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15种职业精神
298700000004

第4章 职业精神决定医院发展前景(3)

制度管理固然很重要,但制度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就像法律不能完全禁止人们犯罪一样。举例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任何一家公司的打卡机能从根本上解决迟到的问题。

制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在制度执行的时候,人们总会找到对付制度的办法,即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拿交通规范来说:交通规范中有一条就要求开车的时候必须系好安全带,否则将受到一定的处分。但是,有一些开车的人就觉得系安全带不舒服,所以一般不系。当有交警、电子眼时他们会赶紧系好,但一转身又解了,最后导致了诸多事故的发生。统计表明,不系安全带是造成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超速行驶和酒后驾驶。如果从心底认同系安全带的驾驶制度,就会自觉地按照制度规范行事,自然也就不需要太多的监控了。

在医院也是一样,一些医院制度的实施收不到效果,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员工缺乏职业精神的结果。而一旦形成自觉的行为,即使没有制度的约束,员工也能做到位。

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提起刘芩的名字,没有人不为他那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认真劲所折服,也没有人不为他那质朴、正直、平易近人和为病人无限关怀、无私奉献的品行而赞叹。

自1985年从江西医学院毕业以来,刘芩一直在医院外科临床第一线工作。在25年的工作生涯中他走出一串闪光的足迹,多次荣获单位和市级“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好医生”等光荣称号,深受广大职工和患者的信任和爱戴。他以院为家,满腔热忱地为患者服务,事事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论是严冬还是酷夏,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不管是休息还是下夜班,只要病人需要,他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几乎一年到头都能在医院看到他的身影。

2009年1月11日,沪杭瑞高速公路发生特大车祸,亲赴现场指挥抢救的刘芩主任,毫不犹豫地对已经停止了呼吸的伤员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一次又一次地把伤员腥臭无比的痰液吸出来,硬是把伤员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目睹此情此景,伤员的亲人不顾自己也身体受伤,跪在刘芩主任面前。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信任。近几年来,刘芩主任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带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学习和掌握普外微创外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了解微创外科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回到医院后,他把学习到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从一个普通的医学院毕业生到一个技术全面,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名医,他用自高尚的职业精神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同行的尊敬。我们的医院需要的就是像刘芩这样自觉地员工,他们在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精神的基础上,尽管没有制度的规定和要求,他们仍能看到患者的需要,响应患者的召唤。他们发自内心的执行力是医院制度的力量不能比拟的。

医院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大量新员工的进入造成医院文化的稀释,怎样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让他们能够自觉地为患者作出贡献,以保证医院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需要对员工进行“磁化管理”。磁化管理就是通过将“一群野马”变成“训练有素的战马”的方式,让员工愿意并且能够为医院的目标多做贡献,释放医院组织内部的潜能,最终实现医院的共同愿景。

“磁化管理”的目的就在于让医院的员工将自己调整到医院所期望的组织状态,成为自觉的战士,为医院的目标努力;同时整合、提升员工的能力,让他们在医院目标上形成正向的积累。

一个自觉的人要具备以下几点必要的素质:

1.一切以主动为导向。在《致加西亚的信》一文中作者如此写道:“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

2.主动创新。作为医院的员工,你务必要打破旧有思维的条条框框,突出自身创造力,学会“绕圈子”走路。

3.积极进取。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吧,千万不要等到老板督促和提醒你时再行动。

4.自动自发,做好原本做不到的事。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自动自发能使你顺利而且愉快地做好原来可能做不到的事情。

5.用最积极的行动代替幻想。积极行动,会把工作本身当做一种乐趣,而工作本身也就会成为一种享受。

未来医院:装有职业精神引擎才能在变革中重生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机遇的时代,医院也面临着技术革新、战略转变、文化变革、医疗改革等诸多挑战,大规模的组织变革来势汹汹。可以说,变革无所不在。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医疗系统的改革之风尤甚。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通过加大政府投入,降低群众个人支付比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国上下兴起了医改的风潮。这就给我们的医院带来的更大的挑战。

首先是医改对医院传统服务模式的挑战。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即使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意见多,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或企业的保护下照样生存。医改后,实行全行业管理,将会有更多医院被推向市场;其次在医疗服务市场准入条件放松后,许多管理先进的投资公司将目标指向医疗市场,合作、合资,甚至私有独资医院都将像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将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引发激烈的竞争。

尤为重要的是,医改后,定点诊疗医院将由一家变为多家,患者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医院之间的竞争,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来说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群众对健康期望值的提高,自我保健、自我医疗的意识和水平都将会提高。医改后,医院还将面临患者的自主选择及医保机构的严密监督。

其次是,医改对医院内部管理的挑战。目前,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现象。科室设置多、冗员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要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必须从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入手。而由于管理体制等问题,管理者缺乏必要的人事权、财务权,给医改后的医院管理带来新的困难与挑战。医院管理的难点还将表现在费用控制方面,医院既要治病救人,又要控制费用,导致医患之间产生新的矛盾,医院再次成为各方矛盾的交汇点。同时营利性医院的准入将引起人才的争夺。

变革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任何一家医院都不敢保证自己还能在变革中重生并做出成效。而影响医院变革的因素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人的因素。无论是服务模式,还是医院管理方面,如果员工没有变革的意识,没有参与到变革之中,再好的变革也会成为空谈,更严重的可能影响医院的命运。

因此,对于医院来说,拥有职业精神的员工,并且能够引领医院创新,带给医院新的机会,新的价值增长点的员工是医院发展所需,他们是促进医院变革成功的重要力量。

汪远焱,陕西省白河县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汪远焱认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但思想上要先进,更要把这种先进性体现在工作中、践行在岗位上。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存之本,是衡量医生技术的金标准,攸关病人的生命安危。为了提高技术,汪远焱勤习苦练基本功,潜心钻研各种术式,不断地积累经验,改良手术方法。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他不断的加强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拿到了大专、本科文凭。积极撰写学术论文、推广好的诊疗方法和手术方式。他做的胆囊切除手术在白河医学界堪称一绝,首创的斜切口,手术视野暴露良好,术后恢复快、疤痕小,就连支援该院的省纺织医院的专家都赞不绝口。

在县医院汪远焱是外科一把刀、学术权威,可他深知“一枝独秀不算春,百花争艳满园春”。因此,他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出色的履行着一名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的职责。他带领医生查房,指导下级医生开展手术,手把手的训练实习生。他制定“三基三严”训练计划,组织学术讲座,病例讨论、分析。在技术上他是良师,毫无保留的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在操作规程上他是严师,他教导下级医生:医生一丝一毫的差错都有可能给病人带来致命的伤害,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规范。

2005年河南省159部队医院和省纺织医院对口支援白河县医院。汪远焱抓住这一良机,开展了白河县首例髋关节置换术、首例开胸手术。2006年,他又积极筹划开颅手术。并在省纺织医院协助下成功开展了开颅手术,创造性地运用常规手术器械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

汪远焱是一名杰出的医务工作者,一方面他把精力用在服务患者、提高专业技能上,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为其所在医院的技术革新取得了显著成绩。

医院需要的就是汪远焱这样的员工,他们能引领医院的革新,为医院的不断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因此,我们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就要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要培养职业技能,为医院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这些都是推动医院发展最需要做的事。

一切变革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转变,包括思想之变、态度之变、行为之变、绩效之变乃至组织之变。只有员工具有了良好的职业精神,才能在这些方面努力,为变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