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哈佛财商课
2985000000038

第38章 富贵险中可求,劈波斩浪开拓财富新大陆(1)

成功的人往往敢于冒险,从而做到他人无法企及的事。如卡耐基所说:“对于有着失去一切的可能性的事业,投注一生的积蓄,那就是有勇无谋。虽然没有经验,心生不安,但向有新的可能性的工作挑战,那才是有勇气的行为。”

哈佛的很多学生都是贵族子弟,但是他们一点也不缺乏冒险精神,他们比其他人更能够有勇气面对挑战。

哈佛商学院成员经常自问,什么人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就,回答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人”。

哈佛崇尚冒险精神

哈佛的工商管理硕士,在美国的企业界比其他学科的博士要吃香得多。哈佛商学院培养的是总经理人才。哈佛商学院的精神就是总经理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尚冒险和创业;鼓励对事业的追求,强调生活的富有来自勤奋的工作;强调个人的能力、毅力、智慧和决心;注重理性分析;讲求实际和办事的成效;强调对企业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世界石油大王保罗·格蒂天生是个冒险家,也是不尽职的父亲、重婚者、吝啬鬼和涉嫌同情**分子的人。他的一生,狂热地追逐金钱,追逐女人……从人格方面说,他绝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但就事业的成功而言,几乎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保罗从小不爱读书,父亲很失望。给他500美元:“这是给你打天下的本钱。两年内,我每个月只能给你100美元作生活费。”“我如果赚不到100万美元,我永远不回来!”保罗发誓说。

不满22岁的保罗,带上简单的行李,只身前往俄克拉荷马的塔尔萨,开始了他的石油生涯。

塔尔萨当时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许多人来此挖掘石油,以求一夜暴富。当时,挖掘石油是一个很冒险的行业,你如果发现大油田就会马上成为百万富翁,假如接连打了几口滴油不见的干井就会倾家荡产。这里竞争相当激烈。他环顾四周,一切都很陌生,各式各样的人都有,都为了寻找石油而来。在那些粗鲁的流浪汉和赌徒中,他是唯一带着手表的人——其他人都带枪。

当时一个已经赚足了钱的石油大王伯恩达吹嘘道:“石油发财要靠运气,除非他能闻出石油,即使在3000米以下也能闻得出来。”

保罗很不服气,发现石油是要靠运气,可运气不是坐着等着就会上门的。

1915年冬季,保罗得知有一块地皮要拍卖。每个人都盛传其底下蕴藏者丰富的石油,保罗心动了,不过他并没有丧失理智。他亲自去现场进行了探测,决定要将这块地买下来。但是,公开买势必要面临一场残酷的竞争,此时,保罗身上只有500美元,无论如何这是无法与人抗衡的。

硬拼不行,保罗想了一个主意。他开着车来到他存款的银行,要求派代表替他喊价。在他的游说下,银行的一位高级职员同意到时候和他前往。

公开拍卖开始了,银行高级职员首先举牌,引起在场的人一阵惊讶和骚动。一些向银行借钱的人不做声了,和银行没有借贷关系的人低声议论:“来者不善啊!”最后,那个银行职员——实际上是保罗只以报价的三分之一的价钱(500美元)买下了这块地皮的石油开采权。

保罗迅速雇人架设起铁架和钻井,钻头开始伸向地下。第二年,他的油井钻出了石油。

保罗很幸运,他的冒险获得回报。保罗说过,做生意足以考验人的才智,并充满了激情和冒险,而且好处多得几乎使人无法想象和处理。当时,俄克拉荷马的人都相信那块叫做红床的地区不可能有石油。地质学家、大石油公司的专家以及到处乱探油井的人都一致认为那个地区干得一滴油都没有。保罗却有自己的看法。他深深觉得,这所谓的一致看法只不过是迷信和瞎猜而已。当保罗知道他们在红床地区所做的探测,根本就是在没计划、没秩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的信心增强了。于是,他决心要冒一次险,在那个地区租了一块地,开始钻探。后来果然开拓了一个新的产油地区。勇气和眼光,使他获得成功。

百万富翁虽甘愿冒险,但从不鲁莽行事。冒风险就有失败的可能,只要坚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就能够取得成功。

