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风水学(历代经典文丛)
2994900000038

第38章 风水建筑文化概论(18)

四、风水观念和地方文脉原理

(一)地方文脉对人心理生理和智慧的影响

地方文脉是研究西方近现代建筑学、规划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本土出现的天、地、人之间关系的学问。它有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观念、术语、规律、原理相适应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它侧重城镇、乡村聚落、民居宅院的规划、选址布局。从中华古代大量的历史名村、历史名城、各种有风格的历史名宅、寺庙观亭等古代人居环境案例中,都反映出来地方文脉原理的应用。这套思想注重大地人之间的相互感应与联系。将人置身于大自然中,调节人和环境之间的“气”,使之达到一种良好的理想状态。

在人们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要之后,在精力和时间有可能的情况下,到大自然、美妙奇特环境中去感受、去“得气”是人的本能需要之一。人和美好环境在情景、心景和意景的交流活动是人的一种生理性和社会性的需求。

到异乡去见识、感受世间万象不仅可以使旅游者在心理上、生理上得到放松,增加对人世间新兴领域的直接见识,而且也可以使旅游者从异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以提高人的品位。“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豪俊交游”,是人们生命成长中自我完善的必然之路。

这一点在中国尤其突出。假如孔子没有“周游列国”的活动,很难说孔子能够创立儒家学说;假如司马迁没有青年时代20多年的全国漫游,很难说他能写出巨著《史记》。北宋苏轼的弟弟苏辙,总结旅游活动和人才自我完善的关系时说:

“居家所与游者,不过乡党邻里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以登览以自广”。及远游后“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禀府库城池苑圃之富且大也,然后知乇下之巨丽,…可以尽和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宋)苏辙:上枢密太尉书·见《古文观止》,中华书局版。

到异乡去见识、感受,在奇山异水间,得到山川灵气的抚育,历来是人才成长、中老年身心健康、长寿、智慧积累等所不可缺少的。相反,画地为牢、足不出户、孤陋寡闻地生活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环境当中,必然使得身心贫乏、见识短浅。所以,古人又说:“胸中无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水,其人未必能文”。当人们有了可能,就需要到名山大川旅游,这是人生活的一种本能的需要。

到异乡去见识、感受能促进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思想文化的交流,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品质的提升。潜移默化之中,到异乡去得“气”,这是中国特色的风水文化。

当年朱熹住在武夷山,游冲虚观,他写诗记他得山水之气的经过说:

清晨扣高殴,缓步绕虚廊。斋心启其秘,香霭何飘扬。

出门恋仙境,仰首云峰苍。踌躇野水际,顿觉尘虑忘。

他在武夷山飘渺群山雾霭间,扣、绕、启、感、恋、仰首、踌躇,然后才达到心灵的顿悟、智慧升华。

在中国原创文化当中,最高的系统结构是一个生命活体。每一个旅游景区,都是一个有灵魂和个性的活体。它们都有像人脑思维系统,神经中枢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四肢运作系统等,是功能齐全的生命体,每日每时都不停地在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因此,每个活的生命体就会有他独立的灵魂个性。它的灵魂个性,是由旅游景区固有的文脉来确定的。成功的旅游规划总是结合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发展,山水灵气特色来决定旅游目的地个性。弘扬旅游目的地的优秀文化精神,传播旅游目的地景区世世代代积累所形成的旅游文化精神,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创造旅游景区的新文化内涵,塑造当代有个性的旅游景区形象,乃是建设富有特色的廿一世纪旅游景区的必由之路。

旅游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如何来塑造一方有影响力的景区形象。研究与再现这旅游景区的个性与灵魂,研究这旅游景区的独异特点是旅游规划的最为基础的、不可缺少的工作。

规划一个有独特地位、有个性气质与有自己风格的旅游景区,决不是搬弄一堆无文化内涵,克隆外国建筑设计形态的规划。相反,规划一个有独立性格的旅游景区,不仅要考虑当地的旅游经济收入,旅游经济问题,交通问题等,而必须综合考虑景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内涵,本地的山川地貌环境和经济发展动力,以及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最终提出合理的旅游目标。

因此,独特的景区在总体布局、文化历史纪念物设计、山水形态取象等方面,总是关注山川灵气所孕育的人文心性道德,使其与游客的心气相通、感应互动。景区的个性化提升,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游客与景区的感应互动,这是建筑史诗的三大灵魂主题。

风水设计中运用地方文脉原理是选择布建优美生活环境的一种艺术。地方文脉在建筑规划中的运用,使人们的感受在感情内涵上得到加强。建筑规划同诗歌、音乐和艺术一样,是有统一的主题,有着时空序列的节奏、和既立足现实又不断回忆过去并展望将来,使人们的感受伸向自然、伸向诗性,感悟宇宙、感悟人生。这就是风水设计、规划中诗歌、艺术的旋律与画面。人的生活不能脱离环境,环境的好坏具有不平衡性。选择与布建优美的旅游环境是地方文脉规划追求的目标。

