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失事牺牲,年仅29岁。他的遗体安葬在黄花岗,被追授为陆军少将,并立碑纪念,他被尊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叶正大,**将军长子,广东惠阳人,出生于1927年。俄罗斯齐奥可夫斯基宇航学院国际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将军衔。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专家,他曾参与了五种型号飞机设计、研制的组织工作。在航空科技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二等奖,199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奖。
叶正大从小就酷爱航模,初中时,他就经常动手用白木薄片自制飞机模型。他还经常对父母亲说,长大了要当一个飞机制造师,让大家都有飞机坐。他的母亲李秀文见儿子热衷于制造飞机,特意托人去香港先施公司买了一些飞机模型的图纸和薄木片。在叶家的玻璃柜里,摆满了叶正大制造的木片飞机。
一天,小正大带着自己制造的模型,邀请妈妈和客人到屋外的草地上一起去看他放飞。妈妈、客人及弟妹们一起来到草地上,只见小正大轻轻地拨动滑车,那一尺多长的白木小飞机便腾空而起,还在天空打了几个回转。见此情景,大家一起拍手叫好。
1948年,叶正大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从东北赶赴前苏联留学,进入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叶正大学习航空并非单纯只凭兴趣,更多是出于祖国的需要。早在延安时,叶正大目睹了当时往返于重庆与延安之间只能靠美国空降飞机。有着远大抱负的叶正大想到新中国建立后需要有自己的飞机,有自己的航空业。他深知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专家身上肩负的重任。因此,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的叶正大,一天也没有忘记刻苦学习。
屡获世界航模冠军的韩新平
世界航模冠军韩新平(前一)韩新平,1983年入新疆航空模型队,1992年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锦标赛。1994年~2006年先后十一次夺取全国航模锦标赛F2B项目个人冠军,四项团体冠军;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连续五届获得世界航空模型锦标赛F2B项目个人和团体冠军;1994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记一等功,六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韩新平是一个温和的人,但是只要一提到他所钟爱的航模事业,他就立即像换了个人似的。“可以说,我从小就有一个飞行梦。那还是在读中学的时候,我从附近材料厂找了些废料,做了一架弹射飞机参加学校的航模表演,赢得了学校老师的称赞。”就是这次小小的成功,让韩新平从此与航模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3月,韩新平如愿以偿地调入自治区体训二大队,接受线操纵特技项目的专项训练。“其实,线操纵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难出成绩的项目。专家们的看法是,没有三四年的苦练,压根不可能进入全国前15名,当时我的压力可想而知。第一年在河南上街航校集训时,我真的是豁出去了,一般专业运动员的训练量是一年飞500个起落,那一年我飞了1500多个起落,另外还做了两架模型。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笨鸟先飞,一年当作三年来用。这种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真的很累,所幸对航模的热爱最终帮助我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苦心人,这种大运动量训练很快就收到了效果,在当年举行的上海全国锦标赛上,韩新平拿到了第9名的好成绩。初战告捷,让韩新平喜出望外,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人生选择。2002年线操纵航空模型世界锦标赛上,在经过整整十年的酝酿后,韩新平终于用辛勤的汗水酿出了最美的甜酒。在1994年上海举行的世界线操纵航空模型锦标赛中,韩新平力挫群雄,在争夺激烈的F2B——线操纵特技飞行比赛中夺得个人冠军,同时与王建忠、牛安林合作,为中国队夺得单项团体世界冠军。
