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环保先锋(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2988300000006

第6章 保护长江源第一人——杨欣

杨欣,196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会长。

杨欣

1984年,杨欣开始长江上游金沙江段的考察、摄影、探险。1986年,参加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任主力漂流队员兼摄影师,全程漂流、考察长江干流6,300公里江段。1991年,组建长江支流雅砻江摄影考察探险队,任队长,全程考察、拍摄雅砻江1,500公里江段。1992年,参加长江上游森林资源考察队,任摄影师。1993年,参加长江源摄影考察队,任摄影师。1994年,组建“神奇长江源”电视摄制探险队,任队长。1996年,组建“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活动考察队,任队长。1997年,通过义卖自己所著《长江魂》一书筹款,建立起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这是长江源头也是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保护站。1998年,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二期工程建设。1999年,策划并倡导建立“长江源”环保纪念碑,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支持与响应,此碑已于当年6月5日立于长江源头。同年考察长江正源沱沱河及南源当曲生态环境现状和教育状况;组织志愿者进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三期工程建设。2000年,获得“地球奖”。2001年,获得“福特汽车环保一等奖”。2002年,获得团中央等颁发的“母亲河奖”。2004年,获得“福特汽车环保三等奖”。2005年,获得“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案例大赛”优秀奖。2005年,获得中华环保基金会和野生救助协会联合颁发的“中国首届野生资源保护奖”。2006年,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2007年,拍摄、撰写、编著《中国长江》自然与人文图册。

在青藏铁路建设和开通期间,杨欣带领志愿者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开展了“藏羚羊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青藏线垃圾调查”、“长江源冰川退缩监测”、“长江源生态人类学调查”、“青藏铁路列车环境宣传”等系列项目,并向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交了加强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建议,几乎全被采纳。

1986年,正在四川攀枝花一家电厂当会计的杨欣,听到了长江漂流探险队组建的消息后,便赶到了成都报名。那一年,23岁的杨欣第一次来到了长江的源头,任主力漂流队员兼摄影师,考察长江干流6,300公里江段,他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了母亲河源头的壮美。可是随着他后来几次去长江源头,发现当地的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恶化:1986年,在可可西里的涵天包畔,他看到了迷人的河滩与绿色的草坡。到了1993年,镜头下的草坡大部分已被沙丘所掩埋。1994年,杨欣组建“神奇长江源”电视摄制探险队进入青海,他发现第一次来长江源时,可以很容易地拍摄到几十只甚至是上百只的藏羚羊,而在此后的考察中,杨欣再也没有见到那么多数目的藏羚羊群,最多的一群只有11只。后来,他在治多县听到老牧民讲起“野牦牛队”队长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倒在偷猎者枪下的故事后,索南达杰的壮举深深感动了杨欣。索南达杰的同事告诉杨欣,索南达杰生前的愿望是在可可西里边缘地带建立一个自然保护站,作为反偷猎的前沿基地。听着这位同事的话,杨欣没有吭声,只是走到索南达杰灵堂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从那一天起,杨欣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镜头除了真实地记录下那些逐渐消逝的美丽外,它并不能挽救可可西里。杨欣决定要完成索南达杰未尽的遗志,建立一个关注藏羚羊、关注可可西里的自然保护站。

长江全长6,380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它的源头就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主峰的各拉丹冬大冰峰。1979年发现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长江源头的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杨欣在结束长江源的第5次考察后,开始了3个月的资料查阅与准备,他先后在青海、北京、深圳等地,寻求各方的认可与支持。在那个时候,杨欣认识了“自然之友”的创始人梁从诫。梁从诫对杨欣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杨欣,你看我还能为你做点什么?”一年之后,长江源生态环境综合考察队从深圳顺利成行。1996年5月27日,取名为“索南达杰”的自然保护站在可可西里正式奠基。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就在为建立保护站筹集资金,建一个保护站需要上百万的资金,正在为资金发愁的时候,杨欣的一位朋友提醒他:“你最大的财富是6次长江漂流的经历,把它们写下来,然后卖书,再用书义卖的钱去建保护站。”从此杨欣翻开以前的日记和图片,清理资料和思路。他并不太擅长写作,但是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在长江探险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文字。两个月后,《长江魂》完成,在岭南美术出版社的帮助下出版,杨欣用书籍义卖的收入向深圳厂家订货为保护站购置了与南极站同质的轻钢结构活动房。

1997年9月4日,12名以工程技术为专长的志愿者先后到达可可西里,他们自掏路费,带着帐篷、被子和锅碗瓢盆与原治多县西部工委的人员一起,克服高寒缺氧,用最简陋的工具,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

