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古往今来的经典海战(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2990000000026

第26章 马岛海战

马岛海战,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战,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现代化战争,是二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战争背景

马岛争端由来已久。英国和阿根廷就马岛主权归属的争论自其发现之日起便一直悬而未决。阿认为,1520年,麦哲伦探险队的一名葡萄牙人戈梅斯最早发现了马岛,而英国则认为是由英国航海家戴维斯于1592年8月14日驾驶“希望”号船首先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来到该岛时,发现了东西两个大岛之间的海峡,将其取名为“福克兰海峡”。此后,英国称该岛为“福克兰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上建立了居民点,将其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1770年,西班牙占领了该岛,将其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独立,并宣布继承对马岛的主权,将马岛定为阿的第24个省。4年后,阿海军又将国旗插上了索莱达岛要塞顶峰,宣布对该岛拥有全部主权。

但是英国则以该岛为英国人最早发现为由,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西岛和东岛。为显示主权,英国人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及其他行政机构,向该岛移民,并挤走了岛上土著居民。此后,马岛便沦为英国殖民地,但阿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1958年,英阿两国关于马岛的争端被诉诸于联合国,联合国先后4次通过决议,要求英阿两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由于双方均不愿从本国的立场上后退,这种谈判只能是谈谈停停,吵吵争争,成为马拉松式的谈判,英国也因此控制着该岛100多年。1982年2月26日,英阿关于马岛的谈判又重新开始。但是这一次的谈判仅仅是阿根廷为掩饰自己正在准备的“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而故意放出的烟雾。最终谈判破裂,英阿关系进一步紧张,阿根廷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来夺回对马岛的主权。于是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英阿马岛之战。

战争经过

1982年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乔治亚岛的利恩港,准备拆除一家鲸鱼加工厂的陈旧机器,遭到英驻军的刁难,绝大部分人被阻止上岸,部分阿人则冲破阻拦,登岛并在岛上竖起阿国旗。英国得知后,向阿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派出40名海军陆战队员前去“恢复秩序”。阿也不肯让步,决定一次性彻底解决马岛主权之争。于是阿海军迅速派出2艘导弹护卫舰赶赴南乔治亚岛,将该岛的22名英军和13名英考察队员抓了起来,并再次升起阿军旗。英闻讯后,急调2艘军舰和1艘潜艇前往马岛。正当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却传来阿海军舰艇北驶乌拉圭海域要与乌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消息。但到3月31日晚,阿海军却突然退出演习,掉头南下,全速驶往马岛,具体实施“罗萨里奥”计划。原来这是阿海军临战前的一次佯动。直到此时,英国人才惊呼“上当”时任英首相撒切尔夫人火速通知国防、外交官员到首相官邸商讨对策,同时派遣在直布罗陀海峡值勤的一个舰队赴马岛增援。此外,撒切尔夫人还给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写信,要求美制止阿占领马岛。但是此时,阿军方已箭在弦上,不能不发。

4月2日拂晓,阿军5,000余人突然在马岛登陆。驻岛英军只抵抗几小时便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岛总督带着英国文武官员登上阿军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军用飞机,先到乌拉圭,再改乘飞机回国。第二天,阿军又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岛上英军又宣布投降。阿政府向全国发表公报,宣布已收复马岛。阿举国群情激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而英方则处于一片哗然之中。4月3日,英下院举行会议,讨论面临的严重局面,许多议员指责政府“出卖”马岛。于是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决定抽调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组成一支特混舰队赴马岛。至此,双方摆出一副进行海上决战的架势。

其中阿根廷一方拥有各型舰船34艘,主要作战舰艇18艘;空军作战飞机223架,能用于作战的154架;海军作战飞机49架;阿军守岛部队有1个海军陆战旅,3个步兵旅,共约15,000人。英国方面则共有舰船111艘(包括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及2艘核动力潜艇),其中作战舰艇44艘,辅助船只22艘,商船45艘,两栖运输船20艘,舰载鹞式飞机28架,空军鹞式飞机14架,海军陆战队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还有一些特种部队。从兵力上来看,落后的阿根廷旧式军舰很难与英舰相比,更何况时任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还一直认为英军并不会真的为马岛付出如此的代价,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如此看来,战争的结局早已经注定。

4月7日,正当英阿双方即将开战之时,美国人前来调停,但英阿双方都不愿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美国人偏向英国,阿自然心知肚明,对黑格提出的包括考虑马岛居民的愿望在内的所谓“七点新建议”,自然不能接受。因为马岛居民是英国人后裔,考虑居民的愿望,显然只能是对英国有利。阿不能不拒绝这种“新建议”,美国调解未果。4月29日,美以阿拒绝美建议为由,宣布放弃“中立”,转而支持英国,不仅对阿进行制裁,还让英军使用美阿森松岛上的空军基地和其他军事装备,向英国人提供情报,并让通信卫星成为英国通信中继站。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

