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风水学(历代经典文丛)
2994900000015

第15章 风水常识解读(8)

处于“金城环抱”中的阆中古城,现址是唐宋时格局,正与风水理论在此时期臻于成熟相合拍。汉时城址,按旧志载,在城西北,为江水所啮,所以东移南迁。至唐宋卜决现址,始为稳定。从水文地理河曲演变理论分析,风水中的科学成分显而易见,也实应为现代防洪所借鉴。

水在风水中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跟龙的关系密切。水是龙的血脉,水大,龙来长。水小,龙来短。水来处是发龙,两水相汇,水尽处龙亦尽。

第二,它是构成风水景观的基础。水曲则财禄聚,水直则贫贱天亡。前水不宜直射,后水不宜直流,全以屈曲为贵。

第三,平洋地区水又代表龙脉。行到平洋莫问龙,只看水绕是真龙。

第四,水与气有密切关系,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生气聚。众水停注之地,为沼为涉,为池为湖,乃真龙想息之所。气为水母,水为气子,子母相随,环聚斯美(《相宅全书》)。

水是自然界—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其对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人类更是须臾离不开它。但选址不当或使用不善,它也可促成无情的洪水吞噬庄稼和房屋,或者引起污染,破坏生态系统。所以建筑的选址中如何处理水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

四、风水中择水的具体应用

风水中,择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所以“寻龙择地须仔细,先须观水势”,“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水受到了风水家的《水龙经》吉水格局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水是山的血脉,凡寻龙至山环水聚,两水交汇之处,水交则龙止。由于水流的弯曲缓急千变万化,风水家也将水比作龙,称为“水龙”,堪舆书《水龙经》是专门讲水系形势与择地之关系的,其汇总了上百种关于阴宅和阳宅的吉凶水局,以供人参考。在无山脉可依的平原地区,风水家择地便是以水代山,“行到平原莫问纵(山脉),看水绕是真龙。”《水龙经》便专门讨论了水龙寻脉的要旨和法则。

“然水有大小,有远近,有浅深,不可贸然见水便为吉。当审其形势,察其性情,别其吉凶,以作取舍水之标准。”风水家取舍水的标准,主要是以水的源流和形态为依据的,“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认为来水要屈曲,横向水流要有环抱之势,流去之水要盘桓欲留,汇聚之水要清净悠扬者为吉;而水有直冲斜撇,峻急激湍,反跳倾泻之势者为不吉。

《水龙经》凶水格局风水理论中对水的认识除了考虑了灌溉、渔盐、饮用、去恶、舟楫、设险之利处,还很注重对水患的认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水的刚柔两面性,水淹、冲刷、浸蚀等水害使人进入泉州的三道水口们总结出了许多合理选址和建筑防御水急等措施。较典型的例子是在河流的弯曲成弓形的内侧之处,其基地为水流三面环绕。这种形势称为“金城环抱”,按五行,金象圆,五金生水;水亦为险阻,环抱之水故有“金城”、“水城”之称。风水学中又称其为“冠带水”、“眠弓水”,是风水水形中的大吉形势,所从皇家如故宫中的金水河,颐和圆万寿山前的冠带泊岸,到民宅前的半月形风水池和众多泊位住宅均由此衍出。

这种水局之所以被认为是吉利的除了近水之利外,主要在于其基地的安全、不断扩展和环顾有情。由现代水文地理学可知,河流在地形岩性的限定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形成了弯曲婉转的状态,弯曲之处便有了许多河曲天门地户示意图之处,由于水力惯性的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曲的凹岸,使其不断淘蚀坍岸,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既无洪涝之灾又可扩展基地,发展住宅。同时,冠带状的水流曲曲如活,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而反弓水被认为会“退散田园守困穷”,十分不吉利。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大多是符合科学道理,故可多为今日选址所借用、如可选择河流凸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泽之处建房等等。

除此之外,对水源水质也要详加注意。就水源来说,不外有三种,其一是井水,井址的选择应考虑到水量、水质、防止污染等因素。尽可能设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方便取水处。要求井位地势干燥,不易积水,周围20~30水口处建筑布局米内无渗水厕所、粪坑、畜圈、垃圾堆场和工业废水等污染源。其二为泉水,常见于山坡和山脚下,水质良好和水量充沛的泉水不仅是适宜的水源,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所以住宅周围有山泉者,当为吉利之住宅。风水书也说:“有山泉融注于宅前者,凡味甘色莹气香,四时不涸不溢,夏凉冬暖者为嘉泉,主富贵长寿。”其三为地面水,如江河湖泊和蓄存雨水等,此类水污染情况较井水和泉水严重,所以水的饮用取水点尽量选在聚落点河流的上游,排污点设在下游。如有条件饮用的水最好在岸边设砂滤井,净化水质提高水的清洁卫生程度。

