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洋中取之不尽的宝藏(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2997400000001

第1章 略识海洋(1)

我们生存的世界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这个空间非常大,没有人能真正走遍全世界。然而,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世界,我们又发现这个空间却是如此的狭小。地球是一个半径为6,378千米的大球体。面对浩瀚的海洋,人类不得不重新思索生存的空间地球表面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的面积还不到地球面积的1/3。此外,陆地上还有1/3的地方是沙漠,那里人类无法生存。60多亿的人口栖息在这不到地球1/5的面积上,人类感到太拥挤。于是,面对浩瀚的海洋,人类不得不重新思索他们的生存空间。

实际上,整个世界不是陆地包围海洋,而是海洋包围陆地,人类就生存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之上。大的岛屿被称为洲或大陆,诸如众所周知的亚欧大陆、美洲大陆、澳洲大陆、非洲大陆等等,小的则被称为岛屿。

生存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岛屿上的人类决不甘于现状,他们正在千方百计地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设想建造更多的海洋结构物,让人类乔迁到更广袤的空间中去。

蓝色的国土

几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冲淡了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关于祖国的疆土,人们大多只知道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教科书都这样写道,“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许多人并不明确,我国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疆,那是我们可爱的蓝色国土。听到蓝色国土,也许人们会感到陌生,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听到大多的是“黑土地”、“黄土地”和“红土地”。

再看看日本。日本宣称自己也是大国,其依据是日本海疆的面积是日本陆地面积的12倍。日本在计算疆土面积时,取其陆地面积与海疆面积的总和。由此可见,日本人具有强烈的海疆意识。

浩瀚的海洋中间凹陷部分为印度洋大地震

给海床烙上的“伤疤”随着人类海洋开发事业的发展,人类生存空间和资源空间也随之日益扩大,海疆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海疆的重要,越来越意识到海疆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未来海疆的争夺将日趋激化,因为海疆既是蓝色的国土,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空间。今天,人类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第三次浪潮正在全世界风起云涌。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信息在爆炸,知识在更新,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在日益加深,获取海洋资源的欲念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强烈。海洋资源的获取往往会遇到海疆之争。一些国家间的海疆之争,例如日本同韩国的独岛(或竹岛)之争,西班牙和摩洛哥的佩雷希尔岛之争,表面上看是一个小岛之争,然而得到一个小岛,就同时得到了一大片海疆和海疆中的资源。所以海岛之争乃是疆土之争、资源之争。

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我国的海疆面积比我国大陆面积的1/3还要多。请记住,我们除了拥有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还拥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疆,那是中华民族神圣的蓝色国土!

蓝色公土的圈地运动

全世界有1.09亿平方千米的沿岸海域成为沿海各国的蓝色国土,然而,占地球面积49%的公海,却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这是为世界各国所共同拥有的公土。公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公海,二是国际海底区域。

公海也可以称为国际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各主权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各国大陆架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

蓝色的国土——海洋公海中2.517亿平方千米的海底部分,是国际海底区域,由国际海底管理局管理,这个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不能由任何国家占有。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政治地理区域,这一区域占全球水体面积的绝大多数,拥有全部海底资源的70%左右。它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由全人类共同管理的空间。

公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公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拥有广袤的空间,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它是人类潜在的、战略意义重大的自然资源。其中多金属结核资源约3亿吨,天然气水合物总量相当于陆地燃料资源总量的2倍以上,此外,还蕴藏着丰富的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等矿产资源。海底石油的储藏量约1,350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立方米,海洋中可再生的能源理论储量1,500多亿千瓦。目前海洋提供的蛋白质占人类食用动物蛋白质的22%,海洋内含有特殊基因资源的深海生物达100万种。

许多国家为蓝色公土中丰富的资源所吸引,正在积极地发展海洋高科技,力图拥有海洋高科技,捷足先登,率先进入公海,一场蓝色公土的圈地运动正在全球紧锣密鼓地展开。为了避免走到餐桌前却早已没有席位的尴尬场面,我们必须奋起直追,加速中国海洋高科技发展的步伐。

