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2979200000002

第2章 远古时代天地初开的传说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五千年的漫长历程,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并不像现在这样明朗清晰,而是混混沌沌的一团,如同一个鸡蛋。在这个鸡蛋般的天地间孕育出了一个伟大而神奇的生命——盘古。盘古不喜欢面前这个黑暗混沌的世界,于是,他左手持凿,右手操斧,用尽全身力气,将这一团混沌之气彻底劈开,使之一分为二。轻而清的气向上飘浮,就成了天;重而浊的气向下沉去,就成了地,从此便有了天地之分。盘古担心天地有一天会合在一起,就用手托着蓝天,脚踏着大地,将天地支撑起来。天每升高一丈,盘古也增高一丈,这样过了大约一万八千年,天已经升得非常高,地也积得非常厚,盘古自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地问还只有他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他有时欢喜,有时发怒,有时哭泣,有时叹气。天地也随着他的喜怒哀乐而发生种种变化。盘古欢喜的时候,天就是晴朗的;发怒的时候,天就是阴沉的;哭泣的时候,眼泪就是一阵阵倾盆大雨;叹气的时候,嘴里吐出的气就成为阵阵狂风。他一眨眼,天空就出现一道闪电,他睡觉时的鼾声就是空中的隆隆雷鸣。

盘古死后,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化做了天地万物——日月风云、山川湖海、良田沃土、矿藏宝物等等。一个美好的世界就此诞生了。

又过了几万年,女娲天神来到了大地上,这个美丽动人、充满生机的世界把她牢牢吸引住了。可是她感到这个世界寂静难耐,于是,她便随手拾起一块湿泥巴,仿照自己的模样捏了个小泥人。没想到,这个小泥人竟然活了。女娲兴奋不已,赶紧又捏了几个,也都活了。女娲想,这样捏泥人实在是太慢了,于是,她把草沾了泥浆,向四处洒去,落到地上的泥点子都变成了活蹦乱跳的小人,天地之间就有了人类。

可正当人类不断地生息繁衍的时候,灾难突然降临。支撑天地的四根柱子,由于日久天长,风吹日晒雨淋,都腐朽了,天如同要塌下来一般。大地上也出现了许多裂缝,裂缝里不断地冒出烈火和臭水来。凶猛的野兽也出来伤害人们,凶暴的鸷鸟乘机从天空俯冲下来,用锋利的钩爪抓走跑不动的老弱妇孺。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人类的始祖——女娲出来拯救她的子孙了。女娲点燃了一堆一堆的芦柴火,用来烧炼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块,以作补天之用。她又从大海里捉来一只极大的乌龟,斩下巨龟的四足,用来替换已经腐朽了的天柱。接着女娲又用芦柴灰塞住地上的裂缝,使之不再冒出臭水。经过女娲的这一番努力,蓝天终于修补好了,擎天的四根柱子又稳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猛兽、鸷鸟也都被消灭了。大地上重新长出了树木和花草,人们又能够安安稳稳地生活了。

时空隧道

(1)试着讲述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的传说。

(2)世界各地流传着各种有关创世的神话,除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神话外,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吗?

人类的起源

中华民族自古就流传着女娲抟黄土造人的故事,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动人的神话。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

在科学比较发达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这种认识可以由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得到证明。据科学家们考证,我国最早的原始人是距今有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随后是在80万年前出现的陕西蓝田人,而名震世界的北京人则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后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又发现了距今约1.8万年的“山顶洞人”。

从出土的两颗元谋人牙齿化石可见,他们的牙齿很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

蓝田人头骨还保留许多明显的原始性状。其眉嵴硕大粗壮,在眼眶上方几乎形成一条直的横嵴,两侧端明显向外侧延展。额骨非常低平,头骨骨壁极厚。蓝田人的牙齿和北京人女性的比较接近,但更大一些。

北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头盖骨约比现代人厚一倍。他们的脑量平均为1043毫升,介于猿和现代人之间。北京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没有下颏,具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

山顶洞人的体质已经很进步。头骨的最宽处在顶结节附近,牙齿较小,齿冠较高,下颌前内曲极为明显,下颏突出,脑量已达1300~1500毫升。这些特征和现代人相一致。其男性身高约为1.74米,女性为1.59米。

猿人和其他动物根本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已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最初猿人使用的工具,往往只是简单的木棒和石块,然而远古猿人就是凭着这种最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作艰苦的斗争。他们用它来采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茎吃,同野兽作斗争,以谋取生存。

北京人不仅已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离我们年代更近的山顶洞人,模样几乎已经和现代人没什么差别,他们能把石块敲打成石斧、石刀、石锤,并且懂得磨制加工,使之更加锋利;能运用磨制和钻孔技术把野兽的小骨制成骨针,并把兽骨兽牙、石珠蚌壳制成装饰品,佩戴在身上。他们用骨针把大片的树皮树叶连缀起来,围裹下肢御寒,从此脱离了赤身裸体的时代。考古还表明,山顶洞人已经发明了“钻燧取火”的人工取火技术。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在山顶洞人文化遗址里还发现鲩鱼、鲤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说明山顶洞人已能捕捞水生动物,他们的生产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水域。

山顶洞人过着群居生活,但他们的群居生活已经按照血统关系固定下来。每个成员都有共同的祖先,于是,就产生了原始人群。后来,原始人群又逐渐演变为氏族公社。

时空隧道

(1)你知道远古时期在我们祖国境内先后出现了哪些原始人吗?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

从“禅让”到“传子”

