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风水学(历代经典文丛)
2994900000033

第33章 风水建筑文化概论(13)

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不仅是双重性的螺旋形交叉起伏而进展,而且是各有其存在发展的极限、界限或转折点。到达这个限度就出现和原来存在发展的方向、目的、功用和预期结果等相反的过程。存在着高者之下,前进者迟退,向心者离心,欲益者反损之,本有利者反生弊,爱之反以害之,壮健者反衰老,反之亦然的等等过犹不及的情况。这个情况有些对事物个体单位先发生,再影响别的事物;有些对其他有关的事物先发生,再影响个体单位。其间程度、幅度、次位、种类或许千差万别,而反的规律则一致。就全体而言,是渐进,就个体而言,是突然,老子天道好还,曲则全。易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的复卦象,用意即在此。用阴阳概念来象征就是阴阳互为界限,制衡所以生生不已,儒道常用生命现象作见证。一个人生长到某种程度,即不再生长,反而衰老,就是例子。乐极生悲。失败有时为成功之母,科学领域中有没有这样的发现呢?一个数的负数就是反数。反数相当于把这数沿一圆周线顺时针旋转一百八十度。数学关系只能表明单一的静态现象,很难反映多层次多幅度的价值观念。如果用阴阳来表示,哪能包含不同等级或者多幅度的数值,如邵雍所提示的少阳、太江苏武进春秋时代淹城遗址平面图阳、少阴、太阴等范畴。从整体分析,少阴之反数为少阳、太阴之反数为太阳,反之亦然。宇宙间万事万物单位不一,所以临界状态亦不一。科学界发现大至天体的运行,伸张与收缩互为进退有周而复始之象;小至粒子发现,两质子距离在1厘米时,因为都带同电荷相斥,愈近相斥愈甚。但距离到10-12厘米时,两者不相斥反而相引。至10-13厘米相引更强。粒子学叫强力与弱力两者相反。关键在距离和各种力场的交互作用。那么10-12厘米,能不能说是转折点呢?细胞分裂为细胞生长的过程,一个有生物到其形体已成,或大量生成时,合成生长过程中的第一个酶就结合细胞起作用暂时抑制合成程序而停止发展。这个酶又通过结构基因的改变——即新生物而保存其功能到必要时再发生作用。例如三羧酸循环。新陈代谢为维持生命的基本之一,不外同化或组成作用和异化或分解作用两范畴。这两者是相反的,但其主要功能为互相制衡,协调合作以实现转化维生过程,吸取对人生有用的营养,排出对人身无用的废物,不使失协调生病,或丧生。这个过程不是有营养就没有废物,废物便全有害。所以说是阴阳制衡比矛盾斗争(有你无我)要科学化些。人类的社会活动时跟着这个途径。任何体系、任何制度竟是利弊兼有,是双重性的。开始或许利多弊少,实用日久,积弊丛生,利少弊多,终致与原始相反。在经济活动中,自由竞争的终极成为独占,独占的终极或许为社会化的竞争。因为自由竞争的最有效方式为物美价廉,人人争先使用,别的不能与之比赛。真能做到物美价廉者,自然的成为独占。独占以后如果没有用别的方式把这个独占所集中的财富分散给消费大众,使之有购买力再买用,那生产过剩,经济恐慌随之发生,自《三礼图》中的王城图由竞争体系就得崩溃。如果以政治力量去社会化集中经营就成换形独占,过度计划便生产停滞,消费者无产品使用,而民怨沸腾,社会不安。所以消费者和生产者互为界限,没有一个事物不有其极限的。

在中国古代的民居中,四合院的四方形,使主厅居中。城市,特别是国都城市的选址规划、布局中,以王城、皇宫居中都是这一“致中和”思想的体现。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王城的规划制度,《考工记·匠人》说:

中都城原设计复原图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走,……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

在这个规划布局中,王城为边长九里的正方形,每面开三个城门,城内有南北和东西道路各九条,路宽九轨(轨宽8尺)。城墙周长为三十六里,面积达到八十一平方里。王朝宫寝居于王城的正中,其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置社稷坛。朝廷于前,市井位后,朝和市的规模各占地方百步。朝廷路门里面有九室,供九嫔居住;路门外面有九室,供九卿处理政务。这样以周人尚中思想为基础而又吸收了稷下学派之类的阴阳五行:

