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298400000017

第17章 时时提醒,警钟长鸣:心中常存危机感(2)

“我警告我们公司的人,”美国塞文事务机器公司前董事长保罗·查来普说,“如果有谁说‘那不是我的错,那是他(其他的同事)的责任’,被我听到的话,我就开除他,因为说这话的人显然对我们公司没有足够兴趣。”

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不找任何借口认真去落实责任的人。对我们而言,这样的员工是安全的保障,他会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够落实好自己的责任,将安全工作做到实处。

阿比勒尼悖论:“墙倒众人推”与“事后诸葛亮”

美国人哈维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一次经历描述了“阿比勒尼悖论”。他和太太以及岳父岳母在40℃的高温下,坐在位于得克萨斯州科勒曼城的家中的门廊里。科勒曼距离另一个城市阿比勒尼大约53英里。4个成年人在酷暑中尽可能地少活动,喝柠檬水,看着风扇懒洋洋地转,偶尔玩玩多米诺牌。过了一会儿,岳父建议开车去阿比勒尼,在那儿的一家餐厅吃饭。哈维觉得这个主意很疯狂,但看不出有任何反对的必要,因此他附和了该提议,太太和岳母也附和了。

4个人上了没有空调的别克轿车,冒着尘暴驱车去阿比勒尼。他们在餐厅吃了一顿乏味的午餐,然后回到了科勒曼,筋疲力尽,并且燥热难当。大家对这次经历普遍不满意。直到他们到家后,才发现原来没有一个人真的想去阿比勒尼,他们只是附和,因为他们认为其他人盼着去。哈维将此命名为“阿比勒尼悖论”,并认为企业中也会出现类似的荒唐现象,即企业采取的行动往往与真正的意图相悖,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事实上,企业中类似的事件并不罕见。

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近年来业务发展得很好,吸引了许多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公司有一套严格的招聘制度和程序以保证业务部门能够招聘到合格的人才。按照公司人力资源委员会的规划,今年只招聘软件工程和市场营销两个方向的人才,管理类的应届毕业生暂时不招聘。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公司经理的大学同学向他推荐了一位管理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虽然经理觉得不能违背公司制订的招聘计划,但希望由人力资源委员会的成员来作出具体的决策,于是将被推荐人的资料转给了人力资源委员会。

人力资源委员会的5位成员开会讨论这位被推荐人的申请。起初大家都不发表意见。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位委员说:“这位申请人知识面很宽,尽管对于管理实践不太熟悉,但她应当很有潜力。”其他人纷纷赞成,最终决定录用她。这位被录用的大学生来公司上班后到经理办公室道谢。经理很惊诧,为什么人力资源委员会违背刚刚制订的招聘计策,将一个素质平平且公司并不需要的人招进来?人力资源委员会的几位成员开始指责那位首先发言的委员,而这位委员则说:“我看你们在会上都不发言,而我还要去主持另外一个会,而且我们既然开会,就要达成共识、作出决策,所以我才率先说出那样的话。如果我的想法不对,你们怎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提出不同意见呢?”

可见,出于怕得罪人或从众的心理,很多人都会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见解,模糊自己的责任,其做法往往与其真实想法相违背,如此一来,有效地落实责任也就无从谈起。

很多时候,大家都会或多或少地意识到自己的公司存在一些问题,却很少有人会主动提出来。直到问题严重到纸包不住火,必须要追究责任的时候,大家才仿佛突然醒悟起来,争先恐后找证据指责那个失责的人,大有“墙倒众人推”之势。

许多企业经常会出现如下的类似场景。开会时,老板追究某件事情的责任时,开始时基本上没有人开口说话。即使被老板问到,也会说“我不知道,这不是我的责任。”“这好像不属于我的工作范围。”大家相互推脱责任,当老板费尽精力找到责任人与处理方法时,大多数员工突然变成了诸葛亮。“我早就知道是这小子没有落实责任”、“我早就发现是这个部门没有负到责任”、“我早就觉得该这么做了”……可这种“事后诸葛亮”有什么用呢?往往该落实的责任就在这种阿比勒尼悖论的作用下被不知不觉模糊了。

作为企业中的一员,你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主见,不要随波逐流。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提出来,不要怕出错,不要怕被别人笑话,不要怕得罪人。维护企业的利益、落实责任是不能当闷葫芦、老好人、马后炮的,因为责任心是一个员工必备的职业操守,公司兴亡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

警惕破窗效应:做第一个修复破窗的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车门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事。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前一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瑟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

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破窗”而不及时处理,即使只是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处理,一方面,犯错误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容易使其更加有恃无恐,今后其行为将更加难以控制;从更深层次来说,错误的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其他员工就把这种错误理所当然的接受了。

久而久之,员工的正确认识受混淆,是非分辩能力下降;即使员工当时对此种错误行为有所认识,由于其他人当时没有明确表态,并采取必要措施,也会在员工心理上产生暗示性作用,错误的发生就成了无所谓的事,在其他员工中就将产生辐射作用。正气受抑制,邪气滋长,就会引发“砸窗”的连锁反应,对企业或是员工都是可怕的灾难。

因此面对意外的事件或是安全隐患问题,必须马上解决,身为公司中的一员,你就应当勇敢地挺身而出,把化解危难视为自己的职责。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当年“泰坦尼克”号客轮起航时,锁着望远镜橱柜的钥匙没有被带上船。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负责瞭望放哨的船员只好依靠肉眼来观测前方的障碍物。等到他们发现冰山时,为时已晚,最终酿成“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的惨剧。“泰坦尼克”号生还者佛雷德·弗利特事后对事故调查人员说,如果有望远镜,他们就可以早一点看到冰山,足可以避开冰山。

仅仅是一把钥匙,就毁掉了当时有着“永不沉没的船”、“梦幻之船”称号的,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如果当时负责这个问题的人,能够负起责任认真检查,相信一定可以发现并解决这个问题,悲剧也许就不会上演。责任和安全就是这样不可分割,对于责任,丝毫的疏失就会失去安全的平衡,导致灾祸的降临。对于员工而言,企业就是你的船,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你一定要用百倍的责任心来对待工作。要及时发现破窗,及时地修补,切不可发生“破窗效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防止“破窗效应”,必须本着对于企业、对员工负责的精神,必须在未对企业形成大的灾难前,及时做出对安全责任的姿态。就美国的这家公司来说,对杰克进行了惩罚,就是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任何一家企业的安全工作都应如此,安全生产工作要防微杜渐,从细微着手,从小事做起,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将预防工作落到实处,防患于未然,避免事故或灾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