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2989300000031

第31章 《菜根谭》——意味隽永的散文诗(5)

【点评】

人们为了寻求心灵安宁,从古到今进行了苦苦探索。心,在向往天使的国度;口,却把它引到了现实的餐桌旁。若想使心灵不受委屈,就得委屈你的口腹之欲,这是人类的两难选择。夜间睡觉时,精神与肉体相对进入安宁状态,此刻没有善恶苦乐之分,当从梦中睡醒,身心回到现实,不再空虚,又有了实际行动,是非善恶观念便又开始发生。“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人处在一种空寂与现实的困扰中往往是矛盾的,保持心灵的虚空寂静,在这方面多下些苦功夫,经常反省自己,不失为修心养性的一种好办法。人并非不知道精神的飞升,只是多数人无法抗拒本能。没有超脱之意,便永为物欲所奴役。

处事毋躁急,教人毋操切

【原文】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白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译文】

有些事情越是急着想弄清楚,就越是弄不清楚,这时就暂时缓和心情,或许头脑冷静就会自然明白,不要过度急躁使事情变得更加纷乱;有些人就是不愿听从指挥,这时就放纵他或者让他自由发展,或许他就能够自然觉悟,不要太急切,以免增强他的顽固。

【点评】

韩信帮助汉高祖刘邦争夺天下,曾用背水一战的计谋,打败了强大的赵国,俘虏了赵国有名的谋士李左车。韩信知道李左车很有才能,就亲自为他松绑,客气地请教说:“我准备向北攻打燕国,请问怎样才能成功?”李左车见韩信很诚恳,便说:“将军背水作战,打垮赵军二十万,威震天下。然而,您的士兵经过激战,非常疲惫。如果您贸然去攻打燕国,恐怕难以攻下。”韩信问:“那么,我该怎么做呢?”李左车说:“将军应该按兵不动,先安抚赵国的百姓。然后,您再摆出大举进攻燕国的姿态,一定能迫使燕国投降。”韩信听从李左车的建议,燕国果然投降了他。思想需要沉淀,行为需要回味。越想拨水见底,只能使水更加混浊。不去管它,经过一段冷静,反倒可以看清水底。求学常常有这种感受,一个题目连续搞下去往往难以提高层次,而放下这个课题,去搞一个阶段别的问题再回头看,往往能有新的见解。大概研究一个问题时间过长,思维就会出现定式,会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对待人也是如此。一味强加于人,别人就会形成抗拒你的思维模式,不加判断就去反抗,而你给他自由,他就会用理智思考,也许会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自愿回到你身边。这就是所谓“欲擒故纵”。

作人要真恳,涉世须圆活

【原文】

作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译文】

做人如果没有一点真实诚恳的念头,就会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人,无论任何事情都会做得很虚假;处世如果没有一点圆通灵活和随机应变的趣味,就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木头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碰到障碍。

【点评】

没有真心,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而没有灵活和宽容,也只有上帝才能与他结交。华而不实装腔作势的人不肯付出真正的努力,会给人一种滑头的感觉,没人敢信任他,最终会一事无成;做事过于原则、呆板.没有一点变通的人,不能因势利导,屡撞南墙,也会遇事就大败而回。因此,做人首要的原则是“诚信”,当然诚而善只是基础,办事还须灵活,对具体事物应有变通之法。尤其是现代社会,既要讲做人原则。也要讲求办事效率。健全的人格是善与机变的融合,否则善亦小善,智无大智。

靡华不若朴鲁,讽今莫如述古

【原文】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自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译文】

与其和市井商人结交还不如和山野老翁来往;与其进出权贵之家还不如和贫民百姓亲近;与其听街坊邻居的流言蜚语,还不如听樵夫的民谣和牧童的山歌;与其议论现代人的错误过失,还不如传述古人的善言美行。

