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祖孙两个,在人行道边上对峙。就在这时候,那个女人出现了。
女人的目的很明确,这从她的视线就能看出来。她是冲我儿子来的。
女人眼窝很深,这样就显得像是睡眠不足。她瘦削的脸上挂着笑,那笑看上去非常灿烂。
她老远就张开了手,把我的儿子非常利落地拉起来,那个动作仿佛在一瞬间就完成了,甚至母亲还没来得及去阻拦。
女人把我的儿子揽在她怀里,腾出另一只手去拍打身上沾的土,嘴里说:好孩子,摔疼了吗?
母亲赶紧蹲下去,想把孙子接过来。因为,她看到孙子的眼睛直直地瞧着那女人,小嘴嘟着。母亲想,也许接下来,他就会哭了。他还太小,对陌生人还不那么认可。
可那女人似乎搂得更紧了些,依然笑着,说,我孙子也这么大了,也会跑了,一刻也闲不住,可调皮了,和他爸爸一样。他爸爸小的时候,就爬上爬下的,有一次,把刚长出来的牙都磕掉了一颗。
母亲笑着,应着说,男孩子嘛,不都顽皮吗?要老实安稳了,你还以为他病了呢。说着,伸手去抱孙子。女人伸了手,竟小心翼翼去抚摸儿子,母亲隐隐约约有点生气了,她是那样认为的,孙子是我的,你这般亲昵干什么呢?
女人却浑然不觉,继续说她的儿子,小时候他也长得这样,胖乎乎的,一笑,两酒窝……女人脸上簇成核桃状,移了腮去贴孩子的小脸。
母亲已经将笑收起来了。
她看到孙子的嘴撇了一撇,看来,他真要哭了。
母亲就伸了手,打算把孙子硬夺过来。
这时候,一个白发的老头子出现了,老头子显得很紧张,所以步子就很零乱。一边蹒跚着,一边喊,你怎么出来了?你怎么出来了?
母亲吃惊地看看他,再看看那个女人。
女人嘿的一声笑了,说老头子,你来看看,他像不像咱儿子小时候?
老头走过来,笑着说,像,真像!
一边说,一边将我儿子抱起来,顺手递给了我母亲,同时小声说:对不起,没吓着孩子吧?
母亲这时把孙子抱紧了,轻声地和他说着话,抬起头,却发现老头搀着那女人沿路走过去了。
母亲回家,就跟我讲这件怪事。母亲说,那个女人,怕是个疯子吧?
我正摘下帽子,解着警服上的扣子,慢慢就顿住了。
那女人看上去年纪很大吗?我问。
母亲点点头。
我就一下子沉默了,一个熟悉的影子执拗地出现在眼前。我告诉母亲,那个女人的儿子去年抗洪时离开了我们……母亲看着我,老半天没说话。
很久以后的一天,母亲在道边上又瞧见了那女人,母亲赶紧让她的孙子喊奶奶。可是,那个女人似乎浑然不觉,眼直直地瞧着前方,走过去了。
母亲站在那里,瞧着那个背影,眼泪就扑簌簌地流下来。
特殊的卧谈
◆文/贺璐
妈妈,谢谢您给女儿与你卧谈的机会!你让女儿从另一方面感受到了这无私的母爱!
“妈,今天我和刘涛阿姨发短信来着,你知道她说什么吗?她说:‘你爸和你妈小时候成绩也不怎么好啊!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会读书的女儿啊?’妈,是这样的吗?”
“谁说的?我们不会读书可我们人聪明啊!哈哈……其实,阿姨说的不全对!你爸爸当时成绩可好了,尤其是数理化!当时你那些阿姨们还净抄你爸的作业呢!只可惜政治怎么都背不下来,最后高考差了几分,落榜了呗!至于我嘛,说实话,小时候还行。可后来上了高中也不知怎么的,就不愿读书了。慢慢地,成绩就不好了……”
“那当时,外公外婆不管你吗?”
“我们那个年代,成绩又不像你们现在那么重要。大家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帮家里干活,哪会像你们现在那样埋在书堆里呀?成绩不好就不好咯,会干活减轻父母负担就行了呗!”
“哦!我知道了!说不定啊,你和爸爸脑子里管学习的脑细胞没用完,所以全部遗传到我身上了。哈哈……”
“傻孩子!都大学生了还说这种没头没脑的话!好啦!不早了,快睡!”
“哦!”
“贺璐!你在学校的时候会不会想我和你爸爸呀?”
“当然会咯!这还用问?”
“那有没有想我们想到哭啊?”
“那倒好像没有哦!”
“你知不知道?那天我们和你在北京分别的时候你爸爸就眼泪汪汪的。回来后,坐在家里,想着想着就流眼泪……我就笑他,他还不承认!我就不哭!反正你又不是不回来,你说是不?”
