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经(历代经典文丛)
2988700000073

第73章 老狐狸经之处世之道(5)

但是在生活中,人们有时又必须要指出他人的错误,以使其纠正。批评~一一这确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许多本来可以成功的人们,只因缺少这门艺术,而使自己无法达到成功的目的。

批评的艺术鲜为人知,善于此道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因为批评之词常使人难于启齿。我们一听到“批评”这个词,脑海里便会出现那些被魁者的形象,我们平日自己挨批时,即被大声训斥弄得羞愧难当时的各种感受会一齐涌上心头。

然而,批评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去狠狠地教训别人一通,而是要使他人振作;不是要去损害他人的感情,而是要帮助他人更好地工作。了解这一点是掌握批评这门艺术的前提。

那么,怎样才算成功的批评呢?必须具备以下几条要则。

1.批评应注意场合

日常生活中,要使批评奏效,切不可损害他人的自尊心,请记住,你的目的是要使批评产生出好的结局,是为了纠正对方的错误,而不是损害他的自尊心。即使你的动机是好的,有充足的理由批评对方,然而对方对你的批评将会有什么感受呢?在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即使是最温和的批评也会触怒对方,不论你的批评正确与否,他都会感到你的批评使他在别人面前丢了脸。你是在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去批评别人的吗?要是这样,那你批评的动机有时就不是去帮助对方,而是想以侮辱、贬低别人来满足你的发泄的欲望。即便和晚辈、孩子相处,也要尽可能地不去以训斥的口吻和过于严厉的态度对待他们。

2.先表扬后批评,先肯定后纠正

在批评之前,恭维、表扬和称赞对方的一些优点很有好处,既可以融洽气氛,也可以表明你决无攻击他的意思,这样就可以使下一步的批评易于开展。一个受训斥的人自然会有奋起捍卫自己的自我意识,一个被惹怒了的人是决不会接受你的意见。表扬和称赞可以打开他人的心扉,先表扬后批评,先肯定后纠正是个明智的办法。

下面的批评是任何人都容易接受的:

“小李,你写的这个报告不错,所有重要的事情你都有所考虑,然而,有一件事情你可能……”

3.批评应对事不对人

对事不对人的批评可使你避免损害他人的自尊,因为再怎么说,你所指的只是与他有关的那件事。而不是他本人。将批评指向他的行为,会使人认识到你对他的注意,同时也可使他的自我意识得到加强。这样,你不仅指出了他的错误,而且又增加了他的自信心。不要说:“你真是太差劲了。”而应该说:“我想,凭你的才能,你完全可做得比这好十倍。”

4.代作回答

当你指出他人做错了什么事时,同时也要注意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好这件事。重点应是指出纠正错误方法和途径,而不是抓住他人的错误不放,这样才能使他人不重蹈覆辙。

职工们最大的抱怨之一是:“我不晓得该做什么,我不知道要做什么才能使上司满意,我不知道他要什么?”在工厂、机关和家庭中,绝大多数人,只要你告诉他们怎样做是“正确的”,他们通常都会照此去做的。

5.请他人合作,不要生硬命令

“请”总比命令更能带来较多的合作。

当你以命令的口吻要求他人时,你就把他人置于受役使的地位,而你却会以驱使者的面孔出现在他人面前;当你以请求口吻与他人说话时,你就是把他人看成自己人,而自己人的感受和参与感比起强迫力来,更能获得他人的合作。

批评也是这样。你是自以为“我是头头!你必须按我的旨意办事”呢,还是认为“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你的帮助对实现我们的目标十分重要”?基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批评效果也就相隔十万八千里了。

6.不要纠缠老账

如果他人犯了某个错误,你给他指出,这是无可非议的。但要是你一再抓住他的这一错误做文章,那就是故意找茬了。请记住,你批评的目的是要使他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不是要战胜他。

抓住别人的错误和缺点不放是愚蠢的,其结果也只会适得其反。管理人员中常有这种愚蠢的做法,但他们并不是唯一做这种蠢事的人。丈夫、妻子也常常不放过对方年代久远的错误和过失,父母也抓住孩子过去的傻事不饶人。这些做法都是不明智的。

