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2988400000004

第4章 绿家园志愿者

绿家园志愿者,成立于1996年,是非盈利民间环保团体,创始人是汪永晨和金嘉满。

绿家园志愿者成立后,开展了领养树、沙漠种树、民间观鸟等活动。并号召了一批关心环境的记者成立了“绿家园记者沙龙”。2002年,“绿家园记者沙龙”和中国青年报“绿岛”联手后,记者沙龙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它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从2003年起,绿家园志愿者开始高度关注中国江河的命运,并将组织的工作定位在对江河的保护上,2006年11月19日起,绿家园志愿者正式发起了“江河十年行”活动。

如今,绿家园志愿者队伍已从当时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上万人。队伍的成员也从最初的记者、环境科学工作者发展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纷纷加入。该组织推动了我国绿色事业,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植树活动

1997年,汪永晨在采访日本老人远山正瑛时得知,在内蒙古沙漠上,每年都有很多日本志愿者前去种树,但却没有中国志愿者前往。从1997年“五一”开始,汪永晨便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开始推动荒漠植树计划。志愿者们的足迹从内蒙的恩格贝、科尔沁沙地,到黄河、长江两岸和长城脚下,及太行山中。那年他们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种下了相当千分之一香港面积的树。

由于1997年植树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99年3月,绿家园志愿者又组织了一次“99万亩黄河边植树活动”,有500名来自北京和世界12个国家的绿家园志愿者在黄河边上种了树。那一年,汪永晨获得了由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地球奖”。她将2万元奖金捐给中华环保基金会,设立了“绿家园志愿者”教育基金。

此后的几年里,绿家园志愿者的植树活动从未停止,并且仍然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着。2007年4月14日下午,绿家园志愿者和河北邢台天河山同市林业、环保部门以及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一起,挥锹破土,种下200多棵雪松、红枫和海棠。汪永晨说“绿家园志愿者的成员和邢台人民一样,都是太行山的儿女,关心爱护太行山是志愿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到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县开展植树环保活动,就是想借此进一步唤起人们的绿化环保意识,号召大家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为保护大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贡献一份力量。”

“怒江保卫战”

怒江风景1

怒江于2003年7月3日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怒江之所以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原汁原味的文化在里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自然遗产的评选有四个条件,包括生物多样性、景观、地质构造、文化。只要符合其中的一条就可以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怒江作为三江并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中的一条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是因为它同时满足了评选的四个条件。

怒江风景2

但在怒江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的不久,绿家园志愿者就得到了不好的消息。原来,2003年8月12~14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审查会,会议通过了在怒江中下游修建十三级水电站的方案,当汪永晨得知怒江修建水坝的方案已经通过的消息后大为震惊,从此,她便带领绿家园志愿者为保住怒江展开了反对建坝的抗议,媒体把这次事件称为“怒江保卫战”。

2003年9月3日,汪永晨联络社会各界环保人士和环境学者,在国家环保总局主持召开的论证会上,对怒江建坝提出了强烈抗议。汪永晨还发动绿家园记者沙龙十几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会议,将专家们反坝的声音通过各大主流媒体传向社会。

为了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2003年10月25日,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汪永晨又用一张会议用纸、一支铅笔,征集了62位科学家、新闻工作者和民间环保界人士反对建坝的联合签名。这份签名后来通过媒体传播,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舆论。

汪永晨越来越感受到了媒体的力量,于是,2003年11月底,在泰国举行的世界河流与人民反坝会议上,汪永晨和其他中国民间环保NGO为宣传保护怒江在众多场合奔走游说,最终促成60多个国家的NGO以大会的名义联合为保护怒江签名。此联合签名最后递交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专门回信。

为了发动公众也参与到保护怒江的队伍中来,2004年2月16~24日,汪永晨带领绿家园志愿者和云南的20名新闻工作者、环保志愿者和专家学者,在怒江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

汪永晨在考察完后,写了一篇文学报道《深情的依恋——怒江》,文中记录了她怒江之行的所见所思:

“今天要在怒江上开发十三级水电站,除了有扶贫说以外,就是能源短缺说。扶贫,就要移民,把有着那么丰富民族文化传统的人的家搬走了,那么‘三江并流’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得到的‘这里的少数民族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他们丰富的文化和土地之间的关联: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神话、艺术等’还能存在吗?没有了根的民族,能富裕吗?

“开发怒江,官方的说法是要花费1000个亿,这算的只是修坝的成本。怒江大山的形成,河水的流淌,植物的绿色与花卉的芬芳,鸟儿的鸣唱,鱼的跳跃,还有桃花节,溜索,有人算过这其中的价值吗?一条江的形成,经过了地质上多少万年的演变、淘汰与存留,一个民族特色的形就,一种文化内涵的孕育,一个习俗的养成,又要多少代人的沿袭。而毁掉,却可能是一瞬之间。”

怒族人家1

怒族人家2

怒族人家3

紧接着,大批关于怒江两岸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报道出现在媒体上。

考察队回到北京后,汪永晨于2004年3月21日那天自费开展了“情系怒江”摄影展。摄影展上所呈现的照片给很多市民带来了怒江原生态的视觉震撼。人们对怒江的了解更为直观了。

汪永晨和绿家园志愿者先前的努力没有白费。2004年1月,温家宝总理在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上亲笔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当时正在怒江山谷中行走的汪永晨,得到大坝缓建的消息后,失声痛哭。这件事被中国媒体视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民间对于重大项目的声音,首次影响了中央决策。

发起“江河十年行”活动

2006年11月19日,绿家园志愿者正式发起了一场“江河十年行”活动。活动计划用十年时间,从2006年到2016年走遍中国西南的江河,持续跟踪关注岷江、雅砻江、金沙江、怒江、大渡河、澜沧江等中国西部主要江河,忠实记录它们的变迁,系统考察江河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水电开发背景下这些河流沿岸百姓生产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他们想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西南的江河是中国最漂亮、生物多样性最丰富、老百姓也很富足的一个地方。

“江河十年行”活动在十年里选择十户人家,十个特殊景观和十条江河的水质,在十年中,将把这些江河的生态景观及生活在这些江边民众的命运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同记录下来。活动的路线是:始于都江堰,沿着大渡河上到康定木格错,穿过雅砻江的锦屏峡谷、攀枝花的二滩,然后走进云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2008年,江河十年行进入第三年。这一年的活动分成了两次,一次是10月份的四川行,重点考察的是岷江、大渡河、雅砻江;12月份是云南行,重点考察的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