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园实用经典警语名句(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2998600000015

第15章 M

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汉书·李录传》[释义]马不在圈里饲养,就不能快走;人不经常修炼涵养,就不能有用于国家。

买邻之直,贵于买宅。

——《太平御览·州郡部》[释义]选择一个好邻居,比买一座好宅院还要重要。

买马不论足力,而以黑白为仪,必无走马矣!

——《尸子》[释义]如果买马不看它的脚力如何,而一味以毛色是黑是白为标准,就不能得到千里马。比喻选贤应该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不是看他的外表如何。

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

——《朱舜水集·谦》[释义]自满的人怎么会不招来损失呢?这是值得警惕的。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释义]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虚谨慎会得到益处。

满则虑谦,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荀子·仲尼》

[释义]荣耀时要想到谦虚,平安时要考虑到危险。比喻人们做事要居安思危地考虑。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三国志·魏书》[释义]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毛羽不丰者,不可以高飞。

——《战国策·秦策》[释义]比喻行动应根据条件。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盐铁论·轻重》[释义]在茂密的森林里不会有丰茂的草,在大土块里长不出好禾苗。

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素书·遵义》[释义]表面团结、内心离异的人必然势单力薄;亲近搬弄口舌的小人,疏远诚笃的君子必然灭亡。

貌轻则招辱。

——《法言·修身》[释义]容仪举止轻佻就会招来侮辱。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商君列传》

[释义]表面上好听的话,是华而不实的;知心的话,是实在的;刺耳的话,是克服缺点的良药;甜言蜜语,可以把人引入歧途。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

——《尚书·洪范》[释义]容貌要恭敬,言谈要正确无误,看问题要明察,听事情要聪敏。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释义]每吃一顿饭,都应该想到农民的不容易;每穿一件衣服,都应想到纺织人的辛苦。

每有患急,先人后己。

——《三国志·蜀书》[释义]每当有祸患或危难的事情发生,应当首先关心的是别人,其次才是自己。

每自多者,出人不远矣。

——《韩诗外传》[释义]常常觉得自己很有才能的人,他不会比别人强多少。

美疢不如恶石。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释义]表面上一团和气,不如直言规谏有好处。

猛虎能食人,不幸而遇之,必疾走以避;小人能媚人,人喜与之亲,不幸而同利害,必巧为中伤。

——《省心录》[释义]猛虎吃人,所以人见了必然赶快躲避;小人喜于吹捧人,所以人们都喜欢和他亲近,但在利害冲突面前,他必然巧妙地诬蔑你,使你受害。

迷而知返,得道未远。

——《魏书·高谦之传》[释义]误入迷途但还知道返回,那么走不多远就会走上正道。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

——《荀子·大略》[释义]迷路是因为不去向人问路,溺水是因为不去向人问涉水哪里最浅。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释义]大凡做事,都能在开始时好好干,却很少能贯彻始终,获得良好结果。

绵绵不绝,蔓蔓若何?毫末不掇,将成斧柯。

——《逸周书·和寤解》[释义]草嫩小的时候不除掉,等长成长长的蔓子就不好办了;树木在幼苗时不拔掉它,就会长成斧头柄那么粗大。

勉汝言须记,闻人善即师。

——《送舍弟》[释义]勉励你的话必须记住,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应当拜他为师。

勉哉夫子,行矣勉旃。

——《口箴》[释义]要经常勉励自己,做事一定要谨慎。

勉旃复勉旃,慎无悲蹉跎。

——《惜阴》[释义]千万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切莫现在失时,将来伤悲!

面从后言,古人所诫。

——《资治通鉴·魏纪》[释义]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

面庾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格言联璧·接物》[释义]当面的恭维,不一定能使有识的人感到高兴;背后的议论,使受议论的人常常极其痛苦。

面誉者,背必非。

——《省心录》[释义]当面恭维你的人,背后必然要说你的坏话。

面折其过,退称其美。

——《西岩赘语》[释义]当面指责他的错误,背后称赞他的优点。

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

——《国语·周语》[释义]待人,可以亲近他们,但不能凌驾他们之上。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

——《古今药石·续自警篇》[释义]勤劳能使生活无所匮乏,不受饥寒。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释义]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识较低的人求教为耻辱。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论语·学而》[释义]行事敏捷,言语谨慎,主动向有道有学问的人请教,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名不可以虚伪取也,不可以比周争也。

——《群书治要·体论》[释义]名声这个东西既不可用欺骗的手段去取,也不能用结党营私的办法去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释义]名义不正当,道理就讲不通;道理讲不通,事情就难于成功。

