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洋中取之不尽的宝藏(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2997400000008

第8章 人间的聚宝盆(2)

海洋地理基本知识

红树林是宝贵的海洋资源按地貌形态与水文的特征,海洋可以分为海与洋两部分,海与洋连接处并无明显的界限,所以常统称为海洋。海洋不只是代表一个地区,还代表着一个空间,可以自上而下被划分为4个部分:表层水、水体、海床和底土,整个区域都是海洋资源的赋存环境。

(1)海洋的面积、深度和分布

地球表面的面积大约为5.1×108千米2,海洋的面积为3.61×108千米2,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尽管海洋面积占的比例很大,但海水只是地球表面上的一层薄膜。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95米,仅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1,600,海洋的体积约为13.7×108千米3,相当于地球总体积的1/800。海水的总质量约为13.7×1017吨,占地球总水量的97.2%。

以赤道为标准,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北半球海洋占其地表总面积的60.7%,南半球海洋占其地表总面积的80.9%。

(2)海洋地理单元划分和特征

海洋由洋、海、海湾和海峡等几部分组成,主要部分为洋,其余可视为附属部分。

洋: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并具有独立的海流、潮汐、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体系,不受大陆影响的水域称为洋。大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63%,水色深,透明度大,盐度较高,表面盐度的平均值约为3.5%,年变化小。洋底的沉积物多为钙质、硅质软泥和红黏土。根据海岸线的轮廓等特征,全世界的大洋可以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4个部分,它们大约占据了海洋总面积的89%。

海洋海:介于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水域称为海。海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8%,水色浅,透明度小,各海区具有各自的海流体系,海的潮汐没有独立的系统,一般从大洋传来,但其涨落幅度比大洋明显。海的水深较浅,一般在2,000~3,000米,面积较小。海水温度受大陆影响大,随季节更替有显著的变化,盐度则易受大陆径流的影响,其透明度也较大洋低。海底沉积物多为陆生的砂、泥等。海底与海岸的形态,由于受到侵蚀与堆积的影响,变化较大。

根据海与洋的连接情况与一些地理标志的识别,人们又把深入大陆,或者位于大陆之间,有海峡连接毗邻海区的海域称为地中海;把位于大陆边缘,一面以大陆为界,另一面以半岛、岛屿或以群岛与大洋分开的海域叫做边缘海。

海湾和海峡:是海或洋的附属部分。海的一部分延伸入大陆,且其宽度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称为海湾,海湾的外部通常以入口处海角与海角之间的连线为界限。海湾中的海水性质一般与其相邻海洋的海水性质相近,在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例如:我国杭州湾的钱塘江潮驰名世界,潮差一般可达6~8米,最大时可达到12米。海洋中相邻海区之间宽度较窄、深度较大的狭长条带称为海峡。海峡的主要特征是急流,尤其是潮流很大。海峡中的海流又常常上下或左右流向相反,底质则多为基岩或沙砾。

(3)海底形态

近一个世纪来,由于技术的发展,海底的奥妙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从海岸向大洋方向,海底大致可以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等单元。

①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依据坡度和深度,大陆边缘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以及海沟和岛弧。

海底大陆架示意图大陆架:从岸线到水深200米的区域,平均坡度很小,约0°4′~0°7′,称为大陆架,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7.5%。大陆架宽度因地区而异,在海岸山脉外围,大陆架很窄,如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在沿岸平原外围却非常宽阔,如亚洲北冰洋沿岸宽度可达1,300千米。世界各地大陆架的平均宽度大约为75千米。多数情况下,大陆架只是海岸平原的陆地部分在水下的延伸。

大陆坡:陆架往下,坡度陡然增大,这个具有很大坡度的部分称为大陆坡。大陆坡平均坡度4°17′,水深范围为200~2,500米。大陆坡呈带状环绕在大洋底周围,宽度从十几公里到数百公里不等。

大陆基:在大陆坡基部常有大面积的、平坦的、由陆源物质经过浊流和滑塌作用堆积成的沉积裾,称为大陆基(又称大陆隆、大陆裙)。大陆基坡度一般仅有1/100~1/700,平均深度3,700米。

烟台海洋经济运行良好海沟和岛弧:有些地区,陆坡下面并不存在大陆基,取代它的是海沟或海沟—岛弧体系。海沟是深海海底的长而窄的陷落带,由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方俯冲而成。全世界有20多条海沟,多数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北部和西部的阿留申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无论单独或连起来看都呈弧形,又称为岛弧。有些地区,海沟紧接着大陆坡的底部分布,更为常见的情况是海沟沿着大陆坡上的岛弧分布。海沟与岛弧的位置关系,既有海沟在岛弧外侧的情况,也存在海沟在岛弧内侧的情况。

整个大陆边缘除大陆基外,其基底性质均与大陆地壳一样,下面是较厚的硅铝层,这与大洋盆地缺失硅铝层有明显区别,显示大陆边缘属于大陆的自然延伸。

②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位于大陆边缘和大洋中脊之间,坡度平缓,地形平坦广阔,但也分布着许多次一级的海底形态,如海岭、海山、深海谷、断裂带和海槽等。大洋盆地平均深度4,877米,它的倾斜度在0°20′~0°40′左右。沉积物主要是大洋性软泥,如硅藻、放射虫和有孔虫软泥等,和大陆架、大陆坡有显著不同。