在梁从诫的帮助和深圳市政府的资助下,1997年9月10日,在长江北源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上空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终于建成了!索南达杰保护站在可可西里地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间长江源保护运动的真正开始。此后杨欣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可可西里乃至整个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使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保护和长江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同年底,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成立。

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左起第4人是杨欣)

1998年,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一期工程建成后,立刻成为治多县西部工委反偷猎的最前沿基地,扼守住了进入可可西里的两条主要通道。由于资金有限,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当时只有一栋80平方米的主体房屋,许多设施都没有资金添置。冬季,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室内温度接近零下30摄氏度,反偷猎队员依然在此固守。8月,绿色江河通过义卖书的收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又招募了30名志愿者来到可可西里(其中16名是在校大学生),对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在没有任何机械帮助的情况下,凭着志愿者的双手立起了28米高的瞭望塔,建立了多功能厅,厨房,太阳能、风力发电装置,太阳能和柴油锅炉取暖装置,增加了厕所等。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在建设过程中,不仅为可可西里反偷猎行动提供了一个基地,同时成为可可西里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许多记者和环保人士从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走进了可可西里,开始关注藏羚羊的命运。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藏羚羊保护活动逐渐成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典型代表。

1999年,杨欣在四川注册成立了“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以下简称“绿色江河”),以民间社团形式推动长江源的生态环境保护。

同年,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进行第三期工程建设,修建了储藏室和水泥道路,室内铺设了强化木地板等,保护站的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了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长江源生态环境现状的重视和关注,促进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进程,“绿色江河”倡导建立长江源环保纪念碑,并制定出一整套可行性方案。该年,由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等部门牵头,在长江源区的沱沱河建立了长江源环保纪念碑,江泽民题写了碑名。除此之外,杨欣还组织了科学家队伍,对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周围的冰川、植被、牧民生活状况等进行综合考察,为进一步促进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进程奠定了基础。

2000年,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和香港地球之友的支持下,杨欣出版了《长江源》画册,并联合WWF、香港地球之友、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等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在北京推出“长江的希望”活动,通过义卖形式筹集保护长江源的资金。他们通过向社会义卖、认捐的形式,向1,000多所大、中、小学校捐赠了1,200多套《长江源》、《长江魂》(价值近40万元)图书,并在北京、上海、武汉、重庆、长沙、成都、深圳等城市的大、中、小学进行了40余场“我们只有一条长江”的主题演讲,让更多的孩子了解长江,关注长江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这年,“绿色江河”对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进行了第四次建设:建起了专门的配电房,在原来800瓦发电设施的基础上,增加了1,400瓦的风力、太阳能发电设施,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供电量达到2,200瓦。当年底,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配备了吉普车、卫星电话、电脑等设备。

经过4年建设,2000年,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成为长江源、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设施最好的基地。

2001年1月1日,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志愿者机制开始启动后,志愿者们纷纷报名,杨欣从全国众多志愿者中选拔出30名志愿者分12批次进行了53次野生动物调查,第一次系统性地科学地记录了青藏公路沿线100公里野生动物的种群及迁徙情况,“绿色江河”根据志愿者的调查记录,完成《五道梁到昆仑山口的野生动物调查报告》和《关于青藏铁路施工单位基地选址及铁路建设分段施工的建议书》,并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青藏铁路总指挥部等有关单位。2002年青藏铁路施工期间,这些建议得到部分采纳。每年,“绿色江河”公开招募的志愿者不超过40人,但最多的一年,光报名的人数就超过1万人。在“绿色江河”志愿者的队伍里,有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人员,有无线电工程师,有报纸杂志的媒体记者,还有国内顶尖的高山病临床医生等。

长江源环保纪念碑

2002年,青藏铁路工程在长江源区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全面展开,藏羚羊产羔期间的迁徙路线继青藏公路之后,第二次遭受人为的阻挡。之前,从昆仑山口到五道梁之间的100公里,都是藏羚羊跨越青藏公路的主要迁徙通道,但是由于铁路的施工、公路的大修,迁徙通道被压缩到楚玛尔河以南仅10余公里的范围内。杨欣和志愿者们通过持续观察、记录、分析,确定藏羚羊迁徙的规律,向有关单位提出相应的建议,帮助藏羚羊完成青藏公路的东西跨越。同年,杨欣和“绿色江河”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作了一些特别的宣传品,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为宣传品的制作提供资助。其中印制了24,000张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不干胶粘卡通贴画,采用藏文和汉字对照,受到当地藏族和其他各民族、各阶层群众的欢迎,在来往旅行者的汽车上,在青藏铁路建设者的营地、车辆上,在藏族牧民的家里,在五道梁的小饭馆里都贴有这种卡通贴画;针对来往西藏和青海间的游客,印制了5,000份精美的青藏公路旅游手册,将环保理念以游客注意事项等形式融入手册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杜绝了一般宣传品看完就扔的现象;针对青藏公路上的司机,专门制作了2,000个藏羚羊图案的中国结平安符,并印上“藏羚羊祝你一路平安”的字样。通过这些特别的纪念品,把保护环境的宣传内容,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给不同的宣传对象,对当地人、游客、青藏铁路建设者环保意识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和督促作用。