名不足以尽善,而足以策善。

——《昨非集》[释义]名誉不能使人尽善尽美,但能够鞭策人向善。

名成未敢便忘筌。

——《唐诗纪事》[释义]成名之后不敢把赖以成名的条件忘了。

名高毁所集,言巧智难防。

——《萋兮吟》[释义]名望高了,就成了毁谤的目标;花言巧语的中伤,即使是聪明的人也难以防备。

名高忌起,宠极妒生。

——《劝戒全书》[释义]声名高于别人的或受宠过分的人,必然招来忌妒。

名贵与而不贵取。

——《薛方山记述》

[释义]人的名誉贵在别人给予,不贵在从别人那儿取来。

名过其实者损。

——《韩诗外传》[释义]名声大于实际情况的人,他的名声就不能保住。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琼琚佩语·人品》[释义]名誉节操是最大的事,所以不能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无题》[释义]要把名誉气节看得像泰山一样重,要把利和欲看得像鸿毛一样轻。

名心胜者,必作伪。

——《蕉窗日记》[释义]热衷于功名的人,一定会弄虚作假。

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

——《与元九书》[释义]名誉是公众享有的东西,个人不应占有太多。

名者实之宾也,实有美恶,名亦随之。

——《西畴老人常言》[释义]名声的好坏是随着你的行为的美丑而来的。

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

——《孔子家语·观周》[释义]镜子能照出人的形貌,历史可以给今人提供经验。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格言联璧·惠吉》[释义]心地要像明镜和青水一样清澄,立身要像泰山一样高大,做事要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正大,待人要像霁月光风一样襟怀坦荡。

明莫大于自见,聪莫大于自闻。

——《中论·修本》[释义]高明的观察,没有过于能够看清自大所为的是非;聪敏的听闻,没有过于能够听清自己说话的好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日歌》[释义]明天过了还有明天,明天是何等多啊。如果总是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到了明天又等明天,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视祸于未萌。

——《檄蜀文一首》[释义]精明的人在危险没有到来时就能看到;聪慧的人在祸患没有产生时就能发现。

明者,不以其短疾人之长,不以其拙病人之工。

——《邓析子》[释义]明哲的人不因自己的短处,妒忌别人的长处,不因自己笨拙憎恨别人的精巧。

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后汉书·陈忠列传》[释义]明智的人对微小的事情也能保持警惕。

明者销祸于未萌。

——《资治通鉴·汉纪》[释义]聪明的人总是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省心短语》[释义]精明的人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能预见;聪明的人在危险尚未形成之时就能避开。祸患多隐藏在隐蔽细微之处,发生在人们疏忽的地方。

磨不磷,涅不缁,惟圣人为然。

——《陈确集·别集》[释义]磨之不薄,染之不黑,只有品行高尚的人才能做到。

磨剑莫磨锥,磨锥成小利。

——《出门行》[释义]应当磨剑,不要磨锥。锥磨得再锋利,所起的作用毕竟有限。比喻人应着眼于大事。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传·昭公十一年》[释义]树梢大了,树木必然会被折断;动物的尾巴大了,就必然难以转身。

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资治通鉴·魏纪》[释义]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于做到。

莫大之祸,起于斯须之不忍。

——《王文公文集》[释义]最大的祸患就在于一时的不忍耐。

莫待临崖失马收缰晚,只恐船到江心补漏迟。

——《牧羊记·小逼》[释义]不要等到悬崖边上再收住马缰绳,到了江心再补船洞就晚了。比喻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再采取措施就来不及了。

莫谓世材难见用,须知天意不徒生。

——《王令集·大松》[释义]不要以为世间有才之士难于被起用,应当知道造物主创造他们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说明有才能的人终有大用。

莫笑无危道,虽平更隐人。

——《雪中送人北游》[释义]不要盲目乐观地以为没有危险的道路,唯独平坦的地方更容易使人跌跤。

莫言造物浑无意,好丑都来失旧容。

——《诗人玉屑》[释义]不要说造物主全是无心的;无论好的丑的,都会在时光的流逝中失去它原来的面貌。

莫以孤寒耻,孤寒达更荣。

——《读友人诗》[释义]不要因为自己贫寒而感到羞耻,殊不知这样的人一旦有所作为就会更光荣。

谋及下者无失策,举及众者无顿功。

——《盐铁论·刺议》[释义]遇事与下面商量的人不会失策,能发挥大家作用的人不会成功。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

——《说苑·说丛》[释义]谋划好了再去行动,就能繁荣昌盛;行动之后再去谋划,就会灭亡。

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

——《战国策·齐策》[释义]计谋一旦泄漏,就不会成功;遇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名。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释义]木材接受绳墨的纠正,就能变直;金属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得锋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昭明文选·运命论》[释义]大风总是要先吹倒树林中特别高大的树木;急流总是先冲刷岸边突出的土堆;行为出众的人,必然受到世俗人的诽谤。

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

——《韩非子·亡征》[释义]木头断了,因为里面有蛀虫;墙壁倒塌了,由于里面有缝隙。说明事物败坏,其自身必有原因。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释义]眼睛不能同时看清楚两样东西;耳朵不能同时听清楚两种声音。比喻学习必须专心,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