研究地方文脉在设计、规划中的作用,目的是走中华民族自身的旅游发展之路。研究地方文脉的主要目标在于揭示地方山川形态地理环境与人群文化的内在联系,发掘景区的历史文化和山川灵气,从中发掘出地脉与人群文化交流根脉的优秀精神,从而为这一地区的发展确立明确的、远大的目标。

(二)什么是“地方文脉”

在地方文脉概念提出之前,旅游研究中已经有“地方性”、“地格”、“文化景视”、“文化根脉”等相近、相似概念的提出。陈传康、吴必虎、王兴中等又提出“规划方案必须能够为旅游者提供一种地方文化和意境流、一种地方上的“气”和“场”的体验。见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1989年,英国Iew提出:“人类行为研究发现,人们具有‘大地迷恋’(topopilia)和地方感(senseofplace),人们对异乡的新奇认知过程有迷恋的情怀,而文化可以促进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建立一些带有象征符号的地点,促使旅游者对吸引物的感情联系”。国家旅游局文件。

1993年唐华昌提出“旅游规划的主题追求,…以文化主题为组织线索来充分展示大地风采”。

1995年吴家骅提出:“一个优秀的规划设计者,往往能在规划设计中体现某种深密的精神,一种与自己的文化血脉相关的精神”。

1997年王兴中在《区域旅游开发思路框架》中也提“出奇的景区形象与文脉创意”概念王兴中:《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地理科学》,1997年第3期。。

吴必虎在《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说:“正如许多著名的西方规划师强调的那样,旅游规划、城市规划都必须体现地方性,规划方案必须能够为旅游者提出一种地方文化和意境流,一种地方上的‘气’或‘场’的体验”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这其中涵义里有一点“地方文脉”的意思。

据吴必虎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为代表,对旅游地形象(DestinationImage,简称DI)予以重视,强调文脉。陈传康教授的“文脉”概念是“将其理解为旅游点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第201-202页。。

上述这些对于“地方文脉”的表述,都仅提出了概念、提出了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地方文脉”呢?

地方的文脉是以地方作为一个生命活体,其内部有独特的个性,有生命活力,有作为内动力的地方精神。它是地方特有的山水、地方特有的动植物灵生界以及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精神,天、地、人三者结合。它是地方山水灵气和人文灵气的综合产生的地方精神,以及这种地方精神的可视性物质实体。

中国古语说:“宇宙间英奇瑰玮之气,不钟于人物,则钟于山水,而人物之生又藉山水为之苞孕焉。”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体:它有新陈代谢,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它有性格气质,有精神灵魂。地方文脉既包括了地方的可视性旅游观光、体验的实体,更包括了使这些实体综合而成的统一整体、使之有生气、有活力的精神灵魂,这就是地方文脉。地方文脉也就是地方文化生命的基因。我们研究地方文脉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这一生命的种子(在中国古代也称之为“阴、阳结合的太极”)。研究其基因特性,从而创造条件使这一生命的种子(太极)得到健康发展。

地方文脉是山川灵气、地理背景、自然环境与人文心理交相感应的文化沉积。它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气质、文化特征、特有的民风民俗,是与此相应的人居环境和地理风貌。

地方文脉是物化了的地方精神。或者说地方文脉是地方文化精神在地方物化形体上的反映。地方的文化精神是受当地的山川灵气所培育出来的。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物产生一方的精神文化”。

研究地方的山水文脉的主要目标是揭示地方山川形态地理环境与社区文化的内在联系,从中发掘出地脉与社区文化交流根脉的优秀精神,从而使这一建筑地区的发展有远大的明确目标和切实具体的可操作措施。这样,就可以使地方发展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系统,促使人们人为改善更有意义的人居环境。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五、地方文脉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中国的建筑文化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是走牺牲民族化、本土化、个性化为代价而达到“现代化”的道路,还是走坚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坚持本土的地方特色,同时又是现代化的道路?

调查研究地方的历史文化和山川灵气为特征的地方文脉,在旅游规划中意义重大。

在旅游规划中,找到并突出地方文脉,以地方文脉为主线,正确定位地方景区旅游主题,在主题思想的指引下,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景区景点的景观设计。

以及在文脉主题定位准确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功能分区、旅游资源整合、客源市场分析、接待场所布局、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促销、旅游管理系统和支撑体系的安排等都是旅游景区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旅游规划中研究地方文脉,就是要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人生大地之间,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周围的生活环境。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正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的基础。一切人为的景区景点的创造都必须尊重当地自然体内部的活力,否则就要承受其后果。如果毁坏景区过去辉煌的基本素质,毁坏了规划区内历史上的最佳景色,人为地做一些赝品,就会留下可悲的历史记录。如果在建筑规划中,在时代的运势里能顺应地方文脉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地方发展文脉的天性与优势,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效果。

地方文脉在应用中,用地方特有的地理环境、山水空间、历史活动序列、古老交通体系、花园大道、个性公园、主体广场、标志性建筑物写成一首地方发展的史诗,使规划景区的自然形态与历史文脉聚合产生一种逻辑性很强的内聚力。其结果使景区环境得到改善,最终激发调动地区的经济活力和社会发展活力。

文脉是中国科学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体现了东方文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