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2989300000008

第8章 《世范》——移风易俗,可为世范(3)

【点评】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许多时候是由于说话不当引起的。朋友之间一旦翻脸,盛怒之下,不计后果,攻击对方的短处。如果从此绝交,对方可能把你的话牢记在心,气量大度些的,倒也罢了,气量小的,耿耿于怀,总要伺机报复。如果双方怒火平息,又言笑如初,恐怕你就会后悔,当时不该说那样尖酸刻薄的话。夫妻双方争吵也是这样,天下没有不争吵的夫妻,然而吵了架就分手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吵过之后,还要接着过日子,所以双方处在气头上时,千万不可一时任气,说话失去分寸,揭露对方短处或是专捡对方不爱听的话刺激他,这样做难免要伤害对方感情,不利于婚姻的稳定。常见许多年轻人,结婚时恩恩爱爱,但因为一些小事,争吵时互不相让,说话不顾后果,时间长了,难免要伤感情,严重的甚至最后分道扬镳。可见,盛怒之下说话不加考虑,危害是很深的。

与人言语,平心静气

【原文】

亲戚故旧,因言语而失欢者,未必其言语之伤人,多是颜色辞气暴厉,能激人之怒。且如谏人之短,语虽切直,而能温颜下气,纵不见听,亦未必怒。若平常言语,无伤人处,而词色俱历,纵不见怒,亦须怀疑。古人谓“怒于室者色于市”,方其有怒,与他人言,必不卑逊。他人不知所自,安得不怪!故盛怒之际与人言语尤当自警。前辈有言:“诫酒后语,忌食时嗔,忍难耐事,顺自强人。”常能持此,最得便宜。

【译文】

亲朋好友,故交旧识,因为说话不当而交情破裂的,未必都是因为说了伤害别人的话。很多是因为态度、,言词、语气过于粗暴,所以激起了别人的愤怒。比如规谏别人的缺点,话语虽然恳切直爽,却能和言悦色,纵使不被对方听取,也不至于惹怒对方。平常说话。本没有伤人的地方,而言辞声色都很严历,即使不被对方恼怒,也会引起人家怀疑。古人说:“在家里生气后,难免要把怒色带到外面去。”一个人正值生气的时候,和别人说话,一定不会表示谦逊。别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怎么能不奇怪呢!因此在大怒的时候和别人说话更应该警惕不要伤害了别人。前辈曾经说过:喝酒后诫说话,吃饭时忌生气,能忍受难以忍受的事,不与自以为是的人争论。经常能坚持这样做,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点评】

谈话也是门艺术,有些话从某些人嘴里说出,亲切婉转,使人如沐春风;而同样的内容从另一些人嘴里说出,就暴戾生硬,让人难以接受。由此看来,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说话艺术不可不研究。尤其是劝说别人,更要注重分寸,讲究方式,要尽量做到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更容易达到劝说的目的。

对待老人让三分

【原文】

高年之人,乡曲所当敬者,以其近于亲也。然乡曲有年高而德薄者,谓刑罚不加于己,轻詈辱人,不知愧耻。君子所当优容而不较也。

【译文】

年纪大的人,在乡里之所以受人尊敬,因为他们在年龄和经历上都和自己的父母相接近。然而乡里也有年纪虽高而品德修养不够的人,认为刑罚施加不到自己身上,动不动就侮骂别人而不知道惭愧羞耻。君子对这样的人应该能够宽容,不与他们计较。

【点评】

尊老爱幼是我们社会的优良传统,对老人谦让也体现了一个人最起码的素质。另外,人由于长期操劳,步入老年后身体会变得虚弱易生病,另外,很多老年人年龄越大,脾气性格越接近孩童。因此,和年老之人之间出现矛盾,如果不关乎原则问题,应退让一些,以免惹出大的麻烦。

与人交游,当有分寸

【原文】

与人交游,无问高下,须常和易,不可妄自尊大,修饰边幅。若言行崖异,则人岂复相近!然又不可太亵狎,樽酒会聚之际,固当歌笑尽欢,恐嘲讥中触人讳忌,则忿争兴焉。

【译文】

和别人交往,不管对方地位高低,态度上必须平和亲切,切不可妄自尊大,要穿着整洁。如果言谈举止一副高高在上的派头,那么谁还愿意和你接近呢?然而也不能和人过分亲近。喝酒聚会的时候,固然应该高歌欢笑,尽情畅饮,但也要说话谨慎,否则,在嘲讽讥刺中触犯了别人禁忌讳避的事,可能就要引起争吵了。

