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国文化常识
2995800000004

第4章 地理名词汇编(2)

我国的最西端是帕米尔高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吉克斯坦的东南部、阿富汗东北部一带,是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等交汇而成的大山结,为中国习称的葱岭的一部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经此通往波斯(伊朗)等地。

我国东西跨经度60多度。当东海之滨的渔民迎着朝阳出海捕鱼的时候,帕米尔高原的牧民正在深夜中酣睡呢!

四大高原

指的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达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一系列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高原上有1000多个湖泊,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高原,其中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湖中的鸟岛驰名中外;纳木错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湖泊。高原上还有很多的盆地。

内蒙古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它地势坦荡,水草丰茂。

黄土高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发源地之一,海拔1000~2000米,地面覆盖50~80米的黄土层。黄土高原每年要流失黄土10亿多吨。

云贵高原是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地貌,有奇异的石林、孤峭的石峰、深邃的洞穴、忽隐忽现的地下河流。高原上北盘江打帮河上源的黄果树大瀑布,从57米高的陡崖上直泄犀牛潭,气势磅礴,是我国最大的瀑布群。

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的提法,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今天的五岳,指东岳泰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但历史上的五岳是有变迁的。汉武帝就以今安徽潜山县的天柱为南岳,今河北曲阳县的大茂山为北岳。在封建割据时期,还有一些地方政权在所属管辖区内另封五岳。如三国吴末帝孙皓封今江苏宜兴县的离里山为中岳,又封其南的荆南山为南岳等。五代闽帝王延钧封今福建宁德县的霍童山为东岳,永泰县的高盖山为西岳等。唐朝时南诏统治云南,则以境内点苍山为中岳、乌蒙山为东岳、无量山为南岳、玉龙山为北岳、高黎贡山为西岳。

东岳泰山

关于三山的说法有几种。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有三峰排列,南北相连,称为三山。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句。江苏省镇江市长江江滨和江中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夹江相峙,世称金口三山。还有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认为三山也就是三神山。古代传说的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为神仙所居,总称“三神山”,山上有长生药,宫殿都是用黄金白银建造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齐人徐芾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芾发童男女数千人人海求仙人。”

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山五岳,是泛指祖国的名山。

五湖四海

“五湖”的说法也很多。《水经注·沔水》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而唐司马贞认为“太湖、洮涌、彭蠡、青草、洞庭湖”称为“五湖”。五湖涉及的范围很广,近代一般以“洞庭”、“鄱阳”、“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

至于“四海”,汉代的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忽极远之地也。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说:“仇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也有人认为“九州”确被四海环绕。而《礼记·祭义》具体提到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但是没明确海域。宋代的洪迈《容斋随笔》中说:“四海一也”。他的划分法与今天的海域划分有相似的地方。

现在“五湖四海”泛指四方,即全国各地。

省级区名探源

北京市我国五大古都之一。最早叫蓟,西汉时叫广阳,后曾称幽州。辽时称为南京,后改为燕京。元代统一全国后,命名为大都。明代废大都,改称北平,明永乐时改北平为北京,并出现过顺天府、京师、京兆等名称。以后年代,曾先后出现过北平特别市和北平市的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改北平为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天津市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出现“天津卫”名称。因明代永乐帝朱棣在此出兵渡河南下,取得天下后,为了颂扬自己的“圣迹”,命名为“天津”,是“天子渡口”的意思。

河北省因在黄河以北,故称河北。唐代时,在当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设河北道,这是河北作为大政区名称的开始。清代称直隶省,1928年改名河北省。省境于《禹贡》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山西省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元代建都今北京市,称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初改置山西省,沿袭至今。省境内春秋时为晋国地,故简称晋。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原为蒙古高原的部族名,始见于唐代记载。晚清以后,始用内蒙古一词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的所有盟旗牧场,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地处辽河流域,自战国至明代,都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用“辽”字作为政区名。1928年取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之意,改名辽宁。简称辽。

吉林省清初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意即“沿”;“乌拉”是“大川”的意思,吉林乌拉就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简称吉林,为吉林将军驻地。清末光绪时(1907年)将吉林将军驻地建为吉林省。简称吉。

黑龙江省黑龙江名称最早见于《辽史》,因为江水色黑,蜿蜒如游龙,故名。清初(1683年)设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清末光绪时(1907年)建为黑龙江省。简称黑。

