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指引人生的不变法则(指引人生丛书)
2981000000007

第7章 四月永不凋零的生命(1)

人只有在过精神生活的时候才是自由的。对精神而言,死亡是不存在的,因此过精神生活的人不再受死的束缚。

——斯宾诺莎追随生命的永恒。

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幸福。生命没有别的目标。至于其余的,至于目的,河水负责把我们送到那儿。我们只能和河水融为一体,把自己和活着的人们结合起来。什么都不要停滞!生命在迈步……向前进!即使在死亡中,波浪在推送我们。

时间来到,生命走向终点,这时,一道道的亮光中,种种极端完全成了一致:令人头昏目眩的活动和一动不动的静止成了一回事。生命的圆弧结束了,分离的两端又衔起来。于是永恒之蛇自己咬住了尾巴。既然已经没有开始与结尾,人再也不知道什么是未来,什么是过去。我们将要生活的,我们已经生活过了。

当这一时刻来临,收拾行李已迫不及待了。

——罗曼·罗兰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幸福。生命没有别的目标。至于其余的,至于目的,河水负责把我们送到那儿。

永恒的基石

在这些人的生命中,我们能找到他们相信生命永恒的信仰基础。然后,当我们深入体会自己的生命之后,我们也能在自身中找到这个基础。基督说,他在生命的幻影消失之后仍将活着。他说这话是因为他在自己的肉体生存时就已经步入了真正的生命,而这生命是不能终止的。他在肉体存在的时候已经生活在从另一个生命中心射来的光线之中了,他已向那个中心走去,并且在自己生前就已看见这种光线在照亮他周围的人。每一个抛弃个体的、理性的、爱的生命生活的人看到的也正是这些。

无论人的生活圈子是多么窄小,无论是基督,是苏格拉底或者是善良的默默无闻的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老人、青年,无论哪一个人,只要他为别人的幸福抛弃了个人利益而活,他在此时此地也就会进入到一种与世界的新的关系中。对这种关系来说,死亡不存在,建立这种关系是所有人一生的事业。

——托尔斯泰他在肉体存在的时候已经生活在从另一个生命中心射来的光线之中了。

微渺的人

我们恐怕不能解释,为什么给人的期限不是900年而是70年,为什么青春是如此闪电般迅速和短暂,为什么衰老又是如此漫长。我们也无法找到回答:有时善与恶就像原因和后果一样是不能分离的。无论这是多么痛苦,但是却不值得去重新评价人对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的理解——大多数人都没有被赋予认识生存意义,认识自己生命意义的能力。一定得度过赋予你的生命的期限,才有根据说你生活得正确与否。怎样按别的方式思考这个问题呢?是用可能性和教益性的命中注定的抽象思辨吗?

但是,人总是不愿意承认他只是地球这粒尘屑中极微小的一分子,从宇宙的高度是根本看不见他的,而且他不能认识自己,因而粗鲁地深信他能了解宇宙的秘密和规律,当然也就能使它们服从自己日常的利益。

——邦达列夫一定得度过赋予你的生命的期限,才有根据说你生活得正确与否。

内部的生命

人们总是写一个人毕生经历的故事。人们以为通过经历的种种事实,就可以看见生命。这不过是生命的外表。生命是在内部的。人生经历对生命的影响只发生在生命选择了它们的情况下,几乎可以说:产生了它们。在许多情况下,这是确实的真理。每个月总有几十件事在我们身边经过,它们对于我们无关紧要,因为我们不知道拿它们做什么用。可是,如果这些事中的某一件事触动了我们,十之八九是我们主动上前迎接它,使它少走一半路。如果说这件事冲击我们,使我们身上的一条弹簧发动起来,那么这根弹簧是事先卷紧了的,它早就在等外力来触动它。

当人走到路的尽头,好处就在可以重新从头到尾走一遍。这样,人就什么都认识,什么都可以享受。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这都是办不到的。

——罗曼·罗兰人们以为通过经历的种种事实,就可以看见生命。这不过是生命的外表。

对死亡的思索

有的人对人生比对死亡关心得更多。

人只有过精神生活的时候才是自由的。对精神而言,死是不存在的,因此过精神生活的人不再受死的束缚。

你必须随时做这样的准备:无论你做什么事,总有一天你得停下来,因此尽所有的力量去做你的事情吧!