7.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批评

如果问题没能在友好的气氛中得到解决,事情也就没有结束。不要把事情拖延下去,把矛盾推向未来,要设法解决它,结束它,然后把它忘掉。

8.切忌含糊与笼统的措辞

许多管理工员因为担心被员工视为刻薄尖酸,故于批评员工之际无不在措辞方面再三斟酌,使刚烈的话语转变为柔软的表白。以下便是几个现成的例子:将“喜欢斗殴”说成“为赢得论点及吸引注意而诉诸体力手段”;将“说谎”说成“难于区分幻想与实际”;将“作弊”说成“有待进一步学习公平竞赛的规则”;将“疏懒”说成“为改善工作而须施以广泛的督导”。以上各例显示为求措辞的委婉,而使观念本身变得含糊笼统。此外尚有一些管理人员主观性太强兼想象力太丰富,往往将具体事物推论为抽象的指责,例如“将您的报告迟了两天交”说成“您懒”,将“您不应在昨天会谈席上顶撞上级”,说成“您不应抗命”等。这类的指责不但使得事物本身失真,而且也极容易挑起员工的反感。

9.切忌显示出置身事外的态度

批评员工时,应使员工感到这不只是员工本人的事!而且也是管理人员本人责无旁贷的事。为了创造员工的这种感觉,管理人员最好安排一个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的环境作为批评的地点,如果因环境的限制不得不要求员工前来管理人员的团体赛时,则管理人员应注意下列诸件事:不要在办公桌周围踱来踱去;不要若有所思地凝视窗外或天花板;不要搜索抽屉;避免接见访客或收听电话。如能注意以上诸事,则员工可了解此时他是管理人员注意力的焦点,这不但能缩短员工与管理人员的距离,而且也能减轻员工对管理人员批评的抗拒。

10.不能作不利的对比

管理人员在批评甲员工时,若以远比甲员工优越的乙员工为对比,以衬托出甲员工的低劣,则势必引起甲员工的敌视。但是反过来,倘若管理人员在批评甲员工时,以远比甲员工低劣的丙员工为对比,以衬托甲员工的优越,此种比较对甲员工产生激励之效能。由此可知管理人员在批评甲员工时虽可借其他员工作有利的对比,但千万不能借其他员工作不利的对比。事实上,拿一位员工与另一位员工有利的对比所产生的激励效果,往往远不如就同一位员工的过去与现在作对比所能产生的激励效果。

11.切忌使用戏谑言辞

对接受批评的员工来说,批评或多或少会引起自尊心受损伤。管理人员以庄重严肃的态度所作的批评较容易为员工所接纳,因为这种态度被员工视为对他尊重的表示。若以戏谑的口吻从事批评,则不论其动机如何友善,终将引起员工的不满,因为戏谑口吻被员工视为对他讽刺的表示。世上真正具有幽默感的人并不多,因此在批评时切忌使用戏谑的言辞。

12.切忌夸张

在批评员工时应避免使用夸张之字眼,例如“您老是本末倒置”中的“老是”,“您从未站在公司的立场去看问题”中的“从未”等。含夸张字眼的批评通常都是过度严重的批评,这对被批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13.切忌多重性批评

管理人员每次只应批评一件事而不宜将几件事聚在一起批评,因为多重性批评将使员工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以致无所适从。

给感情一点空间

伺过经历的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男女之间从相识伊始到恋爱,这段时间两情相悦,海誓山盟,成日里魂儿牵着,心儿系着。才下了眉头,又上了心头,恨不得两人并为一人,形影不分离。那种感情的程度,就如一首歌词所表达的那样:“我轻拈指尖揉碎了你,我张开怀抱融化了你,我鼓动风雪卷走了你……”这是怎样的一种甜蜜啊!

女人爱幻想,也爱做梦,对爱情的占有欲是永无止境的,尤其是对自己的心上人。女人永远是甜蜜事业旋转的主轴。所有的女人都希望婚姻是爱情的一种延续,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也有不少女人希望丈夫仍然能像当初那么爱她,不仅心儿系着她,而且须臾不可分离。

G女士就是这类女人。丈夫上班,她一日两次电话;丈夫参加社交活动,她更是不甘寂莫;丈夫外出她不让,径直闯到丈夫的单位,找领导要求另派他人出差,否则就以夫妻感情破裂来要挟。

一日,G女士的丈夫从医院回来,原来他夫人生病住院了。他真的感觉到:“这几天我可以松一口气了,现在她不在家,我感到连呼吸都舒畅了许多。唉!我没想到结婚的代价这么大!”

