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2976600000012

第12章 泌尿系统疾病(2)

3.肾阴不足型

【辨证】尿频,尿急,排尿痛,伴低热,头晕,腰酸乏力。舌光红,脉细数。

【施治】滋肾养阴。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生地、山药、茯苓各12g,丹皮、泽泻各9g,知母、黄柏各6g。

【加减】腰酸乏力加旱莲草、枸杞子;骨蒸潮热加青蒿、鳖甲、地骨皮。

4.脾肾两虚型

【辨证】尿频,尿急,尿道热涩疼痛,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肢肿面浮。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施治】健脾补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生地、山药、茯苓各12g,泽泻、菟丝子、肉苁蓉各9g,知母、黄柏、牛膝各6g。

【加减】小腹坠胀,小便点滴而出者加黄芪、党参、升麻;腰酸乏力加龙骨、牡蛎、芡实。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四季青片、金砂五淋丸、荡涤灵、清淋冲剂(适用于膀胱湿热者)。

(2)五淋丸(适用于下焦湿热者)

(3)尿感宁冲剂(适用于急慢性尿路感染者)。

2.验方

(1)车前草、穿心莲、蒲公英各30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膀胱湿热型)。

(2)鲜紫草30g,鲜小蓟50g,鲜藕80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血尿明显者)。

(3)黄芩、滑石、茯苓皮、猪苓各9g,大腹皮6g,白蔻仁、通草各3g。水煎服,日1剂,分2~3次服(适用于下焦湿热者)。

(4)凤尾草、旱莲草、车前草各10g。水煎服,日1剂,3次分服(适用于湿热下注者)。

(5)青黛3g,紫草、益元散、白及各9g,乳香6g。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适用于下焦湿热者)。

(6)小蓟草、马兰根各15g,水煎服。

五、调护

(1)患了泌尿系感染如有发热需要卧床休息。身体无不适时,可适当活动。

(2)婴幼儿要勤喂水,年长儿可鼓励病儿多饮水,利尿,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

(3)以清淡为宜,多吃蔬菜水果。

(4)女婴在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洗涤会阴和臀部,所用尿布必须干净清洁。1岁以后的孩子,不论男女,都应穿满裆裤,不要就地而坐,以免外阴和尿道感染。

(5)观察尿色、尿量、尿的次数变化。有恶心、呕吐等药物反应要向医生反映。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因多种病因引起,与链球菌感染无肯定关系,仅15%~20%有明确急性肾炎史,大多数病人的病因尚不清楚。其病理随病程的发展而变化,早期可保留一些肾小球弥漫性细胞增生性炎症改变,以后表现不同程度的系膜增生性、膜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风热上扰:小儿属“稚阳之体”、“头为诸阳之会”、“阳盛则热”,因肺郁不宣,咳嗽气迫,肺不能通调水道。导致全身水肿。

(2)肾虚肝亢:病后肾虚,水不涵木;则尿少而水肿反复发作。

木亢则风生,则见头昏目眩(高血压),风生冷滥,有碍肾关开阖。

(3)脾虚水冷:小儿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真阳不能温煦脾土,脾虚不能制水,水湿不化,则久积影响肾泌浊,则尿少而黄或无尿,故水肿长久难于消失。

(4)热毒壅滞:素有水肿,外感时邪,引动湿热,热毒壅遏,以致阻塞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利,肾的排泄功能障碍,清浊不分,故见尿血、尿淋或尿闭。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主要症状有水肿、高血压和尿的变化。晚期可有贫血、肾衰竭,表现尿比重固定(1.010左右),酚红排泄率降低等,最后可发生尿毒症。临床上常按其主要表现分为下列类型,但各型之问可以转化。