4月26日,英国特混舰队首先攻下了南乔治亚岛,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锁部署。随即,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尼治时间4月30日11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在茫茫浓雾中到达马岛以东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经过空中加油,长途跋涉5,000千米,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并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同时从英航母上起飞的飞机也对阿阵地进行猛烈攻击。5月2日下午,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2枚命中目标。巡洋舰在45分钟后沉没,阿军官兵阵亡和失踪321人。次日,英国又在马岛北侧用“海鸥”式导弹击沉了阿军的“索布拉尔”号巡逻艇。面对接连的胜利,英国官兵开始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场噩梦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面对英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阿军发誓要报仇雪恨。加尔铁里把目光投向了从法国购得的5枚“飞鱼”导弹。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英国“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悠闲地游弋在马岛附近海域,这艘当时号称英国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大型军舰”服役刚刚7年,具有非常先进的雷达系统,阿根廷的飞机只要从其大陆起飞就逃不过它的眼睛。因此,舰上的英国官兵悠然自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聊天。此时,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搭载的“超级军旗”战斗机利用地球曲线超低空飞行,在300千米以外,已经锁定“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的阿军“超级军旗”战斗轰炸机携带2枚“飞鱼”导弹悄悄起飞了。飞机在接近“谢菲尔德”号雷达警戒区时陡然下降到四五十米的高度,然后关闭机载雷达继续飞行。12时20分左右,“超级军旗”顺利进入到导弹的有效发射区,在距离“谢菲尔德”号32千米处,2枚“飞鱼”导弹带“飞鱼”导弹着阿根廷人复仇的怒火发射了出去。其中1枚“飞鱼”成功避过英军的防空系统后准确命中目标。爆炸引起大火,英舰官兵拼命抢救5个小时后,不得不弃舰逃生。就这样,造价高达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被造价才不过3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这给了骄傲自大的英军以沉重打击。5月12日,阿空军12架“天鹰”战斗机分3批重创英护卫舰“大刀”号和“华美”号。

5月21日晨,英军开始登陆马岛,并建立登陆场。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呼啸而来,对英舰进行攻击,击落英机5架,击中英舰8艘,其中1艘护卫舰被击沉。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国庆节,阿军向英军发起了大规模空袭行动。这天,2架携带“飞鱼”导弹的“超级军旗”战机从阿根廷大陆起飞,向游弋在马岛东北海面100多海里的英国航空母舰飞去,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炸毁英军的航母。接近预定目标区域后,阿军飞行员发现飞机雷达的荧屏上出现了一个大的脉冲亮点,他判定这就是英军的航空母舰。于是,阿军飞行员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2枚“飞鱼”导弹同时向敌舰飞去,其中1枚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英舰出现了浓烈的火焰,不长时间之后,就慢慢地沉入了海底。事后阿军才知道,他们炸沉的这艘英舰并不是英国的航空母舰,而是一艘名为“大西洋运送者”号的运输舰,其体积同航空母舰大小相仿。尽管如此,英军也遭受了重创,仅有的4架“支奴干”大载重量直升机中的3架、1个中队的“威赛克斯”支援直升机、大量的补给物资和设备也被炸沉,英6架鹞式战斗机也葬身海底。此后阿机又击沉英驱逐舰“考文垂”号。

5月25日,英国“考文垂”号驱逐舰被“飞鱼”导弹击沉受到接连打击之后,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飞鱼”导弹的厉害。伍德沃德下令将所有舰船撤到离马岛和阿根廷海岸较远的地方,以避免遭受新的攻击。马岛战争开始的时候,阿根廷除了已经拥有的5枚“飞鱼”导弹外,还向法国订购了另外9枚。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令不再向阿根廷出售“飞鱼”导弹。此举使阿根廷政府感到十分紧张,被迫寻求从其他国家间接获得“飞鱼”导弹。通过情报部门,阿根廷获悉秘鲁向法国订购的8枚“飞鱼”导弹即将到货。于是,阿根廷政府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希望从秘鲁高价购得这些导弹。法国政府闻讯后,故意寻找各种借口拖延交货时间,直到战争结束才把导弹送交秘鲁政府手中,使得阿根廷从第三国购买“飞鱼”导弹的计划流产。没有“飞鱼”导弹,阿根廷就没有了同英国对抗的资本,形势发生逆转。

为彻底击垮阿军,英军从5月27日起开始实施登岛作战。5月29日,英军攻占了非常重要的达尔文港,毙伤阿军250人,俘获1,400人,并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此后的几天中,阿军节节败退。6月8日,为了挽救守岛的部队,加尔铁里孤注一掷,下令集中尚存的空中力量对英军展开大规模空袭,结果打死英军180多人,阿机再现神勇击沉了包括英国的“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在内的3艘大型登陆舰,并重创“普利茅斯”护卫舰。

但是英军并未放弃,仍然决心夺取马岛。6月8日晚,3,000名英军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登上马岛,使岛上的英军增加到了8,000人,而且拥有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英军开始发起总攻,并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马岛首府阿根廷港15千米的哈里特山和朗顿山。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英军从东西岛间的结合部突破,避开正面,尔后再向东推进,分进合击,夺占全岛。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14日。阿陆军孤军奋战,损失惨重。阿统帅部见大势已去,电告马岛守军“在不损害武装部队荣誉和国内政策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行动。至14日中午,英军已经推进到距市区约4千米的地方。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英阿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终于结束。

战争结果及评价

这次海战中,英军共损失舰船6艘、飞机34架,伤亡1,000人,被俘200人;阿军损失舰船11艘、飞机105架,伤亡2,300人,被俘1.13万人,最后英国还完成了马岛登陆,阿根廷被迫投降,英军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战争的失败并没有使阿根廷人放弃争夺马岛主权的斗争,他们在战后把每年的6月10日定为“马岛主权日”,英阿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马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南大西洋首次爆发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战争中,英阿双方都投入了相当数量的陆、海、空军部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如导弹、核潜艇等,使这场海战明显区别于传统海战,揭开了高科技战争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