【点评】

不妄自尊大、待人友好,这一点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大多都能注意到。而“不可太亵狎”,我们往往会忽略。特别是年轻人在交往中,由于年龄相仿,彼此间说话开玩笑便不加考虑,很多时候会引起不快。可见,不管多么亲近的朋友,都要讲究相处的艺术,这样才会更好地维持友谊。

以才德服人

【原文】

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译文】

品行高尚的人自然会受到别人的敬重,不一定他的容貌有多么漂亮,身材有多么高大;才能高超的人自然会受到别人敬服,不一定他的言论有多么高明。

【点评】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尊敬,因为受尊敬的程度往往能证明人的价值的大小。然而,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尊敬呢?这就需要首先加强我们自身的修养。真正值得敬重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拥有极佳外貌、口才或更多财富、知识的人,而是一个才德厚重的人。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你才能赢得更多的掌声。

居乡不可奢华

【原文】

居于乡曲,舆马衣服不可鲜华。盖乡曲亲故,居贫者多,在我者孑然异众,贫者羞涩,必不敢相近,我亦何安之有?此说不可与口尚乳臭者言。

【译文】

居住在乡里面,驾的车马、穿的衣服,不可以鲜艳华丽。因为乡里的亲戚朋友,生活贫困的占多数,我们与众不同,贫困的人感到不好意思,一定不敢接近我们,我们自己如何能安心呢?这些话不必与乳臭未干的未成年人讲。

【点评】

进入一个新环境,要想更快地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做到尽量和这里的人保持格调一致。这无关乎个性问题,君不见许多人因与新环境格格不入,而终日抑郁寡欢。因此,在不失原则的基础上,尽量让自己平易一些,这是一个生存技巧。

人不可迷途情欲

【原文】

子弟有耽于情欲,迷而忘返,至于破家而不悔者,盖始于试为之,由其中无所见,不能识破,则遂至于不可回。

【译文】

子弟中有人沉迷于情欲之中,迷途忘返,以至于败坏家业而不知悔改。这些人开始时都只是想尝试一下,由于心中没有见识,不能看透这样做的后果,于是就发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点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然而情感不同于情欲。情感是社会化的,高尚、健康的情感能催人向上。情欲则是更原始的、始于自然生理的。人如果耽于此种欲望,与其他动物又有何不同?学会克制欲望,生活在理智的光辉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美好。

子弟应适当交游

【原文】

世人有虑子弟血气未定,而酒色博弈之事,得以昏乱其心,寻至于失身破家,则拘之于家,严其出入,绝其交游,致其无所见闻,朴野蠢鄙,不近人情。殊不知此非良策。禁防一弛,情窦顿开,如火燎原,不可扑灭。况居之于家,无所用心,却密为不肖之事,与出外何异?不若时其出入,谨其交游,虽不肖之事习闻既熟,自能识破,必知愧而不为。纵试为之,亦不至于朴野蠢鄙,全为小人之所摇荡也。

【译文】

世上有人考虑到年轻人尚未成年,血气不足,酒色赌博这些事,会扰乱他们的心神,以至于丧失品德,败坏家业。于是把年轻子弟拘留在家里,严防他们的出入,断绝他们和外界的往来,以至于使这些年轻子弟缺乏见闻,愚蠢鄙陋,不懂得人情道理。岂不知这样做并非良策。一旦对他们的管教松弛下来,这些年轻子弟的情欲就会爆发出来,如同野火燎原,不可扑灭。况且把他们拘留在家里,整天无所事事,就会偷偷地做些不该做的事,这样一来和让他们外出有什么区别呢?不如按时让他们出去,告诉他们交朋友要谨慎,对于那些不该做的事他们眼见耳闻,心中有数,自然能够看得出来,一定知道羞愧而不做那样的事。即使试着去做这样的事,也不会愚蠢鄙陋,完全被小人左右愚弄。

【点评】

父母要引导孩子如何与人交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给他们生存的本领,来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如果一味地限制孩子的正常交往,把他们关在家里,这的确减少了孩子学坏的可能性,但也容易使他们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形成孤僻的性格。那样,孩子走入社会后也很难适应,其后果更为可怕。