【点评】

溪水尚且“流入西湖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生活于红尘乱世,又该受到多少污染?陆游曾说,在京城居住,连白衣服都会被染成黑色,人的道德也有同样的危险,因为结交的都是市井小人,所听的是都追逐利益的俗事,德行难免受到污染。山翁粗鲁却有古道热肠,山歌简单却真纯自然,这些都清新爽朗,能一洗市井中的浊气。

所以究心名利者爱入都市,心地淳朴淡泊的人爱隐居乡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时间一久,道德爱好自然相去更远。就现代社会而言,人固然不能逃避世事,放弃社会责任,但为大事者必须要有超脱世俗的心境,经常投入自然的怀抱,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趣。

礼遇衰朽

【原文】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译文】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情意要更加真诚,气氛要更加热烈;处理机密的事情,态度要更加光明磊落,要心怀公正;对待衰落的人,礼节要更加恭敬,照顾要更加周到。

【点评】

某官家有人去世,众人纷纷准备厚礼,但后来闻听死的就是某官本人,人们心中释然,都分文不送。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名臣叫汲黯。每天拜访他的客人很多,他家的门口总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后来,汲黯得罪了汉武帝,被罢了官。第二天清晨,他亲自起来打扫庭院,等待客人们来拜访。不料,直到中午都没有人敲门。他打开大门,看见门口有许多麻雀在觅食。他感慨地说:“从前我当官的时候,宾客多得把门槛都踩坏了,现在我丢了官,大门口都可以张网捕鸟了。”不久,朝廷又恢复了汲黯的官职,过去的客人又纷纷来拜访他了。汲黯在大门上贴了一张纸条,表示要闭门谢客。

客人们于是都悻悻地走了。看来,人们对人恭敬、送礼大都是为了将来能有所求,有谁愿意在落魄衰老的人身上做无偿投资呢?但是有一天你也许会落魄,有一天你注定要老,你也会像今天看到的这些可怜人一样,你能忍受得住冷淡寂寞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立己.先立人。分一些爱心关心别人,就像关心你自己。

恕人过不恕己过,忍己困勿忍人困

【原文】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译文】

对于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宽恕,而对待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却不能宽恕;对于自身的困境和屈辱应该忍受,但在别人遇到困境屈辱时,就不该袖手旁观、忍心不顾。

【点评】

晋朝时有个年轻人叫周处,凶狠好强,动不动就拔拳打人,义兴地方的百姓都害怕他。当时,义兴江水中有一条蛟龙,山上有一只跛脚虎,都经常危害老百姓,义兴人把他们叫作“三害”,而周处害处最大。一天,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害中只剩下一个。周处真的去把老虎杀了,又下河去斩蛟龙。经过三天三夜,乡亲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于是互相庆贺。谁知周处竟然杀死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知道了自己为乡亲们所痛恨,就有意改过自新。从此他努力上进,终于成为有名的忠臣。

这则“周处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要知错能改,原谅自己的过失等于准备重犯同样的错误。所有的失败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因——你自己的错误。尽管你有许多客观理由,但时间是一个最不讲道理的法官,他不要你出示证人、证物,也不听取辩辞,只看最终的结果。你能原谅自己,时间并不原谅你。它并不停足,不管你是否已跌伤了腿脚,能否赶得上它的脚步。所以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创造条件。

心虚则性现,意净则心清

【原文】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

【译文】

心中空灵本性就会显现,如果不平息功名利禄之心而想见到本性。就像拨开水波去寻找月亮一样;思想纯洁心灵就会清明,如果不清除物欲而希望内心清明,就像在布满灰尘的镜子上看自己的形象。

