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环保先锋(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2988300000021

第21章 创建中国首个无塑料袋村——陈飞

陈飞,浙江省永嘉县渠口乡珠岸村人,“永嘉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

陈飞和他的菜篮子

由于在环保工作方面的突出表现,陈飞先后获得浙江省“绿色公益使者”、“2005年度浙江农村十大新闻人物”、“2006福特环保提名奖”、“中国十大民间环保优秀人物”、2006年度“地球奖”、“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奖”等多项荣誉和奖项。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评议,陈飞获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2008年和2009年,他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提着菜篮子去参加“两会”。

2000年,陈飞看到家乡鹅浦河上漂浮着无数废弃的塑料袋,造成河水严重污染,看着国家级风景名胜楠溪江畔千树万枝挂着的花花绿绿的塑料袋。陈飞便萌生了宣传“重提竹篮子买菜”的念头。在2000年至2009年间,陈飞以自己执著的热情和毅力自费跑遍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送菜篮子,宣传塑料袋的危害,提倡人们上菜市场买东西都用菜篮子,他先后投入30多万元,免费向市民赠送了1万多只环保菜篮子,在家乡珠岸村创建了“中国首个无塑料袋村”。他的行为引起社会的反响,多次被媒体报道。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一个通知:“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陈飞先前的个人努力对推动这个制度发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陈飞家在温州的楠溪江边,楠溪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闻名国内外,是1988年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每年的7月至9月是楠溪江的汛期。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每次发洪水时,楠溪江上都会漂浮着成堆的塑料袋,有时连岸边的树上都挂满了。时间一长,河道成了垃圾场,还发出阵阵恶臭,江里的鱼也明显减少了。原本清澈的溪水,翠绿的树木不见了,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烂塑料袋在飘,一些外地来的游客很是失望。这一切让陈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改变这种状况。

他订阅了10份报纸,只要跟环保有关的就剪下收集起来。他还让儿子帮着从网上下载环保方面的最新信息和塑料袋污染的资料。查完才知道,原来塑料袋不但破坏环境,而且还有毒,有的还会致癌,与食品接触后,有害物质极易转移到食品中。就是将它埋在地下,一般要到一两百年才能降解腐烂,而且腐烂以后还会再次对土壤造成污染。在这之前,他只知道塑料袋危害江边的环境,没想到它还会对人体和土壤造成这么大危害。

2000年10月陈飞第一次在街头宣传环保

陈飞想起在1984年以前,家乡当地人都是用竹篮子买东西的,既实用又环保。在那以后,人们渐渐开始用各式各样的塑料袋。于是他便萌生了宣传“重提竹篮子买菜”的念头,决定要倡导禁用塑料袋。

2000年10月23日,陈飞第一次提着菜篮上菜市场宣传。他不厌其烦地跟大家讲,塑料袋虽方便,但对身体不利,还污染环境。竹篮子买菜干净、卫生、环保。刚开始效果并不好,有冷嘲热讽的,也有不接受的,陈飞便经常在思考如何寻找出一种最适合社会大众接受的宣传方式。

2002年,陈飞决定免费送菜篮子,虽然竹篮不贵,但要免费送还是需要一大笔资金的,一开始家里并不十分赞同。但陈飞认为,只有免费送人竹篮,才能让人们接受这个观念。他以天然毛竹为材料,编制了许多竹篮。首先,他从自己家里开始做起,家人买菜都使用竹篮。之后,他又将竹篮带到街上去免费送给村民,并为他们讲解塑料袋的毒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劝村民们尽量少使用塑料袋。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冷言冷语。陈飞感到自己身单力薄,因此陈飞想到了借助新闻媒体来扩大宣传力。

2002年1月23日,陈飞提着竹篮找到当地一家报社,将自己写的一封信交给了一名编辑。那名编辑觉得一个农民能想到这件事很新奇,第二天便刊登了《一位普通市民的马年心愿——提着菜篮“走四方”》的报道。很快,当地许多人开始关注陈飞,关注他的菜篮子。第一次的成功,让陈飞感受到了媒体的力量。为进一步扩大影响,他带着自己的环保理念和这份报纸,也带着他的“环保梦”走出县城,去了杭州、金华、衢州、嘉兴、台州、宁波、丽水、绍兴等地,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到各地农贸市场、报社等手提菜篮子,身披绶带进行宣传。

外地宣传完回到永嘉后,陈飞发现,那几年忙来忙去都是在喊口号,实际行动却不是很多。于是,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改变村民们的环保意识。

