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2989500000047

第47章 何晏:血不华色,精气烟浮

观察一个人的“气”,可以发现他的沉浮静躁,这是做大事的必备素质。沉得住气,临危不乱,这样的人可担当大任;浮躁不安,毛手毛脚,难以集中全部力量去攻坚,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活泼好动与文静安详不是沉浮静躁的区别。底气足,干劲足,做事易集中精力,且能持久;底气虚,精神容易涣散,多半途而废。文静的人也能动若脱兔,活泼的人也能静若处子,而神浮气躁的人,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该粗心时粗心,该细心时也粗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这种人即使位高权重,也不能大展宏图,反而败得更快更惨。魏明帝曹睿临死前,欲将大事托付与他人。当时曹爽正在床边,对曹睿耳语道:“臣以死奉社稷。”曹睿嫌曹爽能力不够,不肯为手诏,曹爽即命手下人执曹睿手强行做了一份诏书。曹睿无奈,又下诏让司马懿与曹爽共辅朝政。

当初,何晏、丁谧、邓扬、李胜皆有才名,但急于富贵,趋炎附势,魏明帝曹睿很讨厌他们,四人因而不得权位。曹爽平时与四人关系不错,辅政后,就提拔四人为心腹左右手。四人替曹爽策划,剥夺了司马懿的实权,并因此升为尚书、校尉等职。

何晏、邓扬、丁谧、李胜四人想与黄门侍郎傅嘏结交,傅嘏却不买账。傅嘏私下里曾对曹爽的弟弟曹羲说:“何晏外静而内躁,机巧好利,不务根本,我担心他误你兄弟大事,恐怕会仁者离心、朝政荒废啊。”何晏四人知道后寻小事罢了傅嘏的官。

四人欲令曹爽立威名于天下,劝曹爽派兵伐蜀,司马懿劝阻无效。后被蜀兵堵截,曹爽大败而回,伤亡甚众。他又专擅朝政,乱改制度,司马懿无奈,只好托疾不出。何晏问前程于精通术数的管辂。管辂劝他说:“如今你位尊势重,却离德背心,不是求福之道。如能扶贫益寡,以德行政,才能位至三公,否则位高而颠,豪重而亡。”管辂回家后又对其舅说了此事,舅责他说得太直白,管辂说:“与死人语,何所畏也!”

后曹爽被司马懿杀死,何晏四人被夷三族。管辂的舅舅问他:“先前你如何知道何、邓之败呢?”管辂说:“邓行步如鬼躁,何如魂不守舍,血不华色,精气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故知其败也。”何晏平常颇自负,认为《六经》是圣人孔子的糟粕,并以神的“不疾而速、不行而到”的仙姿美态自誉,实际上属于气浮华不沉之人。

三国著名政治文学家刘邵曾说过:“气而不清,则越。”即心气十足而思虑不清,做事就会超越特定的规范。何晏等人因神浮气躁,急于富贵,而令魏明帝生厌;被提拔后,又因气浮不沉而为自己惹下杀身之祸。人们总讲做事要平心静气,这样方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遇事时要镇定自若,临危不乱,这样方能理清思绪,找出破解问题的方法。若是心浮气躁,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应对意外变故,都不能投入最佳的精神状态。非但如此,反而还会坏事。何晏四人的遭遇不就说明此理吗?所以心浮气躁之人必成不了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