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奥秘
2996900000010

第10章 春季——万物复苏(2)

由南向北的河流特别容易发生“武开”河。当上游已是春光明媚,下游还是冰封千里的时候,融水带着冰顺流而下,时而阻塞,水位抬高,时而溃决,横冲直撞,使下游冰层遽然胀破,于是形成巨大的冰排,向下猛冲,对桥梁、堤坝危害严重。冰凌对桥墩威胁最大。春季淌凌时出现大冰排威胁桥墩时,需要用飞机或其他措施把冰排炸碎。

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叫做凌汛。黄河上游从宁夏到内蒙古的河套段和下游在山东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段北流,经常出现凌汛。凌汛期间易出险情,一是凌汛来势猛烈,二是地冻未消,取土抢险困难。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黄河改道后的百余年间,仅山东境内因凌汛决口就有35次之多,给沿岸人民造成很大的损失和痛苦。

春的播报者——报春花

严寒的冬季给人的印象是万物凋零,叶枯草黄。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大雁北归、柳树抽芽、小草泛绿是春天来临的征兆。可是地处祖国西南的云南高原一处一景。在冬季,高山之上白雪皑皑,山腰四周黄绿相杂,河谷之中却依然郁郁葱葱,因此,这里春天的信息是以与众不同的方式传递花。云南一年四季花不断,冬去春来之时,山茶花、玉兰花、杜鹃花以及其他许多花都会开放。不过,最能传递春天信息的花还要数报春花。

春的播报者——报春花报春花,顾名思义是报告春天到来的花,它能在寒风中打苞,冰雪中吐蕾,而一旦那漫山遍野开出五彩缤纷的艳丽花朵时,人们就惊喜地发现:春来了。

报春花也叫年景花,全世界有报春花500种左右,中国有约300种,云南占158种,滇西北高原是世界报春花的发祥地和分布中心。

云南报春花多为野生品种,它不像山茶那样高大,玉兰那么典雅,杜鹃那般奔放,但它却具有自己独有的魅力。在茶树下、杜鹃旁都有它那纤细的身影,在野地里、石缝中,它依旧深深把根扎下,“虽无直干高千丈,却有盘根深百尺”就是它那旺盛生命力的真实写照。

报春花虽为植株矮小的草本植物,却也形态各异,色彩纷呈。有的高仅数寸,几乎整个筒伏在地;有的高一二尺,在草地上亭亭玉立。有的叶像一粒圆圆的卵,小巧玲珑;有的叶一头尖尖,一头凹进去,活似一颗心,不过它是绿色的;还有的叶形长长,边缘规整地开着裂口,像一盘异形锯片;有的绿叶光滑晶莹;有的叶正面淡绿,背面粉白;有的叶面上长着茸茸的毛……报春花的色彩也许是各种名花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了,光红色的就有艳红、深红、玫红、粉红、浅红、橙红、紫红等,还有白、黄、粉蓝、紫等。可以这么说:

赤橙黄绿青蓝紫,

天地精华皆聚此。

报春家族巧梳妆,

繁花艳卉难敌子。

就像一位色彩大师,有的报春花还能将几种色彩绝妙地汇于一体。有的花瓣中间玫瑰红,边缘为金黄色,或是反过来,花瓣中间呈娇嫩的鹅黄色,边缘变为淡雅的粉红色。最常见的报春花是整个花瓣大部分为艳丽的主色,中间透出对比强烈的其他色彩,与素色的花心相映成趣,令人久凝难释目。

报春花的花型主要为喇叭状。在花托之上,长着长长的喇叭柄,几片花瓣在柄头展开,然而花瓣的样子又各不相同。有的花瓣像翻卷的波涛,极富动感;有的花瓣似飘逸的彩带,婀娜洒脱;有的花瓣如规则的星星角,熠熠生辉;有的花瓣如神秘的几何图案,线条流畅……看到这千种姿态,万种风情的报春花,人们不由得赞叹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

人们喜爱报春花,是因为在它那不娇不奢、自然朴素、轻盈摇曳的外表下,蕴含着无比旺盛的生机。田埂报春长在广袤的原野上,在小沟旁、田埂上吐出一片翠绿。当大地回暖之时,它便开出小小的紫色花朵,一簇簇,一团团,给人们送来清新。中甸报春在高山草甸上安家,也许是与蓝天红日距离得更近,它吸取了更多的自然精华。一旦绽放,便闪出金黄,为绿色的大地增添了无数亮点。

和杜鹃花一样,报春花特别喜欢“抱团”,一棵小小的植株并不起眼,几朵小小的花朵也没什么稀罕,可是当几千株几万株报春连成一片,几万朵几十万朵报春花一起怒放时,那种“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绿叶绿重重”的景色蔚为壮观。

迎接春节的水仙花

水仙花水仙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我国民间的清供佳品,每过新年,人们都喜欢清供水仙,点缀作为年花。因水仙只用清水供养而不需土壤来培植。其根,如银丝,纤尘不染;其叶,碧绿葱翠传神;其花,有如金盏银台,高雅绝俗,婀娜多姿,清秀美丽,洁白可爱,清香馥郁,且花期长。这珍贵的花卉早已走遍大江南北,远渡重洋,久负盛名,誉满全球。她带去了我国的春天,我国人民的情谊和美好的心愿,赢得了“天下水仙数漳州”之美称。

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爱。《漳州府志》记载:明初郑和出使南洋时,漳州水仙花已被当做名花而远运外洋了。“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水仙花通常是在精致的浅盆中栽培,然而,它对生活也挺简单朴素,适当的阳光和温度,只凭一勺清水,几粒石子也就能生根发芽。寒冬时节,百花凋零,而水仙花却叶花俱在,胜过松、竹、梅,仪态超俗,故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为水仙花题诗作画,呈献了不少幽美的篇章。

每年春节,能工巧匠们创作出的水仙盆景雕刻艺术,且能依照人们的愿望,在预定的期间里开放,给节日、寿诞、婚喜、迎宾、庆典增添了不少光彩。那栩栩如生,生机盎然,耐人寻味,怪不得人们赞誉水仙一青二白,所求不多,只清水一盆,并不在乎于生命短促,不在乎刀刃的“创伤”,不在乎于严寒的“凌辱”,始终洁身自爱,带给人间的是一份绿意和温馨。

报春归来的燕子

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报春归来的燕子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像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年年此时燕归来”,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飞迁规律。相传春秋时代,吴王宫中的宫女为了探求燕子迁徙的规律,曾将一只燕子的脚爪剪去,看它是否在第二年仍旧飞回原地。无独有偶,晋代有个叫傅咸的,亦用此法观测,结果这只缺爪的燕子在次年春天又飞回来。燕子一般在夜里飞迁,尤其是在风清月朗时飞得很快很高,白天则在地面休息觅食。对燕子的飞迁习性,古代的诗人曾这样描述:“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自古以来,人们乐于让燕子在自己的房屋中筑巢,生儿育女,并引以为吉祥、有福的事。尽管燕子窝下面的地常被弄得很脏,人们也不在意。燕子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立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又称“打春”,我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立春后气温回升,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春耕。立春时节,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因此,气温并没有明显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