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考决定人生(走向成功丛书)
2994700000006

第6章 重建思维构架(1)

今天的创意是明天的事业。创意的大小和难度成正比,思想的规模越大,产生的构想就越大,成功的机会也会越多。生命定律最大的力量就是成长。如果你真的希望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深具创造性的生活,就首先要创造一个能过这种生活的自己。一提到能力或创造力的提升,我们脑中就会浮现某种技巧或某种理论、某个系统。而真正去照猫画虎的,也大有人在。

但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你曾经因此而有所改变吗?

你是否真的将所学的内容了解贯通?你是否真的曾经运用这种技巧去完成一些事?

十分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是在当时听听就算了,真正有效去活用的人可说是微乎其微。

一种技巧,没有能被透彻了解、掌握,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只知道却不会使用,跟完全不知道,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知道再多,拥有再丰富的常识也不会成功。成功是靠行动去实现的,没有行动或无法实际付诸行动的知识或技术,不具任何意义。

是什么阻碍了创意和灵感

今天的创意是明天的事业。创意的大小和难度形成正比,思想的规模越大,产生的构想就越大,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

你现在坐的摇椅,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变出来的,而是工匠努力的结果。即使是身上的物品,如衣服、拉链、纽扣、表、靴子等,也都是设计家、制造者、工程师、五金或皮革业员工等人构思的成品。就本书而言,也曾一度是我的一个意念。另外,印刷本书用的纸张、油墨等,也都曾是人类的构想。

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产生新构想,以解决各种问题,并提供新答案。或许将来会出现一种新的瓶盖,以取代目前使用的开瓶器;食物只要经过电子处理即可食用,而把冰箱淘汰掉。总之,今天的创意就是明天的事业。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创造力,只等把它解放出来的一天。

最能了解创意重要性的,要算是那些以创意为商品的大企业了。这些公司的研究人员整天专注于构思,他们深切了解,创意是产生新产品、发掘新市场的原动力。

我们不妨以三M为例。三M以无尘研磨用砂纸起家,后来因发展出耐水性砂纸而震惊了产业界。1930年,三M在不断创新下,发明了苏格兰胶带,为今日的必需品之一。由于他们不断地创新,今天的三M公司拥有30家大工厂,生产2.5万种产品。这些创意即非从天而降,也非从池底钻出,而是人脑构思的结晶。

每一个大企业的情形都是如此。一个产品通常要经过不断地测试,没有问题后,才能形成市场。这些问题都有赖专人去挖掘,并研究解决的办法。很多实际可行而又出色的构思大都出自这些人的头脑,他们能获得高薪是必然的。

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要肯动脑筋,不论在公司、事业,或个人的生涯中,都会产生一些创新构思,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力和机敏性。

很多人自认没有富有创意的构思,持有这种想法,实质是在摧残自己的生命。这种人即使偶尔产生好的创意,也会因为阻碍而放弃,使它胎死腹中。

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灵感呢?其主要原因是直线式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他们的创造力与灵感!

直线式思考阻碍思考空间

过去我们所受的教育,都使我们习惯于“直线式的思考”。直线,或许可以说是以ABCDE的顺序依次并列排下的逻辑。而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能迅速查知其联系,推出其顺序的人就是聪明的人。

请看一看我们长久以来使用的笔记簿,上面都有一些直直的线条。

我们顺着这些线条来书写一些东西。

而所谓顺着线条,意味着我们循着直线书写,沿着线条进行思考。其结果是,我们人类创出了所谓的“线条文化”。

所谓的“线条文化”,就是重视直线思考的文化。

直线思考,也就意味着“线条式的思考”。

我们长久以来惯用的线条思考方式,在不知不觉间束缚了我们。

我们头脑的构造,本来并不是直线型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身,也不是直线的。我们眼中所见的世界,甚至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称得上是直线的。

没有人规定我们看一件东西或观察一件事物,要先从哪儿看,再看哪里,最后在哪儿终结。我们经常是从自己想看的部分、自己有兴趣的部分看起,或是以一种在瞬间掌握整体的方式,来动用我们的视觉。

人的大脑,最善于进行非直线的“视觉观察”。由于我们的努力,花费极长的教育时间,来教导这种适于进行非直线式思考的大脑,去进行直线式的思考与观察,因此在思考过程中经常有阻碍产生,甚至有许多人始终无法适应,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们却始终认为那种思考无法直线化的人,是不合乎时代潮流的被淘汰者。这是怎样的一种错误!