1996年在瑞典举行的世界线操纵航空模型锦标赛上,韩新平再次以压倒性的优势,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他和牛安林、王鸿炜合作蝉联F2B单项团体世界冠军。1998年世界线操纵航空模型锦标赛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这届比赛在没有邀请中国裁判的情况下,韩新平的飞行赢得了五名国际裁判的一致赞同,再次压倒美国、日本、乌克兰选手,第三次蝉联F2B个人世界冠军。同时,他再度与牛安林、王鸿炜合作,荣获单项团体冠军。2000年在法国,韩新平次获得了个人世界冠军,同牛安林、张伟一起获得了团体冠军。2002年7月线操纵航空模型世界锦标赛在德国举行,韩新平继续着他梦幻般的胜利,再次获得了个人世界冠军,并同牛安林、张伟一起获得了团体冠军。至此,中国航模队实现了不可思议的“双五连冠”。而韩新本人则难以置信地“统治”线操纵特技领域近十年之久。正因为如此,中国线操纵航模队在国际同行中获得了“中国航模梦之队”的美誉。
提起辉煌往事,韩新平都是一笔带过,眉宇间毫无炫耀之色。唯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2004年世锦赛的冠军旁落。这届世锦赛在美国举行,由于去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摩擦,使得那段时间赴美签证成了大难题。几经周旋,等到中国航模队到达比赛地时,已经是第三个比赛日了,韩新平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赛前试飞和调整的机会,只好硬着头皮直接投入比赛,最终屈居亚军。韩新平说:“航模就是我的生命,在这条我永远不舍得离开的道路上,我要一直飞下去。”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航模班长,刘书祥做过很多关于飞行、关于遥控的梦,最多的是驾驶着一架飞机,在高速飞行中成直立状,几乎停在空中,一跳一跳地向前。这就是飞行技术中最高难度的“眼镜蛇动作”。
这一梦想很快便在一次协作演习中得以实现,刘书祥也因此获得“空中眼镜蛇”的外号。在某靶场,参加实弹打靶考核的某高炮分队早早就将炮阵地设好,等着航模拖着靶子闯入视野。可左等右等,那平日里慢悠悠拖着尾巴的航模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
正当人们小声嘀咕并猜测各种可能性时,导调组宣布了一个谁都想不到的结果:航模模拟的运输机已将“伞兵”投放到阵地后方,旋即对炮阵地进行了火力打击。从数千米地以外把火炮拖到靶场,没打一炮就输了。指挥员急得扔掉帽子,围着火炮跺脚,连说“不可能,不服气!”
刘书祥眼里,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以往训练考核中,因为航模的飞行高度、距离受限,操作手一般都将航模飞行控制到肉眼能观察的范围。可他偏不信邪,经过上百次飞行实验,刘书祥练就了不用眼睛,只用耳朵就可以捕捉航模发动机微弱的声音,判断航模的飞行距离、飞行姿态的绝活。这样,不仅使航模飞得更高、更远,还能在超远距离控制飞行态势,从而逃过了侦察兵的眼睛,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听完导调组的情况通报,炮阵地指挥员不服气地说:“我们按照老经验疏忽了,有本事再来一次!”
这次,炮阵地上严阵以待,各种侦察仪器全部开动,整个炮阵地上空就是连只蚊子也休想飞过去,可还是没看到航模的影子。人们的神经慢慢松懈。忽然,只见航模从小山后面全速滑出,超低空掠过阵地,还嚣张地投下了“烟雾弹”。原来,这次刘书祥凭借娴熟的技术,巧妙利用山地、丘陵遮挡,以超低空的高度在雷达盲区“潜伏”飞行。
“服了!真服了!打心眼儿里服了!”炮兵指挥员听完介绍,连说三个“服了”。于是,在这次考核中,“靶子”越练越狡猾,“火炮”越打越聪明,而刘书祥“空中眼镜蛇”的雅号也声名远播。
“敌人不会站在那里让你打,要想不被消灭,就要比敌人更狡猾、更顽强!”这是刘书祥常说的一句话。为了让自己扮演的“敌人”更逼真、更狡猾,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刚接触航模那一年内,刘书祥一有时间,就拿着遥控器,对着飞行中的麻雀、燕子练习,用它们的飞行姿态来模拟操作。冬天,训练场寒风刺骨,狂风卷着枯叶碎草往脸上打,刘书祥为准确识别航模在空中的飞行姿态,坚持盯着钟表的秒针训练眼睛定力,努力做到3分钟不眨眼,现在他无论迎风还是迎光都不流泪。