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心有四佐,不和曰废;地有五行,不通曰恶;天有四时,不时曰凶。(武顺)三极:(1)天有九列,别时阴阳;(2)地有九州,别处五行:(3)人有四位,佐官维明。(《成开》)天地人并举,或以人与天地参的思想,是周人的传统思想。

古人把视觉的中心与观念上的中心结合在一起,加强了尚中的涵义,认为位中就意味着公正,中正不倚。

古代明堂中,帝王随季节和方位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换行政、居住的时间和场所,这便是《易传》“时中”的反映。然而,这样经常变换行政中心毕竟是不切合实际的,而帝王在方位上只有居东南西北之中才能“中立不倚”;而中立不倚才能动静不失其时,以不变应万变,达到悠久无疆的境界。所以古代“王者必居土中”的观念和实践都是十分强烈的。天子居中心至尊之位,意喻着其替天行道,权威的至高无上和行事光明正大、无过不及。这除了深受《易传》“时中”,儒家的中庸之道和道家阴阳平和思想的影响外,天子居中还在于方便于国家的治理。

《吕氏春秋·慎势》说: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天下之地,方千里以为国,所以极治任也。

这里“国”指千里京畿。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代称王的人,选择天下的正中来建立京畿,选择京畿的正中来建立宫廷;选择宫廷的正中来建立祖庙。从安徽凤阳明中都城的原设计和修改后平面图中,可以明显地体现这种正中思想。

阴阳、五行、八卦、黄道十二宫

据尹弘基研究(何海燕译)认为:阴阳五行观的起源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果五行观与阴阳观的起源确实不同,那么我们仍然不清楚阴阳观何时采纳了五行观。

如果五行观是后来被纳入阴阳理论的,那么,由于五行轮回概念的融入,五行观必定为阴阳理论增加了深刻的涵义。

从理论上讲,阴阳观若是一门分支众多的理论体系的基石或主干,那么五行观就是它的上层建筑或分枝。从认识论上讲,五行观比阴阳二元论的观察认识事物方式更具体更详细。

因此,我认为五行观对风水和其它宇宙理论更重要。《书经》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其《洪范篇》曾这样描述五行:

“……五行:一曰水,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润下,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碱,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指出,从以上描述可知,不应把五行看作是静态的,而应视为动态的互相作用的力量。

按照阴阳五行理论,这五种互相作用的力量(或元素)根据他们在五行环中运行方式的差异,不是相生,就是相克。五行的循环有五行相生及五行相克两种原则(捧序):

1.五行相生原则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这种次序或序列是怎样被公式化的?为什么该次序表示五行间相生关系?目前对以上问题还无法作出明确回答。但不管怎样,我们发现该原则自有其存在的合理基础:水(或呈流体状的营养物质)能滋养树木,木是取火的燃料,火的余烬是灰或土,金贝则埋藏于地下。至于“金生水”,则很难作出合理的解释。

2.五行相克原则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该序列的来龙去脉也不十分明了。但不难发现其内在的合理成分。因金(一柄斧头)能伐树,植物的种子(木)破土发芽,土能淤塞水井或改变水道,水能灭火,火能熔金。五行的排序对一个地区内各风水要素间的协调组成非常重要。

木、火、土、金、水五气各具有与其相联系的固定特性。

(1)木气

木气代表四季之春天,天干之甲乙,五方之东方,五色之青色。木气属阳,是人生少年、出生、生长和统一的象征。

(2)火气

火气代表四季之夏天,天干之丙丁,五方之南方,五色之红色。火气属阳,是人生青年、争斗、分散、成长、兴旺的象征。

(3)土气

土气不代表季节,代表天干之戊己,五方之中,五色之黄色。土气不属于阴或阳,是一种“绝对中立的力量”,是人生成熟(青年和中年中间过渡段)期,中性、圆滑、中庸及丰满的象征。