杨欣和志愿者们经过两年的持续调查,在139次调查和1,000多组数据的基础上,2003年1月完成20,000多字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野生动物调查项目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完成《关于青藏铁路施工期间藏羚羊季节性迁徙保护的建议》,并及时送达国家环保总局、青藏铁路总指挥部。它们受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青藏铁路总指挥部《关于确保藏羚羊顺利迁徙的通知》的文件中除了采用杨欣和志愿者的建议外,特别强调对“绿色江河”的工作进行配合。同年8月到10月,杨欣带领索南达杰保护站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联合对青藏公路昆仑山口到唐古拉山口400公里的青藏公路两侧和沿途的居民点的垃圾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也对当地的淡水资源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完成《长江源头地区公路沿线垃圾问题调查报告》、《长江源区居民用水情况调查报告》等,分析了垃圾的现状、产生原因和危害,提出了将垃圾通过铁路剩余运力运至格尔木集中处理或就地处理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完成《关于青藏公路、铁路沿线居民点垃圾收运处置的建议》,并上报给国家有关部委,力求最终解决当地的垃圾处置问题。

2004年,在杨欣的组织下,“绿色江河”继续在可可西里地区实施“藏羚羊种群数量调查及迁徙保护”项目。项目开展期间,记录长江源头地区青藏铁路、公路沿线100公里范围藏羚羊分布、迁徙和数量情况,通过为藏羚羊清理迁徙路障、青藏公路拦车等方式,多次协助迁徙中的藏羚羊通过铁路和公路,并在青藏公路上设置了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通道临时红绿灯,仅2004年6月至7月就护送了2,000多只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使藏羚羊的保护更为人性化,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005年6月2日,《亲历可可西里10年——志愿者讲述》在三联韬奋书店进行首发和义卖。这本书是“绿色江河”志愿者以在可可西里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一本书。10年来他们的亲历和他们的见闻就是可可西里的一个缩影,他们见证了普通中国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可可西里的地理名词。杨欣在书的序言中写道:“在你拥有这本书的同时,你已经为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献上了一份爱心。本书的义卖收入将全部用于中国民间第二个自然保护站的建设。”

第二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亲历可可西里10年——志愿者讲述》和杨欣所著的《中国长江》图册的义卖收入。之所以将第二站确定在中国的西南山地,是因为这里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西南山地拥有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河,其中任何一条河流的水量都超过黄河;梅里雪山、贡嘎雪山、玉龙雪山、四姑娘山、雪宝顶等系列雪山终年积雪;拥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羚牛等中国最珍惜的野生动物;拥有20多个少数民族和他们丰富的民族文化。西南山地是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

西南山地的长江上游是中国仅次于东北林区的第二大林区,几十年的商业砍伐后,这里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长江洪水频繁发生,直接影响了长江中下游的安全。1998年长江发生洪水后,中央停止了长江上游天然林的砍伐,实行退耕还林。之后,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在长江上游开始进行旅游开发、矿产开发、水电开发。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开发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

于是,杨欣和“绿色江河”在总结第一站的基础上,在西南山地建立中国民间第二个自然保护站,以保护站为基地,开展青少年环境教育、保护区管理人员相关知识培训、生态旅游示范、国际间环境保护交流等系列项目。同时,通过5年的努力,摸索和总结一套民间自然保护站环境保护教育、培训的模式,并与政府合作,在西南山地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中复制更多的保护站,为当地政府提出的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民间支持。

在2006年7月青藏铁路通车之际,杨欣和“绿色江河”志愿者为了减少游客对青藏高原环境的污染,又启动了“乘青藏铁路列车,做高原绿色使者”的环保宣传项目,招募志愿者在格尔木车站、拉萨车站和青藏铁路列车上对进藏游客进行广泛的环保宣传,力求减少游客对高原污染的扩散。

10年来,杨欣和“绿色江河”志愿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香港等10余座城市的上百所学校,进行了数百场关于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演讲,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加入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中。

“作为探险家,我为踏遍长江源头而自豪;作为摄影师,我为长江源头的壮美而骄傲;而身为长江哺育的孩子,我应该为母亲河源头保护做些事情了。”“现在,保护站已经成了可可西里标志性的建筑,但你可能不相信,建站所有的大小工程,都是我们志愿者自己动手完成的。”“环保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射线。”

“绿家园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