持家宜量入为出

【原文】

起家之人,易为增进成立者,盖服食器用及吉凶百费,规模浅狭,尚循其旧,故日人之数,多于日出,此所以常有余。富家之子,易于倾覆破荡者,盖服食器用及吉凶百费,规模广大,尚循其旧,又分其财产立数门户,则费用增倍于前日。子弟有能省用,速谋损节犹虑不及,况有不之悟者,何以支持乎?古人谓“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盖谓此尔。大贵人之家尤难于保成。方其致位通显,虽在闲冷,其俸给亦厚,其馈遗亦多,其使令之人满前,皆州郡廪给,其服食器用虽极华侈,而其费不出于家财。逮其身后,无前日之俸给、馈遗使令之人,其日用百费非出家财不可。况又析一家为数家,而用度仍旧,岂不至于破荡?此亦势使之然,为子弟者各宜量节。

【译文】

创立家业的人,之所以能够把财富越积越多,就是因为他们在服装、饮食、器皿、用具上以及在红白喜事的操办和各种日常花费上都很节俭,遵循发家之前的规矩,从不铺张浪费,因此,每天收入的钱财总要多于支出的,所以他们能经常有所剩余。富家子弟之所以容易倾家荡产,就是因为他们在服装、饮食、器皿、用具上花费太多,操办红白喜事规模太大,总要依循旧制,并且数位兄弟又把财产分开各立门户,这样日常费用就比从前增加了好几倍。子弟中有的人能节省费用,作长远打算,恐怕还来不及呢,何况有的子弟尚未省悟,如何才能把家业支持下去呢?古人说:“从节俭进入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困难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权贵人家也不能保证子孙永不败坏家业。当他们身居高位的时候,即使不是主管要害部门,国家发给的奉禄供给十分丰厚,别人赠送给的礼物钱财也很多,他们面前那么多差役仆从,费用都是由州郡官方供给,他们的服饰、饮食、器皿、用具虽然都极其豪华奢侈,但那些费用都不是由自家财产中支付的。等到这些权贵的后世子孙,没有父祖辈做官时国家拨给的奉禄供给,也没有别人赠送的钱财礼物。差役仆从的薪水,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费用,都不得不从自家财产中支出。况且后世子孙又把一家分成好多家,而各种用度还和往昔一样,怎么能够不倾家荡产呢?这也是形势所趋,不可避免的事,做子弟的,都应量入为出,勤俭持家。

【点评】

量入为出,反对奢靡,治国、治家都该如此。《红楼梦》中大观园被查抄之后,贾政查看历年收支账薄发现“所入的不敷所出,又加连年宫里花用,账上有在外浮借的也不少。再查东省地租,近年所交不及祖上一半,如今用度比祖上更加十倍”。他不由感慨:“岂知好几年头里已就寅年用了卯年的,还是这样装好看,竞把世职俸禄当作不打紧的事情,为什么不败呢!我如今要就省俭起来,已是迟了。”现代生活中,适量的消费、享受生活,对个人、对家庭都是应该的,但协调好收入和支出的比例更是十分必要的。量入为出,是家业长久兴旺之重要根本,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亦是如此。

节俭宜持之以恒

【原文】

人有财物,虑为人所窃,则必缄滕扃镭,封识之甚严。虑费用之无度而致耗散,则必算计较量,支用之甚节。然有甚严而有失者,盖百日之严,无一日之疏,则无失;百日严而一日不严,则一日之失与百日不严同也。有甚节而终至于匮乏者,盖百事节而无一事之费,则不至于匮乏,百事节而一事不节,则一事之费与百事不节同也。所谓百事者,自饮食、衣服、屋宅、园馆、舆马、仆御、器用、玩好,盖非一端。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不量财力而为之,或虽财力可办,而过于侈靡,近于不急,皆妄费也。年少主家事者宜深知之。

【译文】

人们有了财物害怕被他人偷盗,就用绳索捆上,再加上锁,严格地贴上标志和封条。害怕日常花费没有计划而耗散家产,就会精心地计算一切花销。然而也有人虽然对日常花销精打细算,还是破了产,这是因为一百天严格谨慎地花销,没有一天疏忽,才不会破产;一百天在花销上严格谨慎,只有一天疏忽放任,那么这一天的疏忽放任与一百天不严格谨慎造成的后果是一样的。有人十分节俭,但最后还是到了资财匮乏的地步,这就是因为在各种事情上都节俭,那么一样事情的破费与各种事情都不节俭的后果是一样的。所说的各种事情,就是饮食、衣服、住宅、,园林、馆舍、车马、仆人差役、器皿用具、古玩,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对这些事物的使用,丰富或节俭按自己的财力来定,就不算是浪费。不根据自己的财力去做,或是虽然有这份财力却过于奢侈浪费,做不是紧急要办的事,都是乱花费。主持家事的年轻人应该深深懂得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