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谋通鉴(历代经典文丛)
2996400000022

第22章 如何提高智谋水平(2)

我们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更新自己的知识。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用“日新月异”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是知识成指数增长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了,知识总量在急剧增加。据研究,人类近30年所获得的知识约等于过去2000年之和,而到2050年左右,现今人类所掌握的知识量将仅为那时知识总量的1%。可见,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是空前的。就拿计算机领域来说,其发展速度之快,新技术、新产品数量之多是惊人的,以至于人们形象地形容计算机领域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点,在军事领域表现得尤其明显。枪支、飞机、坦克、火炮、舰艇、导弹等武器,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一代产品出现;一代武器尚未退役,新一代武器已经装备部队,一代武器还在试用,新一代武器已在研制。作为指挥人员,如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或更新知识的速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科技的进步、武器装备的发展,都很难担当起指挥谋划现代战争的重任。另外,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必然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或者变革。而作战方式的改变或变革,必然引起军事理论的深刻变化。当前,军事领域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根本性变革,各种新观点、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概念层出不穷,从“第三次浪潮革命”到“世界新军事变革”,从“21世纪战争”到“信息化战争”,从“数字化部队”到“一体化部队”,从“电子战”到“信息战”,从“空地一体战”到“联合作战”再到“一体化联合作战”,从“震慑论”到“体系破击”,从“立体战”到“太空战”、“卫星战”、“新概念武器战”等等,无一不需要指挥人员去理解、去领会、去掌握。只有那些对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怀着极大兴趣,并付诸极大热情去掌握的指挥人员,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做未来战场上的“主人”。同时,我们还要适应岗位的调整和职务的变化,扩充我们所需要的知识。

(四)善于捕捉知识

练识离不开勤学苦读。高尔基讲:“天才出于勤奋。”华罗庚说:“一分辛苦一分才,知识不可能侥幸得来,任何人也不会恩赐于你。勤须要持之以恒地勤。”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说过:“今日懂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他们关于成功前提的结论,无不是勤学苦练。陈毅元帅的苦读生涯也说明了这个道理。1921年10月,陈毅因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爱国运动,被中国和法国政府逼迫回国,在四川乐至家乡住了半年时间。在此期间,他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日的学习、劳动、锻炼时间长达16个小时以上。有他写的自咏学习诗为证:“鸡鸣三程起,河畔习外语。一早贵千金,分秒需珍惜。午前学各科,精通义和理。切记不偏废,骄傲是大敌。午后人田园,挥汗获真知。播下情和爱,收获谷和粟。夜里会百家,夫子全请齐。共议天下事,共谋治国理。学成在于勤。勤靠志不移。不惧风雨阻,霹雳助威力。”一代导师列宁渊博的知识、高深莫测的智谋思想,也受益于他的刻苦学习,他那张大学文凭是靠自学取得的。在他17岁时,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喀山大学当局开除了,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学习的信念,他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自修大学法律系。他在家里的菩提树下放了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每天早晨就抱着一大堆书在那里苦读。午饭后,读理论书,看报纸杂志,晚上点起一盏油灯继续学习,经过一年半时间,他系统学习了法律系的几十门课程,并以校外生的资格参加了彼得堡毕业考试,因成绩优异,学校发给他一张优等毕业证书。更难能可贵的是,列宁这种刻苦求学的精神保持终生。被我国人民尊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幼年失去父母,17岁时避乱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结草为庐,耕种田地,自食其力,生活十分清苦。在10年隐居生活中,他胸怀大志,刻苦研究学问,从社会历史到诸子百家,从历代兵法到文学名著,都认真学习,他的博学多识,为日后出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以惊人的韬略帮助刘备建立大业,与势力远大于蜀的魏、吴抗衡,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并且著有《将苑》等著作,在《隋书·经籍志》、《中兴书目》、《诸葛亮集》等古籍中都有记载,传留后世。被誉为“西方历史中最伟大的参谋总长”毛奇元帅,是一位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精力过人的奇士。8岁时,他开始在乡村牧师处接受教育,两年后,进入哥本哈根皇家军校,22岁又考入普鲁士军事学院,在那里,他受到许多学科的系统教育和训练。他对卡尼茨的《战争史》,埃尔夏的《物理学》,特别是对里特尔的地理学都颇有兴趣。由于不知疲倦地学习,使他的健康受到损害,不得不中途辍学去疗养。毛奇早年颇不得志,直到42岁才当上少校,但令人钦佩的是这并没有减弱他学习军事的热忱。他潜心研究军事史以及拿破仑的战法和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吸收他们的优点,但并不盲从。从拿破仑那里,他学会了机动为战争的灵魂,因而认识到铁路将会在战略上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从克劳塞维茨那里,他学会了政策与战略的密切联系,因而对政治与外交事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外,他把后膛枪、铁路、电报、系留气球等先进技术和统计学、经济学、地理学等新学科引入战争,从多方面奠定了现代大军队作战指挥的基础。正是由于渊博的知识和灵活的头脑,他每战必胜,从未打过败仗,与俾斯麦和罗恩共同完成了德意志帝国的建国伟业。“争海内廓清,创大清鼎盛”的清朝皇帝康熙,也是一位勤奋学习的典型。据史书记载,康熙五岁时即知读书,十七八岁时,因读书过于疲劳,造成咯血,仍不肯稍休。就是在平定三藩之乱、日理万机的日子里,他也读书不止。南巡时,曾夜至三鼓,犹不废读。到了晚年,他仍手不释卷。他一生苦研儒学,提倡程、朱理学。天文、地理、历算、音乐、法律、战术、骑射、医药以及蒙古、西域、拉丁文字母,无所不学。识多智广、智多谋多的他,智除奸党,平定三藩,抵御外敌,统一海内,使清朝进入全盛时期。

