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指引人生的古今格言(指引人生丛书)
2981300000012

第12章 六月心灵的驿站(2)

每一个高尚的人,当处理值得干的事情时,决不将它暴露于文字,在人们中造成恶劣的影响和曲解。因此,一言以蔽之,由此应该明白,假如一个人看到任何人写下的文字东西,无论是法律判定着的法令,还是任何其他形式的东西,假使作者是一个高尚的人,对他来说,那些东西并非最有价值的;他的有价值的东西贮藏在他所拥有的最恰当的地方。但是,假如这些文字东西是他作为真正有价值东西从事的写作,那么,确定无疑地,不是上帝,而是人们“让自己抢劫了他的智慧”。

——柏拉图

理性、智慧,以及友谊的帮助,在男人之中更容易找到;因此,他们左右着世界的事务。人与这两类东西的联系具有偶然性,并且要依赖别人而存在。其中一种因为其罕见而令人烦恼,另一种则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枯萎。因此,它们都无法满足我生活的需要,人与书籍的关系,是第三类联系,它更确定,更属于我们自身。它比前面两种联系更具有其他优越性,但却因共享而随时可得到它的帮助,十分方便。在我来说,书籍伴随我一生的事业。它们安慰我的晚年,解除我的孤寂。

——蒙田

艺术的每一种类都是美的,正像生活之全体皆美一样,它们有大体相同的理由。艺术包容了所有感受:从最基本的生命活力,个体存在以及连绵不断的感觉,直到人类知觉的充分舒展,人的爱与恨、狂喜与痛苦、启蒙与智慧等。

——苏珊·朗格

只凭表面的美,不算美,很快就惹人厌烦。真正的美,来自内心,它总是闪烁放光的。

“美”是向着一个目标、一个目的,充满活力、全神贯注、敢打敢拼的姿态。它的反面“丑”则是随波逐流、左顾右盼、耍小聪明的可怜相,你想使自己生活得“美”,就要为信念而活、为理想而活。

——池田大作

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发现一种不同的美。这个人觉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每个人应该默认他自己的感觉,也应该不要求支配旁人的感觉。要想寻求实在的美或实在的丑,就像想要确定实在的甜与实在的苦一样,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探讨。虽然美和丑还有甚于甜与苦,不是事物的性质,而是完全属于感觉,但同时也须承认:事物确有某些属性,是由自然安排得恰适合时产生那些特殊感觉。

——休谟

对于人,什么是最可爱的呢?生活。因为我们的一切欢乐、我们的一切幸福、我们的一切希望,只与生活关联;对于生物来说,畏惧死亡、厌弃僵死的一切、厌弃伤生的一切,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凡是我们发现具有生的意味的一切,特别是我们看见具有生的现象的一切,总使我们欢欣鼓舞,带给我们欣然充满无私快感的心境,这就是所谓美的享受。

——车尔尼雪夫斯基

艺术的真正本质已经证明不是幻景和令人感到高不可攀,艺术就蕴藏在自我的、平凡的、日常的生活之中。一个人平时在和别人打招呼和表现自己的时候所遵循的途径,都可以说是艺术。假如一个音乐工作者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他就必须先成为优秀的人,一旦他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而且这种价值也会体现在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中,甚至在他的笔下也是这样。艺术之塔不是建筑在蓬莱仙境。艺术的作品是一个人的个性、敏感和能力的完整体现。

——铃木镇一

我的可敬的朋友,我们必须警告你(也许你的心地比头脑好些),不要因为某某人物并非十全十美,便骂他是坏人。假如你喜欢十全十美的标准人物,有的是能够满足你这种嗜好的书,但是在我们一生交际之中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人,因此,我们就没有决定要在书本里写这种人。在一部虚构的作品里插进这种天使般的完美人物或魔鬼般的堕落人物,我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因为人们谈到这种人物,思考之余便会悲不自胜地羞愧难当,而不会从这种榜样里得到任何教益。

——菲尔丁

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徒的最活生生的榜样。

他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些优秀品质。

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第斯多惠

一个人如果有一种稚气的天才与天赋的精力,他其实是一个希腊人,他重新激起我们对于希腊艺术女神的爱情。我钦佩《菲洛克提梯斯》里面对于大自然的爱恋。读着那些优美的诗句,向睡眠,向星辰、岩石、山与波浪致辞,我觉得岁月像退潮的海洋一样地消逝了。我觉得人的永恒性,觉得他是思想的本体。似乎希腊人的伙伴就是我们的伙伴。太阳与月亮,水与火。它们与他的心相愈合,正如它们与我的心相愈合一样。于是人们炫示着希腊与英国的分别,古典派与浪漫派的分别,显得是浅浮迂腐的了。有时柏拉图的一个思想成为我的一个思想——使豁达的灵魂燃烧起来的一种真理,使我的灵魂也燃烧起来,这时候时间不存在了。我觉得我们两人在一种知觉里相遇,我们两人的灵魂都染上了同一色彩,而且像是合而为一那样的动作,这时候我为什么要测量纬度,我为什么要数埃及的年代?