【点评】

在欲望霓虹灯的闪烁中,没有人能看清任何东西的真实色彩。沉浸在享乐中的人们通常很昏庸,因为他们常为外物所迷醉,很难有一个冷静的头脑,而冷静是智慧之源。

“扫地红尘飞,才著工夫便起障;开窗日月进,能通灵窍自生明。发念处即遏三大欲,到头时方全一点真。”寻根究底,一切都是受本性的操纵,只有内心了无杂念时本性才会显现,如果心头缠绕着各种杂念,没有淡泊、超脱的心境,不唯难以修道,要想在学业、事功、技艺上有所成就,一切都像雾里看花、水中捞月一般,难以达到最高境界。

无事时防心昏冥,有事时防心奔逸

【原文】

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译文】

无事可做的时候,心思容易昏沉迷乱,这时应该在沉静中保持精明;有事的时候,心容易忙乱,应该在精明中保持冷静。

【点评】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险滩不是危险,疏忽才是最大的危险。平静无事的时候,人们最容易疏忽,许多罪恶和过失都是在闲散懈怠时造成的。唐明皇早年励精图治是个很贤明的皇帝,他的功绩几乎相当于汉武帝。

但是国家太平后,无事可做,他便放松了理智,宠幸杨贵妃,重用奸臣,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任何时候,不要让你的理智完全睡去,用这个上天赐与的空闲,做一点对将来有益的准备。

议事者宜悉利害,任事者当忘利害

【原文】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译文】

评论事情的人处在旁观者的身份,应该多了解事情的利害得失;当事人处在事情中,应当忘记个人利害得失,才能冷静。

【点评】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为旁观者没有利害的牵绊,能够冷静客观,超然事外,不为感情所左右,从而使自己的思路得以拓展,做出公正的论断。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当局者清,旁观者迷”,因为每件事,尤其是一些隐秘的事,总有许多外人所不能了解的内情,甚至无法言传、无法体味。

旁观者多体味当事人的甘苦,当事人尽量超脱个人的情感,这二者就都达到了完善,也就能够相互理解。

勿近恶事善名,只要浑然和气

【原文】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之珍。

【译文】

喜欢标榜自己有节操讲道义的人,一定因为他的有节义而受到别人的诽谤;标榜自己有道德学问的人,常常因为道德学问而受到责难。所以君子不去做坏事,也不去立好名声,只是保持一种自然温和的态度,这才是处世的法宝。

【点评】

怕人非议是古人的传统。而对于今天社会,有争议的人物等于名人,有争议的作品等于受到推荐的作品。于是,有好多人写文章不怕别人批评,只怕别人不理,忍不住时还化名写文章,自驳自说。有非才有是,无是方无非,这就是辩证。这些以非议招来热闹的人和古代那些因标榜而招非议的人一样,都是名的追逐者,都是假道学伪君子,实质上是在骗取人们的信任,满足私欲的需求,但由于他们有时披上道德的外衣,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要知道,学问道德并非算计得来,而是要靠艰苦的修养得来。

世道多坎坷,撑持凭耐力

【原文】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

【译文】

俗话说:“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这里的一个“耐”字用得很有意味。像险恶的人情、坎坷的世路,如果没有这个忍耐支撑过去,早就掉进杂草丛生的深沟里。

【点评】

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为痛苦而悲伤?当痛苦降临时,撑起它的是忍耐,而忍耐的力量来源于希望。雨果说:“对于那些有自信而不介意于暂时失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伟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超人的远见和坚强的意志。跌倒了,再爬起来,这就是成功。当年,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在太湖交战,结果越军大败,勾践成了吴国的俘虏。夫差让勾践夫妇住在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勾践一心想活着回国报仇,所以尽力装成驯服的样子。为了表明忠心,他甚至用嘴尝夫差的大便以诊断病情。后来,勾践蒙赦回到越国,就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吃饭之前,先尝一尝苦味。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以此提醒自己不忘耻辱。这就是后人所传诵的“卧薪尝胆”。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打败了吴国,逼得夫差拔剑自杀。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原文】

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时而靡者。

【译文】

想要忙里偷闲,要先在清闲时做好准备;要在闹中取静,必须在平静时作好安排。不然,一遇到具体情形就会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