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现场调控 写作演讲稿的运思阶段就要顾及针对听众的现场调控。要适当地预设或埋伏一连串能够触发听众的想象、情感、意志、经验等等的兴奋点,以便张弛有度、擒纵自如地驾驭现场,调控听众,促使听众参与,更好地进行现场交流。在成文过程中,要围绕演讲的目的和内容,在开头、过渡、展开、结束等各个环节上有意识地运用调控技巧。比如,在行文上,设置悬念以引人入胜,运用蓄势的手法导向情绪的爆发点,形成一个个激荡人心的涡旋。还可以点缀“闲话”,以调节心理、活跃气氛,化隔膜为亲密,化挑剔为欣赏,及时喷洒防止精神疲劳的清醒剂。其实调控手段远不止这些。此外,写作演讲稿时,对风云变幻的“现场”要有所准备,必要时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设想。鲁迅的演讲《文学与政治的歧途》有这么一段:
“北京有一派人骂新文学家,说:‘你们不应该拿社会上的穷人和人力车夫做材料。你们做诗做小说应该用才子佳人做材料,才算是美,才算是雅,你们为什么不躲进象牙之塔?’但他们现在也都跑到南方来了,因为北京的象牙之塔已经倒塌,没有人送饭给他们吃,不能不跑了。……为人生的文学家,平时就很危险,到了革命的时候,死的死,流落的流落,因为他们的感觉比普通人敏捷,他们所看到的想到的,平常人都不了然,他们的境遇往往是困苦的,所以能够看见别的困苦。”
作者一方面成功地表达了演讲内容,一方面顾及了现场调控。北京的“一派人”的话中有一句:“你们为什么不躲进象牙之塔?”作者引用过来自然引起听众对演讲人如何作答拭目以待,然而只用一个“但”字转到他们不“美”不“雅”地逃到南方混饭吃,以其行驳其言,俏皮机智,令人哑然失笑。接着又用为人生的文学家的艰难处境与之对比含蓄地予以赞扬。如果说这是一个不露形迹的情绪热点的话,那么前面的冷嘲就是有力的反衬式铺垫和蓄势。这段演讲看似漫不经心,但对材料的选择和组合,对先谈什么后谈什么以及怎样说,都有精心的考虑,以求得更好地调控和驾驭听众。
适于现场听众
听众的性别、年龄、种族等自然特点和情感、意志、趣味等心理特点以及文化、教养、境遇等社会特点,都要纳入演讲稿的构思之中,切忌目中无“人”。撰稿时的感觉,应是面对听众,说出他们乐干倾听的话。即便是一个说法、一个称呼语也是值得再三斟酌的。一位监管人员在向劳教人员演讲之前就苦思冥想了这样的提法:“触犯了刑律的朋友们”,结果使这些特殊的听众万分感动。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在答谢宴会上的祝词中说:“昨天,我们同几亿电视观众一起,看到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奇迹之一——中国的长城。当我在城墙上漫步时,我想到了为了建筑这座城墙而付出的牺牲;我想到它所显示的在悠久的历史上始终保持独立的中国人民的决心;我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长城告诉我们,中国有伟大的历史,建造这个世界奇迹的人民也有伟大的未来。”
面对在座的中国官员,作为美国总统的尼克松热情赞扬了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长城,是很能博得好感的,也淡化了两国政府的原则分歧所造成的阴影。演讲还围绕“长城”借题发挥又说了几段话,使“拆除我们之间的这座城墙”这个并不轻松的话题显得轻松。敏感的听众意识使演讲人选择了“长城”这个自然、得体、巧妙的角度。
适于现场环境
演讲是发生在某个特定时空的行为,将要在哪里演讲,以及“此时此地”
的情景,也是在准备演讲稿时应当考虑的。是北疆还是南国,是故地还是异乡,是城市的广场还是乡村的田头,是轻松的场合,还是庄重的典礼,是相聚于一室,还是于行旅之中,这些环境因素完全可以作为演讲的构成要素。
有时甚至可以作为构思的重要基础,构成演讲的框架,以调动思想、感情和生活的积累,形成独特的情绪基调和语言特色。
一位大陆亲友在为从台湾回来探亲的“七爷”夫妇举行的欢送会上有一段动人的话:“今天夜晚,是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在亲人即将离别的时刻,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思念没有见过面的远在台湾的四位叔叔姑姑们,他们没能和七爷爷、七奶奶一同归来,我们只能在照片上看到他们,假如他们也能同路归来,也能参加今天的盛会,假如他们也能回来让我们看上一眼,也能端起家乡的酒杯,那该多好啊!我盼望他们早日归来,抚一抚家乡的土地,喝一口家乡的米酒,诉一诉离别的衷肠。”
