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自己说过,托普获得了第12张GSM手机牌照,但是后来托普又说托普用的是深圳国威的手机牌照。托普以入股1536万元的方式获得该公司经营决策权,深圳国威更名为“深圳托普国威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国威是国内第一批获得手机牌照的企业,其“万达铃”手机除了1998年推出过几款外,以后几乎没有生产。
托普说自己的手机技术来源于中天华通。中天华通是一家中韩合资企业,而韩方公司就是托普在韩国注册的一家子公司,中方就是托普本身,引进的手机技术是韩国人都没听说过的SEWONTELECOM和MAXONTELECOM两家公司的改进版本。
按照托普总裁宋如华的设想,投入6亿元巨资,在成都与台湾4家IT企业、西南交大、中国联通以及当地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在成都建设年产100万部的手机生产基地,加上深圳国威的生产能力,托普手机年产量将达200万部。但是相比摩托罗拉、诺基亚、科健、TCL等竞争对手,托普没有价格优势和质量优势,托普也没有自己的手机销售网络,在市场上除了看见一款贴牌台湾OKWAP的彩屏手机和自己的两三款之外,现在难觅其踪。
据媒体称,托普将手机战略理解为结合软件优势和资金优势,利用系统开发经验,进军终端接入市场,手机是这个战略目标里三环中的一环,其余两环是掌上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飞利浦、爱立信都大量卖掉手机生产厂,国内的名人、商务通等掌上电脑及厂家的日子也过得十分艰难,托普进入一个惨淡的产业难道能起死回生?
托普解释说,自己做手机意在移动数据增值服务和CDMA手机,托普曾经和中国联通协商联手开发CDMA手机数据增值服务,以及允许托普生产CDMA手机,但这个如意算盘现在看来落空了,市面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托普的CDMA手机。而且就算托普做了CDMA手机又如何呢?连TCL和海尔都打算从CDMA上脱身,遑论托普。
2004年3月,宋如华将其所持有的托普科技发展公司1800万股股权(占该公司股权总数的19.05%)以1元的价格转让,托普成为中国品牌贪婪失败的最典型案例。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一段名言:“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病极强的灾难的偶然爆发会永远在投资界出现。这种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于他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还是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任何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适当;我们只要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做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从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贪婪在股市投资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了解投资者心理的人都知道,只要没有什么变故,绝大多数投资者一进入股市一般就不会再离开了,将就此与股市共生存、长相守。股市将以其独特的魅力使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对其产生一种“恋”的情结,并反映到各自具体的操作中。
(1)当上涨行情运行完毕,转入调整下跌阶段之后,绝大多数持有股票的投资者仍会继续留恋之前的上涨。因此,不管行情怎么下跌,不管行情是否已经确实转势,大多数投资者的操作行为仍是持股待涨;直到股票大幅下跌,与其“绝情”后,才可能会被动地了断。
(2)对曾经(哪怕是好几年前)给予自己“赚过钱”的股票有一种天然的眷恋。对其行情的涨跌给予过多的关注,耗费太多的精力,并时时把该股目前股价与之前“赚钱时”的股价作比较,甚至把价格比较的结果作为买卖依据。
(3)受思维意识的影响,对自己以前操作成功的经历念念不忘,而对之前操作失败的经历却刻意回避与淡化,从而对股市的认识和在具体操作上经常会“在同一个地方摔跤”。其实,股市中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
(4)受看涨、看高心理的影响,对行情的高端价格有着极强的好感。大多数投资者都能讲出中国船舶的股价是200多元,但很少有人知道目前最低价的股票是什么,股价又是多少。