(1)无症状型或隐伏型:此型比较少见。患者无自觉症状,但尿检查有微量蛋白,少数红、白细胞及管型,肾功能一般正常。上述情况可持续多年,不少患者逐渐自愈,但亦可隐伏发展至肾衰竭。此类患者如果发生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常迅速(一般2~3天内,最多不超过一周)出现典型的肾炎症状。此时容易误诊为急性肾炎,其实是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2)水肿型或肾病型:此型最常见。有显著水肿。尿检查有大量蛋白和管型,不含或仅有少量红细胞。血压不升高,肾功能大致正常,血浆蛋白显著降低,胆固醇增高。常易继发感染,如蜂窝织炎、丹毒、肺炎双球菌性腹膜炎或肺炎等。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以后水肿消退,可能又转变为隐伏型,如此可反复数次,多数患者最终逐渐发展成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3)高血压型:此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常在26/13kPa(200/100mmHg左右),有时可高达35/21kPa(260/160mmHg)以上。有高血压症状如头痛、头昏、视力模糊等。水肿及尿变化一般比较轻微,但肾功能常减退。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硬化,有棉花样渗出物,火焰状出血,严重时有视乳头水肿。

(4)混合型:即同时有显著水肿、高血压、尿的改变和肾功能减退等。

2.诊断

有急性肾炎病史和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等典型病例,诊断无困难。但须与急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

1.风热上扰型

【辨证】素有水肿,复感外邪,发热头痛,脸色微红,烦躁口干,咳嗽痰少,小便淡黄,有时溺闭。指纹淡红已入二关,或脉象浮数。

【施治】清肺利水,息风消肿。

【方药】宣肺息风方:桑皮4g,钩藤、荆芥、白菊、泽泻、茯苓各10g,益母草、茅根各20g,甘草3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口渴烦饮者加石膏20g,肥知母10g,以清阳明胃热;舌苔干燥者加麦冬、花粉各10g,以养阴生津;久病尿蛋白难消失加蒲黄炭、丹皮各10g,以消蛋白。

2.热毒壅滞型

【辨证】水肿反复迁延日久,复感温毒之邪,发热头痛,口渴烦饮,脸红耳热,小便短赤,有时尿血、有时淋沥而痛。脉象洪数,指纹深红已入3关。

【施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方药】银翘白虎汤加减:石膏15g,粳米1撮,生地、丹皮各10g,知母、银花、连翘、桑皮、木通各8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气喘咳嗽者,加麻绒6g,杏仁10g,赤小豆8g;小便淋沥而痛者加萆薜、萹蓄各8g;血尿甚加犀角(水牛角代,磨调)5g。

3.肾虚肝亢型

【辨证】头及全身水肿,按之有凹,头目眩晕,性情急躁,神烦不安,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小便短少。脉象沉弦,指纹青紫已入二关。

【施治】益肾利水,平肝息风。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枸杞、丹皮、白芍各8g,泽泻、山药、茯苓、车前子、牛膝、猪苓各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头晕目眩者加天麻、双钩藤各10g,以平肝息风(可降压);水肿明显者加赤小豆10g,以利尿消肿。

4.脾虚水冷型

【辨证】水肿迁延不退,按之有凹,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腰酸肢冷,小便短少。舌苔薄白,唇干质淡,脉象沉缓,指纹沉。

【施治】温脾扶阳,固气燥湿。

【方药】温脾胜湿汤加减:附子、白术、茯苓、桂枝、党参各8g,甘草6g,干姜5g,泽泻、猪苓各10g。日1剂,水煎,分3次分服。

【加减】腹中雷鸣者加姜朴6g,陈皮8g,以和胃散寒;小便淋漓加黄芪、革薜各10g,以益气通淋;腰痛酸软者加仙灵脾、仙茅、杜仲各8g,以温肾利湿。

四、辅助治疗

1.验方

(1)桔梗5g,杏仁5g,木通5g,苡仁5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0g,大腹皮10g,陈皮10g,五加皮10g,葱白一小撮(以上为儿童量)。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肺气不宣,脾不健运,水停为患之慢性肾炎)。

(2)党参15g,茯苓9g,山药15g,苡仁15g,扁豆12g,芡实9g,莲子9g,半夏9g,陈皮6g,砂仁6g,香附9g,炙甘草9g,肉苁蓉9g,菟丝子9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脾肾两虚之慢性肾炎)。

(3)芡实15g,白术、枇杷叶、党参各6g,茯苓、淮山药、百合各10g,菟丝子、金樱子、黄精各12g。水煎服,日1剂,分2~3次分服(适用于小儿慢性肾炎,脾肾两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