在这个“难忘的夜晚”和“亲人即将离别的时刻”,“欢聚一堂”、把酒话别,“天伦之乐”与“喜悦之情”的背后涌动着深深的离情别意。演讲者自然而得体地引入了“此时此刻”的情景,使讲者与听者都很敏感并且为心心交融的环境平添了浓浓的感情色彩。继而又从亲人团聚的此地联想到遥远的叔叔姑姑们,悬想着、盼望着他们“也能参加今天的盛会”,抚摸着“家乡的土地”,痛饮“家乡的米酒”,点染出悲喜交集的气氛,形成了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情感高潮。
可见,自然而巧妙地引入环境因素,更能切合演讲的场合,形成心心相通的同感和相互感染的情绪氛围。
深化演讲主题的方法
演讲都有正确鲜明的主题,演讲的主题最能体现演讲的思想价值和审美品位,使演讲具有深刻感人的艺术魅力。然而,表现演讲主题又不能流于空洞的说教、现象的罗列和人云亦云的老生常谈。正确的做法是在运用典型充分的材料表达演讲主题时及时对材料的本质内涵加以分析、概括、提炼、延伸,并通过富于理性色彩的语言点拨、渲染,激起听众的心理共鸣,将听众的思维引向一个更深邃、更崇高的境界,使演讲的主题得以升华。在演讲实践中,一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技巧来升华演讲的主题:
由点及面的扩展
演讲中的事实材料是灵活多样的,诸如一次亲身经历、一个小故事、一段人物描写,甚至人物的只言片语等等,这些虽是个别的却是很典型的材料,往往就能成为升华演讲主题的“点”。由对“这一个”事实的叙述推及包含“这一类”的全部或部分事实内涵的概括,就是由点及面的扩展演讲主题的技巧。
例如,卡耐基在一次指导人们怎样才能走向人生成功的演讲时,是以别出心裁的一首《徜徉在六月里》的诗歌为点铺展开的:“告诉你什么是人的最爱,渴望徜徉在六月里。大约是草莓成熟的季节,某个午后,总爱偷偷小憩片刻,什么也不做。我宁可待在果园里,无拘无束!头顶着一片天,脚踏着一方土,有清新的空气供我呼吸,有如茵的草地供我躺卧,就好像有客来访时,母亲在阁楼上布置的,又软又厚的床!”
演讲者以一种充满生活情调的诗意片段,来吸引人们沉浸在成功人生的境界里,由此展开进一步提升主题,告诉人们这种境界的生活,唯有在艰辛的人生旅程中勇敢地去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颠簸才能取得,才能享受幸福的生活。
由表及里的深化
有些蕴涵着深层意义的事实材料,不经点破,听众也许理解不透演讲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而一旦经过演讲者的揭示与深化提炼,就如同在沙砾中发掘出闪亮的金子,在贝壳里发现晶莹的珍珠,催人感悟,发人深省。这种由外表行动或客观存在事实的叙述,升华为内在思想或深层含义的表达方法,就是由表及里深化升华主题的技巧。
孙中山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讲道:“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万的华侨富翁。一次他外出访友,因未带夜间通行证怕被荷兰巡捕查获,只得花钱请一个日本妓女送自己回来。日本妓女虽然很穷,但是她的祖国很强盛,所以她的地位高,行动也自由。这个中国人虽然很富,但他的祖国却不强盛,所以他的地位还不如日本的一个妓女。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到处都要受气,不但自己受气,子子孙孙都要受气啊!”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对一个典型材料进行了由表及里的剖析,揭示出国家贫弱,人民必受欺凌,“落后就要挨打”
的道理,升华了演讲的主题,唤起了听众强烈的爱国之心。
由此及彼的引申
在演讲中,有时也可以以某一典型事件或自然现象作触发点和媒介来加以引申,联系到另一类相关事物的事理,由此来升华演讲的主题。这种由此及彼引申的升华主题的技巧,通过形象化的渲染,不仅可以启迪听众的智慧和洞察力,还可以创设充满哲理美的境界和氛围。
一位在中国某医学院任职的美籍教师对学生演讲时,他先讲了一则小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在海边散步,沙滩上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忽然,他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问道:“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孩头也不拾地回答。“哦?