直线式思考是与创造性的思考最无缘的。因为直线会束缚我们天马行空的灵感,使我们的思考受拘泥、被定型、局限。对一件事情我们应该有各个角度的不同看法。然而因为固有的知识,我们将自己的观察角度局限在一点上,而失去了许多其他的看法与观点。

只知道一些事情,反而使我们看不清事物的实体,不要说思考,如果去发现新的观点与角度的话,则知道得越多,反而越受拘束。

创造跳出直线式思考范畴的秘诀在于视觉式的思考。

我们只要把直线的思考方式,改换成人类一向最擅长的“视觉思考”、“空间思考”即可。

要发现任何事物,首先必须“观察”。经由全面性的观察,可使事物逐渐清晰、明朗。但此时观察所用的工具,必须要以非直线化的工具为前提。

道菲兄弟的突发奇想

对于习惯“直线思考”的人来说,电影院就是看电影的地方,只能是一种用途、一种样式,在他们的印象中,电影院里无非是银幕,一排排的坐椅,几扇观众出入的门……除此之外,不会再有别的什么大变化。而美国的道菲兄弟却创造了电影院的另一种格局。

吉姆和约翰都预感到人们将不满意一成不变的电影院的老格局,打破这种格局将会受到最有好奇心的美国人的欢迎。道菲兄弟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个购物中心租了一块场地,投资10万美元,在那里建成一个餐厅电影院,让电影院的观众如同上酒吧的顾客一样,坐在舒服的坐椅上一边吃着三明治,喝着啤酒,同时还能悠然自得地观看电影。

不久,餐厅电影院开张,这种别出心裁的新鲜事物一出现,立刻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迎合了年轻人的胃口。这里没有传统的一排排的固定座椅,而是较为宽松地放置着桌椅。穿着燕尾服的服务员彬彬有礼地为观众送上三明治、意大利脆饼、啤酒等各种饮料。店堂里布置得非常雅观,在放映的时候,人们常会感到是在家里与亲朋好友聚会,吃着点心,看着电视节目的那种气氛和感觉。

到这里来看电影只需付2美元的门票,在当时的美国,一般电影院的门票是5美元。道菲兄弟并不会因此而亏本,他们的赚头来自食物和饮料,有趣的是:许多观众或顾客并不在意这里将要放什么影片,他们真正喜欢的是这儿“家庭影院”的气氛,很多人是冲着这儿的饮料和食物来的。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看着电影似乎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双重享受会给人们带来许多乐趣。

道菲兄弟的餐厅电影院开张以后,很快就容纳不下纷至沓来的观众和顾客。第二家、第三家开张以后,还是满足不了更多顾客的需求。于是,道菲兄弟在全美国开了21家餐厅电影院。白天,这里不放映电影,兄弟俩将电影院出租,供人们举行会议和其他活动。这样影院的利用率就更高了。他们还在20多家餐厅电影院里安装了卫星接收器和屋顶天线,以便接收闭路电视,进行电视会议等。这种新型的电影院给电影业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

迂回式的思考

道菲兄弟就是一个发挥出创造力的最好例子,他们跨越了直线式思考的阻碍,从而为自己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有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狗和鸡放在两侧用墙围住的地方,在它们面前隔上一层铁丝网,网外放上食物。这时候狗和鸡会怎么办呢?

看!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鸡笔直地向食物方向冲去。可是它被铁丝网挡住了,到达不了食物跟前,急得鸡在网前左右乱撞,仍得不到食物。近在眼前,唾手可得,却可望而不可即。

再看看狗吧!它对食物、铁丝网以及周围的墙环视了一会儿,马上向后转,绕过右侧的墙,跑到了铁丝网的对面,食物到口了。

这虽是个动物试验,但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它和我们考虑设想时的情景很相似。有的人可能是由于正面的进攻或常识方面的原因,总是固执地采用直线式的思考方式,结果总是要碰壁,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问题。而另一种人是迂回式地思考问题,巧妙地绕过障碍,从意想不到的角度着手,使之迎刃而解。

