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2972400000022

第22章 立政

【原文】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②:“王左右常伯③、常任④、准人⑤、缀衣⑥、虎贲⑦。”

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⑧!古之人迪惟有夏⑨,乃有室大竞⑩,吁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稽首后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兹惟后矣。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

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后。

亦越成汤陟,丕上帝之耿命,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曰三有俊,克即俊。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用协于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

“呜呼!其在受德,臀为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厥政。帝钦罚之,乃怦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万姓。”

【注释】

①立政:设立官长。本篇是周公告戒成王设立官制的诰词。

②用:因而。王:成王。

③左右:身边的大臣。常伯:治民之官,即下文的牧、牧人。

④常任:治事的官,即下文的事和任人。

⑤准人:司法官,即下文的准。

⑥缀衣:掌管服饰衣物的官。

⑦虎贲:守卫王室的武官。

⑧休:美好。恤:忧虑。鲜:少。

⑨迪惟:语气助词。

⑩有室:指卿大夫。竞:强。

吁:呼吁。俊:众贤臣。迪:教导。

忱恂:诚信。九德:九种德行。

后:指诸侯。

拜手稽首:古代君对臣也可以行这种大礼。

宅:考察。事:指常任。

牧:指常伯。

准:指准人。

谋面:以貌取人。

丕训:不顺从。

则:如果。乃:这样。宅人:考察人。

三宅:指宅事、宅牧、宅准。义:善。

德:升于帝位。

作:用。往任:以往的任人之道。

是:于是。暴德:凶暴的德性。

罔后:指亡国。

越:及,到。陟:升到帝位。

畿:受。耿命:明命。

有:句中助词。

即:就。克即宅:指能胜任其职。

曰:读为越,与。三有俊:指三宅的下属官员。

严惟:敬念。丕式:指用人大法。

商邑:商都城。

协:和谐。

见:显示。

受:商纣王的名。

暋:强。羞刑:指遭受刑法侮辱的逃亡罪犯。

习:指左右亲幸。

钦:重。

伻:使。有夏:周人自称为夏,夏指中国之人。

式:代替。

奄:安抚。甸:治理。万姓:万民。

【译文】

周公这样说:“跪拜叩头,报告继承王位的天子。”周公于是告诫成王说:“君王要教导身边的常伯、常任、准人、缀衣和虎贲。”

周公说:“啊!居安思危,这样的人很少啊!古代的夏国,其卿大夫很强盛,夏王还呼吁他们尊重上帝的教导,让他们知道对九德的诚信。夏王于是教导诸侯说:“跪拜叩头了,诸侯们!”夏王说:“考察你们的常任、常伯和准人,这样,才称得上君主。以貌取人,不顺从德行,如果这样考察人,那么你们的常伯、常任和准人就没有贤德的人。””

夏桀即位后,他不用往日的任人法则,于是只用那些暴虐的人。最终亡国。

到了成汤登上帝位,大受上帝的明命,于是选用常伯、常任和准人,都能胜任三宅的职位,又选用三宅的下属官员,也都能胜任各自的职位。他严格遵循上帝的用人大法,能够很好地选用各级官员,在商都城,这些官员和谐治理都城民众,在天下四方,用这种大法显示君王的圣德。

“啊!到了商纣王继承帝位,强横地与那些逃亡的罪犯和暴虐之人,共同管理他的国家;竟然使用众多亲幸之人和失德之人,共同治理他的政事。上帝重重地惩罚他,于是让我们周王国代替商王国,接受了上天的福命,拥有并治理天下的百姓。”

【原文】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①,灼见三有俊心②,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③。立政④:任人、准夫、牧作三事⑤;虎贲、缀衣、趣马⑥、小尹⑦、左右携仆⑧、百司庶府⑨;大都小伯⑩、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夷、微、卢烝;三亳阪尹。”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从容德,以并受此丕丕基。”

