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索神秘的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大自然
2996500000006

第6章 变幻的地球环境(1)

太古代的环境

太古代是地质年代中最古老、历时最长的一个代,即原始地壳以及原始大气圈、水圈、沉积圈和生物的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

太古界的地层由变质深的正、副片麻岩组成。已知其中最古老的年龄为40多亿年。据此认为,在此之前地球便出现了小型的花岗岩质地壳。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副片麻岩的出现,说火山喷发明当时有了原始大气圈和水圈,并有单纯的物理化学风化。在这些结晶变质岩基底上覆盖着一层变质较轻的绿岩带,其中有火山岩和沉积岩,它们形成于当时地面的凹陷带,后来才经历变质作用。其年龄在34亿~23亿年间。据推测,太古代早期地球表面有许多小型花岗质陆块,它们之间有深浅多变的古海洋。后来各小陆块在移运中结合成面积较大的大陆板块。这些最古老的陆块现在已散布于各大陆中,即通常所说的稳定陆块的核心——克拉通或古地盾区。

太古代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既广泛又强烈,火山喷发频繁,故使大气圈和水圈才得以形成。原始海洋的面积可能比现在大,但平均水深则浅得多。现在世界各地蕴藏丰富的海相层状沉积的变质铁锰矿床和岩浆活动形成的金矿等就是在这时期形成的。当时的大气圈可能富含碳酸气、水蒸气和火山尘埃,只有少量的氮和非生物成因的氧。海水也是酸性矿化水(后来才逐渐被中和),陆地是灼热的、荒芜的。在某些适宜的浅海环境中,有些无机物质经过化学演化跃变为有机物质(蛋白质和核酸),进而发展为有生命的原核细胞,构成一些形态简单的无真正细胞核的细菌和蓝藻。这只是出现于太古代的后期。

总的来说,太古代是原始地理圈的形成阶段,陆地是原始荒漠景观,水域是生命孕育和发源之地。当时地壳与宇宙之间以及和地幔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比后来任何时候都强烈得多。

元古代的环境

冰碛岩

在元古代,大陆性地壳逐渐由小变大,从薄增厚,火山活动相对减少,岩性也从偏基性向偏酸性转化。下元古界有巨厚的碎屑堆积,大有利于强烈的花岗岩化活动及导致大型侵入体的形成。由于大气中CO2浓度降低和水中Ca、Mg离子增多,开始出现有化学沉积的碳酸盐岩。它将直接影响到岩浆过程的演化,导致碱性派生岩的出现。随着大气中游离氧的增加,氧化环境也开始出现了。因而后期有了鲕状赤铁矿和硫酸盐等矿物以及第一批红层建造的产生。生物的出现对环境的影响还不大,所以,在元古代无大量的生物化学沉积。元古代末还发现有冰碛岩,这是全球性第一次大冰期的产物。

水母

这时原核生物已进化为真核生物,厌氧生物转化为喜氧生物(这个转折点称“尤里点”,发生于大气中氧含量增至当前大气中氧浓度的1/1000的时候),物种数量也开始增多。这时地球上的植物界第一次得到大发展,出现了数量较多的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较原始的低等植物,如绿藻、轮藻、褐藻、红藻等。这些微古生物已可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在元古代晚期,原始动物也出现了。如澳洲的埃迪卡拉动物群,其中有海绵、水母、节虫、扁虫及软体珊瑚等水生无脊索动物化石。在北美还发现有海绵骨针化石。

元古代有多次地壳运动,较广泛的有我国的五台运动、吕梁运动、澄江运动、蓟县运动等;北美有克诺勒运动、哈德逊运动、格伦维尔运动、贝尔特运动等。历次造山运动形成的褶皱带都使原有的小陆块逐渐拼合在一起成为古陆,后来都成为各大陆的古老褶皱基底和核心,前寒武纪陆台(或称地台),现在出露的只占陆地面积的1/5。据古地磁研究,北美罗伦古陆和非洲古陆在元古代都曾发生过多次迁移。