(4)金气

金气代表四季之秋天,天干之庚辛,五方之西方,五色之白色。金气属阴,是果实、收获、坚硬、锋利或隔绝及人生中年的象征。

(5)水气

水气代表四季之冬天,天干之壬癸,五方之北方,五色之黑色。水气属阴,是人生老年、凝固、智能、聪明和种子(果实)的象征。

以上简单描述了五行的一些重要特性。既然万事万物都可以归属于五行之中,那么金、木、水、火、土每种物质都会有无数多种属性被合成。

因为五行是进行风水特征(包括方向和地形的调查)分析的理论基础,所以现在来深入考察一下五行与风水所采用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1)五行配五向

在风水中,土代表“中”,这一点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分析风水方向时,可将其忽略不计。由五行所代表的主要方向如下:

北为水,南为火,东为木,西为金。

(2)按《易经》八卦,可将东、西、膏、北四一分为八方。据《易经》,八方有两种排列方式,即先天方位和后天方位。按先天方位,八卦的特征和方向如下所述:

坤:象地,北方乾:象天,南方

震:象雷,东北方巽:象风,西南方

离:象火,东方坎:象水。西方

兑:象泽,东南方艮:象山,西北方

后天方位和先天方位的,八卦名称完全相同,只不过每卦代表的方向略有不同。

后天方位和先天方位八卦名称方位名称方位先天方位后天方位坤北西南震东北东离东南兑东南西乾南西北巽西南东南坎西北艮西北东北目前尚不知晓为何及何时先天方位为后天方位所取代。但不管怎样,风水多遵循后天方位系统,其对阳宅风水来说尤其重要。先天方位和后天方位的关系如下:

外圈——后天方位

内圈——先天方位

(3)按黄道十二宫,四向还可划分为十二个方向。这些符号叫十二支或地支。JosephNeecdham将其古代用途简述如下:

“…在远古时代,人们用十二支表示一个太阳年的十二个太阴月。当然它还可派作别的用场,特别是可用其表示地平经度方位点(罗经点),以及一恒星日内十二个时辰的名称。某些人认为十二宫周期来源于配合每个太阴月的仪式。”

董仲舒五行示意图这十二个动物符号在东亚特别重要,它们为中国原始的纪年、日方法即六十花甲干支纪年体系提供了名称。十二支与十干轮流相配组成六十花甲。十干又叫天干,正如所说,可能原为—旬之内每天的名称,中国把每月分成上、中、下三旬,—旬为十天.在东亚,这十二个动物符号仍在继续使用,可用来表示方向、时辰及年代。十二支配十二向如下:

子(鼠):北午(马):南

丑(牛):北北东3/4东未(羊):南南西3/4西寅(虎):东北东3/4北申(猴):西南西3/4西卵(兔):东酉(鸡):西辰(龙):东南东3/4南戌(狗):西北西3/4北巳(蛇):南南东3/4东亥(猪):北北西3/4西五行:水、火、木、金、土,乃是五种能为人利用的物质。战国时代,出现了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至《吕氏春秋》才将五行说组织成系统的思想体系。又经过西汉董仲舒的改造,五行学说才最后完善,成为一种理想的世界模式。他把五行与四方、四季配合,土居中央兼四时,木居东为春,火居南为夏,金居西为秋,水居北为冬。

五行随时随地而不同,故代表时间的干支和季节所含五行也不同,代表方位的东、西、南、北、中的五行也不同。五行与干支、方位、四季相配合如下表所示。

五行与干支、方位、四季配合表

五行天干地支天干地支方位季节木甲乙寅卯辰东春火丙丁巳午未南夏金庚辛申酉戌西秋水壬癸亥子丑北冬土戊己辰戌丑未中四季把这些内容都纳入罗盘中,成为推断吉凶的因素。在表中,天干的五行有区别,如甲木代表阳性,指森林大树,乙木代表阴性,指小树花草。同样,丙火是太阳,丁火是灯火;戊土是大地,己土是田园;庚金是斧钺,辛金是首饰;壬水是大海,癸水是雨露。地支的五行也有区别,如寅指初生木,卯是极盛木,辰是渐衰木。同样,已是初生火,午是极盛火,未是渐衰火。申是初生金,酉是极盛金,戌是渐衰金。亥是初生水,子是极盛水,丑是渐衰水。而辰、戌、丑、未虽然同属土,又有四库的说法。如丑为金库,生亥子而克寅卯;辰为水库,生寅卯而克巳午;未为木库,生已午而受金克;戌为火库,克申金而受水制(《三命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