海洋下的世界

我们站在地球仪前,看到的是一个表面光滑的世界。实际上,地球的表面并不光滑,而是高高低低,坎坷不平。地球上有高耸的山峰;有低陷的凹地;有断裂的山谷;还有绵延的丘陵。海底也是如此。海底并非是平坦的原野,而是一个高低不平,山峦起伏的世界,那里有许多高山、河流、丘陵和火山,还有各种动物和植物,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太平洋海底探测最早的人类认为海是没有底的。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渐渐发现,海不仅是有底的,而且,海底并非一马平川,它像陆地那样千姿百态。大洋的海床比人类生存的陆地地形更为复杂,而且复杂得令人触目惊心。海底有大峡谷,叫海沟,最有名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万多米。假如把整座喜马拉雅山山脉从陆地搬走,然后扔进这个大峡谷,大峡谷都不会被填满。更令人惊异的是,大洋底还有一条独特的、长达数万千米的大山脉,它像一条巨蛇,蜿蜒穿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由于它酷似海底巨大的“脊梁”,科学家们称它为“大洋中脊”。

海底火山爆发海洋中不仅有山脊、丘陵、峡谷,还有火山;不仅有山,还有河流。我国台湾省的东部,就有一条很大的洋流,一条巨大的暖海流从这里由南向北流去。海洋的水流不仅在海洋的表面上有,在海的深层也有。我们常常听到的“巴西暖流”、“墨西哥暖流”、“台湾暖流”,都是海洋中的河流。

海底是高低不平的,假设我们从大陆走到深海,要经过怎样的历程呢?首先,我们要经过的是潮间带。潮间带是指涨潮时被海水淹没,落潮时又浮出水面的地带,这是大陆和海洋的分界带。接着,我们将走进大陆架。大陆架的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内。与大陆相连的是大陆坡。大陆坡的坡度较大,一般在4°~7°左右。大陆坡也并非平坦,有很大的起伏,大陆坡就处在大陆架与大洋之间。走过大陆坡后,你会发现一片比较平坦的地带,那就是大洋盆地。大洋盆地惊人的平坦,平均倾斜度还不到半度,面积也大得惊人,占整个海洋面积的77.7%。当然,我们不可能不借助任何载体只身走进深海大洋,因为在到达大洋主体之前,我们会被海水的压力压得粉身碎骨。

海洋未必都是蓝色的

提起海洋,人们总会联想起蔚蓝色。其实,蓝色的海洋只是对大部分海洋而言,世界上的有些海,呈现的是其他颜色。全球的海洋是五彩缤纷的。同一个海域,在不同的深度,海的颜色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海水对投射到海洋中的太阳光的吸收与散射程度是不同的。此外,不同的海域,海的颜色是不同的。例如,我国的黄河带着大量的泥沙冲入东海,东海的水便黄里泛青,逐渐变为绿色;而在南海,海水是蔚蓝色的;在遥远的红海,由于那里的水下植物有许多是红色的藻类,于是海水呈现红色;在黑海,由于海水中长着海底世界成片褐色的藻类,于是海水呈现黑色;在北冰洋,海水呈现橄榄色。总之,海的颜色不仅取决于海水的深度,还与海洋中的生物密切相关。

