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会导致水母泛滥成灾,造成北爱尔兰渔场惨剧的远洋夜光水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种水母一般只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由于全球气温变暖才漂移至北爱尔兰。此外,科学研究显示,海洋气温上升1℃~2℃,对于水母没有丝毫伤害,却足可以要了水母的天敌海龟的命。因为海水温度升高,必然增加海水中盐的浓度,而这种情况极不利于海龟龟壳的生长。全球变暖,对于一天可以吃掉50个水母的海龟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此外,过度捕捞和含毒性药物的过量排放,也是造成水母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类过度捕捞海洋鱼类,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使得水母等水生软体动物和有害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从事水母研究30余年的法国海洋生物学家高伊指出,人类对海洋过量排放含毒性药物,特别是避孕药等人类用来控制生育的药物的危害最大。实验证明,这些药品不仅不能抑制水母的生长,反而对它们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七、外来物种入侵南极
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相比,南极是环境未受污染的最后堡垒。南极洲有着特殊的生物物种,以企鹅、海豹和鲸类而闻名。但是随着全球变暖的发生,外来物种可能会入侵南极。近年来,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了跳虫和苔藓等微生物。他们还担心,全球变暖会为老鼠等物种入侵南极洲创造适合的生存条件。
如果气候变暖,一种名为匍匐翦股颖的欧洲草对南极将是一大威胁。“南极洲外来物种”研究项目负责人达娜·伯格斯特龙说:“这一物种哪里都能生存,它现在已遍及南极洲大部分岛屿。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南极是环境未受污染的最后堡垒。南部的大洋将它与世隔绝,但人类正开始冲破那道障碍。”
挪威特罗尔科研站的负责人阿特勒·马库森指着桌子上的一瓶假花说:“这些花都是塑料的,不允许我们带任何活的东西来。对于外来物种的限制非常严格。”但在特罗尔站附近仍生活着大量的南极海燕。近年来还发现了4种螨类,有些岩石上还有苔藓。
从事极地研究的挪威研究人员基姆·霍尔门说:“一位瑞典科学家在一个池塘里获取的样本中就发现了8种前所未知的南极微生物。”
目前,入侵物种在南极大陆周围的岛屿上已站稳脚跟。其中最具破坏性的是南佐治亚岛上的驯鹿及麦夸里岛上的老鼠和猫。在南极洲的其他地方,日本研究驻地的房子下面长了草,俄罗斯站发现了入侵植物,澳大利亚站附近则发现了多种真菌。
新西兰大蜥蜴是目前地球上所知的唯一恐龙时代存活下来的爬行动物,数量已经非常稀少。新西兰大蜥蜴现存的两个种类都属于2亿年前出现的斑点楔齿蜥家族,它们一生中可以变换几种颜色,体长可以长到60多厘米,寿命超过100年。它们的额头上有着神秘的第三只眼,尽管功能还不清楚,但科学家们怀疑它能帮助大蜥蜴辨别时间。大蜥蜴生活在洞穴中,经常与鸟类分享巢穴,能够屏住呼吸长达一个小时。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捕食一些小型动物。
由于全球持续变暖,这种被称为新西兰活化石的大蜥蜴正面临着灭种的危险。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促使大蜥蜴的雄性比例大幅提高,最后可能因为缺少雌性无法繁衍而灭绝。
新西兰大蜥蜴是古老爬行动物斑点楔齿蜥的仅存后代,可以追溯到2亿年前。它们的性别是由卵孵化时的温度决定,温度越高,雄性的比率就越高。一般来说,温度在22.25℃以上的时候,孵化出的后代以雄性居多,而当温度低于22.1℃的时候,雌性比例更大。
目前,这种大蜥蜴已经很少见了,只在新西兰一些远离主岛的小岛上偶尔看到几只。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大蜥蜴栖息地的温度将不断升高,这种微妙的变化将导致它们的性别彻底失衡。大蜥蜴大部分的巢穴安在很浅的土壤里,目前种群中已经多是雄性。尽管大蜥蜴以前能够忍受恶劣气候,甚至在可能是导致恐龙灭绝的流星撞击中幸存下来。但那时大蜥蜴的数量非常丰富,这使它们有足够的基因变异渡过难关。
据澳大利亚科学家制作的气候模型显示,以现在全球变暖的速度来看,到2085年,地球上的平均气温可能上升4℃。这将足以导致新生的新西兰大蜥蜴全部成雄性。
更糟糕的是,新西兰大蜥蜴的繁殖率很低。平均来说,雌性每4年才交配一次,而卵需要11~16个月才能孵化出来。气候模型显示,全球变暖对大蜥蜴的生存有着显著影响,最后的雌性可能在2085年孵化,那时或许还有一两只幸存下来的雄性大蜥蜴。
尽管大蜥蜴本身已经做出将卵置于阴凉之地或者延迟产蛋时间的适应性进化,但这已经不足以帮助它们克服日益严峻的灭绝威胁。有鉴于此,科学家目前正在竭力挽救大蜥蜴。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008年3月1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声明说,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快纪录,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水膨胀,另一方面冰川融化也会向海洋中注入更多的水,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会让许多岛屿和临海地区的居民面临风险,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全世界1/10的人口生活在低海拔沿海地区——这些海拔高度不超过10米的地区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剧烈的风暴潮和气旋的袭击。全世界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城市将近2/3都处于低海拔沿海地区。