一次,他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澳大利亚有一个城市变成了没有塑料袋的城市。于是,他开始琢磨,凡事从身边做起更省力,动员村民建一个中国的无塑料袋村,并把菜篮子推广出去,这样效果会更好。

2005年2月,陈飞打定主意后,就向村支两委请示汇报,打算创建中国第一个无塑料袋村。他的这一建议得到村干部的重视,并马上召开了全村村民大会,最后以多数票通过了这一决定。陈飞便在老家珠岸村挂出“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的牌子。

陈飞先找到村里的每个肉铺老板,说明自己的想法后,这些老板都非常赞同陈飞的做法,答应以后不再使用塑料袋,重新使用弃用多年的稻草绳。他又给全村700多户都送了一个竹篮,还给村里每个菜摊、商铺各配备了10个竹篮,如果谁忘了带篮子就免费租给他,而且每个竹篮都标有店铺的记号。

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了,不仅非常支持,还纷纷开始重提菜篮子。村里的池塘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陈飞就购置了一只小船,请村民每天驾船清理池塘。他不但出资雇用了3名清洁工每天打扫卫生、清除路边的垃圾,还出资两万多元,在村中央建造了一座标准公厕。

从2006年8月4日开始,珠岸村老年协会300多名老人自觉行动起来,成立了一个环境保护监督小组。每天有两位老人作为环保监督员,在全村进行环保监督检查。他们对各家小店是否推广纸袋、拒绝塑料袋、垃圾是否倒在指定位置等日常行为进行检查。

特大菜篮子

2007年年底,珠岸村村民又自发筹款,买来100公斤竹子,编织了一个高2米、直径1.5米的特大菜篮子,这个篮子上写着“重提菜篮子、拒绝白色污染”的大字。

后来陈飞看到在家乡宣传环保获得成功,便开始向全国宣传。他准备了2,000多只竹篮,每到一地,都到大型的菜市场,一边分发竹篮子,一边宣传环保。2002年11月,他从去北京开始,然后又去了上海、南京等11个城市的大型农贸市场。他的行动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2000年至今,陈飞自费跑遍了全国19个省、区、市,送出了上万个菜篮子。他的行为由最初的不被人理解,逐渐转变为受到广泛尊重。

陈飞组织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环保系列活动2007年6月4号,他发起的“永嘉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了,陈飞任会长。协会成立后陈飞带领志愿者们在楠溪江保洁、铲除“牛皮癣”、各地成立分会让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开展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系列环保活动,还启动了“菜篮子进百村”等活动。

2007年9月,陈飞作为嘉宾应邀出席了“节能减排”晚会。晚会现场,他大胆地向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赠送菜篮子,受到了曾副总理的高度赞赏。

2008年开始,陈飞又根据群众的建议和需求,除了转变方式,对传统的竹篮子也进行了改良,现在送的都是可折叠式的竹篮子,让大家携带更方便。陈飞的儿子陈祥武说:“其实不管哪种篮子,当前我们推广的主要是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当然也希望大家参与进来以身作则,从小做起,现在身边提篮子买菜的人比以前确实多了很多。”

2008年1月21日浙江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陈飞以一名农民的身份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决定抓住这个环保宣传的好机会。那次陈飞上北京开全国人大会议,带去了56个菜篮和3,000条手帕。“两会”期间,他把这些菜篮子和手帕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把3,000条手绢送给每位全国人大代表。

2009年“两会”期间,陈飞又从家乡带来了3,200个菜篮子,通过会务组分发给了所有全国人大代表。

陈飞还组织了协会成员开展了瓯北镇、桥头镇、乌牛镇、平阳等地免费赠送竹篮子的公益活动,并去了湖南张家界、深圳宣传。

如今的珠岸村从陈飞2000年投身环保到现在已经9年了,9年的时间,全国20个省市的奔波,陈飞不仅在环保宣传上达到了普及环保知识的目的,而且也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环保的支持。多年来他执著地赠人竹篮子,目的是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从一个普通的农民环保人士到全国人大代表,陈飞的当选折射出整个社会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变化,也透射出公众参与环保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家乡的秀丽山水,如果我们今天不珍惜和保护好,将来倒霉的是我们自己,愧对的是子孙万代!”“环保理念是最宝贵的财富。”“宣传环保以后,我知道了许多过去不知道的事,只觉得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支撑着我,停不下来了。”

搬走渣山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