就水质方面来说,以观察品尝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时,当掌握水应清沏、透明、无色、无臭、无异味、味甘等。有条件的应当作化学生物试验,检查水的软硬度、矿物含量和细菌含量等。看来,对水环境的考虑不外注意水势、水源、水质三方面而已。

风水中还有一个常见的因素谓水口、城市与村镇一样,一般都有水口,只因距城市距离较远,常被人忽视。例如泉州市就有三大水口,以三塔层层引入,形成了城市的极为丰富的外部空间形态。其第一水口为溜江石塔,第二水口为石湖之塔,第三水口为姑嫂塔,又叫“关锁塔”。这三座塔构成了泉州市的门户。

城市水口的位置与环境要求与乡村大同小异,如泉州第一水口处的溜江石塔就与两侧的凌霄、宝盖二山成鼎足之势。而福建明溪县城东面的水口,右岸为象山,左岸为狮山,两山对峙,被形家称为狮象交牙,足见其为风水宝地。

水口在村落中有极重要的意义,它象征财源、前程等,往往引起村民的极大注意。水口一般分为天门和地户,它要求天门开而地户闭,这样才能聚气,从而使财源滚滚、家丁兴旺。最典型的例子是安徽绩溪县冯村的天门地户之设,显得十分规整。

山水塔亭景观水口的位置以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多选在山脉的转折或两山夹峙清流左环右绕之处。我国河流多源自西北流向东南,故水口多在东或东南方,即所谓“巽位”吉方。水口距村落的距离一般在一里至六七十里之间,它根据地气的大小而定。

水口处一般建造一些建筑物,常见的是桥台楼塔等物,并辅以树亭堤塘,以增加锁钥的气势,彻底扼住关口。而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地方则建以文昌阁、奎星楼、文昌塔、祠堂等物。《仕里明经胡氏宗谱》有这样记载:“……水口两山对峙,润水匝村境,……筑堤数十步,栽植卉木,屈曲束水如之字以去,堤起处出入孔道两旁为石板桥度人行,一亭居中翼然,……有阁高倍之……榜其楣曰:文昌阁。”

而徽州西递水曰有文昌阁、魁星楼、风水塔、观音庙等建筑,足见水口的重要性。

平原地区的水口常在去水中央立州或土墩,并在其上建阁或庙,同样能够达到保留风水的目的。如浙江乌青镇在分水墩上建阁,即所谓“今又于水墩之左建一杰阁则风水愈固,财源愈美。”像这样在分水墩上建阁者,江浙一带枚不胜举,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水口各阁庙风水术中寻水,不但要求水要环,要源远流长,要从生旺方来,并且还要求水要朝对山脉的来龙和至此止息不流。因此,关于“水口”的理论很重要。

所谓“水口”,就是一方众水的总出之处,也就是聚会之处。原来山的贵贱,格局大小,都和水口有关,比如祖龙开展,形成罗城样的格局,而罗城余气,又各自延伸回环成墓前的关阑。这种术名为砂的关阑,不管是缠护周密,或起捍门,相对特峙,还是或锦旗,或出禽曜,或如狮象蹲踞,都要有止水回护前面而留得生气的,才能身价倍增。如果在群山之中,又必须有交互水口的,生气才能聚。如果寻找帝王落葬的山陵佳地,还必定要有北辰尊星坐镇水口,高昂耸异,远远看去能够惊摄住人的,方才能够称为“上格”。“水口”又有正局和偏局的不同。正局水口砂势两面合抱收回,偏局水口砂势上面单卷,一面借辏。然而不管正局也好,偏局也好,那水口的砂势,又要以“跌断或星体”的为贵。以上这些,都是就总水口而说的。正水口也叫大水口。

如果大格局里不只一龙,不只一穴的,则必定每龙每穴之身,又各自有着自己的小水口。昔人有云:“大水之中寻小水。”就是指由大小口中派生出来的小水口。因为水口和砂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对于两者的巧妙结合,又有“专结”的说法。这种专结,就是说,不管小水口还是中洋、外洋,周围最好都要有一重重的砂势收结,这样水澄砂环,以水口作为扼住咽喉的门户,墓地的风水自然就趋吉了。用一句古话来说,就是:“关门若有千重锁,必有王侯居此间。”