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小男孩边扔小鱼边回答:“这条小鱼在乎!
这条,还有这条……”
教师讲完了这则小故事,满怀深情地说道:“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大学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国的人,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你还是可以救一些人,你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你们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们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得到的。”
这位美籍教师在演讲中对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小故事进行了由此及彼的引申,形象地阐发了医学院学生应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升华了演讲的主题,使演讲具有一种隽永的感召力。
由陈及新的点化
在演讲中,套用、仿拟一些过去的材料,并且进行由陈及新的点化,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刻内涵,也是一种较好地升华主题的技巧。
在弘扬爱国主义的主题演讲比赛上,一位演讲者以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为内容,最后他是这样升华主题的:“……有一位老知识分子,病重期间叮嘱自己的子女‘祖国完成统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句话比陆游的名句又有了新的内涵。它代表着多少老知识分子的心愿,代表着多少中国人的心愿啊!”
在这里,演讲者对这则典型材料中改过的陆游名句进行了由陈及新的点化,赋予其更深刻的现实意义,把演讲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
由境及情的交融
在演讲中,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渲染,刨设出一种紧扣题旨的境况,并由此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达到升华演讲主题的效果。
例如,演讲《我们的后代喝什么》中的一段话:德国的亨格尔小姐与同伴来到神往已久的长江三峡游览。一路上,她俩饱览了长江两岸醉人的风光,也深深领略了“中国人”肆意破坏环境的无情。在中国游客眼中,长江竟然无异于一个天然的废物场,滚滚东流的长江“毫无怨言”地包揽了中国游客抛弃的一切;果皮、废纸、饭盒、塑料……作为外国游客,她俩怎么也不忍心这样做,在无法找到垃圾桶的情况下,她俩只好将旅程中的废弃物用塑料袋一一装好,下船前彬彬有礼地请乘务员代为处理。不料,乘务员竟嗤之以鼻,毫不犹豫地把垃圾袋投入长江的怀抱。看到这里,我不由地要问一句,《长江之歌》中描述的“用纯洁的清流浇灌花的国土”和“用巨大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的长江,能够挽起它所养育的人们对它一次次无情摧残的重压吗?
水对我们人类有恩有情,我们决不能做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蠢事,也不能将我们自己酿成的苦酒逼着我们的后代喝下去,更不能做出杀鸡取卵、贻害子孙的傻事。这是责任!
在这里演讲者通过外国游客在长江三峡的见闻和遭遇,形象地渲染出国人环保意识差的生活图景,由此抒发感慨,引发议论,做到了由境及情,情景交融,情理相生,很好地升华了演讲的主题。
由抑及扬的反衬
演讲中的高潮常常是深化主题的关键之处,而恰当地运用由抑及扬的反衬技巧,能使集中于高潮的情与理的表现更有效果,从而使演讲的主题得到深化。
例如,演讲《愿君敢为天下先》的高潮部分:也许有人说,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改革的潮是那么好弄的吗?弄得好,该你走运,福星高照:
弄得不好,该你倒霉,身败名裂……我们如果徘徊观望,如果急流勇退,如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害怕枪打出头鸟,信奉“人言可畏”的法则,那么,就会被历史所淘汰,被时代所抛弃,被生活所嘲弄。我们只有去无畏拼搏,去大胆开拓,去承担风险,去顽强竞争!
在这里,演讲者逆水推舟,以退为进,先设立一个与结论相反的前提,极力地“抑”,再用否定性结论,为结论的“扬”蓄势,最后才水到渠成地“扬”起来,这样由抑及扬地反衬,把演讲推向了高潮,使主题得到了深化。
总之,如何深化主题是演讲艺术的一种重要技巧。用好这种技巧,可以使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形成时起时伏的和谐呼应、感情共振,增强演讲的感召力、鼓动性和艺术魅力。
避直就曲吸引听众
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意思,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一般来讲,直径近,曲路远。然而,有时候人们常避直就曲,采取“以迂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