后来,在营党委的关怀支持下,刘书祥找了间库房,把航模实验室建了起来。他将自己探索的新技术、新训法以及训练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战士,还自摆“擂台”当擂主,欢迎大家向他挑战。不管是切磋飞行技术,还是探讨遥控、电路理论,他都乐呵呵地奉陪。
为了调动大家钻研新技术、新战术的积极性,他还向营党委建议:研究成果一旦通过验收,就用创意人和攻关者的名字命名。很快,营里的研究氛围高涨起来。排长刘文学在刘书祥的帮助下,运用爬升角反作用力,解决了模拟直升机旋停攻击等技术难题,这项成果被命名为“刘文学旋停攻击飞行法”;副班长李英辉在训练中发现并解决航模夜航时难把握的难题,在机翼上用小灯泡勾勒出形状,填补了全军航模夜航的空白,被称为“李英辉夜航技术”;看着这些不大“正规”却生气勃勃的成果,刘书祥高兴极了。
曾为报考航校绝食的凌子风
凌子风,电影导演,原名凌风,曾用名凌项强。1933年考入北平美专西画系,1934年毕业于雕塑系。1935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舞台美术系。曾在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八百壮士》等片中被邀演过角色。1938年到延安导演了多部话剧,他编导的独幕话剧《哈娜寇》获晋察冀边区鲁迅文学奖。1943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1945年任华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教员。1948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第一部影片《中华女儿》,获1950年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为争取和平自由而斗争奖。之后又导演了《红旗谱》、《骆驼祥子》、《边城》、《骆驼祥子》、《春桃》等新中国的优秀影片。
这样一位大导演,年轻时由于迷恋飞行、居然为报考航空学校受阻而绝食,飞行和航模在其心中的位置可见一斑。在上中学时,凌子风便梦想有一天驾驶着飞机,飞上犹如海洋般的天空中去。
凌子风的航空梦,是受他中学时代的同学王凯的影响。王凯是他中学时代的一位好友,他是一位航模爱好者,家里也有许多航空杂志和航空方面的书籍,凌子风常到王凯的家里去,那些花花绿绿的航空杂志吸引了凌子风,引起了他的兴趣;有的时候家里的杂志还不够看,他俩就结伴到航空署街的“航空公署”去看。
凌子风向王凯提议:由他们自己买些材料来动手做航模飞机。他的提议一出,立即得到了王凯的响应,于是,他俩从街上买来了木头、刀、锯、胶水、沙纸等材料,在王凯的家里“噼里啪啦”地干开了。
两位中学生的手工真不比专业的差到哪里去,飞机各部位的比例都十分的精确、到位,在飞机的各个应该活动的部位,如螺旋桨、机轮、机尾等,他们都做了活动的关节,还在机身上涂了色。
航模飞机做成了,他们拿到照相馆里去给飞机照了一张相,然后又拿去航空署去给署里的官员们看,官员们对这两位中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他们十分惊讶两位年纪小小的中学生居然能做出这么精细逼真的飞机模型来。
制作航模的兴趣,大大地激发了这两位好友报考航空学校的决心,凌子风和王凯背着父母去报考了当时在北京招生的杭州天竺航空学校。
凌子风的母亲得知后并没表现出反对的意思。
晚饭后,大姐对凌子风说:“妈叫你到西屋去一趟。”凌子风去了西屋,路经父亲的屋前,只见老人家桌前的台灯亮着,也不跟他说什么。到了西屋,母亲在忙着整理床铺,对凌子风说:“今天你就睡西屋吧,考学校的事,明天早上你爸爸再跟你谈,不早了,你先睡吧。”说完,母亲走了,临走的时候,她还帮儿子关上了门。
凌子风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今天让他睡在西屋。他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天亮了,凌子风从纸窗的破洞处朝外望,他大吃一惊:门被反锁了,他被父亲关了禁闭!
父亲走了过来,他挟着一只布包,拎着雨伞。他站在门外叫儿子,冷冷地对他说:“我反对你去报考航空学校,航空很危险,净死人。”
凌子风用绝食来抗议父亲的反对。但是几天时间后,前来招生的天竺航校的人早都回去了。凌子风的斗争彻底失败了。从此,他大门不出,学校不去,怕见着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