冒险,做他人不敢做的事

成功的人往往敢于冒险,从而做到他人无法企及的事。如卡耐基所说:“对于有着失去一切的可能性的事业,投注一生的积蓄,那就是有勇无谋。虽然没有经验,心生不安,但向有新的可能性的工作挑战,那才是有勇气的行为。”

哈佛的很多学生都是贵族子弟,但是他们一点也不缺乏冒险精神,他们比其他人更能够有勇气面对挑战。

哈佛商学院成员经常自问,什么人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就,回答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人”。

当喝着可口可乐时,他们都知道,这个巨大的饮料帝国的财富和影响力,乃是一个年轻店员——阿萨·坎德勒的冒险观念滋生而来的。

许多年以前,一位年迈的乡下医师驾车来到美国某个镇上的一间药房。他拴好了马,便悄悄从药房的后门进入里面,开始与一位年轻的店员谈生意。在配方柜台的后面,这位医师与那位年轻店员低声谈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走了出去,到他的马车上取出一只老式的大壶及一把木质的板子(用来在壶里搅拌的),把它们放在药店后面。店员检查了大壶之后,便从自己的内衣袋中取出一卷钞票,递给医师,整整是500美元,这是年轻店员的全部积蓄。

那医师于是又递过一小卷纸,上面写的是一个秘密公式。这小纸卷上的公式和文字,现在看来价值应高达当时一个皇帝的赎金,那上面记载着烧开这个大壶里的液体的方法。可是当时的医师和店员,谁都不知道从壶里流出来的,将是令人难以相信的财富。

乡下医师很高兴他那一件物品卖了500美元,年轻店员则冒了很大的风险——他把毕生的储蓄都花在这一小卷纸和一只大壶上了。

当年轻店员把一种新成分与秘密公式的配方混合以后,大壶的缔造真正开始了,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它雇佣了与陆军同样多的职员,影响波及世界各地,而这个帝国的所有者就是可口可乐公司创始人阿萨·坎德勒。

成功者都清楚,人生路上的风险是在所难免的,他们满怀信心地在风险中争取事业的成功。

甘愿尝试在风险中赚钱,也绝不轻易因风险而放弃。这种“胆大心细,迅速出手”的投资策略,应当是一个优秀商人的基本素质。

犹太人对敢于作出惊人投资策略的商人最为崇拜,因为这些人最能体现犹太民族“胆大心细,迅速出手”的投资风格,即看准了就大把撒钱。

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就是敢于作出惊人投资策略的一个典型的犹太商人。有人开玩笑称:“只要摩根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就相当于印钞机在飞速运转。因为他头脑中的投资概念已经完全成熟了。”

19世纪末,铁路运输是支撑美国产业界运输体系的台柱,但像一盘散沙似的各段铁路并不能完成这项重任。要想把分散的铁路联成一体,组成一个铁路网络,仍要在铁路方面投入高额资金。这样,铁路依赖投资银行的程度就表现得相当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公司的拆分、合并也越加频繁,借贷的资金额也就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投资银行不仅有雄厚的财产做后盾,更要有很高的信誉。在这种形势下,摩根创立的银行辛迪加成为新时期银行投资业的榜样。众多破产的公司面对美国的经济危机,把希望寄托在摩根身上,希望他能够收购他们的公司,成为他们的救世主,给他们的公司以新生。

在这样危难时刻,摩根力挽狂澜。他操起手术刀,向铁路业动手术了。他这次采取的是“高价买下”战略。无论是西部铁路,还是那些早已不符合当今发展要求的铁路,他统统都要买下,以便能迅速整顿美国铁路。

对摩根高价购买铁路的策略,人们称为“托拉斯计划”,这正是摩根策略威力所在。摩根此次的大量投资,不是投机,而是为了促进铁路发展。这次之所以开出了打败所有竞争对手的价格,也是因为他并不想靠这次投资获利。另外,如果铁路产业经济的支柱被别人占领,那么他在金融界刚刚夺得的霸主地位将会受到威胁。只为此,就值得他一搏。摩根对铁路的这次大整顿,标志着美国经济从开发的初始阶段,转入现代的重视经营的管理阶段,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传统的经营战略与思想。他的成功给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带来了重大影响。在华尔街,他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成为纷纷仿效的对象,至今仍影响深远。

