功能不全,而常规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因此,在选择用药时应注意。如果急性心肌梗死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不快,心功能正常者,可暂不做特殊治疗;对心动过速的心室率较快、持续时间较长,且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时,可选用快速洋地黄制剂,因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应慎用。而维拉帕米、普罗帕酮和普萘洛尔等,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均有较好的疗效,并能预防其复发。具体用法是:①维拉帕米5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0毫升,静脉注射,3~5分钟注完,常于注射后数分钟转复,成功率高。②普罗帕酮7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3~5分钟注完,常于数分钟转复。③普萘洛尔25~5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0毫升,在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6~8小时重复1次。心律转复后,改为口服,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对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且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如出现低血压或休克时,可进行体表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4)心房颤动:其发生率占10%~15%,多由左心功能不全或窦房结功能低下所致。其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及减慢心室率。无心功能不全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625~250毫克,每日2次;美托洛尔125~500毫克,每日2次。房室传导阻滞及低血压患者慎用。心功能不全患者,在患病24小时以后,可用洋地黄制剂,首选毛花苷C04毫克加25%葡萄糖液2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可逐渐加量,直到心室率降到每分钟90次以下,偶有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制剂后,房颤转为窦性。胺碘酮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转复治疗,一般用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转复后减量至100毫克,每日3次维持,有效率48%~86%。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何治疗

(1)窦性传导阻滞与窦性停搏:病情较轻者可用阿托品03~06毫克,口服。疗效不理想或合并低血压、心力衰竭或因心排出量不足发生头晕或昏厥,或末梢循环不好者,可用阿托品05毫克,静脉注射。如注射后心率仍低于50次/分钟,每5~15分钟可重复1次,使心率维持在60~70次/分钟,总量应小于2毫克。亦可用654-2注射液10~20毫克,静脉注射,其效果不佳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05~10微克/分钟,但它能加快心率及诱发异位心律,增加耗氧量,使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应用时应特别注意。另外,经上述处理无效或病情加重,可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