然而,以上这些风水术中的问水之法,都是就总体要求而说的。其实在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千差万别,千姿万态,因此,有关干水、支水、顺水、曲水、缠水、界水、湖荡水等自然水法,以及所谓的“五星”分类和异形之法等等,也就引起风水家们的重视,并从而引申演变出种种说法来。

自然水法的范围包罗极广,这里仅就干水、支水、顺水、曲水等等,作一扼要的探讨。

干水。所谓“干水”,就是大江大河的主干之水,就好比树木一样,粗大的树身是干,分散的树枝是支。自然界的干水,就风水的看法来说,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干水成垣,另一种是干水散气。前者可用而后者不可用。

干水成垣。垣就是墙,风水术家认为,迢递而来的江河之水,也只有形成了环形的“墙”,才能围住地中生气而为葬者所用。在平原中看取墓地,水也是龙。如果水流一泻而去,不见回头环绕之处,那末流过之处即使偶然有着一些屈曲的处所,也决不可能结成生气凝聚的吉穴。原来地中生气,直至环绕回顾之处,才是龙脉止聚的地方,这就是古葬书中所说的“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界水所以止来龙”了。如果水流迢递而来,十里二十里处还不见水流回环成墙,那就说明以往的屈曲之处,就是行龙之处。古诗有云:

龙落平洋如展席,一片茫茫难捉摸。

平洋只以水为龙,水缠便是龙身泊。

因此,在地势平坦之处寻找龙穴,必定要在水城大缠大回之处去作仔细的探求,有些许小的屈折回头,只是真龙来气结咽的地方,是形不成生气凝聚的结穴的。

干水散气。干水汪洋恣肆,斜行而来,中间看去虽有屈曲,然而却又形不成环抱之势,这时其间如果没有支水回环以作内气,那就结不成生气凝聚之穴了。由于这种干水未能回环成垣,聚得生气,所以人们便称它“干水散气”。

支水。支水是干水的分支,就好比树的枝一样。支水有种种情况,如果直流而去,不能交界回抱的,就结不成穴。交界的支水,有各种各样的状态。

几种交界的支水,不是前后重重交锁,就是左右重重交锁,几分几合,说明束气结咽,龙脉到头,加之看去圆净端严,形势秀逸,这时如果再见局内龙虎前后左右,护卫周密,就可在此立穴了。

曲水。水流曲曲回环,形成墙垣,往往有所结穴。其中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曲水单缠”。这种单缠,就是曲水一支,回环缠绕,形成种种不同形式的墙垣。这是曲水单缠中较为有名的。据说葬得这种吉地吉穴,家属爵尊福厚,富贵悠久,美不可言。

另一种是“曲水朝堂”。曲水不只一枝,或三曲五曲,回收周匝,各各包裹朝护着墓前生气凝聚的明堂。曲水朝留有多种形式,除了“风摆柳条”稍逊一筹外,绝大多数都能钟秀聚神。

顺水。水流顺势而来,只要不径直流去,到止息处有所回抱的,也能结穴而聚生气。刘基《堪舆漫兴》说:

顺水之龙穴要低,有砂交锁始堪为。

面前若见滔滔去,纵是龙真罹祸危。

能够结穴的顺水,有曲勾和界抱两种形式。

有关风水穴的原则

一、穴位的概念

穴位的概念起源甚早,首先来自地理。宋代地理名家赖文俊在其所著《披肝露胆经》中指出:“夫地理之术起自上古,其时惟有龙峡穴耳。后人增入砂水,以便断验祸福,究其至理。全以生气为主,龙穴为本,砂水为末。”由这段论述可知:地理上的龙脉与穴位概念至少在西周以前(上古)就有了,而经络学说的起源要晚于古代地学上的龙脉、穴位观念的提出。由此可知,人体的经络、穴位概念是从地学上来的。

根据《黄帝·灵枢经》和杨继洲《针灸大成》上的穴位名称,亦可看出经络穴位名称多与山川丘陵河谷等地学上的名词有关。其中有海(照海、小海等),河(四渎),溪(太溪,后溪等),沟(支沟),地(地仓),井(天井),泉(涌泉、阴陵泉、阳陵泉等),池(阳池、曲池等),泽(尺泽、少泽),渊(太渊),渚(中渚),山(承山、昆仑),丘(商丘、丘墟等),陵(大陵、下陵等),谷(合谷、然谷等)等等地理和地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