——爱默生

一个人心中不专一,必会使他所有的快乐,及一切与他有关的,变得不真实;这样,他的一生必然只如一场戏剧表演。

当世界颤抖时,我纹丝不动;

当云翳朦胧时,我甚平静;

当黑暗笼罩外面的一切时,

我的内心总是明亮。

——丹尼尔·狄福

尽量地活,不这么做是个错误。只要拥有自己的生命,你究竟做了什么并无太大的关系。假使你没有了生命,你还有什么?我已太老——不论如何是太老了,对于我所看见的已经无能为力。但是,我们还保有着对自由的憧憬;因此,不要像今日的我,已经不复记忆那样地憧憬。过去,在那恰当的时机里,我不是太蠢就是太聪明了,竟至未能拥有它,而现在,我要反对这种错误,只要你不再犯它,爱怎样活便怎样活,因为它曾是个错误。

——亨利·詹姆士

个人的生死祸福,其关键在于自身,圣人重视自我警戒,即使是对于微小的事,也要慎之又慎。《中庸》说:“尽管隐藏得很好,也不可能不被人发现,尽管是极其细微的,也不能不显露出来。”所以君子在个人独处时,也要十分小心谨慎。谚语说:“谨慎就不会招来羞辱,思考周到就不会遭到耻笑。”

——《说苑·敬慎》

圣人自然而然地只接受正确的意见,自然而然地只发表善意的言论;贤者之耳有意识地选择外来的信息,贤者之口有意识地选择发表的言论;一般的众人则触情随意,接受外界影响和表示自己的态度都恣情任意无所选择。

——《法言·修身》

不要因为自己职位高上,身份尊贵就对别人骄傲;不要因为自己聪明睿智,就使别人难堪;不要因为自己反应敏捷,讲话流利,就处处与人争先;不要因为自己刚毅勇猛就争强好胜;不懂得的就请教别人,不会的就向别人学习。虽然懂得了,也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才能辨别清楚;虽有才能,也一定要谦让,然后再去做,所以士人虽然聪明睿智,自己却能保持愚拙的样子;虽然功高过世,自己却能保持谦让;虽然勇气无人可比,自己却能保持胆怯的心态;虽然拥有天下的财富,自己却能保持廉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人地位高却不会有危险,功绩圆满也不会遭到损益。

——《说苑·敬慎》

高尚的人士听到了“道”,就立即遵照施行;一般人听到了“道”,半信半疑,犹豫不定;下等的人听到了“道”,就加以讥笑。如果他们不讥笑,那就不称其为“道”了!

懂得大道的人不说,说的人不懂得大道,懂得大道的人,要堵塞知欲的窍穴,关闭知欲的门户,不露锋芒,超脱纠纷,含蓄品德的光彩,混同行动的尘迹,这就叫做“玄同”,在“玄同”的情况下,人不可能过分亲近,不可能过于疏远,不可能以此得利,不可能以此受害,不可能以此尊贵,不可能以此卑贱,所以被天下所重视。

——《老子·道德经》

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道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但我所珍爱的东西有的超过了生命,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们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东西有的超过了死亡,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能做无原则的躲避。

——《孟子·告子上》

高层次的“德”不同于仅仅是形式上的“德”,所以是真正的有“德”。低层次的“德”只拘守于形式上的“德”,所以实际上是没有“德”。高层次的“德”无所表现,并不故意显示它的“德”。低层次的“德”有所表现,并故意显示的它的“德”。高层次的“仁”有所表现,但并不是故意显示它的“仁”,高层次的“义”有所表现,并不故意表现它的“义”,高层次的“礼”有所表现,而得不到回答时,就挽起袖子,伸出拳头,强迫对方服从。所以,丧失了“道”而后才有“德”,丧失了“德”而后才有“仁”,丧失了“仁”而后才有“义”,丧失了“义”而后才有“礼”。“礼”的出现,是忠信淡薄的标志,是动乱的肇端。

——《老子·道德经》

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成功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莱辛

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要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你跟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同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明确表现,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对你的爱,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

——马克思

发现别人有好的品德,就一定要认真地检查一下自己,并努力地去学习;发现别人的缺点,就一定要引起警惕而反省自己;自己有了优点,就一定要非常珍视它;自己有了缺点,就一定要如同受到玷污似的痛恨它。所以,人们应该把正确而严格批评自己的人,看成是自己的老师;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的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对自己奉承吹捧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亲近朋友,还最痛恨自己的仇人。

——《荀子·修身》

品德高尚的人,不论才能大小,都是美好的人;品德卑贱的人,不论有没有才能,都是丑恶的人。君子有才能就会用宽容、平易、正直的态度来开导别人;君子没有才能就会用恭谦的态度,小心谨慎地听从别人。小人有了才能,就表现得高傲、邪僻、轻视别人,盛气凌人地对待别人;没有才能的小人,就用妒忌、怨恨、造谣、诽谤来毁伤别人。所以说:君子有才能,人们以向他学习为光荣,君子没有才能,人们也乐于告知他;小人有才能,人们以向他学习为鄙贱,小人没才能,人们就不愿意告知他。这就是人们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

——《荀子·不苟》

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则标志着这样做的人是深思熟虑的人。

——德谟克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