(5)对分析师给予所谓的目标价往往“一见钟情”。如果目标价是20元,即使行情到了19.90元也“打死不抛”,因为还有0.10元的目标没实现。须知,目标是可能实现的,但也是可能实现不了的,况且分析师们的目标价会随时修正。
(6)对过去的报表数据有着深厚的恋情,经常会出现“这个股票业绩这么好,为什么不涨?为什么还跌”的疑惑。须知,报表数据总结的是过去,股市投资永远是站在现在看未来。在投资创造价值的时代,行情更重视的是还未披露的报表数据。
(7)对市场传闻与小道消息有着浓厚的兴趣。常识告诉我们,市场的信息链永远是不对称的,当消息流传到普通投资者层面上,此消息要么是已经滞后了的,要么是别有用心的,十有八九是虚假的。
(8)对行情的头部价格有着深刻的记忆,总想着已经到过这个价格,后面还应该再到这个价格甚至更高,但行情的实际表现往往是“过了这个村,没了那个店”。对股市的“恋”、对股票的“恋”、对行情上涨的“恋”是许多投资者共有的一种特征,但“恋”过了头,就变成了“贪”。“贪婪”正是股市投资之大忌。
在投资领域有人赚钱了,有人赔钱了,同样的投资但是结果往往截然不同。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是“能赚钱”的典型,而其能赚钱的原因,也在于其投资理念,能够长期坚持,不因市场诱惑而改变。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投资需要耐心等待,只有等‘市场先生’犯错误,股票被严重低估时才买进”。巴菲特言行一致,中石油H股股价在1.20港元净资产附近时,投资者因恐惧而大量抛售中石油股票,有了机会,巴菲特才大量买进。因为股价仍然被低估,巴菲特才一股未卖。
巴菲特卖出中石油股票,一是因为其纯利(加上每年分红)已经高达10倍而获利了结;二是从国际视野看,中石油H股股票也并不便宜。而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是牛市高潮中退出,越涨越卖出。
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的“长期投资理念”是有条件的,即所持股票估值处于被低估状态;否则也需要“见好就收”。他提示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或许就在于,留一段上涨的空间给别人赚,千万不要太贪婪;而他备受投资者推崇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他“人不入地狱,让与我;人争上天堂,送给你”不战而屈人之策的投资胸怀。
贪婪和恐惧要不得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者学习巴菲特的操作方法而又缺乏坚持估值标准的耐心等待,缺乏坚定拒绝诱惑而不改变买进、卖出的原则。在投资时,投资理念“三心二意”,左右摇摆,再加上其因追随市场而贪婪,又因追随市场而恐惧,以致丢失了“投资原则”。
李嘉诚曾告诫人们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投资不能过于贪心,否则将由“1%的贪婪毁坏了99%的努力”。
有一位老年朋友,退休后闲暇无事,总想着如何发大财,看到一些人买彩票中了大奖,他便跃跃欲试。如果是小打小闹,碰碰运气倒也罢了,而他却把全部积蓄拿出来每期必买,以为投入越多,中奖的概率就越大,有人劝他不要冒这样的风险,他哪听得进去,依然全身心地投入摸彩。每期开奖前他都忐忑不安,精神高度紧张,得知自己未中奖便陷入烦恼和焦虑之中。这样几年下来,20多万元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老伴子女都埋怨他财迷心窍,他的情绪坏到了极点,甚至连跳河上吊的念头都有。多亏大家相劝,钱财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况且每月还有退休金,生活不会有大问题,这样他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
这位老年朋友的教训就在于“不知足”,贪财欲望过高。老子在《道德经》中曾云:“不知足虽富亦贫。”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人的一生要有“三戒”,其第三戒是:“既及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得”就是贪得。
贪婪是投资理财的大忌,财富不是上天的馅饼。不要把投机错当成投资,有些要靠运气才能赚钱的行当最好不要轻易涉足,在还没有把握一项投资的真实情况时不要轻易把钱投入。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理智的头脑,不要觉得一个产品稳赚不赔,就全部投入。这样会让你承担的风险变得很大,超出了你能够承担的能力,不要被一时的利益冲昏头脑,不要为了获得再多一点的利益错过最好的卖出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