一、冰川融化可致严重危机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冰川是重要淡水资源之一,因此冰川融化速度过快会给一些地区带来淡水危机,甚至在水源稀缺的地区酝酿争水冲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声明中说,从安第斯山脉到北极,冰川消融速度加快。“我们通过调查9个山区的近30片冰川发现,2005至2006年度的平均消融速度是2004至2005年度的两倍”。
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减少了1.5米,而2005年这个数字仅为0.5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说,这是有研究人员监测以来冰川消融速度最快的时期。
坐落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的世界冰川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说,与其他地区相比,欧洲山区冰川损失最为严重,其中包括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和北欧山区。
例如,挪威一片冰川的厚度2006年减少了3.1米,而2005年仅减少0.3米;法国坐落在比利牛斯山脉的冰川2006年厚度减少3米,2005年减少2.7米;意大利的“马拉瓦里冰川”2006年厚度减少1.4米,2005年仅减少0.9米。
世界冰川监测中心负责人维尔弗里德·黑伯利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出一种不断加强的趋势,目前还无法看到尽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阿基姆·斯坦纳说,冰川消融是全球气候变暖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路透社也说,自1980年以来,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减少了约11.5米,这主要归咎于人类滥用煤炭、石油等燃料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
不少气候专家认为,由于世界上数十亿人口饮用冰川融水、依靠冰川水灌溉、发电,因此冰川过度消融会给这些人口带来淡水危机。
斯坦纳说,由于冰川消融速度过快,这些人口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甚至只能搬家。他还担心,淡水不足地区局势会因此紧张起来,甚至为争夺水源爆发冲突。
冰川融化会给局部地区带来灾害。如喜马拉雅山冰川如此融化,在5~10年内,会使尼泊尔、不丹境内近50个冰川湖决堤而引发洪水泛滥;夏季冰川快速消融也会引发印度境内印度河、恒河水位上涨而造成洪灾。相反,随着冰川的退缩,大部分以冰川融水为水源的地区将会严重缺水,如秘鲁、印度北部就因冰川的加速消融而面临着缺水危机。
冰川融化
冰川融化不仅会带来缺水危机,还会加重全球温室效应,致使局部地区气候反常。冰川,特别是极地大范围冰盖能大量反射太阳光,从而有助于人类居住的地球保持温度不至于升高。然而,当冰川融化后暴露的陆地和水面就会吸收太阳热量,从而导致冰体融化更多,由此连锁反应势必加速地面增温过程,有助于气候变暖。而北极地区冰体过度融化后较冷冰水却会对欧洲部分地区和美国东部地区产生冷却效应,冰水流入北大西洋,又可能会使那里的大洋环流模式遭到破坏,反过来又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
冰川融化还会对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构成破坏。有报道说,与冰盖变化有关的北极熊难以觅食而体重下降;南极的企鹅和海豹也因海冰减少和气温上升而改变了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近年来,祁连山冰川正在以每年2~16米的速度退缩,其融水比20世纪70年代减少了约10亿立方米,对那里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如民勤县,因发源于祁连山的石羊河年径流量锐减,不得不打深水井,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坏;50万亩沙生植物焦渴而死;500万亩草场退化;风沙日数明显增多。因为水源减少,近10年来那里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加上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引起的“狭管效应”,北临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面积达12万平方千米的戈壁和沙地、绵延1000多千米的河西走廊地区以及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强度最大的沙尘暴源头。
另外,冰川融化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一个原因。科学家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冰盖和山地冰川的融化,是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0~25厘米的原因之一。如今,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数值正在不断增加着。如果南极冰盖发生崩解,会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近6米。如果南、北极两大冰盖全部融化,其结果会使海平面上升近70米。