古生代早期的环境

地壳形成以后,慢慢就出现了海洋,不过当时的海水很浅,几块小岛似的古陆散布在海洋中。后来随着地壳的变动,陆地不断扩大,地壳的厚度也随之增厚,海水也慢慢加深。有人计算过,每100万年可能使海水加深1米。

原始海洋

由于几次主要的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到约距今7亿年的元古代晚期,地球上首次出现一个泛大陆(当时仅有的一块陆地,其面积很大),周围被泛大洋包围着。后来紧接着泛大陆出现分裂,分裂开的大陆发生漂移,到5.7亿年前的寒武纪初期时,泛大陆已经分裂成南半球的冈瓦纳大陆和北半球的古北美大陆、古欧亚大陆。

到奥陶纪时,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剧烈的海底扩张,海底的山脉随之隆起,造成海平面上升,各大陆上出现大规模的海侵。所以当时的古北美大陆和我国大陆上都广泛地分布着当时的海相沉积及海洋生物。

到了距今3.8亿年前后的志留纪晚期,古欧洲大陆与古北美大陆由于大陆的相向漂移,发生冲撞,即所谓的加里东运动,致使其间的加里东海消失,形成新生的加里东山系,将欧美两个古大陆连接起来,这也是古生代早期最重要的地壳大规模运动。这个欧美联合大陆几乎持续了2亿年,直到中生代时期又重新分裂,出现了现在的大西洋。

北半球的劳亚古陆和南半球的冈瓦纳大陆。

在南半球与北半球之间,有一个开阔的海域相隔,这个海区,称为古地中海,或特提斯海。它基本上作东西向延伸。其北侧,即北半球诸大陆,合称为劳亚古陆;南半球的各洲连接在一起,称为冈瓦纳大陆。后来南半球大陆逐渐向北推进,与北半球大陆靠近,甚至碰撞,致使古地中海的范围逐渐缩小。

古生代晚期的环境

早期古生代将结束的时候,通过加里东造山运动,陆地面积扩大,出现了欧洲北美古陆、西伯利亚古陆、中国古陆以及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各古陆之间,仍存在着一些海洋,成为地壳上的活动地带。

古生代晚期的地壳活动,也就表现在这些活动带内。出现许多新生的山系,把原先分隔的几块大陆连接起来,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全球基本上形成一块完整的大陆。这块大陆称之为联合大陆,或泛大陆。

在这联合大陆之外,是一个完整的海洋,称为泛大洋。所以,在晚期古生代结束的时候,全世界只有1个大陆和1个大洋。

在这块联合大陆上的地形,大致分为2类:①新生的山系区,高峰峻拔,连绵不绝,就像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一样;②原先的古陆地区,则或是丘陵起伏,或是平畴千里,特别是滨海地带,还存在大大小小的沼泽湖泊,在那里生长着繁茂的森林。

当时的气候环境,北半球比较正常,自赤道带向北,低纬度海洋上是生物礁的密集地,大陆上则是蒸发岩与红色岩层的分布区。中纬度地区,是广漠无际的大片森林,甚至繁殖到北极圈附近。在北极圈范围内,也未曾发现古冰川遗迹,这说明,北半球整个地区,当时没有出现过严寒的冰天雪地环境。应该来说,当时北半球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景观。

但在南半球,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冈瓦纳大陆上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大陆冰盖,约1/3的面积都被冰原覆盖着,远远超过现在的南极洲冰盖。这个冰盖经历的时间也特别久长,估计在1亿年以上,至二叠纪才开始慢慢融化消失。所以,如今在南半球各大陆上随处都能找到当时冰盖留下的大量遗迹。

中生代的大陆漂移

早在太古代晚期,地球上出现一些岛屿状的大陆开始,经过几亿年乃至十几亿年的时间,大陆不断扩大,分散的大陆不断拼合联结,到了古生代末期,形成了只有1个大陆(泛大陆或称联合大陆)和1个大洋(泛大洋)的局面。到了中生代开始,这个泛大陆又向着相反的方向分裂和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