③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是大洋底的山脉或隆起部分,与一般海岭不同的是,大洋中脊起自北冰洋,蜿蜒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洋底,像一条绵绵不断的海底山脉,总长7万多公里,它突出海底的高度达2,000~4,000米,宽度在数百公里以上,占海洋总面积的32.7%。

海洋资源的分布

海港景观不同大类的海洋资源,在海洋中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

海水与水化学资源分布于整个海洋的海水水体中;海洋生物资源也分布于整个海洋的海床和海水水体,但以大陆架的海床和海水水体为主;海洋固体矿产资源的滨岸砂矿分布于大陆架的滨岸地带,结核、结壳及热液硫化物等矿床分布于大洋海底;海洋油气资源分布于大陆架;海洋能资源分布于整个海洋的海水水体中;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分布于海洋海水表层、整个海洋的海水水体及海底底床附近。

海洋资源的性质及其

所处环境特点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相比,有其特殊的性质。

(1)海洋资源的公有性

波澜壮阔的海面自古以来,海洋通常属于国家所有,或属于各国共有,这与陆地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国家管辖海域内的自然资源通常属于国家所有,这是公有性的一个方面;海洋资源公有性的另外一个方面则体现为国际性。国际水域的资源属于全人类所有,这在国际海洋法中有明确规定。因此,近年来大规模的海洋调查、勘探和开发,经常采取国际合作的形式,直至成立协调各国利益的国际海洋开发组织。此外,在开发活动中,以海洋资源问题为中心的国际争端也长年不休。

(2)水介质的流动性和连续性

海水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向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移动的。溶解于海水的矿物随海水的流动而发生位移,污染物也经常随着海水的流动在大范围内移动和扩散,部分鱼类和其他一些海洋生物也具有洄游的习性,这些海洋资源的流动使人们难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明确而有效的占有和划分。世界海洋是连成一个整体的,鱼类的洄游无视人类的森严疆界四处闯荡,这样就给人类的开发带来一个在不同国家间利益和养护责任的分配问题;污染物的扩散和移动则可能会和给其他地区造成损失,甚至引起国际问题,这些都给海洋资源开发带来了困难。

(3)水介质的立体性

海水作为一种介质具有三维的特性,因此海洋资源的分布也具有三维特性。海洋资源立体分布于海洋范围内,与陆地相比,这个特点非常明显。例如海水中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主要分布于平均深度在100米左右的水深区域范围内,而陆上森林的平均高度仅有10米左右;生活在海水中的各种生物、海底矿物以及海滨风光,这些资源也呈立体状分布于海洋地理范围内,往往可以由不同的部门同时利用;另外,污染物质的扩散也在某种程度上呈立体状。海水的立体性,使得各国难以建立固定设施来明确所属海洋资源的范围。

(4)海洋资源赋存环境的复杂性

海洋中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比陆地要大,各种生产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受到这些环境因素的制约。例如风浪、盐分的腐蚀以及海洋自然灾害等因素使得海洋开发不仅艰巨性大、技术要求高,风险也很高。

海洋资源宝藏与人类社会生存

海洋天然气开采平台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和陆地一样,海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热和物质的交换保持了地球适于人类生存的条件,世界上的降水主要就是来自海洋。海洋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条件。许多世纪以来海洋是世界各国的交通要道,现在每年海洋上的货物运输量都将近40×108吨。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例如自然界已经发现的92种元素中,有80多种在海洋中存在;固体矿产方面,根据现有的资料,许多专家认为世界洋底蕴藏着大约1×1012~3×1012吨锰结核资源量;据不完全统计,富钻结壳仅在西太平洋火山构造隆起带的潜在资源量就达10×108吨以上;海底石油资源的总量将近1,350×108吨,天然气140×1012米3,约占世界油气总资源量的40%。目前,海上油气开采总量约占全球油气开采量的30%。海洋中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海水机械能、海水热能和盐度差能等,可供开发利用的总量在1,500×108千瓦以上,相当于目前世界发电总量的十几倍。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据推测,海洋初级生产力每年有6,000×108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虾类、贝类和藻类等,每年有6×108吨。目前全世界每年海产品捕捞量为9,000×104吨左右,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总量的22%。尽管海洋有着如此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开发海洋资源具有一定的难度,长期以来海洋资源并没有真正引起人们的兴趣。

海洋资源勘探航船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空前加大。仅从矿产资源来看,据统计,自70年代以来,世界金属的消耗量几乎超过过去2,000年间的总消耗量,近20年内对能源的开发利用量是过去100年间的3倍。目前陆上主要矿产资源的可采年限大多在30~80年,而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的剩余开采年限也在40~100年,储量较为丰富的煤炭也仅够开采200多年。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生产的一切实物或能量都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收益。目前一些资源对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支持能力遭到了严重损害,同时,现代社会还面临着环境恶化和人口增长过快等问题。基于以上种种情形,人们很自然地把希望寄托在占地球表面积70.8%多的海洋上,并逐渐认识到海洋和陆地一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也是自己的第二生存空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另外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为开发海洋奠定了物质基础,加上科技的进步以及对海洋认识的加深,从认识上为深入开发海洋资源准备了条件,以海底石油进入商业开采为标志,海洋资源开发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除了海洋油气资源之外,一些新兴的海洋资源开发领域也已经进入或接近商业生产阶段,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日益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