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纽伦堡监狱长、美军上校安德鲁斯于1967年向世人公布了戈林的一封遗书。戈林在信中说,他曾把三粒氰化钾胶囊带入狱中。一粒放在上衣口袋里,故意让人搜去,借以麻痹看守。第二粒放在马靴里,他每次出庭都穿着这双靴子。第三粒放在装有雪花膏的盒子里。他被判处绞刑后,曾上诉请求枪决,但被军事法庭驳回。于是,在行刑前他便服下了事先藏好的毒药,逃脱了正义的惩罚。看来戈林的这封遗书比前两种假设更为可信。但是,这封信的内容是否完全属实还不好下断言。因此,戈林自杀之谜至今仍未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巴顿将军死于何因?
巴顿的死因,至今并无明确结论。巴顿的诱人之处,不但在于他那作为美国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孤胆英雄”的威名,而且还在于他的死亡之谜。
1945年12月,美国军界一位显赫的人物消失了,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名将巴顿。他是在准备离开欧洲回国休假的前一天,因车祸严重受伤,后因抢救无效而身亡的。在事故发生后不久,有人就认为这里面有阴谋,决非一次普通的交通事故。确实,此事有许多疑点令人迷惑不解:当时,火车过后栅栏门升起,载着巴顿的轿车正往前缓驶。猛然,一辆卡车往左边来了个急转弯,致使两车相撞。轿车里坐着三人,另两人安然无恙,巴顿的头则撞到车子隔板的钢架上,伤口大量出血,不久便失去知觉。卡车司机汤普森在事故发生后就消失不见了,除了军方履历表上的几点外,对他一无所知,成了一个神秘人物。宪兵们在现场的例行调查是极为马虎,非常草率的,比在类似情况下发生的普通交通事故的调查还要敷衍了事,既没有在将军死后进行正式的审讯,也没有在他生前作过任何调查,在巴顿的201号卷宗里,有他在服役期间的全部文件,而唯独没有他遇难情况的材料,伤亡人员管理科也没有将有关事故的文件归档,更没有认真追查闯祸的司机,这和欧洲胜利日后巴顿回国时所受到的凯旋式的欢迎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持“刺杀论”的人之所以很多,其原因之一就是官方对这个案件的调查工作做得很不得体,对巴顿莫名其妙之死从来没有进行过适当的调查,官方在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之前便草草收场,因而引起了许多猜测和传说。宪兵队长巴巴拉斯中尉是最接近现场的人物之一,他根据初步调查得来的材料作出了“两辆车的司机因驾驶不够小心酿成了车祸”的结论。但不可理解的是他的现场调查报告后来却下落不明。1971年他曾先后两次写信给陆军部,要一份报告的复本,得到的答复是:报告没法找到。据调查,现存的文件中只有巴顿的司机伍德林的一份作证书,可它留有明显的被篡改过的痕迹,上面的用词造句能力已超出了他当时的文化水平。1978年,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高级军官之葩》,认为巴顿之死绝非偶然事故,而是明目张胆的罪恶阴谋的一个组成部分。导演霍夫更为明确地说:“我的意图是让每个观众对于巴顿将军仅仅是由于发生了车祸而丧生的说法在心里打个大问号。”
有人说,巴顿是死于他的上司们精心策划的密谋,上司们有好几个理由要把他除掉。其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顿成了亲德派。他说,我们必须在德国人和俄国人之间进行选择,而我比较喜欢德国人。当他返回欧洲执行战后任务时,更充分暴露出他仇视共产党的情绪,他利用手中的权力竭力保存德国***的中坚力量——武装党卫军。其二,巴顿想联合德国几个未受损失的党卫军师,挑起一场可怕的对苏战争,他认为美国人民的敌人是社会主义苏联。其三,巴顿三番五次地对抗高级将领们制定的行动计划、日程安排和作战意图,以致后来发展到了自己爱怎样干就怎样干的地步。这使上司们大为光火,这在战后更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当欧洲战事结束后,巴顿的同事们一个个都转移到了远东战场,唯独巴顿却被留在欧洲,他曾要求去太平洋作战或到中国打仗,但均遭拒绝,这对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的巴顿来说,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原因即在于上司们已经考虑好了巴顿的未来前途。自从英国人利奥波德的《孤胆英雄成了疯子》和诺兰的《阿拉贡思计划》两书出版后,持这种看法的人就更多了。有人甚至暗示艾森豪威尔很可能是同谋。
大战期间,巴顿曾多次公开蔑视艾森豪威尔,并对他进行指责,巴顿的行为极可能成为艾森豪威尔接替马歇尔任陆军参谋长的绊脚石。诺兰则认为:那时,艾森豪威尔的心腹正打算推荐艾森豪威尔当美国总统,但他们害怕巴顿可能会说一些或做一些不利于艾森豪威尔当总统、使其错过良机的事情,于是,刺杀巴顿,使他不再成为艾森豪威尔的威胁这个阴谋便应运而生。巴顿的死正是他们精心策划、巧施计谋的结果。当诱人入圈套的那辆卡车向巴顿的轿车猛撞过去的一刹那,狙击手便瞄准轿车发射了橡皮子弹,打中了巴顿的头部和损伤了他的颈部,巴顿终于死去。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巴顿的死与黄金案有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米滕瓦尔德发现了大批德国人窖藏的黄金。不久,美国的一些高级军官便偷走了这批黄金,巴顿亲自领导对此案的侦破工作。据说,当盗窃黄金案快要水落石出、案犯就要落网时,巴顿还亲自签名要将这些案犯判处极刑。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巴顿死了,这无疑是那些军官们的又一次过火的行为。无论是巴顿自己私吞了黄金还是他阻止别人把它占为己有,巴顿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由于事情来得突然,见证人,包括在场的宪兵们的回忆与说法五花八门,不尽相同。其中一位叫沙纳汉的中尉自认是“第一批在现场的人”,他甚至否认巴顿是死于交通事故,他于1979年1月说:“巴顿是在撞车事故发生三周后死于肺炎。”
巴顿的死因,至今并无明确结论。巴顿的诱人之处,不但在于他那作为美国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孤胆英雄”的威名,而且还在于他的死亡之谜。
**战犯赫斯之谜
德国**党的第二号人物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曾是希特勒的忠实助手,早年追随希特勒,为**党在德国的兴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他在二战中也曾是一个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就连他的死亡也成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谜。
***德国于1945年5月投降,同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赫斯作为**战犯被移交给军事法庭审判,他是关押时间最长,也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级别最高的**战犯。1946年10月,法庭宣判赫斯无期徒刑。施潘道监狱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各指派1名监狱长共同管理,各组织30名卫兵轮流看守。有关的经费全部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承担。1960年10月至1984年,为此共付出约2650万德国马克。而已是垂暮之年的赫斯体弱多病,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经常要送入医院就医。美、英、法三国政府多次以人道主义为由,提出将赫斯假释出狱,但均遭苏联方面拒绝。
尽管赫斯曾犯下滔天罪行,但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他的晚年监狱生活应该算过得舒适安逸了。各国政府还特别为他在施潘道军事监狱的花园里盖了一间小的避暑别墅。每天都有专门的医生和护士来给他做身体检查。由于那时的赫斯已经是高龄了,医生们还为他制定了一个代码为“自相矛盾”的应急方案。意思是说在赫斯病危或遇到不测之时,就会启动这套方案,对他进行特别护理。
在1987年8月17日晚间,一份官方声明称:“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用一根电缆线在狱中自缢身死,终年94岁。”这不禁令人们产生了疑惑,赫斯到底死于自杀还是他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