【注释】

①有:句中语助词。

②灼:明。

③长伯:官长。

④立政:设立官长。

⑤作:负责。三事:三方面的管理工作。

⑥趣马:负责养马的官。

⑦小尹:趣马的下属官员。

⑧左右携仆:君王的近侍官员。

⑨百司庶府:司和府都是官名。如司土、司木、司器等,又如太府,王府,内府等。这里的百和庶都是泛指众多。

⑩大都小伯:指大小都邑的官长。

艺人:税务官。

表臣百司:外臣百官。

太史:史官之长。

尹伯:各官之长。

庶常吉士:指众多主管常务的官员。

司徒,司马,司空:即三卿。

亚旅:位次于三卿的大夫。

夷:东方民族的部落。微:南方民族的部落。卢:西方民族的部落。烝:君长。

三亳:指南亳(今河南商丘东南)、北亳(今商丘县北)、西亳(今河南偃师县西),都是殷商的故都。阪:夏的故都。尹:官长。统指掌管夏商遗民的官员。

本句承上文省“知”字。即为“惟克知厥宅心”。

常事司牧人:指上述各官员。

以:而。俊:俊拔。

兼:兼管。庶言:各位官员的教令。

庶狱:各种诉讼案件。庶慎:各种禁令。

惟…是…强调句式。训:顺从。用违:用与不用。

知:过问。

率惟:语助词。敉:完成。功:指文王的事业。

替:废弃。义德:善德。

容德:指文王能宽容的美德。

并:共同。丕丕:伟大。基:王业。

【译文】

到了文王、武王,他们能知道三宅官员的选拔标准,也清楚明白三俊官员的选拔标准,用官员们的贤德敬奉上帝,并设置民众的官长。设立的官长有:任人、准夫、牧负责治政、司法、管理民众三方面的工作。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以及百司庶府,负责侍奉国君。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掌管内外朝普通官员。还设立各诸侯国的司徒、司马、司空、亚旅等官员。东方的夷,南方的微,西方的卢都有自己的君主。在夏和商的故都还设立了掌管遗民的官长。

“文王能知道三宅官员的选拔标准,所以能设立上述的这些官员们,而且能俊拔有德之人胜任这些官职。文王本人并不兼管各种具体教令。各种诉讼案件和各种禁令,都由主管该部门的官员负责裁决,同样,文王也不敢越权过问这些事情的处置。到了武王,最终完成了文王的事业。他不敢废弃文王的善德,只是谋求顺从文王宽容的美德,因此,文王、武王共同接受了这伟大的王业。”

【原文】

“呜呼!孺子王矣①!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②、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③,丕乃俾乱④。相我受民⑤,和我庶狱庶慎⑥。时则勿有间之⑦,自一话一言⑧。我则末惟成德之彦⑨,以义我受民。”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⑩。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夂之。

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则克宅之,克由绎之,兹乃俾夂,国则罔有。立政用厌人,不训于德,是罔显在厥世。继自今立政,其勿以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

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其勿误于庶狱,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呜呼!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

【注释】

①孺子:指成王。

②事:指常任。

③若:善。

④丕:语助词。俾乱:使治。

⑤相:助治。

⑥和:平治。

⑦时:这。间:代替。

⑧自:虽,即使。

⑨末:指自始至终。成德之彦:指盛德之人。

⑩已:通“以”。受:当为前。徽言:美言。

文子文孙:善子善孙。

正:官长,指治狱的官。

由绛:即诱掖,指扶持。

兹:这样。

罔有:即罔尤,指无过失。

显(xiǎn):奸邪。

训:顺。

在:于。

劢:勉力。相:治理。

之:与和。

诘:整治。戎兵:指军队。陟禹之迹:步禹之迹,指统一天下。

方:通“旁”,普遍。

海表:海外。

觐:显现。耿:明。

大烈:伟业。

常人:指善人。

司寇:刑罚官。苏公:即苏忿生,周武王的司寇。式:规定。由:主管。

长:长久。

有慎:是谨慎的。

列:通“例”,惯例。用中罚:《周礼》规定:“刑平国用中典。”中典即常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依惯例使用常法。

【译文】

“啊!年轻的君王啊!从今以后,我们要这样设立官员。设立常任、准人、牧夫,我们要能明白地了解他们的优点,才能让他们治理政务。帮助我们管理从上帝那里接受来的民众,平治我们的各种案件和各种禁戒事务。对这些事务我们不要包办代替,即使是一句话一个字。我们始终会有盛德之士,来治理我们从上帝那儿接受来的民众。

啊!我姬旦已经把前人的美言全都告诉你这年轻的君王了。从今以后,文王的子孙后代,希望你们不要误导各种司法狱讼事务,要让主管官员去处理。

从古代的商王到我们的周文王设立官员,设立常任、牧夫、准人,就能考察他们,也能扶持他们,这样才让他们治理政务,而做到国事没有失误。如果设立官员,而任用贪利奸邪的人,不依循德行,这样的君王就不能显扬于世间。从今以后设立官员,千万不要任用贪利奸邪的人,千万要用善良贤能的人,让他们努力治理我们的国家。

现在,文王贤明的子孙,年轻的君王啊!您千万不要在各种诉讼案件上耽误。只需要让主管部门和官员去处理。您要治理好军队,步循大禹的足迹,遍行天下。直到海外,没有人不服从。以此来弘扬文王的光辉,来发扬武王伟大的功业。啊!从今以后,继位的君王设立官员,千万只能任用贤德的人。”

周公这样说:“太史!司寇苏忿生规定谨慎地处理案件,使我们周王朝长治久安。要效法苏公,谨慎地处理狱讼,按照惯例使用常法,适当地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