在极深的海底,那里伸手不见五指。这是因为阳光在水中的衰减速度很快,当光线到达100米水深处,只剩1%左右。因此,水深1,700米以下,是一片漆黑的世界。

探测海深

早期的人类是如何测量海洋深度的呢?他们采用的是重锤法。重锤法十分简单:在一根很长的绳子的一端挂上一个重物,然后将重物放进海中,人们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绳子的松紧程度来断定重物是否触到了海底,一旦重物触及海底,那么绳子入水的长度就是海水的深度。古人借助重锤法来测量水深,通常是两个人划着一艘小船,从船上利用绳子将一个重锤放进海水中。为了使重锤的比重加大,他们的重锤是用铅制成的,并在重锤的底部预制了一个空心,在空心部分塞满了油脂,以便能粘住海底的泥沙。绳子每隔一段长度系上一个结,最后根据这些等长度的结数算出水深。在测量水深的同时,还对海底的土层有了一定的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海底探测器但是,用重锤法测海深毕竟受到绳子长度的限制,而且还受到海浪、海流的影响,测量结果不是很准确,一般只能测量浅海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声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声波来探测海洋的深度。1911年,有位工程师发明了借助声脉冲测量水深的技术。这项技术是先将声脉冲发生器安装在一艘行驶的船上,声脉冲从船上传到海底必然发生反射,如果海很深声波反射回来的时间就很长;反之,声波反射回来的时间就很短。将发出声脉冲和接受到声脉冲的时间记录下来,知道了这个时间差和声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就可以很快计算出水的深度了。20世纪20年代,德国“流星”号考察船在南大西洋首次使用回声测深仪,以此来测量海底的地形。

近年来,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声呐导航探测仪。这种探测仪灵敏度很高,能探测到海床上哪怕仅仅几厘米高度的起伏状况,利用它,科学家可以探测许多人类尚未探测到的海底世界。

我国由北到南,有四大海域。在这四大海域中,渤海湾最浅,平均水深只有18米,最大水深也只有70米;黄海次之,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40米;东海略深,平均水深370米,最大水深2719米;南海最深,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水深可达5559米。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四大海域越向南水越深。我国拥有的大陆架是世界最宽的大陆架之一,黄海和渤海全部位于这个大陆架上。我国200米水深的大陆架面积为130多万平方千米。

除了在海上实测海洋的深度外,还有人热衷于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曾有一位天文学家计算过海的深度,他的计算理论是根据潮水的涨落来计算海的深度,其计算结果是:海洋的最大深度为37,000米。不过,这个计算结果很快被事实推翻了。

山高还是海深

山高还是海深?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不到4,000米;世界上最深的海区在太平洋,海深在10,013米左右;印度洋的最深处可达7,000米;大西洋的最大深度可达8,000多米。

深海海底我国周围的海域数南海面积最大,其面积为360多万平方千米,相当于30多个渤海那么大。南海不仅面积最大,而且是我国最深的海域。南海的深度远比渤海、东海深,它的平均深度为1,212米,最深的地方可达5,559米,比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还高。

海洋最深处大多位于海沟,它们分布在大洋或岛屿的边缘。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它长达2,550千米,宽约70千米。如果按一层楼的高度为3.5米计算,那么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相当于3,000多层楼的高度,达11,000多米。上海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之高,举世闻名,但若与马里亚纳海沟相比,其高度还不足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的1/20。

海沟示意图多少年来,许多探险者都向往能来到马里亚纳海沟,后来有一艘名叫“曲斯特”的潜艇来到了1万多米水深的海底,是美国的海军上尉瓦尔什和小皮卡特乘坐的潜艇。瓦尔什和小皮卡特的名字将永远留在人类深海探险史上,因为他们是人类第一批打开这万米深渊大门的先驱。

在已经完成测量的诸多海域中,最深的海区是在菲律宾东面的海沟,其海深为11,515米。这是1962年英国“库克”号船的实测数据。如果以海平面为基准,世界最深的海底到海平面的距离要比世界上最高山峰的峰顶到海平面的距离多2,600余米。

人们常喜欢用“比山高,比海深”来表达自己的深厚感情,其实只要说“比海深”就够了,因为比海深就一定比山高。

谁涂改了世界地图

世界上有些小岛会在一瞬间被突然袭来的大浪吞没,岛上的万千生灵无一能够幸免,它们从此在世界地图上消失了。导演这幕人间悲剧的就是海啸。海洋灾难中最严重的就是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