“唉!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爸这人感情特脆弱,他小时候不就爱哭吗?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我遗传了你吧,比较坚强!”
“这倒有可能……”
“其实啊,我也真是挺想你们的,当然还有我那些老师同学和朋友们,刚开学的时候还好,对大学里的一切感觉还很新鲜,根本没工夫去想这想那。只是慢慢地,学期过了一半以后,尤其是学校开始给我们订票之后,那可是日思夜想啊!每天都想着回家,想着放假!那段时间我不是常给家里去电话吗?那都是想家想得嘛!就想听听你们的声音……”
“不要想家!有什么好想的?我和你爸爸在家不都好好的吗?你专心读你的书就行!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
“那怎么可能?哪有孩子出去了不想家的?只是每个人想的方式不同罢了!难道你离开外公外婆以后不想他们吗?不可能的嘛!哎呀!我知道你是怕我只想到家却放松了学习,放心吧,不会的。这一点上,女儿还是明白的!”
“你明白就好!反正你只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好好地生活。我和你爸就没有白为你做这些事……”
“知道啦!妈,睡觉吧!别多想了……”
“妈妈,我问你一个问题哈!你一定要认真回答!”
“说嘛!婆婆妈妈的!”
“听好咯!你说,找男朋友是要找长得帅的呢,还是不管他帅不帅,只要人好就行了呢?”
“什么?你就有目标啦?看上谁啦?我认识不?”
“哪有哦!我是想起你昨天见到那个暗恋温温的男生,说他不配温温才想问一下的!”
“其实,也不好说帅不帅的。但是两个人走在一起,起码得相配吧!至于他嘛,我也说不出是哪的问题,反正就觉得不配温温!”
“那就是说,首先得人好,然后再看长相,只要差不多就行了吧?”
“你说你们这些小孩,才多大啊?离家才几天啊?就尽想些这种问题!不务正业!”
“妈,这你就不对了!我们都是成年人了,这种问题不是想躲就能躲得了的。再说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哪能和你们那时候相比啊?你以为现在的孩子都像你们那时那么单纯?都像你和我爸那样,明明打小一块儿长大,偏偏要到两个人都到了30岁才结婚?而且。我们这一批人从外界接受的讯息要比你们那时候多得多!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网络……我们所接受的东西五花八门!你想一想,我们怎么能不成熟?怎么可能不更早地去面对这些问题?包括情感问题。所以说,我们想这些事,大学生谈恋爱,这些都是正常的,根本不值得你们大人去大惊小怪!你必须去接受这个现实,必须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贺璐!说实话,妈妈我不是不懂,我也年轻过,我也不是老古板!只是谈恋爱这种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再怎么说,你们现在还是学生,谈恋爱都会影响到学业!更何况,你一个人大老远地跑去北京,年龄又还小,你就能确保看人看得准?”
“谁说现在谈了恋爱就要结婚吗?不行就分手呗!”
“你当这是游戏啊!想合就合,想分就分!感情这事情,复杂着呢!你还小,不应该过早地涉足它。反正我是不希望你大学四年谈恋爱,好好读书才是关键!明白吗?”
“可是……”
“别说了,我困了,睡吧……”
这一夜,窗外的星星依旧闪烁,可窗内母女俩的对话不再,有的只是女儿的翩翩思绪……离家一个学期,这四个多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只知道,这一个学期我攒下了一肚子的话,一肚子的故事,一肚子的感想要对爸爸妈妈说。可是,回到家后却不知道怎样开口。谁知,黑暗中躲在一个被窝儿里的母女俩却敞开了话匣子!
妈妈很少以这种方式和我对话,我也很少以这种成熟的姿态和妈妈讨论问题!在这三次短短的卧谈中,母女俩都展现给了对方自身的另一面。妈妈不再强硬地摆出一副家长的面孔,而我也暂时收起了“小不正经”,我们彼此平等地、坦诚地交换对一件事的看法。即使观点大相径庭我们也没有埋怨,没有生气。和妈妈的卧谈中,我知道了他们孩提时的故事,知道了我不在家时爸爸对我的思念,甚至知道了该怎样面对感情问题!虽然有些东西我早就明白,但是从妈妈口中听到这些我尤其开心!因为我知道妈妈不再把我当成傻傻的小女孩儿了,她开始帮助我一步步走向成熟!
妈妈,谢谢您给女儿与你卧谈的机会!你让女儿从另一方面感受到了这无私的母爱!我知道,女儿在妈妈眼里总是孩子。不过请相信,女儿会在您并不显露的呵护中慢慢长大的!