生活中并非所有妇女都像G女士那样,用爱这一柔软的锁链束缚对方;但却有不少女士的理想是能与丈夫长相知,长厮守。我想这种厮守的意义决不是要用柔软的爱捆住对方。

生活中一些事情常常是“二律背反”的:你越是想得到他的爱,越要他时时刻刻不与你分离,而他却越离你越远,越又能背弃原来的爱情。你多大幅度地想拉他向左,他则多大幅度地向右荡去。

琼瑶是位台湾言情小说的“圣手”,她与平鑫涛热恋之时,真想拥化了彼此。有一回,琼瑶突发奇想,想到国外著名风景点去观光旅游,硬把平鑫涛给撂在台北。到了夏威夷后写一信给茫然失措的平先生说:让我们的爱留点间隙吧,好让自由之风吹过!

爱情固然是重要的,但不是一人一生中的一切。有时疏离一段,反倒更有新鲜感,俗话曰:久别胜新婚。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其容其态不比从前,中年妻子如果不结结实实把自己打扮打扮,其模样真是惨不忍睹。洋人之国提倡夫妻分房而居,有其道理,免得一天到晚目睹其庐山真面目。

当今的女性同样拥有了在家庭之外的另一个人伦理活动范围,女性的归宿本质上不再在于结婚。妻子拥有了有别于丈夫世界的天空,于是,使夫妻之间情感交流、精神交流的背景更加宽阔深远了。情感的更新不仅必须,而且有了多种层次的可能,这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将爱的岛屿当做一件艺术品来欣赏。如果她成了一个对方挂在脖子上的累赘,失去了创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她的精神世界日渐贫瘠,旧日曾深深吸引对方的美丽植株也会干枯萎败,只剩下一片荒芜,对方每一滴新鲜的情感落下去,就会立即被贪婪地吸掉,瞬间消失殆尽,却唤不出一点回应。

我们常这样自信,真正的爱是超越时间、空间。因此,作为一个人,我建议在魅力的法则上,请留给彼此一个距离,这距离不仅仅包含空间的尺度,同样包含心灵的尺幅:留下你自己独特的性格,不要与我如影随形;留下你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不要做我的应声虫;留下你自己内心的隐私,不要让我感到你是曝光后苍白的底片;留下你一份意味深长与朦胧的神秘,不要将思想与灵魂在我面前抖落得一干二净……不要试图挽留我离去的脚步,不要幻想我的目光永远专注于你,一切都应是自然形成,在你我之间留下一小块距离,那你将会永远对我召唤。只是千万千万别离我太远了!当我失败的时候,不要让我牵不到你的手!

赞许是一道“农药”

在日常生活中,赞扬别人和被别人赞许是司空见惯的,有时候甚至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在家里,父母总是通过赞许激励孩子“听话”,做一个“乖孩子”;在学校里,孩子们总是从教师那儿争得表扬和奖励;在公司里,职员们总是想得到上司的好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他人的赞许,而且似乎更加喜欢受到他人的赞许。你可能经常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许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者因为得不到他人的赞许而忧心忡忡、闷闷不乐,甚至嫉妒他人。毕竟受称赞是令人愉快的,大家都认同你赞许你,就意味着别人对你的认可,意味着你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但是别人的赞许真的这么重要吗?

肖斌在一家大公司企划部已经工作3年了,做起事来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实际经验,但是他比较顾及上司的想法,只要上司不赞成,他马上就改变方向,所以做方案时,肖斌为了能得到大家尤其是上司的赞同,可以说耗尽了心思,如果别人对他的方案有些嘲讽与批评时,他会感到十分沮丧,所以常常搞得筋疲力尽。一次,肖斌在做一家客户方案时,想出了很有创意的点子,他自己也很得意,但想不到还是受到了质疑。在大家看来,肖斌的想法总是有问题的,不然他不会每次都那么迁就。这次肖斌实在忍不住了,不顾一切地据理力争,最后居然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方案实施后的效果也很好,肖斌感到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喜悦。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想得到赞许与其说是一种生活的需要,还不如说是个人的一种欲望。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期望获得某种荣誉。当我们听到四周响起的掌声、听到他人的赞美之辞时,恐怕没有人会表现出一种厌恶与不满的情绪。因为这种场合会令你精神上受到抚慰,会给你一种美妙的感觉,你当然没有必要放弃生活中的这种享受。赞许本身无损于你的精神健康,而且受到恭维是一种令人惬意的事情。但如果寻求赞许的心理成了你生活的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愿望,那你就陷入了生活的另一种陷阱。就像农药,它能使粮食产量提高,但它的毒性也害人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