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流行于上海、江浙部分地区。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当地称“本滩”),在后来的发展中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来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为小型舞台剧“申曲”,抗日战争后定名为“沪剧”。沪剧曲调优美,富于江南乡土气息,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擅长表现现代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编演了《罗汉钱》、《星星之火》、《红灯记》及《芦荡火种》等剧目,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