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2976600000034

第34章 儿科疾病(4)

(2)湿热郁结:饮食不节,滋生湿热,损伤脾胃。尤其小儿,脾胃未健,不能随饮而化,积之已久,蚀气蕴滞,清阳当升不升,浊阴当降不降,以致清浊相杂,壅滞中焦,脾土壅滞则肝失疏泄,气血瘀阻不行,水湿滞留,气血交阻而臌胀。

(3)脾肾阳虚: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二者为生命之根本。小儿营养不足,或劳热过度,伤及脾胃。脾伤则不能运化水谷,以资化源,气血不足,水湿内生。肾伤则气化不行,不能温化水液,因而湿聚水阻,气血凝滞而成臌胀。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门脉性肝硬化:小儿时期起病过程缓慢,可潜伏数年。早期代偿正常,可无症状或仅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腹胀痛、腹泻等。肝大常为此期主要体征。脾也可肿大,病情发展时,渐见消瘦、乏力、出现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等,并有出血倾向,有蜘蛛痣、肝掌及内分泌障碍。后期可见侧支循环形成,出现腹水、浮肿、贫血及食管下端或胃底静脉曲张。

(2)坏死后肝硬化:小儿时期的坏死后肝硬化多见于传染性肝炎以后。这类肝硬化一旦发生,其发展比较迅速,不易代偿,常在短期内由一些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多数病儿在症状与体征尚未具备之前即发生肝功能衰竭。因此,黄疸常为最早的主诉,也可伴有消化道症状,临终才出现腹水和出血倾向。

(3)胆汁性肝硬变:①原发性: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多数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及上腹部不适。早期表现梗阻性黄疸,皮肤瘙痒,尿色加深,大便变白或色浅,肝脏显著增大。黄疸持续时间长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及皮肤黄疸。②继发性:在小儿时期,主要为肝外胆道梗阻引起。其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

2.诊断

根据既往黄疸的病史,肝脏与脾脏肿大,结合肝功能试验,可考虑早期肝硬变。必要时可做肝组织活检。出现腹水时应与结核性胸膜炎、缩窄性心包炎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

1.肝郁脾虚型

【辨证】肚腹胀大,四肢乏力,气短懒言,有时发热恶寒,小便短少,大便稀溏,脸色苍白,肚腹臌胀,满腹青筋,下肢浮肿,掐之有凹。脉象弦滑带数。

【施治】疏肝调脾,破滞利水。

【方药】茵陈15g,商陆、黄连、青皮、白术各6g,槟榔、京三棱、鸡内金各9g,海金沙(另包煎)9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气短懒言甚者加党参、黄芪各10g,以固气扶脾;肝郁甚者加郁金、香附各10g,柴胡6g,以疏肝行气。

2.湿热郁结型

【辨证】腹部胀满,右胁疼痛,肝脾大,按之较硬,巩膜及全身黄疸,食欲不振,时有暖气,倦怠乏力;或有下肢浮肿,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暗红,旁有瘀点,苔黄腻,脉象滑数。

【施治】清热利湿,疏肝化瘀。

【方药】茵苓散加减:茵陈12g,板蓝根、猪苓各10g,丹参15g,泽泻、黄柏、当归、赤芍各9g,田七(磨调)6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右胁疼痛者加郁金、玄胡各10g,以疏肝止痛,肝大者加煅鳖甲(先煎)、枯草各10g,以软坚化结。

3.脾肾阳虚型

【辨证】腹部胀大,按之如鼓,腹部青筋暴露,面色萎黄,四肢浮肿,掐之不起,胸胁胀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大便溏稀。舌质带紫色,舌苔黄腻,脉沉弦或沉细。

【施治】温阳利水,调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减:制附子6g,白术9g,茯苓、黄芪、山药、车前子各15g,泽泻、桂枝、干姜各3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肝脾大者加京三棱、莪术各9g;便秘者加大黄10g;便溏者加莲肉9g,炒扁豆10g;腹现青筋者加越樯藤10g,青皮6g。

四、辅助治疗

1.验方

(1)甘遂、大戟、芫花各2g,黑丑、白丑各3g,商陆9g,佛手6g,淮山药10g,穿山甲5g,路路通9g。日1剂,水煎,3次分服(适用于气滞血瘀体实者)。

(2)炒山甲15g,鳖甲24g,用三七6g,丹参15g,茵陈30g,基黄30g,太子参18g,茯苓18g,白芍15g,女贞子15g,黄芪30g,糯稻根24g。日1剂,水煎,3次分服(适用于早期肝硬变)。

(3)木香、山楂、甘草各10g,陈皮、红花、大腹皮、苍术各6g,莪术、砂仁各3g,干姜3片,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肝硬变表现为饮食不振、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明显者)。

(4)党参、茯苓、白术、鳖甲、牡蛎各15g,香附、郁金、杭白芍、红花、鸡内金、焦三仙各10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肝硬变见纳差、腹胀、腹泻等症者)。

(5)黄芪、猪苓、泽泻、茯苓皮、车前子各15g,白术、桂枝各10g,瞿麦12g,椒目3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肝硬变合并腹水者)。

2.针灸疗方

(1)体针:取中脘、关元、内关、三阴交穴。小便点滴不通者加阴陵泉、复溜,用泻法,留针15分钟,5分钟得气,针6次为1个疗程,休息1天再针。

(2)耳针:取膀胱、大肠、小肠过敏点穴。首先选好穴位,点上甲紫,消毒后用皮内针埋于穴位上,盖以胶布。每3天换针1次,6次为1个疗程。此法可调整经络虚实,改善肝功能,加强利尿作用,但必须持久坚持。