人们说,未来的能源是采用核反应的方式,用氢的聚变装置而获取的。为此,必须使氢原子和氢原子激烈地撞击。可是氢原子是气体状的,要将它装置到一个密封的容器内,并给予强大的压力才能互相撞击。

这是一项难度相当大的技术课题,各国都组织了攻关小组。有的为之奋斗了10年、20年,但进展总是不顺利,太费事了,而且成本高。

想不到美国一家小公司稍稍绕个弯就成功地攻下了这道难关。他们没有被氢原子须密封在容器内的所谓正统的方法所束缚,而是利用激光,轻而易举地使氢原子之间发生撞击。

比如过河没有桥,怎么办?不会迂回思考的人,只能想出“游泳”、“乘船”、“用木排”等从水面上过河的办法。而要到达对岸,既能从水中走,也可在天上飞;既有到达上游去的路,也有其他到达彼岸的路。

对人生来说,需要我们在一条道上冲刺前进,但是在创造性设想的领域,更需要轻松地迂回式地思考。

千万注意不要像鸡那样去“思考”。

问题意识是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契机

思考是一种先对不明白的事产生疑问或迷惑,而后以询问的心态来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我们称不断重复这种问与答,而逐渐接近目的或目标的方式为“思考”。

有人说:“好的问题,引出一半的答案。”善于思考的人,一定也善于发问。问什么,如何问,也就是所谓发问的巧妙与否,会使结果截然不同。换言之,能针对一个问题,产生许多确切的疑问的人,就是善于思考的人。

我们也可以说,所谓“学问”,就是“学发问”。事实上,学问就是一种“问的体系”,而将此“问”加以结构化的东西,就是“理论”。因此我们明白,一个好的理论,必须是能促进思考的。如果不能刺激思考,促进思考,那么这种理论,也只不过是一种单纯的知识。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发问呢?当然,只要使用疑问词就可以了。我们是因有疑而问的。换言之,问题是因我们觉得一些事或一些地方很奇怪而产生的。而疑问词的代表,就是我们所谓的5W1H。

5W1H,就是指什么(What),为何(Why),是谁(Who),何时(When),何处(Where)的5个W,及如何(How)的1个H。

这是谁都知道,但却很少人去深思、去运用的一些极为普通的单词。

但请注意,只要你能彻底了解5W,你对事物的看法将会变得出乎你意料的透彻。将这些单词结构化、体系化,一个未曾想见的世界将会出现,我们将之称为“5W创意体系”。

How(如何)基本上是一个询问状况的字眼。而这种状况,则是由5W所做出的。换言之,所谓How,就是针对5W产生,或说创出了怎样的关系的状况所发的疑问。或者说,How的意思就是试问该如何使这5个W产生连贯比较好。

只要知道将此5W加以组合的话,就会看清某件事的真面目。你一定会逐渐认为这些极为平凡的字眼,实在是一些具有“魔法”的字眼。

打破直线式思考之后的发现

如果我们只将5W依次排出,那么它只是一些单纯的疑问词的并列,将之直线化的话,最多只不过能产生一些问句。譬如:何时谁在哪里做什么,为什么做这类简单的句子。即使我们将前后次序互换一下,也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或产生一些突破。

可是一旦我们“离开直线式的思考”,结果又会如何呢?当我们将5W如下图排列的时候,这5个W,将不再是单纯的疑问词。尝试看看你能从这样的排列中发现什么?你所看到的仍然只是一些疑问词的排列吗?

为何横轴由Where→Who→When,也就是“空间——人——时间”所组成。我们可以从这样的一种排列中发现,不管我们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或是否出于人本身的意志,我们人就是生存在一种时间与空间之中。换言之,我们可以发现生存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时代,并在某一个空间、某一个区域中活动的一个客体的人的存在形态。

纵轴是由What→Who→Why所构成的。这是一种试问,问生存在时间与空间中的你,要在这其中做些什么,为什么要做,又为什么想这样做。

这探明了意志及愿望等,这是你所拥有的主体性。

然后我们发现,以这种5W所创出的疑问词的“结构”,在横轴上表示出客观的你,而在纵轴上表现出主体的你,其整体则呈现出我们的人生。

我们也因此明白,我们就是生存在这种“疑问”的结构之中。而所谓的生存,就是不断地回答这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