从“海盗式”经营到形成辛迪加,进而到托拉斯,华尔街已从过去投机商的天地转变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华尔街后来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标志,并问鼎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摩根的贡献当然首屈一指。

从摩根身上我们发现,犹太人在投资方面充满着风险与机会,他们甘愿尝试在风险中赚钱,也绝不轻易地摆脱自己的风险。这种“胆大心细,敢于冒险”的投资策略,应当是一个优秀商人的基本素质。

看看我们的周围,从对待风险的态度,我们就能判断对方是穷人还是富人。穷人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来;即使下定决心投资,也不愿意冒风险,最终犹犹豫豫,浪费大好的机会;富人的出发点是一本万利。一旦遇到有合适的机会,就会果断出击。他们会考虑风险因素,用自己的财富在风浪中博取更大的收益。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势必存在风险;而想成为富人,冒险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冒险不是赌博

冒经济风险的胆量,是成功的投资者所具有的特征之一。

如果你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过于谨小慎微的投资者是不可能获得巨额财富的。唯有具备极强创业精神的投资者,才能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有人专门问过1000位高收入者一个简单的问题:“合理的风险对于你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有多大的重要性呢?”净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百万富翁中有41%的人回答:“非常重要。”而净资产在100万到200万美元的高收入者给出同样回答的,仅有21%。

愿意冒具有合理回报的经济风险与净资产增长之间明显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些把自己经济上的成功归功于冒经济风险的人,在投资方面并不是瞎撞。他们大多数认为,把赌博当做自己的经济来源是一种愚蠢的选择,而大多数富翁或那些想成为富翁的人也绝不会去玩彩票。

善于经营投资的犹太人往往都熟悉概率论,他们知道可能性和期望值。玩彩票的中彩机会非常非常之小,以致他们认为,“每周用火烧掉几张美元也比把钱丢到彩票中去更强!”他们知道,在大多数的赌博中,尤其是玩彩票,玩者根本无法知道总的数目,所以也无法知道中彩的可能性或期望值,期望值肯定要小于总的彩票的价格。玩者除非买更多的彩票,否则就无法增加赢的机会。

冒险不是赌博,冒险者也不同于赌徒。哈佛大学的斯蒂夫·诺夫曼教授说:“赌徒一般都是被欲望驱使而失去理智的人。财富人生需要洁手清心,更需要理智冷静,不为私欲所动。人生在世,都有七情六欲,但如果私欲横流,内心深处浊气弥漫,结果往往如赌徒般是不堪设想的。”哈佛人的冒险观念是:只有值得,才去冒险。

1921年的苏联,经历了内战与灾荒,急需救援物资,特别是粮食。哈默本来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清洁的医院里,不愁吃穿地安稳度过一生。

但他厌恶这种生活。在他眼里,似乎那些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大干一番事业的战场。他作出一般人认为是发了疯的抉择,踏上了被西方描绘成地狱似的可怕的苏联。当时,苏联被内战、外国军事干涉和封锁弄得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和饥荒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重大的决策——新经济政策,鼓励吸引外资,重建苏联经济。但很多西方人士对苏联充满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做是可怕的怪物。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为是“到月球去探险”。

哈默心里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风险大,利润必然也大,值得去冒险。于是哈默在饱尝大西洋中航行晕船之苦和英国秘密警察纠缠的烦恼之后,终于乘火车进入苏联。

沿途景象惨不忍睹:霍乱、伤寒等传染病流行,城市和乡村到处是无人收殓的尸体,专吃腐尸烂肉的飞禽,在人的头顶上盘旋。哈默痛苦地闭上眼睛,但商人精明的头脑告诉他:被灾荒困扰着的苏联目前最急需的是粮食。他又想到这时美国粮食大丰收,价格早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农民宁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低价送到市场出售。而苏联这里有的是美国需要的、可以交换粮食的毛皮、白金、绿宝石。如果让双方能够交换,岂不两全其美?从一次苏维埃紧急会议上哈默获悉苏联需要大约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才能使乌拉尔山区的饥民度过灾荒。机不可失,哈默立刻向苏联官员建议,从美国运来粮食换取苏联的货物。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初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