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是小亚细亚西北部的一座古城,公元前12世纪末,古希腊人曾经远征到这里,和特洛伊人进行了10年战争。喜欢神话的希腊人也把这场战争写入神话了。
希腊联军攻陷小亚细亚特洛伊城的战争,深深地激动了希腊人民的心。它那传奇式的情节,广泛流传着,并逐渐增添了不少神话和传说,又经民间艺人加工润色,约在公元前11~前6世纪,特洛伊战争的故事终于产生了两部叙述体长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传说史诗是由盲诗人荷马进一步地精心提炼编撰而成,故称为《荷马史诗》。
史诗描写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英雄”故事,语言流畅生动,构思精巧严密,人物性格突出,在欧洲被视为英雄史诗的典范。在史诗的艺术描写中包含着真实的历史内容。19世纪末以来,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新发现已不断证明,史诗中许多引人入胜的描写,给历史和考古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伊利亚特》史诗
《伊利亚特》全诗共15693行。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文法学家齐诺多特按希腊字母将全书分为24卷。《伊利亚特》意思是“伊利翁的故事”或“伊利翁之歌”。事实上全诗所包括的内容比它的标题要狭窄,只写希腊人跟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战争第十年最后五十一天的故事。希腊联军中的主将阿喀琉斯是一个英勇善战、屡立奇功的英雄。他跟希腊联军统帅阿加门农,为争夺一个女战俘而争吵,因此而拒绝出战。特洛伊人就在这时直冲希腊人的军营。正在危急的时刻,阿喀琉斯的战友帕特洛克罗斯穿戴阿喀琉斯的甲胄挥军前进。特洛伊人见阿喀琉斯的甲胄,以为他本人来了,立刻向后溃退。但当帕特洛克罗斯逼近特洛伊城门时,特洛伊王子赫克托——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发现穿阿喀琉斯甲胄的那个希腊将领并非阿喀琉斯本人。他出其不意地冲上前去,杀死了帕特洛克罗斯,夺去阿喀琉斯的甲胄,特洛伊人直向希腊人杀来。战事紧急到了顶点。阿喀琉斯决心为战友复仇,重新参战。工艺之神赫准斯托斯为他赶制了一身最好的甲胄,阿喀琉斯披挂上阵,战局开始变化,杀得特洛伊人望风披靡,而且阿喀琉斯亲手杀死了赫克托。希腊人为帕特洛克罗斯举行隆重的葬礼。特洛伊王宫也为其英雄的赫克托举行隆重的葬礼。《伊利亚特》全诗就这样结束了。
《奥德赛》全诗共12105行,后来也被分为24卷。主要叙述特洛伊战争后,伊大卡岛(属爱奥尼亚群岛)的国王奥德赛还乡途中遇险,经10年海上漂流才回到伊大卡岛,和儿子一起粉碎一帮贵族子弟的阴谋,终于和妻子团圆,重新做了国王的故事。从全诗来看,奥德赛历险还乡的故事有两条发展线索:
一是写奥德赛回乡途中海上历险,反映了当时人类和大自然的矛盾。奥德赛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战胜狂风恶浪,智斗吃人妖精,拒绝女巫求爱。这些兴风作浪的神怪在他的面前都无能为力。和《伊利亚特》相比,《奥德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进步,表现了古希腊人相信人的力量能够战胜命运的新的精神面貌。
二是伊大卡岛发生的一系列冲突。奥德赛外出期间,当地一些贵族少爷跑到奥德赛家里去,向他的妻子求婚,企图取得他的财产和权力。奥德赛的妻子相信丈夫一定会回来的,拒绝了贵族少爷的要求。这些贵族少爷却天天到奥德赛家里去大吃大喝……奥德赛知道情况之后,扮成一个乞丐回到家里,与儿子一起,终于设法除掉了所有在他家中胡作非为的贵族子弟。奥德赛不仅是部落首领,而且代表了新生的社会力量,他和求婚者的斗争是新生的奴隶主和旧的氏族贵族的斗争,说明希腊社会奴隶制关系正是在氏族制度的解体过程中发展起来。
荷马史诗是世界古代文学的名著,许多世纪以来始终是千百万读者喜闻乐诵的诗篇,特别对后世欧洲文学有很大的影响。史诗流传至今,已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我们不仅要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荷马史诗的艺术之美,而且要从史学的角度去了解荷马史诗的价值,史诗正是在瑰丽多彩的故事和神奇怪诞的幻想背后,反映了公元前11~前9世纪多利亚人、爱奥尼亚人、伊奥尼亚人的经济生活、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研究希腊从氏族制度过渡到奴隶社会的主要史料。因此,通常把希腊历史的这一时期称为荷马时代。希波战争希波战争是指公元前492~前449年以雅典为首的古希腊诸邦与波斯帝国之间所进行的战争。它主要由于波斯帝国的军事扩张和蓄意西侵而引起的。战争经历了两个阶段,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以希腊胜利而告终。
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帝国侵占了小亚细亚西部沿岸的希腊城邦;公元前513年,波斯远征欧洲,企图征服多瑙河下游游牧部落西徐亚人,最终虽失败,波斯人却进一步控制了色雷斯,截断希腊与黑海的交通,严重威胁了希腊半岛诸邦的安全和利益,其中特别是雅典的生存和商业利益。因此,希波之间矛盾加深,战争不可避免。
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发生了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要求斯巴达和雅典派兵支援,雅典和爱勒特里亚派25艘战舰相助,波斯镇压了米利都人起义后,借口雅典和爱勒特里亚曾支援米利都,出兵希腊,发动了这次战争。