二、海平面上升会淹没岛屿
人们对海平面上升问题的担忧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开始考虑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冰原如果消融会给全世界沿岸带来什么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越来越确信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的真实性。这种变暖首先使海水受热膨胀,从而使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的上升,主要因为海水升温膨胀。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冰川和其他陆地冰块的融化,它们增加了海水量,提高了海平面。事实上,来自格陵兰岛和北冰洋的大冰块在未来几十年内影响并不大,但在未来几个世纪里影响可能增大。
2007年2月,IPCC公布的报告显示,即便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下来,由于气候过程和反馈的时间跨度,人类活动造成的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仍将延续数个世纪。到21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8~59厘米。
IPCC的估算,被认为没有精确考虑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川融化等因素,因而受不少研究人员的置疑。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教授斯特凡·兰姆斯托夫就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如果我们继续增加碳排放,海平面上升幅度至2100年将大大超过1米。即使按照碳排放水平较低条件计算,最佳情况也在1米左右。”
“格陵兰岛冰川减少情况表明,过去10年间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环境科学合作研究院主任康拉德·斯特芬说,“各地海平面至2100年可能平均上升1米或更多。根据冰川消融发生地不同,各地海平面上升幅度差异较大。”
海平面上升后,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岛屿。全世界约有6.34亿人生活在沿海的脆弱地区。即便海水没有完全淹没岛屿,岛屿脆弱的生态系统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各种自然灾害加剧。这也是各个小岛国家早已联合起来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问题谈判的原因。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印度洋上的岛国马尔代夫就会面临灭顶之灾,这个由超过1000个小岛组成的岛国的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不足1米。
三、海平面上升威胁我国沿海地区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我国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正在面临海平面不断上升的威胁。
我国海岸线长达6000多千米,沿海分布着的上百座大中城市,都是人口密集之地。大连、天津、青岛、上海、杭州、厦门、广州、香港、澳门和深圳等城市的海拔都在20米以内。就是北京以及南京、武汉这些看似和海洋虽有一定距离,但其海拔却都在山岳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的“水漫”之列。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其中,上海为11.5厘米。据预测,未来30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13厘米,有些地区会面临更大风险。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将较1990年上升70厘米。
海平面正在上升,今后还将加速,这将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以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为例,按照国家海洋局的研究,在有防潮设施情况下,如果海平面上升65厘米,按照历史最高潮位推算,海水可能淹没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和江苏海岸13%的土地。也就是说,长三角富庶的多数城市,都将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当然,沿海地区会采取防卫措施来应对,但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如果海平面到2050年上升70厘米,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损失,富庶的城市将遭受严重影响,千千万万的人们或许将面临被迫搬迁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