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同北见赵王
【原文】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①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②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③喜也,臣故意④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⑤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注释】
①传士:大学问家。
②致:询问。
③狙:防止,有害于。
④故意:原来猜想。
⑤圉:指城市、城墙。
【译文】
郑同北上拜见赵王。赵王说:“您是南方的大学问家,有何见教?”郑同说:“我是南方一个鄙陋无知的人,有什么值得您向我请教的?虽然如此,大王您已经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我年轻的时候,父亲曾教给我用兵的方法。”赵王说:“我不喜欢兵法。”郑同于是拍手仰天大笑说:“用兵之事本来就是天下的大害,我原来就猜想大王不喜欢用兵。我也曾拿用兵的事去游说过魏昭王,昭王也说:‘我不喜欢。’我就说:‘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许由并没有把世俗的事作为自己的负担,所以不喜欢用兵之道。可是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证宗庙平安无事,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魏昭王说:‘当然。’我又说:“现在如果有人带着随侯之珠,持丘出产的美玉,揣着万金之财,一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没有孟贲那样的威武、荆庆那样的果断,身边也没有强弓利箭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就会被人害死的。现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进逼大王的边境,向大王索取疆土,和他讲理、讲义,它们都不会听从。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它们呢?大王您如果不讲求用兵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会得逞了。”赵王说:“寡人请求你的教诲。”
赵太后新用事
【原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①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②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③,曰:“老臣病足,曾④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⑤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⑥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官,没死⑦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⑧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⑨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注释】
①乃:才。
②揖:等待。
③谢:谢罪。
④曾:竟然。
⑤郄:指身体不舒服。
⑥耆:同“嗜”,喜欢。
⑦没死:冒死。
⑧未填沟壑:指还没有死。
⑨微独:非但、不仅。
【译文】
赵太后刚刚持政,秦国就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国说:“必须让长安君来做人质,我们才会出兵。”赵太后不肯,大臣们都极力劝谏。赵太后明确地告诫左右大臣们:“有再提起叫长安君做人质的,我一定吐他一脸唾沫。”
左师触龙告知说自己想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进宫后慢慢走上前去,走到太后跟前就向她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竟无法快步地行走,很久没有拜见太后您了。虽然自己私下原谅自己,但仍然担心太后您的身体欠安,所以希望能拜见一下太后。”赵太后说:“我只能靠车子行动了。”触龙问:“每天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靠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最近很不想吃东西,就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渐渐地喜欢吃东西了。身体也舒服些了。”太后说:“我可做不到这点啊。”太后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些。
触龙说:“老臣我有个儿子叫舒祺,年龄最小,没什么出息。我已经年老体衰了,私下里很疼爱他。我希望他能当一名王宫卫士,来保卫王宫,因此我冒死来向太后提出这一请求。”太后说:“好吧。他几岁了?”触龙答道:“十五岁了。年纪虽小,老臣还是想趁着自己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说:“男子汉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妇人家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人家疼爱小儿子才特别厉害呢。”触龙说:“老臣私下里认为您疼爱燕后要超过长安君呢。”太后说:“你错了,我疼爱燕后远不如疼爱长安君厉害。”解龙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您送别燕后时,在车下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掉泪,因为您想到她要离家远嫁。这就是爱她啊!燕后走了以后,您并不是不想念她,祭礼时总是要替她祈祷、祝福说:‘千万别叫她回来’。这难道不是替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的子孙世代为王吗?”太后说:“是的。”触龙说:“从现在起,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推到赵氏立国的时候,赵王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就是其他诸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代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答道:“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他们当中遭祸早的,灾祸就降临在自己头上;遭祸晚的,祸患就延及到子孙身上。难道说国君的子孙们都不好吗?只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丰厚但没有为国出力,而且还拥有大量的金玉珍玩。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很尊贵,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贵重的金玉珍玩,却不让他趁现在为国立功。有朝一日太后您不幸去世,长安君将依仗什么在赵国安身立命呢?老臣认为您替长安君打算得不够长远,所以说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那就任凭您安排吧!”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随行的车辆,送他到齐国充当人质,齐国这才出兵援救赵国。
子义听说了这件事,说:“君主的儿子,是骨肉之亲,尚且不能倚仗没有功勋而获得高位,没有劳绩而取得俸禄,来长期守住金玉珍玩,更何况是做臣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