继黄帝、炎帝以后,中原部落联盟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部落首领。

传说,尧当了首领以后,制订历法、安排生产,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生活上,他却与老百姓吃的一样,穿的一样,住的也一样,因而深得百姓的拥戴。

尧渐渐年老了,想到了传位的问题。于是他召集部落首领开会,讨论继位的人选。有人提议说,尧的儿子丹朱是个合适的人选。尧却摇摇头不同意,他认为自己的儿子脾气暴躁,不宜担任首领。接着,有人推荐共工,尧觉得共工不诚实,也不宜当首领。这时,有人推荐虞舜。舜的父亲是个瞎眼老头,人们叫他瞽叟。舜的生母早死了,瞽叟又娶了后妻,生了个儿子名叫象。瞽叟宠爱象,常和后妻商议,让象继承家产。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却还是待他的父母和弟弟很好。

尧听了介绍后,决定先考察一下舜的为人。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还派他到各地去巡视。舜先来到历山脚下,过去,那里的农夫为了争地闹得不可开交。舜去后和大家一起下地劳动,使农夫们学会了互相谦让、共同劳作。舜又到了一个叫雷泽的地方,过去,那里的渔夫为争房产经常发生纠纷,舜去后,渔夫就互相让房,和睦相处。舜每到一地,都以仁德感化百姓,人们从四面八方投奔而来。

尧觉得舜干得不错,便替他筑了粮仓,赐给他很多牛羊和一张琴。舜的后母和弟弟知道后,起了贪心,他们和瞽叟一起设计,想害死舜。

一天,瞽叟让舜去修补粮仓的顶。舜爬上仓顶后,瞽叟他们就把梯子搬走了,还放起火来。幸亏舜带着两顶斗笠,他见粮仓起火,急中生智,双手拿着斗笠,像鸟张开双翅一样跳了下来,轻轻地降落在地上。

瞽叟和象不甘心,他们又让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后,瞽叟和象就往井里倒泥石,想把舜活埋在井里。哪知舜已有防备,他下井后,就在井壁上开了一个孔穴,躲藏了起来,然后又从孔穴返回到地面。

发生了这些事情后,舜还是一样地对待瞽叟和象,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似的。舜的宽宏大量和杰出才华赢得了尧的信任,尧将自己的位子正式让给了舜。舜继位以后,与尧一样,保持着平民本色,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年老以后,同样通过公举的办法将位子传给了禹。

禹年老的时候,部落首领们推选东夷的伯益作为禹的继位人。可是禹去世之后,夏部落的首领们背信弃义,把本来作为继位人的伯益冷落在一边,共推禹的儿子启继位。

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启登上王位以后,每天吃喝玩乐,不问政事。继启为王的太康与启一样花天酒地,于是,东夷部落的后羿起兵攻夏,自己做了王。经过数次反复和长期斗争,“传子制度”终于代替了“禅让制度”。

时空隧道

(1)你记住黄帝以后出现的三个很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的名字了吗?试着讲讲他们的故事吧。

(2)“禅让制度”最终被“传子制度”所取代,你认为是好还是不好?

大禹治水

在尧担任首领期间,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良田沃土、房屋牲畜,都被滔滔洪水所淹没,许多百姓流离失所。为了治理水患,尧派居住在崇地的一个名叫鲧的部落首领领导治水。

鲧带领人们用石块和泥土筑成堤坝,想要阻挡洪水。堤坝越筑越高,可洪水也越涨越高,最后堤坝被洪水冲塌了,水患反而更厉害了。舜接替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后,发现鲧治水九年,一事无成,于是就革除了鲧的职务,把他流放到羽山,将治水的重任交给了鲧的儿子禹。

禹是一个十分贤良的人,他没有因舜惩罚了他的父亲而心生嫉恨,欣然担起了重任。他暗暗告诫自己:“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使乡亲们脱离洪水带来的苦难。”

禹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认为治水前首先要对地势有所了解。于是,他带领一批助手沿着黄河做实地考察,察看山川水势。他们踏遍了九州大地,终于查清了地势。探明了河道。禹于是决定采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

治水工程开工后,禹和众人一起劳动,他戴着箬帽,拿起锹,带头挖泥挑土,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他一年四季吃住在工地上,身上沾满了泥水,看起来像只熊,于是有了“禹化为熊”的传说。

禹在工地上千了13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他带人修渠路过自家门口,听到屋内刚出生的儿子正哇哇啼哭,他是多么想亲一亲自己的骨肉啊,可想到治水任务艰巨,还是噙着泪水离开了。第二次经过自己的家时,儿子已会叫爸爸了,妻子在门口见到他疲倦的神情,心疼地劝他回家歇几天。禹摇摇头说:“不行啊,水没有治好,我不能回家。”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时,儿子已会走路了,跑来拉着爸爸的手让他回家。禹是多么想跟着儿子回家,可最终还是放弃了。他亲了亲儿子,转身大步流星地奔向了工地。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鼓舞了人们,经过13年的努力,禹终于带领大家疏通了河道。禹改用“疏”的办法,把洪水引入水道,给洪水一个“家”。于是,咆哮的河水被驯服了,昔日被淹的土地变成了粮仓,人民筑室而居,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因禹治水有功,舜就把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传给了他。后人感念这位治水英雄的功绩,为他修庙,尊他为“禹神”。中华大地也被称为“禹域”,意思是说,这里是大禹治理过的地方。

时空隧道

(1)你觉得大禹治水的方法好吗?说说你的理由。

(2)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