为了母亲的心
◆文/邓沫南
然而,我又愿意这样沉浸,为了母亲的心。
不敢写母亲。想做又不敢做,是一种负罪感。活了将近20年,我在19岁的尾巴上领悟到母亲对于我、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小时候写关于父母的作文是容易的,那时的母亲就是一个幼小孩子的全部世界,她的存在是安慰,怀抱是坚固的堡垒,让我免受任何压力与伤害;温暖的体温,手上的雪花膏味,围裙上的油渍和米饭腾起的热气,抑或冰箱里自制的雪糕带给舌尖的甜蜜,是我闭上眼仍能清晰忆起的童年时光,挥之不去。
小学三年级的一个中午,回姥姥家吃完午饭,暴雨顷刻连结了天地;母亲照例是骑车送我上学的,她披上雨衣,让我坐在车后,钻进雨衣里,以免被雨淋到。
我钻进雨衣,贴在母亲背上,低头看着车轮下飞速后退的大地和湍急的雨水。耳畔只有隆隆的雷声,面部感到的是母亲脊背的一弓一伸,费力地顶着大风,冒着暴雨,蹬着车子。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世界再疯狂,母亲的雨衣就是我暂时的家;母亲的爱则可以是我永远的雨衣。
车子停在教学楼门口,我钻出来,跑进楼里,转过身,我被我看见的场景惊呆了:母亲的头发乱着,从雨衣帽檐上流下的水流顺着母亲的额头、脸颊淌下;母亲的嘴唇冻得发青,眼镜上布满了大颗大颗的雨滴。新的雨滴还在拼命挤到镜片上,像发狂的野狗。
母亲伸出手抹了一下我头上的雨水。她的手冰凉,颤抖。我想说点什么,却只撇了撇嘴。“妈,你……”母亲一笑,“没事儿,快进屋去吧。”我只能低下头,想忍住眼泪,却正好看见了母亲湿到膝盖的裤腿。
地下的雨水还在淌成一条条小溪。我嗓子一紧,只好匆匆向妈妈挥挥手,跑进楼去。才转过身,我的眼泪就急着流下来了,一种难以名状的伤心、委屈、感动杂糅在一起,哽在喉头,涌上心头。
许多年以后,当我读到朱自清的《背影》,眼前浮现出那个午后母亲淌满雨水的脸和湿透的头发、裤子,我才明白,为什么朱自清用最朴素的语言,描写出了最深沉的感情。
因为,他只能用朴素来诠释一种平凡的伟大。
这种平凡的伟大随处可见。我还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暑假晴朗的午后,母亲放下手中的活,只为了我一时兴起的“妈妈,你听我数数”。我还能清楚地勾勒出当时的画面:一个不到五岁的小孩,在兴致勃勃地数数:“一,二,三,……,九十二,九十三,……,一千,一千零一,一千零二……”年轻的母亲坐在孩子面前,一直微笑着看着自己的儿子,一面不时地点头,投出鼓励的目光。明亮的阳光穿过玻璃窗,照在这一对母子身上,成为这幅以母爱为题的照片最恰当的比喻。整整一下午,母亲都在听我数数。也许对于难得有整块时间来做家务的母亲来说,这时间流逝得毫无意义。但是,这许多年的时间之河却淘出了那一个下午,它的意义也在我生命里越发彰显。
无忧的童年总是短暂。为什么那不可避免的叛逆要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这也许是人类成长史上永恒的难题。而母亲,伟大的人类之母,则用母爱,作为永恒的解答,抚慰成长的疼痛。在最灰暗的一段日子里,母亲用每晚的一碗煮水果和睡前的一杯牛奶、两个核桃,于无声中向我传达了最响亮的安慰。
雨过天晴。我不禁反思:是否只有在经历了12年寒窗苦读之后,才能读进母爱这部大书?是否只有在经历了首次离家远行的分别之后,才能唤起沉睡的感恩之心?远离了母亲,会否因为距离而淡忘了一颗在远方惦念的心?
在忙碌于活动之余,是否一个多月才想起给家里挂一次电话?或者会在电话里肆意倾诉我们的疲惫与苦闷,让母亲的心成为一块吸收我压力的海绵,给母亲增添一份心灵的远程负担?
我不敢让自己想起母亲,因为怕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冲破我自私的现实生活。我怕沉浸于这感动,这感恩的愿望。这过往点滴的回忆,以及那些永不回来的美丽记忆,那倾盆的大雨,那午后的阳光,那深夜的奶香……我怕沉浸其中,却不知如何回到过去,如何珍惜现在,如何面对未来。最善言辞的人,当他面对母亲的真心,恐怕也会默然无语吧!
然而,我又愿意这样沉浸,为了母亲的心。为了我暂无法给予更好安慰的母亲的心,就让我无语沉浸。因为我将难以忘记,父亲曾平静地告诉我:
你进了宿舍楼之后,你妈一转身,眼泪就哗哗地下来了。怎么劝也劝不住。
母爱的暖风
◆文/王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