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2992500000064

第64章 勤奋一生的刘伯承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愈来愈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承戎马生涯70余载,在硝烟中度过了40个春秋。

刘伯承,幼名明昭,1892年生,四川开县人。1926年5月30日由杨闇公、吴玉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他先后指挥了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战役,战功卓著。解放战争时期,他与邓小平一起率领12万大军南渡黄河,挺进中原,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后在淮海、渡江、解放西南等重大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刘伯承年轻时,在国内一直学习英文,35岁那年,党派他去苏联学习军事,当时他连一个俄文字母也不认识,硬是靠用功和细心地研究语法规律,把俄文学通了。后来,他的视力虽然不好,但他的记忆十分准确。他青少年时期读过的《古文观止》,几乎是篇篇能背。

刘伯承曾说过:“廉隅的品行,要靠平时俭朴的生活养成。”所以建国以后,他始终保持着俭朴的生活,在工作上廉洁奉公,在政治上无私无畏。他的棉鞋穿了好多年,补了好几次还在穿。他身上的毛衣破了,他的夫人给他买了件新毛衣,可他说:“穿着干净整齐就行了。我的毛衣补补还可以穿嘛,不要买新的。”

他工作很忙,但非常关心每个孩子。他把他年轻时用于自勉的话写在一张书签上给了儿子刘蒙。书签上写着:“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一个人可以用勤奋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勤能补拙”的道理。刘伯承就是这样用自己的高贵品质去影响和教育下一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