勤学苦读不是不动脑子的死读书。读书也要讲究方法。如果方法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毛泽东同志的“四多”读书法即足以印鉴:(1)多读——它既包含要博览群书,也包含对主要的书或文章多读几遍以求甚解之意。毛泽东对《饮冰室文集》、韩愈的古文、唐宋诗词等,都是反复地读,直到能背出来。他酷爱读诗,能背诵的古诗就有四百多首。(2)多写——就是在课堂上及时写讲堂录,课后读书时多写读书录。毛泽东除有各种记录本外,还有选抄全篇文章的选抄本,摘录精要的摘录本等,经过多年的积累,这种笔记本共有几大网篮。看书时,他还常写眉批,一本《伦理学原理》全书仅10多万字,他在书的眉头上却写下了12000多字的批语。(3)多想——在读书的过程中,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要心中有数。在批语中,毛泽东既有比较简单地表示赞成、反对、怀疑的话,又有他根据历代学者的不同学说,加以综合比较,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4)多问——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毛泽东除了在校自修,找本校教员问学外,他还经常到长沙城里向人请教。

练识离不开调查研究。说起调查研究,其实质是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对策的综合思维过程,是提高智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这一过程是以调查为起点,以研究为最终目的的。调查是研究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里面讲:“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斯大林也说:“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正确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之上。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注意总结经验、研究历史,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名将、统帅、军事家、智谋家,多如繁星。他们中有不少既是沙场上的虎将,又是文坛上的豪杰;既是韬略的行家,也是著文的能手。孙武,是古代兵学理论家之冠。他自幼生活在有着丰富的军事遗产的齐国,加上祖父是齐国的名将,家风的熏陶,为他走上军事生涯提供了条件。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热心于军事生活,十分重视观察、研究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精心研究兵法,吸取《军南》、《军政》和诸子百家的精华,写成了永世不衰的《孙子》,论述了战争、治军、制胜等方面的规则,揭示了带普遍性的战争指导规律,被公认为是兵家圣典。曹操是古代为研究《孙子》奠定科学基础的第一人,曹操一生中酷爱兵法,他结合自己的用兵经验写下了《魏武帝注孙子》,自作兵书10万余言,为研究《孙子》树立了第一座里程碑。他指挥过50余次颇具韬略特色的战役,如官渡之战的以弱胜强,徐淮之战的各个击破,柳城的奇兵出塞,合肥的知己知彼,关西的战术多变,都显示了他高超的用兵艺术。这些历史上的典型事例,都可以从《孙子》中找到理论的影响,然而又都不是《孙子》的固定模式,而是他“师孙武而不泥孙武”的结果。是他经过研究,进行军事学再创造和再发展的结果。

练识离不开总结经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以及在世界范围内,注意总结经验、研究历史并从中借鉴而取得成功的名将、统帅、军事家、智谋家,数不胜数。有的是沙场上的名将,有的是韬略的行家。唐代李靖,出身官宦世家,然而他不愿当坐享其成的纨绔子弟,自少年时起就苦读兵书,钻研兵法。他最喜好孙吴兵法,常与其舅父韩擒虎讨论总结用兵之道。他戎马一生,作战无数,胜多负少,可谓战绩斐然。《武经七书》之一《唐李问对》,就是他结合自己作战实践,总结前人经验的结果。拿破仑一生酷爱军事历史,特别注重总结前人的经验,他对欧洲的古代名将如汉尼拔、亚历山大、恺撒等,都进行过悉心研究,在他后来指挥的许多重大战役中,都可以找到这些古代名将的智谋思想。从认识论的观点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一大飞跃。而总结经验之功,则在于促成这一飞跃。通过调查研究,使智谋者自身的知识、智能、技能与有待解决的问题充分地交融、联系、提炼,并在此基础上求得再生,形成新思想,生成新的计谋策略;通过总结、研究,拓展智谋者的视野,加强新思想的交流,从中汲取他人的营养。取他山之石,攻我需之玉,达到提高自身智谋能力的目的。

练胆

提高智谋水平,胆量非常重要。因为谋划任何事物,都有一定风险。如果没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没有勇于面对风险的骨气、胆量,你想系军队安危、国家安危于一身,办不到。所以,提高智谋水平要练胆,胆要大。“胆大包天”,这是刘伯承元帅讲的话。

如果没有包天的胆量,就不可能有包天的智慧。大家都熟悉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那一段话:“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如果你没有包藏宇宙之机,特别是吞吐天地之志,怎能有宏图大略啊?怎么去深谋远虑啊,怎么去为治国安邦出大主意啊,办不到。所以练谋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练我们的胆量,勇于面对风险,勇于承担风险。如果一根草掉下来,一个树叶子掉下来,你都怕砸到头,就不能够容大事,也不会有大量。可见,要提高智谋水平,练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