五、调护

(1)注意饮食,少吃盐,多食蔬菜、植物蛋白、高糖。禁吃一切煎炒辛辣食物。

(2)在用各种利尿剂时,注意排尿量,一次不要过多,以免丢失体内重要元素,使患者病情加重。

(3)凡用中药有效者最好不用西药,肝昏迷的病人不宜使用利尿剂,以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小儿肺脓肿

小儿肺脓肿即胸膜腔内渗出物呈脓性,有剧烈的炎症,由化脓菌感染所致。初起即为脓性者甚少。多由胸膜结核时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之混合感染而为肺脓肿。但亦有由浆液性胸膜炎渐次移行为脓性者。本病常续发于肺炎之后,或由其他败血化脓性传染病经由血管而传染,如支气管扩张、腐败性支气管炎、创伤感染等而发本病。

小儿肺脓肿属中医“肺痈”范畴。

一、病因病机

肺痈的病位在肺,邪热犯肺,蕴结不解是引起肺痈的主要原因。

小儿脏腑娇嫩,卫气虚弱,卫外不固;或因母体爱食油煎火辣食物,加之风热袭表犯肺,以致肺卫失和,肺失宣降,则咳嗽恶寒发热,心烦胸痛,在初期未抓紧辛散肺郁,以致热滞上焦,肺气壅滞。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发热无定型,可为间歇性,也可为弛张型。咳嗽大都持续存在,可为阵发性,如脓肿与呼吸道相通,则咳出极臭的脓液,偶带血液甚至发生大咯血。有时出现胸痛或腹痛。起病急者可伴有寒战,较多见于年长儿。

阳性体征中,以病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以及不恒定的湿性啰音较为多见。有时叩诊得实者,呼吸音为管状,较大脓肿在排出内容物后可出现叩诊空瓮音。此外,尚有消瘦、苍白、肝增大及杆状指(趾)。急性期白细胞总数高达2~3万或更高,中性粒细胞也偏高,在慢性期则接近正常,可见贫血。咳出脓液可多至数百毫升,静置时脓块沉淀于下层,镜检可见弹力纤维,证明肺组织受到破坏。

婴儿时期的肺脓肿大都继发于化脓性肺炎之后,表现为多发性小脓肿,特别在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程中最易发生,成为该病特征之一。此处叙述者主要是学龄儿童及学龄前儿童时期的较大脓肿,或由于呼吸道吸入异物肺部感染扩大,或并发于白血病的过程中,偶由邻近组织化脓(如肝脓肿、膈下脓肿或脓胸)后引起。除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病菌之外,有时可从痰液培养出多种细菌。在吸入异物后续发者往往为混合感染。蛔虫病患儿剧烈呕吐时,有时可成为吸入性诱因。

2.诊断

除临床病史、症状和血常规外,主要依靠X线后前位及侧位胸片,可以测定脓肿的多少、大小及部位,往往可见空洞及随着体位变动而转移的液面。空洞的边缘较厚,其周围的肺组织有炎性浸润。空洞比较稳定,不像肺大泡的空洞那样迅速形成,大小随时变易以及在短时间内可以自然消失。脓液细菌培养时,应做对抗生素的敏感试验。必要时对脓液进行结核菌检查,并做结核菌试验。

三、辨证施治

1.初期

【辨证】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咳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施治】清肺解表,止咳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g,芦根、薄荷、荆芥穗、连翘、淡豆豉各8g,牛蒡子、桔梗、杏仁各6g,甘草3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头痛甚者加白芷、蔓荆子各10g,以息风止痛;口渴甚者加石膏20g,知母10g,以清气分热邪。

2.成痈期

【辨证】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苔黄腻,脉滑数。

【施治】清肺化瘀,消痈解毒。

【方药】苇茎汤加减:芦根20g,薏苡仁、冬瓜仁各15g,桃仁、败酱草各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咳嗽气迫甚者加桑皮、白前、地骨皮各10g。

3.溃脓期

【辨证】咳吐大量脓血痰,似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施治】排脓解毒,清热内托。

【方药】桔梗汤加减:苡米15g,贝母、陈皮、甘草各6g,银花、葶苈子、桔梗各10g,白及2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痰脓臭甚者加败酱草15g,芙蓉花10g,以解毒清脓;脓中带血者加茅根、丹皮各10g,以凉血止血。

4.恢复期

【辨证】胸胁隐痛,难以入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施治】养阴补肺、清热宁心。

【方药】沙参清肺汤加减:沙参15g,黄芪、太子参、冬瓜子、合欢皮、桔梗各10g,白及、苡仁各2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胸部隐痛者加玄胡、香附各10g,以行气止痛;低热盗汗者加玄参10g,白及20g,以养阴复损。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桑菊银翘散(适用于肺脓肿早期)。

(2)复方鱼腥草片(适用于肺脓肿早期)。

(3)急支糖浆(适用于肺脓肿成脓期)。

(4)八宝五胆药墨(适用于肺脓肿咳吐脓血者)。

(5)扶正养阴丸(适用于肺脓肿恢复期)。

2.验方

(1)桑白皮9g,地骨皮9g,寒水石9g,青黛3g,生薏苡仁30g,紫草6g,白薇6g,乳香4.5g。水煎服,日1剂,2~3次分服(适用于本病早、中期)。

(2)葶苈子5g,杏仁10g,枯梗5g,瓜蒌12g,冬瓜子15g,鱼腥草15g,花粉10g,白芷6g,苇根15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本病溃脓期)。

(3)干芦根15g,薏苡仁15g,冬瓜子30g,鱼腥草30g,地丁草30g,桃仁10g,全瓜蒌10g,黄芩10g,桔梗10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肺脓肿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