若希望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你只要看看那些为生命倾尽一切的人是怎样一种状况。

——斯宾诺莎人只有过精神生活的时候才是自由的。对精神而言,死是不存在的,因此过精神生活的人不再受死的束缚。

死只是一种变化

我绝不认为生到世界上来,在世界上过这样的生活是悲哀的事,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生来是有某种贡献的。而当死来临的时候,我便像走出客栈那样踏出人生、舍弃生命;因为我们晓得我们在世上的存在只有一个过程,是暂时的——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命运。

——西塞罗提出死后如何的问题时,必然是把未来当成隐藏着未出现的东西。但那样的未来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未来应该是与时间有关,可是我们由于死亡便走出时间之外了。

——托尔斯泰我绝不认为生到世界上来,在世界上过这样的生活是悲哀的事,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生来是有某种贡献的。

善用生命

死与空虚比较还没有那么可怕,如果有比较空虚的东西。无论生或死都与你无关:生,因为你还在;死,因为你已经不在了。

没有人在他的时辰未到之前死去。你所留下来的时间,与你未生前的时间一样不属于你,而且亦与你毫无关系。

你的生命尽处,它也尽在那里。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于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趁你在的时候留意吧。你活得充分与否,全在你的意志,而不在于年龄。你以为永远不会达到你每时每刻都在向那里行进的目的地么?没有一条路是没有尽头的。如果伴侣可以安慰你,全世界可不是跟你走同样的路么?

——蒙田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于我们怎样利用它。

一生的历程

你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世界上的,你只知道自己就是以现在的样子来的。而你来到世界之后,你便不停地向前走,等走到人生的半途,突然不再感到惊奇与欣喜,只想在此停下来,不愿继续往前走,因为最后会走到哪里我们不得而知。可是你不是也不知道你的来处吗?尽管如此你还是来了,你从入口进来了,你不想从出口出去吗?你的一生也是你的一条心路历程。在你不断向前走的时候,突然会因有一天将走到尽头而感到悲哀,你害怕自己的状态将由于死亡而发生大变化,但你不是也由于诞生而起了大变化吗?这种变化不但未带来坏事,不是还带来好事吗?例如你现在舍不得离去这件事。

——托尔斯泰你的一生也是你的一条心路历程。在你不断向前走的时候,突然会因有一天将走到尽头而感到悲哀,你害怕自己的状态将由于死亡而发生大变化,但你不是也由于诞生而起了大变化吗?

生死之题

与生命的永恒相比,这是在运动、美、情感和不完善的现象的形式中一种封闭的空间,而人们则是它们忠顺的仆从。只是目前谁也没能彻底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何而生,为何而死。这是什么——是物质形式的变态?是灵魂?是幸福?是过渡的桥梁?或者就仅仅是这个世界的日常现象,而这个世界或许就是被创造得如此使人不能去向它提出“孩子气的”问题。但对生命的所有场合都能做出答案的、虚伪的乐观主义是一种屏风的形式,在这屏风后面隐藏着睡眼惺忪、饱食终日的面目。谁像感受自己痛苦一样努力去感受别人痛苦,谁愿意倾听痛苦和求援的呼声,那么他就是在临难的时候都不会停止寻求答案,选出一种有着较近的通往仁慈之路的绿色平原形式。

——邦达列夫谁像感受自己痛苦一样努力去感受别人痛苦,谁愿意倾听痛苦和求援的呼声,那么他就是在临难的时候都不会停止寻求答案。

超越生死

人类是永远在学习中的一种存在物。有些人虽然死了,但他们所思索的真理,所发现的真理是不会跟他们一起消失的,人类把这一切都保存在宝库中。我们享用先人留下来的一切东西;我们每一个人从生下来就投入到先人勤劳的成果形成的思想或信仰的气氛中,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给未来人类的生活也将留下珍贵的东西。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教育就像东方金字塔的建立那样,从旁边经过的人都要为它堆上一块石头。生命非常短暂的我们,虽然不久就要离开世界,却共同为人类教育的完成而努力。人类的教育进步缓慢,却一直不断在向完美的境界迈进。

——马志尼有些人虽然死了,但他们所思索的真理,所发现的真理是不会跟他们一起消失的,人类把这一切都保存在宝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