上海市上海最初兴起于上海浦岸上,聚落形成后即用浦名。称这个最早的市集为上海,以其“地居海之上洋”故名。宋代时上海已是一个相当兴盛的小镇,小镇名上海。鸦片战争后辟为5个通商口岸之一,1928年设市。简称沪。相传境内的吴淞江(苏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因而得名。上海西部地区是战国时代楚国春申君的封地,为此,又曾称“申”。

江苏省以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为名。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江苏之名始此。简称苏。

浙江省因钱塘江流盘回曲折得名。明初建为浙江省。简称浙。

安徽省以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为名。清顺治初改设安徽巡抚,安徽之名始此。安徽省简称皖。清代建省后因省会在安庆府,安庆府别称皖,故皖作为省的简称。

福建省唐代时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因取五州的首次二州而得名的。明代时建为福建省。福建古时为闽越族居地,因而简称闽。

江西省长江在芜湖、南京间向东北流,在隋唐以前,习惯称自此以下的长江以北、淮水以南的地区为江西。唐开元时将原江南道的西部分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始为政区名称。因有赣江纵贯全境,故简称赣。

山东省山东原先是地区名。秦汉时代指崤山以东为山东。唐时以太行山以东地区为山东。宋在开封以东地区设京东西路和京东东路。金代建都中都(今北京市),开封已不是京都,因改京东东、西路为山东东、西路,其中山东东路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及江苏淮北地区,山东开始作为政区名称。明初建为山东省。省境在春秋时为鲁国地,故简称鲁。

河南省河南在黄河以南而得名。在战国时是一个地区名。唐代时全国划分为十道,即以当时黄河以南、淮水以北地区为河南道,河南始为大政区名称。明初建为河南省。省境于《禹贡》为豫州之地,故简称豫。

湖北省因在洞庭湖以北而得名。宋代时以洞庭湖以北至于荆山,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自此得名。清代置湖北省。湖北因清代省会武昌是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简称鄂。

湖南省因在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唐代设湖南观察使,辖洞庭湖以南湘、资二水七州之地,始有湖南之名。宋代时以湖南地区设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清代置湖南省。湖南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广东省五代时称今广东、广西地区为广南。北宋初建为广南路,后又分为东、西两路,后简称广南东路为广东路,明初建广东省。后人称两广为两粤,称广东为粤东,故广东省简称粤。

广西壮族自治区明初建广西省。1958年改广西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秦时置桂林郡于此,而且广西自宋至清治所都在桂州即桂林府,故简称桂。

四川省宋代以今四川大渡河东北和陕西汉中地区分设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后又简称四川路。元代始合四路设四川行省,简称川。又因境内在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贵州省以城市而得名。宋代记载把唐设置的矩州写成贵州,元初正式改名为贵州。以后的行政建制即以治所所在的“贵州”二字为名。明永乐时建贵州省,简称贵。又因省境在唐代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

云南省最初只是汉代的一个县名。相传汉武帝时有“彩云”见于今凤仪一带,派人追踪“彩云”至此,因置县于“彩云”之南,故名云南。以后,云南名称就沿用为政区名。元代建为云南行省,简称云或滇,滇是因为省会昆明附近一带古代曾是滇国的地方,故名。

西藏自治区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隶属于中央的宣政院,“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清代初,因其地在中国西部,遂称西藏。派西藏办事大臣进驻拉萨,乾隆十八年(1793年)《钦定西藏章程》公布,西藏正式成为政区名称。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陕西省以山川得名。周成王时将王畿千里之地(西起泾渭平原,东抵伊洛流域)以陕陌为界分为东西二部分,因而后人称陕陌(今河南陕县西南)以西地区为陕西。唐代设置陕西节度使,这是陕西作为政区名的开始。元代设陕西行中书省,简称陕。又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甘肃省以城市得名。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在其境内以甘(今张掖县)、肃(今酒泉县)二州设置甘肃监军司(监军司与府、州同属二级政区)。元代时改设甘肃行省,甘肃作为省名始此,简称甘。又因省境在陇山之西,旧时别称“陇西”或“陇右”,故又简称陇。

青海省以境内青海湖而得名。青海之名始见于《水经注》。清雍正年间设西宁办事大臣,因管辖青海地区,故习惯上又称青海办事大臣,是为政区名的开始。1928年改建为青海省,简称青。

宁夏回族自治区13世纪中叶元代以西夏故地,设置西夏中兴行省,后来又取夏地安宁之意,改称宁夏行省。1958年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